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9年度航空發動機內流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2021-02-19 航空航天學術小站

航空航天學術小站聯繫人:李世秋-空天君,非著名編輯

個人微信:coco726802  手機:15001087813

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部正式批覆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依託單位為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該重點實驗室定位於開展空氣動力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加強國內外空氣動力學學術交流、尤其是與國外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吸引和培養空氣動力學研究高級人才的重要平臺,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以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重大項目凝鍊出的空氣動力學創新理論和前沿技術問題為重要研究方向,在現有研究成果積累的基礎上,利用依託單位先進的風洞試驗設備和計算設備,系統開展空氣動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的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計算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器流動機理問題研究。2)低速空氣動力學基礎問題研究。3)國家大型空氣動力學基礎條件平臺關鍵技術研究。4)航空發動機內流基礎問題研究。2019年度專門發布航空發動機內流基礎問題研究的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本次指南分聯合研究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兩類,資助課題分別如下(詳細見附件1):

(1)聯合研究重點課題 SKLA201901

(2)一般課題 SKLA201902

◆適用於旋流進氣畸變的壓氣機穩定性三維分析模型發展重點實驗室將分年度受理開放課題申請。根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和研究方向,逐年擴充資助範圍;對於取得重要進展並按要求發表文章的開放課題,將持續資助。2019年度計劃資助開放課題為8項左右,聯合研究重點課題資助額度為50萬元以內,由申請單位與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開展研究,一般課題資助額度為16~30萬元。執行時間為:2020年1月-2021年12月。

1.本指南面向全國發布,自由申報、公平競爭、滾動支持。

2.開放課題申請書由本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評審,重點實驗室根據擇優原則,確定受資助開放課題及資助金額,由重點實驗室與申請人所在單位籤訂科研合同後執行。

3.開放課題申請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每個申請人每年只能申報一個項目。

4.申請人必須在本指南年度資助範圍內進行選題,不符合資助範圍的申請將不予受理。

5.為加強開放課題的學術交流,重點實驗室每年將舉辦一次開放課題年度學術交流會,並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課題負責人有義務參加重點實驗室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

6.獲資助開放課題,重點課題需在獲得資助起兩年內以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兩篇以上SCI或三篇以上EI/CPCI檢索論文(論文署名規則見附件2);一般課題需在獲得資助起兩年內以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一篇以上SCI或兩篇以上EI/CPCI檢索論文並註明資助課題編號。沒有按合同完成論文發表要求的課題申請人,將暫停開放課題的申請資格

7.獲資助聯合研究重點課題,需每年派遣至少1名項目組人員在空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工作2個月以上,進行技術交流、聯合研究和合作撰寫發表學術論文。

8.申請書內容不得涉密,保密審查由申請人所在單位自行負責。

9.開放課題申請受理截止日期為2019年11月15日。申請人須在11月15日前將申請書電子文檔及紙質申請書一式三份報送重點實驗室管理辦公室,紙質申請書應加蓋單位公章。申請書模版見附件3。

聯 系 人:

徐國亮(0816-2463163,18780471367)

向   靜(0816-2463179,15223460154)

郵    箱:public@skla.cardc.cn

                         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日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101

課題類型

聯合研究重點課題

經費概算

30-5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

研究目標

由於邊界層轉捩、激波/邊界層幹擾、邊界層分離、葉尖洩漏、流道彎曲等因素影響,採用傳統湍流模型開展發動機壓氣機數值模擬往往會產生顯著的誤差。擬在典型壓氣機流動特徵和影響因素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通過S-A模型和k-ω SST模型對彎曲流道流動和三維邊界層、離心力模擬的精度和誤差分析,開展湍流模型修正方法研究,發展修正的一方程、兩方程湍流模型,提高壓氣機流動數值模擬精度。

研究內容

(1)現有湍流模型的精度評估。評估一方程S-A模型和兩方程k-ω SST模型在典型彎曲管道流動、典型壓氣機葉柵端壁流動、典型壓氣機轉子流動計算中的精度,並分析網格密度的影響。

(2)誤差來源分析。分析流道曲率、三維邊界層、離心力作用帶來的計算誤差,確定一方程S-A模型和兩方程k-ω SST模型的主要誤差來源。

(3)湍流模型修正方法發展。提出一方程S-A模型、兩方程k-ω SST模型的修正方法,提高在典型彎曲管道流動、典型壓氣機葉柵端壁流動、典型壓氣機轉子流動中的計算精度,對比修正前後結果,並分析網格密度的影響。

