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大多認為印籠源自日本 ,但其實它原本是我國古人用來收納印章的一種盒式漆器。
明朝中後期傳入日本 ,而後有鼻煙壺,印籠則在中國沒落。
傳統的日本和服沒有口袋,印籠便被武士們用絲質細繩系在腰間,再以雕刻有精美圖案的象牙或是黑檀墜固定,內可盛印章、藥片、細碎之物,戰時用以攜帶藥物前去戰場。
到了武士道盛行的江戶時代,印籠逐漸成為男士必備的裝飾物,也被視為富裕身份和貴族地位的象徵。
印籠通常長2至5釐米,筒身分為3至5段 多用木、竹、象牙或金屬製成 題材涵蓋人物、動植物、文字、家紋、風景,以及神話傳說裡的鬼怪故事。
早期的印籠製作精巧,以將螺殼與海貝磨成薄片鑲嵌在器物上的螺鈿工藝 和利用金粉推光的蒔繪漆工技藝裝飾,由專門的手藝人製作。
凡精美的設計,往往始於功能性與實用性,其後衍生出的美學價值卻更受人推崇。江戶中後期,印籠的裝飾作用遠遠蓋過其實用性,製作工藝也趨於複雜、華麗。 也正是因此,印籠濃縮了一個時期的東方文化和藝術。
即便經歷過後來明治時代的衰落,仍然受到中外收藏者的青睞。
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貴重印籠,如今只能在博物館才能一睹芳容。古人於細節之處的講究,時至今日依然值得敬佩!
視覺 分享 品藏
都可添加我的微信號:qgy9999999
郵箱:1339633807@qq.com
部分文字和美圖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
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長按此二維碼可關注 ↑·
微信號:qgy9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