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兄弟還是七兄弟之墓,格蘭特還是李,簡單說說M3中型坦克

2021-12-19 老槍與戰線

本來像M3中型坦克這種大型號,在我的計劃中資料沒成體系前是不願意下手的。不過前幾天發圖集時候我自己記反了格蘭特和李,還有一些朋友為這個名稱爭執起來。因此不揣冒昧,簡單說說這種坦克。

保存在庫賓卡的M3中型坦克

二戰爆發的時候,美國因為偏居一隅,坦克設計相當落後。他們當時最先進的坦克就是M2中型坦克,這種車是一種碉堡式設計,除了炮塔有一門37炮之外,全車8挺機槍。車體正面兩挺航向機槍,車體四個角各一個機槍轉塔,外加兩挺高射機槍。

機槍火力無死角的M2中型坦克

法國戰役一爆發,美國人就發現自己路走錯了。觀察了德軍最好的4號坦克的表現後,美軍裝甲兵總司令霞飛少將和美國軍械局都認為新的坦克必須能安裝75毫米主炮,但問題是裝75毫米主炮的大型炮塔當時還沒設計出來。好在有法國B1坦克作為先例,已經展示了車體安裝主炮的可能,所以美國人在戰前就用M2底盤加上一門75毫米榴彈炮搞了無旋轉炮塔的T5E2試驗車。

T5E2試驗車

在T5E2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就是後來的M3中型坦克。為了節約成本和工期,M3中型坦克其實是直接在已生產出來的M2A1坦克車體右側加裝火炮改出來的。由此可見M3中型坦克就是一種過渡型號,當能在炮塔裡安裝75毫米火炮的M4中型坦克一設計成功,M3中型坦克也就不再改進和生產了。

M3中型坦克作為M2中型坦克的後繼,同樣繼承了它機槍碉堡的特點。M3坦克的機槍火力分三層,首先是駕駛員左側有兩挺航向機槍,水平固定但是可以俯仰;其次是37毫米火炮旁邊的並列機槍;最上是車長指揮塔上還有一挺機槍。

三層機槍配置

40年的時候,英軍在敦刻爾克丟光了裝備,只好跑美國來買坦克。英國人想的是讓美國工廠代為生產瑪蒂爾達2型和十字軍坦克,但美國國會的規矩是美國工廠只能生產美軍接受的裝備,因此只有選擇M3中型坦克(當時連樣車都沒出來)。但英國人對M3這種三層布局並不滿意,認為一是整車過高,其次3人炮塔太擠,第三車長無法操作無線電,於是由英國重新設計了一個無指揮塔的大型炮塔。

蒙哥馬利在M3格蘭特的炮塔上

41年夏天,兩種坦克都投入量產。英軍就將自己用的型號以美國南北戰爭北軍名將尤利西斯·S·格蘭特命名為格蘭特式,將美軍用的型號以南軍名將羅伯特·F·李命名為李式。眾所周知,李是格蘭特的手下敗將,英軍就以此來暗示自己的設計更好一些。其實在美軍自己的編號系統裡這都是M3中型坦克,但到了後來格蘭特和李的叫法慢慢傳開,也就被默認了。

格蘭特炮塔大一圈且無指揮塔

美軍用的M3李式中型坦克一共是7名乘員,分別是駕駛員、無線電員、75毫米炮手、75毫米炮裝填手、車長、37毫米炮手、37毫米炮裝填手。無線電設備在車體裡,天線在車體戰鬥室左後側。而英軍的M3格蘭特式中型坦克將無線電設備移到炮塔後部由車長直接操作,天線在炮塔頂,乘員中去除了無線電員,只有6人。客觀上說英軍的格蘭特式無論是車體內還是炮塔內都要寬鬆很多,工作條件比較好,因此美軍後來也去除了無線電員,由駕駛員操作電臺。

M3李式中型坦克戰鬥室簡要布局

上圖中1是駕駛員座位、2是無線電員座位、3是75毫米炮手座位、4是37毫米炮手座位、5是37毫米炮裝填手座位、6是車長座位。你問75毫米炮裝填手?抱歉他沒座位,如果願意可以打開艙蓋坐外面去。

