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首次「政軍演習」一連進行3天,演練包括朝鮮半島、東海釣魚島及南海爆發爭端等各種想定狀況,大陸突然藉機以網絡、飛彈襲擊臺灣基礎設施等。只不過,善於炒作的民進黨當局把兵推搞成了「大逃亡」,《中國時報》7日忍不住吐槽說,大陸有能力只用飛彈打幾座電塔,臺灣就癱掉,何必大費周章派「第五縱隊」潛伏,暗殺臺灣領導人?
今年的「政軍兵推」從4日起,主要演練「指揮所開設與進駐」,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及重要行政首長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在安全人員陪伴下緊急趕赴指揮所。像第一天演練「指揮所緊急開設」時,就讓蔡英文換乘雲豹裝甲車進入指揮所。軍方官員私下表示,「國防部長」馮世寬在今年「漢光」演習時已演練坐直升機撤離「國防部」,蔡英文也應搭直升機,而不是坐雲豹裝甲車撤離「總統府」或官邸。據《中國時報》7日報導,臺灣領導人坐雲豹裝甲車轉進指揮所,是陳水扁時開始做的課目,他認為裝甲車雖然走得慢,但比直升機安全,因此一直沿用到現在。不過,曾任「參謀本部作戰次長」的退役將領吳斯懷認為,緊急撤離應搭直升機,絕非浩浩蕩蕩乘裝甲車進入指揮所。軍方官員也說,大陸發動第一擊,根本不會有部隊上岸,哪來部隊攻臺北?還是搭直升機撤離快速安全。
《中國時報》還提到,這次「政軍兵推」排定的若干演習想定狀況,最後因諸多因素而取消。例如本來要演練大陸潛伏在臺灣的「第五縱隊」,攻擊「衡山指揮所」及政軍指揮中心「圓山指揮所」,蔡英文的車隊遭突襲,由駐守北投的陸戰隊保衛「元首」轉移,由於擔心被外界說成安排蔡英文的逃亡路線,因而取消。而這次演習最不尋常之處是每回「政軍兵推」結束後,主導兵推的「國安會」都會發新聞稿說明,這次則全程緘默,反而是由「國防部」代發一則否認「政軍兵推模擬總統車隊遭突襲,海軍陸戰隊馳援」的說明。有分析認為,蔡英文的「國安團隊」似乎深信大陸「第五縱隊」潛伏在臺,去年「漢光」演習時,已進行計算機模擬兵推,因此「今年再將第五縱隊恐攻,而且直取元首的狀況排入兵推,並不令人意外」。《聯合報》還稱,蔡當局近一年來接連拋出「新南向政策」「年金改革」和「前瞻基礎建設」等,近日電塔又因颱風倒塌,供電吃緊,可供兵推想定的題材多元,且任一題材都高度敏感,因此「國安」單位對實際兵推內容諱莫如深。
臺灣「國安會」主導的「政軍兵推」,始於陳水扁時期,代號為「玉山」,扁當政時辦過4次。當時「玉山兵推」曾比照美國政府當年處理「古巴飛彈危機」的模式,即美國電影《驚爆十三天》的劇情。馬英九任內首次「政軍兵推」,並未延續陳水扁的做法,而是直接與「漢光」演習合併,並且取消「玉山」的代號,改成「復安項目」。當時曾設定大陸經濟衰退造成社會動蕩,轉而對臺用武,以及戰爭爆發後,解放軍利用飛彈攻擊臺灣的石油、電廠、公路、鐵路等基礎建設,臺灣「外交部」處理撤僑事宜等。民進黨重新執政後,也不再叫「復安」,改稱「106年政軍兵推」。由於當前兩岸關係處於對峙狀態,有關重大危機的想定,多與大陸對臺進行「斬首」軍事行動等相關。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這次兵推前,臺「國防部」才與美軍完成一項機密的「臺灣防衛戰略兵推」。雙方派遣上校以上軍官參與,其中「紅軍」由美軍扮演,從美方觀點看解放軍攻臺方式,而美方演練的攻臺模式,並沒有一項是解放軍登陸臺灣。《聯合報》7日稱,由於臺灣剛制定「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軍事戰略,仍預判解放軍攻臺最後必定登陸臺灣,也據此推動建軍,但美方觀點與臺大相逕庭,這項臺美兵推過程也影響蔡當局「政軍兵推」的走向。
吳斯懷在臉書發文稱,當局有責任清楚告訴人民,一旦兩岸武力相向,戰場的景況如何?經濟傷害多大?我們最憂心的情況,是還沒發展到軍事決戰,民心已經瓦解,被迫進入政治談判,我們將毫無談判籌碼及尊嚴,「這是政軍兵推應該關注的主軸,而不是蔡英文撤離路線或方式」。《中國時報》稱,民進黨當局搞兵推,不管是「漢光」還是「政軍兵推」,每次都有「第五縱隊」暗殺「元首」或政要的戲碼,「但如真有中共第五縱隊潛伏在臺,豈非國安單位失職?把偷渡來臺的人,都當做第五縱隊,是失準的判斷」。聯合新聞網7日也說,當然,解放軍可能對臺發動「斬首戰」,然而「斬首戰」必然是搭配正規戰,絕不可能兩岸局勢毫無警訊,解放軍全無動靜,中南海就派人在臺灣沒來由地突襲軍政高層,「若把政軍兵推由《驚爆十三天》演成『大逃殺』,就實在是本末倒置、尾巴搖狗」。文章說,當局官員近日不斷把近來社會上多起抗議都說成是背後有「中國因素」。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對某些決策官員來說,是否近日如影隨形的「嗆蔡」抗議才是他們真正亟欲凸顯的「國安危機」?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優質公眾號,快快關注吧!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