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機的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是怎樣的?

2021-02-08 聲振之家

來源:雲識微信公眾號(ID:yunshi_com)

直升機和旋翼機都是通過旋翼來產生升力的,因此解釋升力產生的許多基本空氣動力學原理對兩種飛行器而言是相同的。今天給大家分享關於旋翼機的知識。


直升機和旋翼機之間一個根本的不同在於:在依靠動力維持飛行的過程中,旋翼機旋翼系統工作在自旋狀態下。這意味著旋翼依靠向上流過翼面的氣流維持自身的自由旋轉,而不是通過發動機的動力旋轉翼面,從上方吸收氣流。


圖1是在自旋過程中產生的力一方面維持旋翼的旋轉,另一方面產生將飛行器維持在空中的升力。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而言,在正常飛行時旋翼機旋翼系統的運轉和直升機的旋翼系統在發動機失效時,向前自旋下降時的運轉方式一樣。

圖1 在旋翼機上氣流通過旋翼系統的方向和動力飛行狀態下的直升機相反


這些氣流是把動力從旋翼機發動機傳送到旋翼系統並保持旋翼自轉的媒介。


在垂直自旋過程中,旋翼槳片遇到的相對風由兩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如圖2所示,一個是向上的通過旋翼系統的空氣流,在一個給定的飛行條件下該氣流保持相對不變。另一個分量是槳葉旋轉造成的周向氣流(旋轉方向的相對氣流,譯者注),這個分量的大小和離開旋翼葉轂的距離關係很大。

圖2 在垂直自旋中,槳葉旋轉造成的相對氣流和向上的氣流合成了最終流經翼型表面的氣流


舉例來說,考慮一個轉速300轉/分鐘(r.p.m) 的直徑25英尺的槳盤,在離開旋翼葉轂1英尺的位置上的一點,槳葉沿著一個周長6.3英尺的圓運動,這時的線速度大約為31.4英尺/秒(f.p.s) 或者21英裡/小時(m.p.h)。在翼尖上的一點,旋轉周長大約是78.5英尺,在同樣的轉速下,速度大約為393英尺/秒,或者267英裡每小時。這樣情況下造成的結果是翼尖的相對風速更大,而相對於旋翼的攻角更小,如圖3。

圖3 沿著旋翼向外移動,旋轉速度的增加超過了氣流的向上的速度分量,造成更快的相對氣流和更低的攻角。


無論選用什麼樣的翼型,旋翼產生的升力總是垂直於相對氣流的方向。處於自旋中的旋翼相對氣流的攻角在內側較大而在外側較小,因此靠近槳轂的內側旋翼產生的升力具有較大的向前分量,而靠近翼尖的旋翼產生較大的垂直分量。這種現象造成了槳盤的不同功能分區,從而產生自旋狀態下飛行所必需的力。


如圖4所示,自旋區域,又稱驅動區域,產生的總氣動力 (TAF) 的前向分量超過所有後向空氣阻力的總和,從而保持了槳葉的旋轉。螺旋槳區,又稱被驅動區,產生的總氣動力具有較大的垂直分量,從而保證旋翼機能夠在空中飛行。靠近槳盤中心是失速區,在失速區裡槳葉周向運動的相對氣流太小,以至於合成氣流的角度超過了翼型的失速極限。失速區對槳葉旋轉產生空氣阻力,必須依靠驅動區域產生的前向力來克服。

圖4 總氣動力在被驅動區落後於旋轉軸,在驅動區領先於旋轉軸。空氣阻力是失速區的主要氣動力。


截至目前我們討論的都只是旋翼機垂直下降時自旋的空氣動力學。通常情況下,旋翼機都是向前飛行的,因此,由於向前的飛行速度引起的相對氣流與旋翼的相互作用也必須考慮在內。這個氣流分量不影響槳葉自旋的空氣動力學原理,但是會造成槳盤不同區域的形狀變化。


當旋翼機在空氣中向前運動時,向前的運動速度對於前行槳葉而言將造成相對氣流的速度加快,對後行葉而言則減小相對氣流的速度。為了應對槳盤兩側升力的不平衡,前行槳葉在蹺蹺板的作用下翹起以減小攻角和升力,與此同時後行槳葉向下以增加攻角和升力。前行槳葉的攻角減小導致驅動區域變大,後行槳葉的攻角增加導致更大的失速區域。向前飛行導致原有的槳盤分區向後行槳葉方向移動,其大小和程度和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大小有關。參見圖5。

圖5 向前自旋飛行的槳盤分區


同任何重於空氣的飛行器一樣,旋翼機飛行時也受到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這四種力的作用。旋翼機的升力來自於旋翼系統,推力直接來自螺旋槳。如圖6所示,旋翼產生的力可以分為兩個分量:旋翼升力和旋翼空氣阻力。垂直於飛行路徑的是旋翼升力,平行於飛行路徑的是空氣阻力。為了推出整體的飛行器空氣阻力反應,必須把機身空氣阻力計算在內。