考核指標

(1)針對一方程S-A模型、兩方程k-ω SST模型分別至少提出一種曲率修正方法、三維邊界層修正方法和離心力修正方法。

(2)針對典型彎曲管道(例如大S彎進氣道、U型管等)流動,修正後的模型比修正前的模型在壓力、速度分布等參數上的計算誤差降低10%以上。

(3)針對典型壓氣機平面葉柵端壁流動,修正後的湍流模型比修正前的模型計算得到的壓力損失、分離區長度等參數的計算誤差降低10%以上。

(4)針對典型的壓氣機轉子流動,修正後的湍流模型比修正前的模型計算得到的壓比、效率、流量誤差降低15%以上。

 (5) 所有修正後的湍流模型計算量比修正前的模型增加不大於40%。

 (6) 聯合發表三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兩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交付成果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算例測試報告等。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102

課題類型

聯合研究重點課題

經費概算

30-5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

葉柵表面邊界層狀態與轉捩位置是刻畫葉柵流動機理、分析葉柵性能的重要依據。通過平面葉柵風洞試驗,準確獲得葉柵葉片表面流動特性和轉捩位置,是評估優化葉柵設計效果、驗證設計方法和CFD技術的重要手段,也是平面葉柵風洞試驗的重要測試內容。擬基於先進光學測試技術,發展平面葉柵風洞葉柵葉片表面邊界層轉捩位置測量方法,建立葉片表面流動特性的非接觸測量技術,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變密度平面葉柵風洞上完成相關技術的試驗驗證。

(1)平面葉柵邊界層轉捩位置PIV測量方法研究。包括平面葉柵風洞PIV測量方案設計、數據採集與處理方法、邊界層轉捩識別技術研究等,建立葉柵表面邊界層轉捩位置PIV測量技術。

(2)平面葉柵邊界層轉捩位置TSP測量方法研究。包括平面葉柵風洞TSP測量方案設計、圖像採集與處理方法、邊界層轉捩識別技術研究等,建立葉柵表面邊界層轉捩位置TSP測量技術。

(3)葉片表面邊界層轉捩位置光學測量方法風洞試驗驗證。利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變密度平面葉柵風洞,分別開展不同進氣條件葉柵試驗件表面邊界層轉捩位置PIV與TSP測量,對課題建立的光學測量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2)轉捩位置測量(與表面熱膜測量結果)偏差不大於5%弦長。
(4)聯合發表三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兩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103

課題類型

聯合研究重點課題

經費概算

30-5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

研究目標

針對壓氣機內部複雜流動的高精度測量需求,開展高精度、寬工況穩態氣動探針研製、校準及測量應用研究,提升強速度梯度、強壓力梯度流場測量精度,實現端壁附面層和大分離區壓力與速度場的高精度測量,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相關設備上完成試驗驗證。

研究內容

(1)壓氣機端壁附面層流動氣動探針高精度測量技術研究。開展壓氣機端壁附面層方向探針研製、校準、實驗測量及數據處理方法研究,建立壓氣機葉排間端壁附面層壓力與速度的探針高精度測量技術。
(2)壓氣機內部分離流動氣動探針高精度測量技術研究。開展寬來流角度五孔氣動探針研製、校準、實驗測量及數據處理方法研究,將傳統的五孔方向探針有效測量角度範圍由±30°左右擴展至±60°,提升大分離區流動的壓力與速度測量精度。
(3)氣動探針高精度測量技術試驗驗證。對發展的氣動探針測量技術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大尺寸低轉速旋轉葉柵試驗臺1.5級壓氣機試驗設備上完成試驗驗證。

考核指標

(1)附面層方向探針:壓力測量誤差≤1%;氣流角測量誤差≤2°。
(2)寬來流角度五孔探針:受感部直徑:≤3mm;Ma測量範圍:0.1≤Ma≤1.0;Ma測量誤差:≤0.01;有效測量角度範圍:≥±60°;氣流角(偏航角)測量精度:±45°範圍內測量誤差≤1°,其它角度範圍誤差≤2°。
(3)聯合發表三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兩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201

