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大連造船廠建造的第二艘,也是總數第四艘055驅逐艦經過舾裝,被拍到已經回到老廠區,這也意味著這艘055不久之後就將會迎來首次試航。
從首艘055亮相到第四艘即將試航,才過去數年時間,建造速度非常快,為何中國海軍會如此「著急」?
此次被拍到已經回到老廠區的055驅逐艦是我國首批四艘055的最後一艘,作為一款應用了大量新技術、大噸位的全新一代驅逐艦,055卻不同於以往小步快跑的節奏,從一開始就直接批量生產;
這也讓許多軍迷朋友們擔憂,會不會步子邁的太大了?畢竟有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前車之鑑在先吶。
在055驅逐艦之前,我國海軍在驅護艦的建造上一向小心謹慎,往往是每一級先造個一兩艘,等技術成熟之時才會轉而進行大批量建造,比如說我國的051c和052b型驅逐艦,都是只建造了一兩艘,後來等技術成熟了,才轉而開建造052C型驅逐艦,正因此才會被稱為小步快跑。
然而在虎哥看來,大家認為的我國海軍一向是小步快跑的造艦節奏其實都只是錯覺而已,軍艦這種武器,在技術成熟的時候,本來就應該大批量建造。
如果建造數量少的話,一是會導致單艦價格居高不下,就比如說美國朱姆沃爾特級;二是會導致海軍沒有足夠的軍艦可用,順帶著還把科研經費給浪費掉了。
就比如說我國051型驅逐艦,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分兩個批次直接建造了9艘,到上世紀80年代又服役了8艘,基本上保持著每年一艘的建造速度,到80年代後期建造速度才慢下來。
其次是053系列護衛艦,053H型護衛艦在1975到1980年的五年之間一次性建造了14艘,後來的改進型053H1在80年代服役了10艘,之後這款護衛艦又改進了四次,截止到2001年一共出現6個型號,總數高達47艘。這兩款驅護艦也是我國海軍上世紀8、90年代的主力艦艇。
事實上我國在造艦方面真正開始小步快跑,那都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當時我國發現,原有的051系列驅逐艦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太大,而此時又沒有太多錢投入到軍艦的技術研發和批量建造上,就只能被迫小步快跑。
在新世紀我國經濟水平發展起來以後,中國海軍終於有了足夠的經費開發新技術和新軍艦,我們的步子邁的就快多了,此後的054A型護衛艦一造就是30艘,052D型驅逐艦也是一造數十艘。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國在軍艦方面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先進技術,這才有了後來的055萬噸大驅。
其實別看055驅逐艦一開始就批量建造,但是實際上中國海軍邁出的步伐仍然非常穩健,比如說動力系統方面,中國海軍就非常保守,使用的還是"燃-燃聯合"推進系統,連美國正在建造中的伯克III驅逐艦都不如,綜合電力系統直到下一個批次才會用上。
事實上目前建造的首批4艘055驅逐艦的技術突破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噸位艦體,另一個就是電子設備。前者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技術難點,主要在於我們以前沒有萬噸以上驅逐艦的建造經驗;
也就是說,首批055真正比較有難度的地方就在於一個電子設備,後者包括綜合射頻技術的應用,全艦電子架構的革新;
最後是全艦計算環境的改變,簡單來說就是以前一個電子設備配一臺計算機,而055上則是一個中央計算機負責全艦所有電子設備的運行,單個控制臺就只是終端,不負責數據的處理,這樣能夠極大的節省軍艦的噸位,並且降低了維護難度。
總的來講,儘管一開始就上量,但是中國海軍控制了首批055萬噸大驅上新技術所佔到的比例,避免其服役時像美國福特級航母或者朱姆沃爾特級驅護艦那樣因為新技術比例太高而故障頻發。
那麼,我國到底要建造多少艘055驅逐艦才夠用呢?在虎哥看來,這主要取決於我國未來能夠擁有多少艘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
其實055型驅逐艦的定位比較類似於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美國總共建造了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用於保護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
考慮到我國的海外利益越來越多,所需的航母數量至少也要在6艘以上,同時兩棲攻擊艦所需要的數量也在8艘以上,這也就意味著至少需要20艘以上的055大驅來負責航母戰鬥群和兩棲作戰群的防空和反潛作戰。
大家不要以為這個數量很大,實際上未來我國航母戰鬥群將主要由055和052D型驅逐艦擔任起艦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而如今的054A型護衛艦則會因為航速太慢跟不上航母以及排水量太小而被踢出遠洋艦隊的行列,沒辦法,誰讓我們一直對標的就是美國海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