抗戰時,中國大砍刀一刀砍斷日軍刺刀?看這個老兵怎麼說

2021-02-13 中華冷兵器


眾所周知,抗戰時期,由於長期遭受日本的瘋狂侵略,大量的財富被掠奪,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科技上,我國均處於嚴重落後的狀態。這也直接導致了抗戰時,我軍使用的武器裝備不僅作戰性能不突出,而且數量上更是無法滿足我軍的需求,而且日本還在國際上施壓,許多槍械彈藥無法向我國出口。為此,不得已大砍刀就成了抗戰時期我軍大量使用的一款冷兵器。

不可否認,大砍刀確實為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說它是抗戰功臣也不為過。因此近年來一些抗戰神劇中,大砍刀也頻頻出現在影視劇中,相信大家對此都頗有印象,在一些劇中,我們常看過這樣的情景:「在雙方激戰到後面,子彈都打完了,我軍滿腔怒火的就率先拿起了大砍刀,向日軍陣地衝去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

讓觀眾覺得解氣的是,我軍手持大砍刀,手起刀落,不僅利索的解決了殘留的日軍,而且我軍的大砍刀還能輕鬆的一刀就砍斷日軍的刺刀。因此很多朋友都提出疑問,中國抗戰時的大砍刀戰鬥性能如此出色嗎?它真的比製作精良、堅固鋒利的日軍刺刀更優秀霸氣?

關於這個問題,在曾經參加過武漢會戰的老兵王汝林先生,在關於老兵回憶訪談節目中就說起過:「現在一些抗戰電視劇真是太脫離實際了,我看過一些之後,再也沒興趣看,實在是太氣憤了,純屬胡扯!大砍刀什麼時候砍斷過日軍刺刀了?大砍刀做工粗糙,材質為劣質的鐵,而日本的刺刀是精鋼打造,在抗戰時期,不是逼不得已,士兵是不會用大砍刀跟日軍搏殺的,這幾乎等於自尋死路。」

日軍在上戰場前基本上都經過專門的4個月刺殺訓練,光從這點上說,我們的刺殺技能就無法跟日軍相比;再者日軍的制式槍械——三八式步槍長度上在白刃戰中很有優勢,加上刺刀的長度,一把三八式步槍總長接近1.7米,而我們大砍刀一把只有半米長度,因此兩軍拼殺,可想而知,我們還沒接觸日軍身體,人家刺刀刺過來了。

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士兵們飯都吃不飽,有上頓沒下頓的,日軍不說天天大魚大肉,每餐飯肯定是有保證的。試問一個營養不良,長期飢餓的士兵如何打得過身強力壯的對手?因此,日軍侵華時,我軍要幹掉一個日軍很艱難,在肉搏戰時只有幾個人同時對付一個日軍才可以。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絡。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戳對應連結,獲取更多精彩

抗戰大刀: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口中銜刀:口中銜刀,是確有用處還是單純耍酷?解密特種兵舌尖上的秘密

傳統兵器:中國傳統冷兵器只是花架子?在現代來說實戰性能究竟如何?

打仗:古時候打仗,守城將領為何不把攻城用的雲梯推倒,以絕後患呢?

吳起: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常勝將軍,一生沒打過敗仗,卻為功名不惜殺妻!

大內侍衛PK武林高手:皇帝身邊的大內高手對陣武林高手,哪一方的功夫更強?

格鬥兵器:街頭格鬥武器大盤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能打的

弓箭:現代人的臂力拉不開古人的戰弓?真是這樣嗎?

流星錘:他不僅擁有《水滸傳》第一寶刀,更有威力超過現代手槍的秘密武器!

鋼材:百鍊鋼、包鋼、嵌鋼……這些五花八門的「鋼」,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鑌鐵大刀:為什麼一把西域鑌鐵大刀,比日本刀要貴167倍!

印尼兇刀:沾滿華人鮮血的拉斯卡兇刀,印尼屠華事情的鐵證,需全體華人永遠警惕!