課題類型

一般課題

經費概算

16-2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2

研究目標

為降低高負荷低壓渦輪葉片吸力面流動分離,改進高負荷低壓渦輪設計水平,需要開展上遊尾跡形態對高負荷低壓渦輪流動影響機理研究,獲取不同折合頻率下尾跡形態的變化規律,掌握尾跡形態對葉片前緣剪切遮蔽條紋形成、發展的影響特點,以及對吸力面轉捩時機、轉捩尺度的影響機制。

研究內容

(1)折合頻率對尾跡形態發展過程影響研究。在典型高負荷(負荷係數Zw≥1.0)低壓渦輪葉柵通道中,研究不同折合頻率尾跡的拉伸、扭曲發展規律。

(2)尾跡形態(折合頻率、強度、入射角等特徵參數)對葉片前緣剪切遮蔽條紋的形成及發展影響研究。通過試驗跟蹤Klebanoff條紋的發展及其與附面層分離泡的相互作用,研究Klebanoff條紋對尾跡誘導轉捩的作用。

(3)尾跡形態對誘導轉捩的影響機理研究。分析不同特徵參數的尾跡與不同形式的附面層(層流分離、湍流分離)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認識尾跡對誘導轉捩的影響機制,給出高負荷低壓渦輪葉型設計改進建議。

考核指標

(1)給出50000≤Rein≤200000範圍內不同折合頻率下(0.5~2.0)葉片尾跡形態變化規律。

(2)給出尾跡形態對葉片前緣剪切遮蔽條紋的形成及發展的影響規律。

(3)給出尾跡形態對吸力面轉捩時機、尺度的影響機制。

(4) 發表兩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一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202

課題類型

一般課題

經費概算

16-2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2

研究目標

針對複雜進氣環境壓氣機穩定性評估需求,採用體積力方法發展壓氣機三維穩定性分析模型,建立進氣旋流與體積力關聯關係,改進壓氣機失穩判據,實現對渦以及正、反向集中渦對壓氣機穩定性影響分析,完成真實進氣旋流畸變對壓氣機穩定性影響評估。

研究內容

(1)進氣旋流與葉片體積力關聯關係研究。開展進氣旋流邊界與三維徹體力模型中的源項獲取方法以及進氣畸變形式(如單渦、多渦等)與體積力關聯規律的研究,建立壓氣機進氣旋流與葉片體積力關聯關係,給出旋流進氣畸變環境轉子和靜子葉片體積力三維分布。

(2)建立旋流進氣畸變壓氣機穩定邊界評估模型。基於體積力方法,建立能夠評估旋流進氣畸變影響的壓氣機穩定性三維分析模型,對現有的失穩判據進行改進,實現對渦與正、反向集中渦對壓氣機穩定邊界影響評估。

(3)完成真實進氣旋流畸變對壓氣機穩定性影響評估。基於大S彎進氣道出口真實旋流畸變,完成典型跨音風扇/壓氣機穩定性分析。

考核指標

(1)模型計算的典型跨音風扇/壓氣機穩定邊界誤差小於10%。(2)模型計算的典型跨音風扇/壓氣機的三維流場與採用三維非定常CFD方法所計算的時均壓力與時均速度分布特徵總體一致。(3)發表兩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一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

基本信息

課題編號

SKLA-20190203

課題類型

一般課題

經費概算

16-30萬元/項

完成時間

2021年12月

所屬系統


所屬專題

航空發動機

發布單位

公開發布

擬資助課題數

1

研究目標

針對渦輪葉片肋壁和氣膜孔出流的耦合冷卻結構,開展肋壁-氣膜耦合冷卻流動換熱研究,進一步深入認識渦輪葉片內部及外部耦合冷卻機理,獲得肋壁內流冷卻通道與外部氣膜冷卻耦合作用下的流動冷卻特性,完成渦輪肋壁-氣膜耦合冷卻設計優化。

研究內容

(1)肋壁-氣膜冷卻結構流阻特性研究。開展肋壁-氣膜冷卻結構通道阻力特性的研究,分析不同冷卻結構布置方式(肋角度、肋高度等)對流阻特性的影響。

(2)肋壁-氣膜冷卻結構冷卻特性研究。開展肋壁-氣膜冷卻結構耦合冷卻特性,尤其是雙排孔或多排孔與肋壁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研究,分析不同冷卻結構布置方式、主流流量、冷卻氣流量等結構和氣動參數對肋壁-氣膜冷卻特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比分析無肋壁-氣膜冷卻結構與帶肋壁-氣膜冷卻結構在渦輪葉片上的冷卻性能。