1942年5月M3中型坦克在北非比爾哈凱姆戰役中首次參戰,給了德軍坦克當頭一棒。德軍對M3中型坦克的評價比較高,比如隆美爾就認為M3的出現使德國人第一次失去了坦克技術上的優勢,21裝甲師第3偵察營的指揮官漢斯·馮·勒克(戰後寫了本書叫《裝甲指揮官(Panzer Commander)》)則認為格蘭特式比德國4號F1型之前的所有德國坦克都好。

前面說過M3中型坦克是過渡品,但過渡品並不代表劣質品或廉價品,美國人造坦克的時候還是很盡心的。M3系列的炮塔和車體前裝甲都是51毫米並且帶傾角,這個防禦不能說薄弱。雖然之前他們沒有弄過這麼厚的坦克裝甲,但是他們鉚過更厚的戰列艦裝甲,於是M3的車體上到處都是巨大的鉚釘。雖說鉚接裝甲有受到衝擊的時候鉚釘被切斷亂飛傷人的毛病,但動能沒到一定水平還是切不了這麼粗的鉚釘的。

厚鋼板和大型鉚機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在M3的大型號中,M3A1是鑄造車體型,M3A2和M3A3則為焊接車體型。後兩種工藝將在M4坦克上大行其道。

鑄造車體的M3A1

焊接車體的M3A2

M3中型坦克的兩門炮也值得一提,它的75毫米炮初速較低,穿甲能力比較弱,但37毫米炮在二戰同口徑炮中是佼佼者,兩者在千米處的穿甲能力幾乎相同。但無論如何口徑擺在那裡,當時M3中型坦克能在德國3號坦克和50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射程外幹它們(比爾哈凱姆之戰是用繳獲的德國75毫米穿甲彈彈頭打的)。特別是75毫米炮有發射高爆彈的能力,相當克制德國非洲軍的發揮。

當時英國坦克口徑都小,2磅炮和6磅炮有效射程近。更糟糕的是2磅坦克炮沒有榴彈,6磅坦克炮雖然有榴彈,但是性能很糟糕,數量也少,在非洲前線更是基本沒有。用穿甲彈打遠處的火炮其實相當於發射了一顆大號子彈,除非正中炮身,打偏點實在造不成什麼影響。所以德國非洲軍採用反坦克炮蛙跳戰術,和坦克交替掩護推進。英國坦克對付反坦克炮的辦法只能一邊用機槍掃射一邊猛衝,路上就被一一點名。等M3中型坦克到了非洲,實際上就把非洲軍這個看家戰術給廢了。

另外這兩種炮都繼承了美國坦克的家藝,在近距離能發射鋼珠霰彈。一大一小兩支噴子,有效射程100米,這對步兵真是相當的不友好。

其實以上這些都還不算什麼,最關鍵是M3中型坦克能上垂直穩定器,不但75炮能上垂穩,37炮也能上。別看到處都是吹德國坦克的炮控如何高大上,他們有啥炮控?磨得精密點的光學鏡,有的車長帶個手持式的剪刀炮隊鏡。後期大型的虎豹炮尾有個液壓平衡器,那是因為炮管過重,沒有平衡器靠手都搖不動炮,跟陀螺轉子穩定的垂直穩定器根本是天壤之別。不過據說當時前線士兵素質較差,不會用也不好好保養,所以後期車輛拆除甚至出廠就不裝垂穩,畢竟那東西老貴的,糟蹋了不值得。

安裝垂直穩定器的M3坦克

有垂穩的M3中型坦克很好辨認,75毫米炮炮口附近有環狀配重塊,37毫米炮則是炮管下有一根杆狀配重,不要誤認為是並列機槍槍管。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前英軍的格蘭特和李

雖然英軍把自己用的型號單獨稱為格蘭特,但由於生產速度和戰爭損耗後來還是不得不直接使用美軍的李式,形成混用局面。美軍在突尼西亞戰役後就淘汰了一線的M3中型坦克,英軍則在西西里島戰役後替換,自此M3中型坦克作為一線裝備在西線消失。