圖6 在向前飛行時旋翼機的旋翼系統所受的氣動合力方向與直升機相反


旋翼升力可以簡單的想像成為支撐飛行器重量的升力。當翼面產生升力的同時,空氣阻力也就伴隨著產生了。對一個給定的翼型,最有效的攻角是產生最大升力和最小阻力的角度。然而旋翼槳葉並不是工作在這種有效的角度,在每一圈的旋轉過程中攻角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旋翼系統必須保持一定的自旋槳距以持續地產生升力。有一些旋翼機安裝了小的附加機翼以便在較高巡航速度飛行時產生升力,這些附加的機翼產生的升力可以作為旋翼升力的補充,甚至可以完全取代旋翼升力。


合成的旋翼空氣阻力,是作用在槳葉的每個槳葉位置上的旋翼空氣阻力的總合,每一個槳葉位置的貢獻根據速度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當旋翼槳葉旋轉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位置、旋翼速度、飛行速度等的不同,空氣阻力也在不斷的快速變化。槳盤攻角的變化可以快速有效地影響空氣阻力的變化。


旋翼阻力可以分為誘導阻力 (induced drag) 和翼型阻力 (profile drag)。誘導阻力是升力的結果,而翼型阻力是旋翼轉速的函數。由於誘導阻力旋翼產生升力的結果,翼型阻力可以被看作是不產生升力時的旋翼阻力。這個阻力可以被理解成在不產生升力的情況下,預旋時為了達到給定的飛行轉速所要克服的空氣阻力。在具備對稱翼型和可變槳距的旋翼機上,這種工作狀態可以通過設置旋翼攻角為0°實現。對於安裝非對稱翼型和固定槳距角的旋翼系統,必須在預旋時克服誘導阻力,而大多數的業餘製作的安裝蹺蹺板的旋翼系統正是屬於這一類。


自旋翼機的推力定義為螺旋槳產生的氣動力中平行於相對來流的分量。和其他的作用於飛行器的力一樣,推力作用在重心(譯者:center of gravity,簡稱CG,是自旋翼機的重要常用縮寫之一)附近。根據推力作用的位置與重心的關係,螺旋槳的氣動力會有一個較小的垂直於相對來流的分量,並且根據位置關係可以表現為額外的升力或者重量。


飛行的時候,機身本質上相當於一個懸掛在旋翼系統下面的重錘,因此容易產生類似於直升機的鐘擺運動 (pendularaction)。和直升機不同的是,自旋翼機的推力直接作用於機身之上而不是通過旋翼系統獲得。由此,在飛行的時候作用在自旋翼機和直升機上的力也不盡相同。例如:發動機力矩會使得機身向與螺旋槳轉向相反的方向偏轉幾度,從而使得機身偏離垂直平面。如圖7所示,通常在大多數的飛行條件下,這種輕微的偏斜是可以忽略的,也不會產生重要影響。


鐘擺運動—由於懸掛在旋翼系統下方造成的機身的橫向或者縱向擺動,類似於鐘擺的運動。

圖7作用在螺旋槳上的發動機力矩有一個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在機身上,使得機身在飛行時偏離垂直方向一些。


飛行器的穩定性有助於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增加安全性。類似於典型的通用飛行教練機一樣,一架穩定的飛行器,需要飛行員較少的精力去維持期望的飛行的姿態,在遇到陣風 (Gust of wind) 或者其他外力的影響的時候會自動修正姿態。相反的,一架不穩定的飛機需要飛行員持續不斷的保持注意力以維持飛機的控制。


有很多因素影響自旋翼機的穩定性。其中一個是水平安定面的位置。另一個是機身阻力與重心的關係。再有就是繞俯仰軸的慣性距和螺旋槳推力線與重心的垂直位置的關係。然而,最重要的因素是旋翼力的作用線和重心水平位置的關係。


水平安定面有助於增加縱向的穩定性,離開重心越遠越是有效。因為升力正比於速度的平方,所以飛行速度越高水平安定面也就越有效,由於自旋翼機的速度不是很高,製造者可以通過改變水平安定面的大小,調整到重心的距離,或者放置在螺旋槳滑流 (slipstream) 中來獲得期望的穩定性。


如果機身阻力或者壓力中心位於重心的後面,自旋翼機被認為是更穩定的設計,對於繞垂直軸的偏航運動尤其是這樣。為了達到這個條件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垂直尾翼面。另外,自旋翼機需要一個平衡的縱軸壓力重心,以獲得足夠的周期運動 (cyclicmovement) 防止機頭壓低或者抬升,當速度增加時前面的區域聚集了很多的壓力。