投稿郵箱:2592164298@qq.com歡迎投稿諮詢

相關焦點

  • 抗日大刀的真相-大刀拼不過刺刀?
    砍刀在抗戰中的主要作用是對付日軍刺刀,製造工藝簡單,使用方便、對於當時普遍缺乏正規格鬥訓練的中國軍民來說易於掌握。與之相比,侵華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加上刺刀的長度能達到170釐米以上,在長度上顯然比刃長60釐米左右的砍刀更佔優勢、加上抗戰前期日軍士兵受過嚴格刺殺訓練,且刺比砍造成的傷害更大、因此在與刺刀對決中、砍刀在多數情況下並不佔有優勢。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就說一刀往往劈不死對方,但對方一刺刀就能捅個對穿。這是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曾經聽村裡參加過抗戰的老兵講過他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在金鄉縣縣大隊的時候,那年我才15歲,剛加入縣大隊,那時年齡小,身高勉強比槍高一點,大隊長給我發了槍,我很珍惜愛護這把槍,每天都把刺刀槍頭磨得又鋒又亮,一天打伏擊,鬼子15個下鄉打糧,縣大隊埋伏在鬼子的必經之路上,等鬼子進入伏擊圈,大隊長一開槍,全體成員一起開槍,把鬼子撂倒7個。
  • 抗日大刀的真相——戰場上大刀真的拼不過刺刀?
    砍刀在抗戰中的主要作用是對付日軍刺刀,製造工藝簡單,使用方便、對於當時普遍缺乏正規格鬥訓練的中國軍民來說易於掌握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在抗戰中,由於我軍的裝備物資匱乏,經常會尋求白刃戰的機會,和日軍展開肉搏戰。不過,即使是在肉搏戰中,我軍也很難佔到便宜。日軍的白刃戰有多強?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抗戰時國軍步槍為何很少帶刺刀?
    日本人的拼刺刀可以說是看家本領,所有的影視劇中都會還原日本人拼刺刀的場面。日本陸軍以「武士道精神」武裝士兵的頭腦,講究「以死為榮,偷生為辱」,從甲午戰爭開始,端起刺刀的「萬歲衝鋒」就是日本軍隊終結戰鬥的殺手鐧。但是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場上,跟日本血戰的中國軍隊卻有個怪現象,哪怕用大砍刀,用馬刀,也不用刺刀。
  • 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作為32式的後繼型軍刀,95士官刀為機械製作,屬於實戰型軍刀,雖然不如將校軍刀般鍛造精良、裝飾漂亮,但此刀是裝備給第一線衝鋒陷陣的軍曹、曹長使用,是最典型的實戰型軍刀,可以說是屠殺中國人最多的日本軍刀。這種規格化的量產軍刀,日本人稱之為「鐵棒」,意思就是毫無美感的機製品。
  • 抗戰大刀和「破鋒八刀」的出現,本質是因為中國軍隊刺刀短缺?!
    「抗戰」大刀,長度大約在80——100cm之間,重約4斤;刀身寬、刀背加厚、刀柄加長;刀頭前銳後方、雙面開刃可劈可刺,屬於標準的雙手刀。這種刀的形制可追溯至宋代「手刀」、「樸刀」,外形特徵是梯形刀頭,且刀身闊大。「抗戰」大刀的刀法,講究利用刀身厚重的特點,格擊日軍刺刀,再搶中線進攻。
  • 抗戰紀念 |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抗戰大刀
    不過,二戰還有一個戰場,卻普遍出現了近戰肉搏的場面,這個戰場就是中國戰場。        在整個抗戰期間,中日兩軍進行了無數次肉搏戰。使用大刀最多的部隊就是西北軍!         西北軍曾經是一個軍閥團體,它的領袖是馮玉祥。當時所有軍閥飽受國際武器禁運之苦,就連小小的刺刀對強度,韌度,標準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國根本造不出足夠的刺刀。
  • 世界三種奇門刀:一種一刀砍斷大腿,一種繞過盾牌鉤頭,一鉤頭落
    一種一刀砍斷大腿,一種令敵傷口大張,血流不止,一種繞過盾牌鉤頭,一鉤頭落,防不勝防。圓月砍刀。公元10世紀到17世紀歐洲一種砍刀,長70到80釐米,重1.5到1.7千克。這種刀為單刃,刀身寬大,短而沉重,刀刃部位呈和緩弧形,大部分刀形刀背筆直,有的帶有一些弧度。柄首為圓環,形如圓月,故名「圓月砍刀」。
  • 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95士官刀厚度一般在7毫米,而抗戰大砍刀3斤重的,厚度一般也就只有4、5毫米左右。這就意味著抗戰大砍刀因為太薄,要遠比看著刃窄實際扔更厚的95式軍刀更容易受損。而我們看二戰老兵的回憶錄時也可以看到經常說抗戰大砍刀作戰時砍不了幾個人就卷刃不堪使用了。沒有任何老兵說抗戰大砍刀比日本軍曹刀耐用的。
