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印籠

2021-02-08 視界藝術

外國人大多認為印籠源自日本 ,但其實它原本是我國古人用來收納印章的一種盒式漆器。

明朝中後期傳入日本 ,而後有鼻煙壺,印籠則在中國沒落。

傳統的日本和服沒有口袋,印籠便被武士們用絲質細繩系在腰間,再以雕刻有精美圖案的象牙或是黑檀墜固定,內可盛印章、藥片、細碎之物,戰時用以攜帶藥物前去戰場。

到了武士道盛行的江戶時代,印籠逐漸成為男士必備的裝飾物,也被視為富裕身份和貴族地位的象徵。

印籠通常長2至5釐米,筒身分為3至5段 多用木、竹、象牙或金屬製成 題材涵蓋人物、動植物、文字、家紋、風景,以及神話傳說裡的鬼怪故事。

早期的印籠製作精巧,以將螺殼與海貝磨成薄片鑲嵌在器物上的螺鈿工藝 和利用金粉推光的蒔繪漆工技藝裝飾,由專門的手藝人製作。

凡精美的設計,往往始於功能性與實用性,其後衍生出的美學價值卻更受人推崇。江戶中後期,印籠的裝飾作用遠遠蓋過其實用性,製作工藝也趨於複雜、華麗。 也正是因此,印籠濃縮了一個時期的東方文化和藝術。

即便經歷過後來明治時代的衰落,仍然受到中外收藏者的青睞。

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貴重印籠,如今只能在博物館才能一睹芳容。古人於細節之處的講究,時至今日依然值得敬佩!