(3)肋壁-氣膜耦合冷卻設計優化。根據肋壁-氣膜耦合冷卻特性,開展高負荷渦輪肋壁-氣膜耦合冷卻設計優化,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相關設備上完成試驗驗證。

考核指標

(1)獲得帶肋壁-氣膜耦合流動和冷卻特性。

(2)完成高負荷渦輪肋壁-氣膜耦合冷卻設計優化。

(3)發表兩篇以上EI檢索文章或一篇以上SCI檢索文章。

交付成果

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

微信加群 為了方便科研人員交流,建有以下微信群,加空天君微信coco726802,備註姓名+單位+加入的群: 

航空航天學術小站聯繫人:李世秋 (空天君,非著名編輯)

就職於《航空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兩刊。

公眾號:kongtianup (航空航天學術小站),敬請各位好友關注

前沿論文+寫作規範+投稿技巧

學術動態+科研工具+基金申請

【長按二維碼關注航空航天學術小站】

航空航天學術小站

相關焦點

  • 翼型空氣動力學備忘錄
    二、翼型作用航空飛行的早期階段,發動機動力不足,飛行速度也不快,飛機要提高升阻比,多採用大展弦比機翼,機翼二維效應比較明顯,機翼氣動性能主要由翼型性能決定。在飛機氣動設計中一般是首先確定機翼翼型,估計機翼氣動特性,然後再確定尾翼和機身尺寸,開展全機的氣動設計。
  • 14項2019年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基金公開指南
    以下指南從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收集整理。六、重點實驗室基金-61425040104-基於可變步長的事件驅動飛行動力學模型研究發布時間:2019-09-12 對接截止時間:2019-10-10 點擊數:2功能用途用於飛行規劃設計產品規格及主要技術指標研究目標:針對通用固定翼飛機動力學模型,面向飛行機動動作序列,建立以關鍵事件驅動的飛行仿真模型
  • 2021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 (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指南發布
    三、組織方式本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分 為重點項目、競爭項目和後補助項目三類組織實施。項目具體由 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 有關單位等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申報。1.重點項目組織方式。
  •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2020年度所級先進工作者」網絡投票
    2020年度主管/參與了起落架動力學、結構墜撞等重點試驗20餘項。直面挑戰,帶領同事們攻克了試驗中遇到的多項技術難關;積極探索試驗測控新技術地應用,提升試驗數位化水平,撰寫操作規範10餘份。雖臨近退休,始終奮鬥在一線、吃苦在一線、帶頭在一線,平凡的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傳感器」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
    ,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開展「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任務布局研究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堅持頂層設計與集思廣益相結合,2020年初面向67個部門地方和2400多家科研單位,廣泛徵集了1.6萬份重大研發需求,為凝練形成「十四五」重點專項動議提供了重要參考;通過戰略諮評委諮詢、高層次專家論證、與主要部門會商溝通等方式,充分聽取科學界、產業界和行業部門意見,反覆深入研究,形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總體布局,已經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 美的攜手西工大航空技術研製新型風扇
    【騰訊大秦網訊】在大多數人眼裡,電風扇是「電機+扇葉」的簡單組裝,缺乏技術含量;而航空技術則是高精尖技術的集成,代表著一個國家最高的科研水平。但令人意外的是,近日,美的卻攜手參與國家「大飛機」項目研發的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推出了採用航空技術開發的新型高效低噪音風扇,開創航空技術與風扇產品「聯姻」的先河。
  •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深度解析航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共享|價值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總資產或達1450億 | 深度解析據外媒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
  • 以事業聚才 以平臺育才 | 帶您揭秘中山大學「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60年前中山大學設立大氣科學學科以來一直以熱帶為特色開展大氣海洋研究經過長期積累,學校在2019年獲批設立「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為大氣海洋系統科學方面的重要研究平臺也是珠海校區>大海洋學科群建設的關鍵部分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參觀實驗室緊密圍繞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強國、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聯合港澳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的前沿科學問題實施協同攻堅持續為經濟發展、生態文明、防災減災和國防安全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全球陸...