東線的情況又有所不同,1942年援蘇的M3中型坦克到達的時候正趕上鐵木辛哥和鋼鐵同志兩位鐵哥把紅軍的坦克儲備在哈爾科夫扔了個一乾二淨,這些坦克剛好拿來應急。但在蘇軍中M3坦克可就沒什麼好名聲了,76.2毫米炮蘇軍早就玩上了。其他論機動沒法和T-34比,論防禦沒法和KV比,並且它使用汽油發動機,被打中還容易起火,你說誰會喜歡它呢?另一個不能忍的就是這車耗用乘員太多,當時蘇聯在坦克大量損失的同時也大量損失坦克乘員組,按當時回憶錄的說法一些裝備KV的部隊打到後來都是3人車組了。兩輛M3的乘員組能配備3輛KV,而兩輛M3的戰鬥力和乘員生存力都比不上3輛KV。東線的戰鬥強度和火力密度遠超北非,M3中型坦克生存堪憂,所以在蘇軍眼裡M3中型坦克就剩一堆毛病了。

在東線被擊毀的M3中型坦克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就是雖然送到蘇聯的M3中型坦克基本都是美式構型,但紅軍中卻習慣將它稱為M3格蘭特,原因不可考,我想可能格蘭特的發言比李更順口吧?這樣標題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如無意外就是七兄弟一勺燴,七兄弟之墓。

在太平洋戰場上M3中型坦克一直用到戰爭後期。以當時日軍的反坦克火炮穿甲能力,其實用M3或M4都沒什麼區別,M3的火力配備更靈活,在面對日軍步兵肉彈攻擊的時候可能還更有優勢。不過英軍反攻緬甸時所用的M3李式坦克做了一定改裝,去掉了車長指揮塔,在炮塔側面安裝煙幕彈發射器。這個原因我認為可能是車長指揮塔裡那挺機槍實在太吵了,槍身就在車長耳朵旁邊,一開槍那個噪聲和震動一定非常感人。