視覺   分享   品藏

都可添加我的微信號:qgy9999999

郵箱:1339633807@qq.com

部分文字和美圖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

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長按此二維碼可關注 ↑· 

微信號:qgy9999999

相關焦點

  • 《武林籠中對》:「狩魔獵人」獵殺韓國正太
    9月28日,《武林籠中對·捌
  • 56艘打漁的三無船舶被拆,2.8萬套地籠集中銷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1月8日,涉漁「三無」船舶及「地籠」網集中拆解專項整治行動在西海岸新區舉辦。現場對碼頭查扣沒收的56艘涉漁「三無」船舶和2.8萬套「地籠」網進行了集中拆解銷毀處置。拆解現場,青島市漁政執法人員克服零下十幾度的寒冷氣候,組織力量對碼頭查扣沒收的56艘涉漁「三無」船舶和2.8萬套「地籠」網進行集中拆解銷毀處置。始終保持強力高壓態勢,對涉漁違法行為嚴管嚴控,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真正起到「查辦一案、震懾一方」效果。
  • 裝一個好用的「兔籠」十分有必要!
    今天給狼友們介紹一個好玩的攝影配件——兔籠。兔籠,是指承載專業相機的承託設備。
  • 我軍邊境5592哨所曝光,艾斯科防爆牆赫然醒目,俄:印軍差距懸殊
    構成艾斯科防爆牆的,是一種由艾斯科公司製造的石籠網,最早人們將沙石填充到石籠網中,用於防洪治水。後來,這種「裝備」被美軍看中,開始用其來構建防禦工事,中東地區沙土隨處可見,只要撐開這種石籠網,向裡面注滿沙土,一個防禦牆就構建完成了。在部署過程中,軍隊可以根據不同任務的需要,構建不同的防禦工事,而且防禦工事的高度也可以自由選擇。
  • KOMODO FX6 C70三大猛獸集結,斯莫格專用兔籠保駕護航!
    是否會攜帶全畫幅4K高幀率、雙原生ISO以及豐富的機內編碼格式登場?是一款精準刀法下的裁剪作品還是新一代夜神戰鬥機?讓我們拭目以待!下面讓我們先睹為快!10月,RED KOMODO 正式量產發售。作為 RED 最親民的專業攝影機,從宣布開發伊始,就受到了廣大攝影師們的喜愛和關注。小巧的機身存儲著大大的能量。憑藉小機身,RED KOMODO 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靈活拍攝,全面覆蓋從自媒體視頻拍攝到大型專業電影製作等多場景應用。作為專業攝影人,怎麼能讓小巧的 RED KOMODO 沒有戰鬥的盔甲?
  • 澳大利亞達爾文市有一個「死亡之籠」!就看你敢不敢了……
    在那兒,有一個被稱作」死亡之籠「的透明箱子,膽大的遊客可以進入這個箱子中,在水下與鱷魚」共舞「。為了給活動增加一些驚險的元素,Crocosaurus灣的工作人員還會在「死亡之籠」活動進行時給鱷魚餵食,以激起這位兇惡的龐然大物的獵食慾,進而不斷撲向食物,引起遊客及觀眾的陣陣驚呼。
  • 鄭洞國在中國駐印軍的崢嶸歲月
    1942年5月,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徹底失敗,部分官兵選擇返回雲南,一路歷盡艱辛;另一部分退往印度境內,相對損失較輕。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史迪威素來輕視中國軍隊高級將領,主張「要兵不要官」,試圖改革「駐印軍」架構,團長以下指揮官由中國軍官充任,高級指揮官由美國軍官擔任。
  • 印軍在加勒萬河谷陷入絕境,俄:令人拍案叫絕
    小道消息稱,雙方沒有發生熱武器衝突,而是用木棍、磚頭甚至拳頭等,展開了貼身肉搏,有疑似現場的照片顯示,多名印軍倒在地上頭部鮮血直流。印度急於修建直通加勒萬河谷的公路,原因很簡單,加勒萬河谷上遊由我們控制,水壩也在我們掌控中,一旦切斷,印軍飲水就會切斷問題。如果允許印度修建公路直通這裡,萬一印軍打起了小心思,那就不太妙了。
  •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
    不管接下來的印太戰略如何制定,都註定難以擺脫「前任」的影子。但是,為什麼川普離任之前會選擇《印太戰略》作為最後的殺手鐧呢?印太戰略又到底說了什麼呢?藉此,民小智君將為您揭開美國印太戰略的面紗,一同探討中國該如何應對新「印太戰略」。
  • 莫名其妙,印精銳部隊慘敗緬甸武裝!印媒卻稱中國是幕後黑手?
    雖然緬甸對於自己獨立出去還是非常高興的,可印度那就虧大了,為此,印度在邊境地區,當前除了與中國,巴基斯坦等國有領土爭議以外,與緬甸的爭議也不小。雙方也是動不動就要發生武力衝突,這不,在本周二,印度的一支安全部隊,就在印緬邊境地區遭到了「曼尼普爾人民解放軍」的伏擊,還造成了多人的傷亡。不過,這次發生的武力衝突與以往不同,這次印度派出的安全部隊,是由印度國內著名的阿薩姆步槍隊組成的。
  • 解放軍邊境5592哨所曝光,艾斯科防爆牆格外醒目,俄:印軍差距太大
    俄羅斯軍事專家對外表示印軍差距太大。雖然我國線路分布很廣,但補給問題其實一點不用擔心,因為戰略公路早已建成。反觀印度才是那個應該為補給問題擔憂一方。剛開始這種方便工具是用來防禦洪水,後來被美軍用來抵禦軍事攻擊。其構造十分簡單,維和部隊在執行任務時就曾使用過,他們甚至還在上面種過菜,很有特色。
  • 專家:中國是「印太地區」最強有力的夥伴
    2018年9月20-21日,「印太戰略」亞太地區不確定的安全形勢區域會議在柬埔寨金邊舉行,本次會議由柬埔寨和平與合作研究院(CICP)主辦,會議得到美國駐柬埔寨大使館、柬埔寨KAS基金會、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國際物流研究院(SSILR
  • 印媒大喊:抓住了!來自「中國的間諜」!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抓到了「中國間諜」!
  • 吳懷中:安倍政府印太戰略及中國的應對
    日本推動印太戰略創新面臨挑戰與不確定性, 中國對此應加大引領、趨利避害, 塑造有利於中國新時代發展所需的良好環境。特定指向性是指, 其戰略的核心指向是應對中國崛起, 針對中國的地緣戰略競爭、對衝和制衡的色彩濃厚, 做法是在原來的對華亞太戰略遭挫後, 重新部署戰場態勢———西移重心、擴大區域, 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更多的資源特別是日美澳印四邊來牽制和平抑中國, 對華求得擴大再平衡, 某種意義上這是在與中國國際戰略的拓進區域高度重合的印太區域對中國實施對衝、競爭和制衡的一種戰略設計, 可謂是給中國「量身打造」的專項計劃
  • 臺灣《中國時報》:「臺印關係」的小火花
    對於「臺印關係」升溫,民進黨當局亦沾沾自喜,視為下一個「外交」突破口。不過,當前臺海局勢劍拔弩張,各方勢力都應當知所進退。在「臺印關係」中,臺灣地區莫對印度一廂情願。「臺印關係」素來寡淡,但自莫迪政府「東進」政策和蔡英文當局「新南向」政策先後出臺以來,雙方似乎突然擦出了些許火花。
  • 「以戰止戰」會是中國對印的選擇嗎?
    謀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中國對印的主要策略,但不排除「以戰止戰」的可能。在中印邊境9月7日發生「鳴槍事件」之後,很多觀察家發現,印度的冒險主義舉動觸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中國雖然在軍事上仍然保持克制,但在輿論上相較之前變動更為積極主動。
  • 抗戰期間駐印中國遠徵軍裝甲部隊
    抗戰期間,1942年中國向緬甸派遣了中國遠徵軍協助盟軍對日作戰,但是由於兵敗部分兵力進入印度。
  • 以印太之名:中國面臨的最危險的地緣框架
    在王毅離開後,德國政府通過了《印太指引》(Indo-PacificGuidelines),重新定位了德國對亞洲的基本態度:幫助建立和維護基於規則而非強權的印太區域的經濟和安全秩序。我們知道,德國是一個嚴重依賴全球市場的國家,進出口貿易佔GDP的比重超過80%,而中國又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顯然,德國的《印太指引》正在試圖建立一個逐漸弱化與中國關係的格局。
  • 「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紛爭與中國的地區秩序願景
    迄今中國對「印太」的態度反映了中國處理外交和安全事務的審慎,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參與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的構建。事實上,中國通過積極營造地區安全「關係網」,推動「一帶一路」與「命運共同體」實踐,持續並深入地影響著印太地區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秩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