不用改變整體重量和重心位置,把重量配置得離重心越遠,自旋翼機就越穩定。例如,將飛行員的座位從重心向前移,將發動機從重心向後移,保持重心不變的情況下,自旋翼機會變得更加穩定。這和走鋼絲者 (tightrope walker) 用一根長棍來增加自身的平衡是相同的原理。


僅針對螺旋槳推力線本身而言,如果高於重心,當增加推力的時候,自旋翼機會有頭部向下的趨勢,而推力減小是會有抬頭的趨勢。螺旋槳推力線低於重心時,相反的情況會發生;如果推力線恰好通過重心或者在附近通過時,自旋翼機就不會有頭部俯仰的動作發生。如圖8所示。

圖8 螺旋槳推力線高於重心的自旋翼機通常稱為低姿 (LowProfile) 自旋翼機;螺旋槳推力線低於重心的被認為是高姿 (HighProfile) 自旋翼機。


由於一些自旋翼機根本沒有水平穩定面,而且螺旋槳推力線也是各不相同,自旋翼機的製造者可以通過把重心調整到旋翼力線的前面或者後面來獲得期望的穩定性。如圖9,假設向前飛行時CG位於旋翼力線的後方。如果陣風增加了攻角,旋翼力增大了,這同時導致了先後行槳葉的升力差,從而增加了槳葉揮舞角,導致旋翼的抬起。這個俯仰動作增加了相對於重心的力矩,導致攻角的進一步增加,這樣的結果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如果CG位於旋翼力線的前方,陣風增加了攻角,導致槳盤產生同樣的反應,但是這時旋翼力的增大和槳葉揮舞將減小力矩,從而減小攻角,這種情況就是一種穩定狀態。