無指揮塔,炮塔側面可見煙幕彈基座

就簡單說到這兒吧,見笑見笑,如有錯誤請在文下指出。

相關焦點

  • 美元上的美國總統——第18任總統格蘭特
    格蘭特本人並不贊成這場戰爭,認為這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但他在扎卡裡·泰勒將軍(後來出任第十二屆總統)的指揮下,作戰還是努力的。泰勒將軍不大注意繁文縟節,對部下比較隨和,這些作風對格蘭特頗有影響。184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格蘭特已由少尉晉升到上尉。但不久格蘭特就因酗酒受到上級訓斥,於是他決定辭職。
  • 軟氏六兄弟(三)
    軟絲產量稀少,所以價格在「軟氏六兄弟」裡最高,吃口的甜度上,也在「六兄弟」裡排第一。鎖管最後來講鎖管和透抽。這兩種軟體動物在我國臺灣地區被視為同一種。鎖管和透抽的外形非常接近。鎖管軀幹的上、中部呈現圓胖型,漁民們將體型較小者(12釐米以下)稱作「小管」,它是鎖管的幼年。
  • 《共同警備區》:敵人還是兄弟 我以生命來證明 | 交叉點·賞
    李秀赫說:「感謝大哥」,對方則玩笑回應說:「有空來玩啊」。一句「來玩啊」讓做事莽撞又情緒化的李秀赫當了真,他真的趁著夜色去了朝鮮的哨所。面對韓國朋友的到來,朝鮮兵鄭宇真明知違反規定,卻仍用他特有的搞怪方式歡迎李秀赫,他說:「分隔了半個世紀,跨越屈辱與痛苦的歲月,你打開了統一之門,熱烈歡迎」。
  • 韓國公主:陳國公主姐姐,比皇帝閨女還有錢,疑似是七號遼墓主人
    到了秦朝,帝王之女被稱為公主才成為定製,一般情況下,提到公主都知道是指皇帝的閨女,但凡事總有例外,蒙古元朝只要是孛兒只斤家族的女兒,不管是皇帝諸王,閨女都稱公主
  • 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文明對話
    喜歡【老李白話】,點擊上方關注四海之內皆兄弟1四海之內皆兄弟與美國優先四海之內皆兄弟之一帶一路
  • M2系列中型坦克,美軍的應急之作,美國首款大規模生產的中型坦克
    雖然困難不少,但是美國陸軍在上世紀20年代左右,還是爭取到了坦克等新型裝甲作戰車輛的研製機會。考慮到當時世界其他國家新型坦克的整體規格正在逐漸加大,為了能夠和其他國家的坦克保持齊平,美軍決定研製一款中型坦克。
  • 名將:被推倒的美軍雕像——羅伯特·李:他曾在歷次戰爭中所向披靡(下)
    ▲1864年荒原之戰油畫1864年5月4日拉皮丹河畔一個血色的清晨,曾是西點軍校邋遢生的格蘭特和最傑出的模範生羅伯特·李在戰場上第一次狹路相逢早有準備的李迅速從側翼發起進攻,想用騎兵和步兵把格蘭特與他背後的渡口切斷,結果沒有成功;但格蘭特也衝不出叢林,雙方攪在一起,兩軍打成了一團混戰,看得清時就憑著衣服顏色相互摟火——北軍著藍色制服、南軍穿灰色軍裝,看不清時就朝有聲音的地方射擊,在整整兩天的血腥廝殺中,格蘭特和李都想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挨打,結果兩個人都低估了對手:格蘭特認為李不可能那麼聰明,會派兵襲擊自己側後;李認為格蘭特不可能這麼堅定,
  • 夢遊中的黑人兄弟
    為了想清楚是誰規定了黑人兄弟的夢,和黑人兄弟為什麼需要另外的一個夢,就讓我們來扒一扒黑人兄弟是如何來到偉大的不得了的美利堅的那段歷史吧。而真正的苦力,就歷史性地落到了非洲黑人兄弟的肩上。  販賣黑人兄弟到美利堅為奴,始於開掘銀礦。但隨著印第安人的逐漸減少,歐洲人便逐步取代了原著人的角色,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於是黑人兄弟,也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其它的苦役。著名的種棉花等等。天性自由的黑人兄弟,從家鄉非洲被販賣到美利堅,但他們卻就此失去了自由。
  • 奧特十兄弟戰鬥力排行!雷歐第三
    同時擔任光之國道場教練、木星巡邏官、奧特四弟。傑克奧特曼其實原本設定為就是初代回歸的,因此又叫歸奧。但是後來因為有了奧特兄弟的概念,就將其歸為單獨的奧特曼角色。傑克奧特曼的能力在奧特兄弟中並不出彩,雖然有很多次戰敗的記錄,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保護人類的心。他的奧塔手鐲是其招牌武器。第六位:艾斯奧特曼 綜合戰鬥力:4600
  • 2020/7/5∣名將:被推倒的美軍雕像——羅伯特·李:他曾在歷次戰爭中所向披靡(下)
    ▲1864年荒原之戰油畫1864年5月4日拉皮丹河畔一個血色的清晨,曾是西點軍校邋遢生的格蘭特和最傑出的模範生羅伯特·李在戰場上第一次狹路相逢早有準備的李迅速從側翼發起進攻,想用騎兵和步兵把格蘭特與他背後的渡口切斷,結果沒有成功;但格蘭特也衝不出叢林,雙方攪在一起,兩軍打成了一團混戰,看得清時就憑著衣服顏色相互摟火——北軍著藍色制服、南軍穿灰色軍裝,看不清時就朝有聲音的地方射擊,在整整兩天的血腥廝殺中,格蘭特和李都想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挨打,結果兩個人都低估了對手:格蘭特認為李不可能那麼聰明,會派兵襲擊自己側後;李認為格蘭特不可能這麼堅定,