  • ​抗戰大刀和「破鋒八刀」的出現,本質上是因為中國軍隊刺刀短缺
    這種刀的形制可追溯至宋代「手刀」、「樸刀」,外形特徵是梯形刀頭,且刀身闊大。「抗戰」大刀的刀法,講究利用刀身厚重的特點,格擊日軍刺刀,再搶中線進攻。一種典型的抗戰大刀從1931-1945年的十四年「抗戰」中,大刀形象已經成為了一種民族象徵,升華到精神領域。1933年3月9日,喜峰口。
  • 再說白刃較量 國共兩軍在抗戰中的表現
    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就有人曾以軍醫在臨床時,「很少看到刺刀傷,除了偶然的情形以外」為理由,論證「在未來戰爭中刺刀的地位會完全被推翻」。上述論據有失片面。與一般的火力戰不同的是,白刃格鬥階段時,敵我雙方的交戰距離極近。在面對面的交鋒中,刺刀等冷兵器所造成的傷害,更多的集中於胸腹部和喉嚨等人體要害部位。
  • 大刀真的砍得過刺刀?老兵怒斥:胡說八道 一個排被日軍一班挑翻
    來源:軍事家在很多影視作品和人們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戰中已經成為抗戰中中國軍隊的象徵,
  • 抗戰時期,號稱日本武士刀剋星的中國大刀,真有那麼厲害嗎?
    ,須腰部有力,在戰場上砍人亦砍刀。日軍部隊裡所裝備的是95式軍刀,這是最為普及的一種軍刀,也是和中國軍隊交戰中使用最多的刀,所以孰強孰弱它最有發言權。據了解,95式日本軍刀輕薄鋒利而且輕巧,中國抗戰大刀會顯得略重。95式的刀刃比中國大刀窄,刀身厚度達7毫米,而中國大刀只有5毫米左右的厚度,這就表明刀身薄的中國大刀會比95式軍刀更容易受損。很多抗戰時期的老兵在實際戰鬥中,經常會出現卷刃的情況,根本不耐用。
  • 大刀真砍得過刺刀?老兵:胡說八道 一個排曾被日軍一班挑翻
    在很多影視作品和人們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戰中已經成為抗戰中中國軍隊的象徵,而且留下了一種「大刀比刺刀更加適合肉搏戰」的印象。
  • 砍向鬼子頭上:抗戰中的大刀傳奇
    以蘇軍為例,僅僅波波沙衝鋒鎗就生產了600多萬支,在射速高達900發/分鐘,裝彈71發的波波沙面前,想要以刺刀肉搏基本就是自殺。不過,二戰還有一個戰場,卻普遍出現了近戰肉搏的場面,這個戰場就是中國戰場。中國戰場可謂肉搏戰最多的二戰戰場,這是中日兩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在整個抗戰期間,中日兩軍進行了無數次肉搏戰。大部分肉搏戰中,中日兩軍都是拼刺刀。
  • 抗戰拼刺刀 我們虧在哪?
    唯一的例外,是在中國戰場上。在抗戰大部分時期,由於中日雙方都沒裝備大量的衝鋒鎗,兩軍在近戰上都沒什麼有效的近戰武器,這才使得白刃戰成為主角。當時只有閻錫山的兵工廠每個月能造幾百把衝鋒鎗,進口或外援,那首先考慮的也是飛機、坦克、火炮、機槍、步槍這些主力裝備。 來看看抗戰初期國軍第88師和日本乙級師團的裝備對比。
  • 中國大刀和日本刺刀哪家強?老兵聽完直發火,真相讓人心酸
    在那個年代,手無寸鐵的學生們在面對日本軍隊時,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他們自發走上街頭髮起募捐,為前線的將士們趕製大刀。大刀作為那個艱難歲月中最具代表性的抗戰武器,在各種抗日神劇都會頻頻現身,劇中的大刀猶如一把『仙人使用的神器』,在與日本刺刀的對抗中那砍人就如同切菜般受用。
  • 黃埔抗戰老兵銘記民族苦難史
    起初到特務營裡當排長,一年後又升任第50師特務連連長,在滇越邊境駐防,防禦在越南的日軍進犯。1944年4月,尤廣才所在的50師和14師一起,被編入中國駐印部隊,空運入緬甸對日作戰,即第二次遠徵,親歷了西保戰役。西保戰役中尤廣才所在部隊負責沿公路正面進攻。戰到最後,中國士兵與敵軍拼起了刺刀肉搏。那場戰鬥,尤廣才所在連隊傷亡27人,成功擊潰日軍,進入西保市區。
  • 軍史|白刃戰:中國軍人不如日軍嗎
    在很多刺刀拼殺的戰鬥中,中國士兵都吃了虧。即使有時打了勝仗,損失也非常大。例如,在臺兒莊會戰中,中國軍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在與日軍近距離巷戰搏鬥中,死傷眾多。一名日軍在日記中寫道:在戰場上面對多人圍攻,他和其他兩名日本兵結成三角陣,刺斃7名中國士兵後,成功撤走。而在百團大戰結束後,八路軍總結經驗教訓後認為,要對付1個日本士兵,往往需要3個以上的八路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