    植被動力學模型能模擬植被生長、周轉和凋落的過程,能夠模擬基於植被功能類型分類的植被分布、季節及年度變化特徵;    C.同化系統功能性指標:至少包括集合卡爾曼濾波、無跡卡爾曼濾波和多種的粒子濾波同化方法,並能實現高性能並行計算;    D.陸面模型精度定量指標:較現有國際上最先進同類模型,模型模擬的總體精度提高10%。
  •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美國航空的百年神魂
    2017財年,AFRL申請了25億美元預算,比2016財年增長4.5%。該預算將資助小型先進能力飛彈、低成本運輸工具、高速打擊武器驗證、組件武器技術以及定位導航和授時技術。AFRL還將重點投資基礎、應用和先期研究,持續關注自主系統、無人系統、納米技術、超聲速和定向能等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
  • 螺栓連接微觀到宏觀動力學研究綜述...
    0 引言    《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性任務的頒布與實施,標誌著以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和高端精密數控工具機等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國家重點發展製造業的大背景下,機械裝備整體動態性能的優化設計和服役可靠性成為了發展未來中國智能製造的重中之重。
  • 旋翼機的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是怎樣的?
    來源:雲識微信公眾號(ID:yunshi_com)直升機和旋翼機都是通過旋翼來產生升力的,因此解釋升力產生的許多基本空氣動力學原理對兩種飛行器而言是相同的
  • 通知 | 2019年中國飛行力學學術年會徵文通知 (第二輪)
    中國宇航學會空氣動力與飛行力學專業委員會擬定於2019年6月15日在湖南長沙舉辦「2019年中國飛行力學學術年會」,會議由複雜系統控制與智能協同技術重點實驗室與中南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聯合承辦
  • A330neo改進飛機空氣動力學性能及客艙設計
    與現款A330相比, A330neo在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進,除了換裝新型發動機之外,其他重大的改進主要集中在空氣動力學性能和客艙設計上。空客為A330neo飛機定下的目標是,相比現款A330,A330neo能夠降低14%的單座燃油消耗,同時保持95%的零部件通用率,且與現款A330擁有相同的飛行員型別等級。
  • 山東省半導體雷射器技術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山東省雷射裝備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202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山東省雷射裝備高峰論壇」在濟南圓滿閉幕。會議中,各位委員還圍繞「實驗室發展方向」、「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構建模式和建設思路」、「山東省雷射裝備產業發展」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各位委員建言獻策最後,華光光電董事長肖成峰代表主辦方華光光電向所有蒞臨大會的各位專家領導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表示:各位專家對華光光電承建的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建議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
  • 光明日報:志在長空牧群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背後的堅守
    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以鄧永清為首的創業者「白手起家」,在明故宮遺址上籌建航空院校。195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應運而生,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同年10月20日,首屆973名大學生走進課堂,開始了南航人「航空報國」的漫漫徵程。1955年即為新中國輸送了第一批航空技術人才。今天,南航已經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14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
  • 2020年國外航空裝備與技術發展綜述
    這一年,主要國家大力開展下一代戰鬥機、先進無人機、機載武器等航空武器裝備與技術研發,推進凸顯網、雲、數字、智能等特徵的體系建設發展,航空裝備更新換代和技術發展朝著2030年及之後實現重大變革的願景快速邁進,並取得重要突破。美俄將新型遠程轟炸機作為空基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組成,並積極推動發展。
  • 飛樂音響成功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實施啟動會
    2017年10月22日,飛樂音響成功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新形態多功能室內智慧照明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
  • 安全研究實驗室巡禮——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未來計算安全工程安全實驗室
    本周的安全研究實驗室巡禮,我們要帶大家走進一家極具特色的聯合實驗室,它就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未來計算安全工程實驗室
  • 「勝利者」戰略轟炸機:融合了德國空氣動力學設計和英國發動機
    英國人憑藉著性能出色的發動機(直至上世紀50年代中期,英國都是噴氣式發動機製造領域的領軍者),以及德國後掠翼帶來的出色空氣動力學特性,完全取消自衛武器的極端設計,讓「勝利者」成功具備了如此出色的性能,不僅讓它成功列裝,也讓它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