  • 鑽進M3A「斯圖亞特」二戰蘇軍裝備的美制輕型坦克
    其次它的37mm炮最初只配備穿甲彈,因此無法與敵方步兵和反坦克炮進行作戰。第三該坦克的外形過於高大,裝甲薄弱,無法適應殘酷的東線血戰,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蘇聯坦克兵來說,這種坦克也過於複雜了。M3A斯圖亞特進入了坦克旅和部分獨立坦克團。後者可能是同時裝備了美國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和M3A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有趣的是,M3A斯圖亞特是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第一種與德軍進行戰鬥的坦克。
  • 二戰美國戰車豪傑「M4謝爾曼坦克」!
    M4謝爾曼中型坦克,俗稱謝饅頭打火機等等,謝爾曼名字源於美國南北戰爭名將,威廉·特庫賽·謝爾曼,但是繼承名將之名的打火機
  • 格拉古兄弟的詛咒
    面對不平等問題,提比略試圖以對限制人均土地佔有面積來阻止土地的集中化趨勢。也許為了降低改革的阻力,提比略努力向貴族解釋說,這也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自由民是強力兵源的保障:「告訴我,哪一個更珍貴些:一個公民還是一個終身的奴隸,一個士兵還是一個不能作戰的人?難道你們為了要比別的公民多幾阿爾旁的土地,就願意放棄徵服世界其他地方的希望?」但這並未挽救他最終被貴族刺殺的命運。
  • 青年書法家 / 浩子這兄弟
    估計老天爺被我們兄弟倆的情誼感動的,那雪下的,鵝毛般的,一片,一片,再一片,厚厚的,給整座城市蓋上了厚厚的銀裝。初見浩子,鼻梁上架副眼鏡,身穿一件迷彩軍大衣,把自己裹得挺嚴實。一直在四川長大的韓璐,雖然是穿上白色羽絨服,但那小臉還是凍得紅彤彤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聯合辦公在海軍大院,與我所在的空軍大院就隔個西三環。
  • 三國中七位用槍名將,趙雲師兄弟三人上榜,孫策位列榜首實至名歸
    原因很簡單,在冷兵器作戰的古代重騎兵的威力遠比步兵更大,最適合騎兵部隊的武器當然非長槍莫屬。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槍作為百兵之王威力不俗,因此也成為很多當世名將最鍾愛的武器。三國時期紛爭戰亂不斷,期間出現了七位用槍名將,趙雲師兄弟三人全部上榜,第一名實至名歸。首先要說的是第七位張任。此人和趙雲師出同門,雖然不如趙雲名氣響亮,但是武力依然不俗。
  • 只有俄羅斯能救白俄羅斯,俄白還是斯拉夫兄弟,撤回邊界對峙部隊
    他們已經在波蘭和立陶宛部署了大量飛機和坦克,隨時都能對白俄羅斯發起攻擊。不想成為光杆司令的盧卡申科,只能求助普京。與此同時為了獲得普京信任,盧卡申科還在俄羅斯反對派代表人物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上,力挺俄羅斯,他聲稱俄羅斯是被西方陷害的。西方這麼做,不僅是要破壞北溪2項目,還要阻止俄羅斯幫助白俄羅斯。對於這樣的陰謀,絕對不能讓其得逞。
  • 詹森兄弟「老麥克斯」的偉大之處
    提起比利時阿連棟克詹森兄弟,世界各國的信鴿愛好者可以說無人不曉;說起詹森兄弟全心培育成的「詹森系」信鴿,更是國內外眾多鴿迷狂熱追求的焦點。詹森鴿以其「定向好」、「飛速快」、「血系純」、 「遺傳好」、 「做種價值高」等優勢而聞名於世。
  • 【盤點】兄弟多了才熱鬧!動漫中的男雙/多胞胎
    奧村燐,雙胞胎中的哥哥,父母是魔神撒旦與二級驅魔師尤莉艾金,能發出象徵魔神撒旦的青色火焰。在以「多胞胎」為主角的動畫中,《阿松》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了……沒看過人的大概會很疑惑要怎麼分出六兄弟吧,我們簡單來介紹一下!老大阿松(聲優:櫻井孝宏),代表色是紅色。總露出天真的表情,被稱為「奇蹟的笨蛋」,內心保持著小學六年級的水平成長成了大人,愛小鋼珠和賽馬,沒計劃性,感覺隨隨便便,但關鍵時刻也有領導兄弟的才能,他也很關照兄弟們。
  •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一一原瀋陽軍區守備七師直屬分隊九O屆德惠戰友八一建軍節聯誼會仲夏時節,喜迎八一!對於九O屆七師直屬隊的德惠籍戰友們,早已憋著勁兒,一定要在八一建軍節,也就是今天,痛痛快快地聚一聚樂一樂,重溫老戰友們深厚的感情,重拾兄弟般久違的真情!同時也抒發對軍營歲月的眷戀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滿腔豪情.不同於以往,也沒有周密的部署與籌劃!作為戰友會一直以來的中堅力量:警偵連的齊榮發,李啟超,徐義軍,方志成;工兵連的付景武,教導隊的肖波。完全出於自發自覺,絲毫沒有勞煩其他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