圖9 重心位與旋翼力線的前方的旋翼機比重心位與旋翼力線後方更穩定


如前所述,製造者通過組合不同的穩定性因素來獲得一架配平的自旋翼機 (trimmed gyroplane)。例如,如果你有一架重心低於螺旋槳推力線的自旋翼機,在加力的時候螺旋槳推力會造成頭部向下的俯仰力矩。在這種類型的自旋翼機上, 為了補償這種俯仰力矩,重心通常位於旋翼力線的後方。這個位置會產生一個抬頭的俯仰力矩。相反的,如果重心高於螺旋槳推力線,重心通常在那個位於旋翼力線的前方。當然,機身阻力的位置,俯仰慣量和附加的水平穩定面都可以影響重心的位置。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支持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翼型空氣動力學備忘錄
    翼型空氣動力學是個比較有意思的研究領域,凡是具有空氣動力學教育背景的人,大都做過與翼型有關的工作,「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每個人都有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 旋翼機飛行原理,有圖有真相
    與固定翼飛機相比,旋翼機沒有機翼,取而代之的是一付大風車(旋翼),只要風車葉片採用一定的翼型,風車在迎風旋轉切割空氣時就可以產生一個力
  • 旋翼機飛行原理
    旋翼靠飛機運動時激起氣流轉動,產生升力,使飛機失速時不會下墜,當時,他的這個發明被新聞界稱之為「風車飛機」,1925年,謝巴在漢普郡芳白露皇家空軍基地首次正式試飛。三年後,1928年,謝巴親自駕駛旋翼機用37分鐘的時間成功橫越英倫海峽。此後,英美一些公司開始製造旋翼機,用於搜索和測量。1936年12月,謝巴搭乘的民航機在倫敦的克羅依登機場起飛時失速墜毀,他在這次空難中喪生。
  • 志成探索|飛機的起飛原理!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乘飛機出行過,那麼,大家知道飛機是怎樣的起飛的嗎?飛機的起飛原理是怎樣的呢?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幾種飛機就是螺旋槳式飛機、噴氣式飛機和直升式飛機了!其實無論哪種飛機的起飛與在空中的飛行都離不開空氣動力學!我們人類現有的飛機的起飛與飛行都是建立在空氣動力學基礎之上的。
  • 漲姿勢:旋翼機飛行原理
    此後,英美一些公司開始製造旋翼機,用於搜索和測量。1936年12月,謝巴搭乘的民航機在倫敦的克羅依登機場起飛時失速墜毀,他在這次空難中喪生。旋翼機雖然和直升機一樣,都是依靠旋翼產生升力,但它不是直升機。旋翼機與直升機的最大區別是,旋翼機的旋翼不與發動機傳動系統相連,發動機不是以驅動旋翼為飛機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機飛行的過程中,由氣流吹動旋翼旋轉產生升力。
  • 蜜蜂不用遵守空氣動力學?翅膀那麼小,它們是怎麼飛上天的?
    蜜蜂飛行的謎團曾經困惑了人們很長一段時間,根據早期的研究,蜜蜂的翅膀無論怎麼拍打都無法產生足夠的升力,看上去蜜蜂似乎沒有遵守空氣動力學,那它們為何也能飛上天呢?難道是蜜蜂不用遵守空氣動力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會存在這種說法,其實是因為早期的相關理論還不夠完善,建立模型時也考慮得不夠細緻,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空氣動力學早已揭開了蜜蜂飛行的謎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們是怎麼飛上天的。
  • A330neo改進飛機空氣動力學性能及客艙設計
    與現款A330相比, A330neo在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進,除了換裝新型發動機之外,其他重大的改進主要集中在空氣動力學性能和客艙設計上。空客為A330neo飛機定下的目標是,相比現款A330,A330neo能夠降低14%的單座燃油消耗,同時保持95%的零部件通用率,且與現款A330擁有相同的飛行員型別等級。
  • 風之利刃-Giro Aerohead空氣動力學頭盔
    (轉載自CYCLINGTIPS)Giro在近日發布的Aerohead頭盔,據稱是Giro至今為止最具空氣動力學的款式
  • 詳談自轉旋翼機在國內的發展、問題及前景
    首先來了解一下自轉旋翼機(以下簡稱「自旋翼」)的歷史,自旋翼在20世紀20年代問世,它是旋翼升力原理最先的實際應用。1920年,西班牙土木工程師、飛行員、航空工程師胡安·德·拉·席爾瓦提出了自旋翼的概念。
  • 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9年度航空發動機內流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該重點實驗室定位於開展空氣動力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加強國內外空氣動力學學術交流、尤其是與國外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吸引和培養空氣動力學研究高級人才的重要平臺,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空氣動力克賽號,人間大炮一級準備!
    是什麼讓汽車設計更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師們從大自然中找尋答案——松果、劍魚、兵器、甚至是一顆正在劈開空氣的子彈。
  • 揭秘美國魚鷹傾轉旋翼機的結構
    貝爾-波音 V-22 綽號:魚鷹,是由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製造的具備垂直起降和短距起降能力的傾轉旋翼機。
  • 旋翼機和直升機的區別在哪裡?
    昨天瀚海狼山的推文中,談到了直升機的氣動和操縱原理。今天再談談外觀上和直升機極為相似的旋翼機!
  • 微課堂:好玩的科學(2)煙圈大炮,掌握空氣炮原理
    討論:做怎樣的大炮攻擊城牆什麼原理……空氣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動力原理,工作介質為空氣,由一差壓裝置和可實現自動控制的快速排氣閥、瞬間將空氣壓力能轉變成空氣射流動力能,可以產生強大的衝擊力,是一種清潔、無汙染、低耗能的理想清堵吹灰設備。空氣炮作為桶倉、管道內物料清堵的有力設備,空氣炮的動作需要相關組件的聯合動作,主要包括:空氣炮本體(含噴氣組件),三通電磁閥、空氣炮控制器、空氣炮噴吹管等組成。
  • 空氣流量計的原理與檢測
    模擬信號型流量計包括葉片式、熱絲式、熱膜式和熱阻式空氣流量計。數位訊號型流量計包括卡門漩渦式、熱絲式和熱膜式空氣流量計。其中模擬信號型熱絲式、熱膜式和熱阻式空氣流量計與數位訊號型熱絲式和熱膜式空氣流量計結構形式類似,但數字型加裝了數字轉換電路,把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輸入給電控單元(ECU),而模擬式空氣流量計是把電壓信號直接輸送給電控單元(ECU)。
  • 系統動力學基本原理與方法簡介
    (五)模型的模擬與評估當系統動力學模型建構完成以後,經過反覆檢查各個方程,發現準確無誤後,便可將其輸入計算機進行調試運行。當模型調試運行通過後,研究者就可以根據其研究的目的,設計不同的方案,運用模型進行模擬運算,對真實系統進行仿真。然而,仿真結果是否可信,其關鍵是模型本身是否真實、有效。
  • 技術先進獨步天下,魚鷹CV-22B傾轉旋翼機大方展示,細節不一般
    貝爾-波音 V-22 綽號:魚鷹,是由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製造的具備垂直起降和短距起降能力的傾轉旋翼機。
  • 漲姿勢 旋翼機垂直起降並沒有那麼容易
    1925年,荷蘭人Albert Gillis Von Baumhauer開發的直升機配有一個主旋轉翼,兩個空氣動力控制片,通過傾斜盤和抗扭螺旋槳進行集中循環控制。該飛機飛行過很多次,但在1930年該飛機報廢。
  • 「勝利者」戰略轟炸機:融合了德國空氣動力學設計和英國發動機
    英國人憑藉著性能出色的發動機(直至上世紀50年代中期,英國都是噴氣式發動機製造領域的領軍者),以及德國後掠翼帶來的出色空氣動力學特性,完全取消自衛武器的極端設計,讓「勝利者」成功具備了如此出色的性能,不僅讓它成功列裝,也讓它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