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近我看到的一些全球智能化辦公室,這些黑科技已經完全超越了我的認知極限,我感覺自己的想像力被深深的碾壓。
在空中查看郵件,大片裡的科幻都成真了!
辦公室可以直接變虛擬遊戲戰場!
更別提更加高科技的助理機器人、一言不合就變飛機的汽車、可以重複發射的火箭….
唯有創意不會被電腦取代
真的很難想像,我們的孩子今後生活的,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原本僅靠知識和邏輯工作的人,基本逐漸就會被電腦所替代,那些僅靠機械重複而不需要創造力的行業和崗位,會越來越貶值。
唯有那些不能被輕易替代的、唯有人能做出來的工作,才有出路。
因為一切計算和邏輯都能被電腦代替,唯有創意不能。
創意從何而來,其實就是最簡單、卻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想像力。
明明生活在同一個星球,面對相同的萬事萬物,不同的人腦海中呈現的效果卻迥然不同。有的絢爛到驚人,有的創意到爆炸,還有些如過眼雲煙,無聊甚至無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差距其實只在這三個字之間——想像力。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如果說十年前對這句話還可以充耳不聞,那現在、未來,這句話已不再容我們小覷。
誠然,我們從小到大也都被教育過想像力很重要:
回顧人類歷史,偉大的產業,都是「想」出來的。
「邏輯會把你從A帶到B,但想像力能帶你去任何地方。」愛因斯坦道出了想像力的奇妙。
但是,我們這代人,只會覺得它,So cool,and so what?
儘管我們確實享受到了想像力的果實帶給我們的便利,卻我們確實也沒有因為想像力匱乏被影響到實實在在的生活啊。
可我們的下一代,就很難說了,他們可能會因此失業,以及,了無生趣。
有人說,會玩,才是孩子未來三十年的軟實力,我想這並非沒有道理。
連富士康都痛定思痛,決定把整個富士康機器人化,這些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也不會跳槽又不會抱怨,還不會要求漲薪。
但據真實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相對於國外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想像力為什麼差?
因為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想像力從來沒有過期許。
我們只是按照套路,想讓孩子一步一個臺階,成為一個穩定、合群的中庸之人,而不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充滿想像力、勇於創新的人。
但是時代在變,孩子在變,作為家長的你,跟得上麼?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
大自然是最具想像力的存在。
孩子生來其實是很少會感到無聊的,世界萬物對他們來講都很有趣: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未知的起點。
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保護想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它自由,這樣孩子的思維才能不受限。
想像力沒有好壞之分,主動思考就是培養想像力的良好開端。
給孩子提供一些發展想像力的活玩具:構建類的積木、磁力片、樂高。
角色扮演也是一個激發寶寶想像力的遊戲。1歲之後一般寶寶就會玩一些簡單的過家家,之前寫過一篇媽媽領進門的入門指導《一歲半之後,這個遊戲居然如此重要》。
其實不用刻意幹預,寶寶會給自己設定情節,儘可能保證孩子做遊戲的「主人」,給孩子發揮想像力留下足夠的空間。
你會發現,那虛擬盤碗的想像、那照顧病人的流程、那出現矛盾的解決方式…..
每一個細節都是促進孩子思考,調動思維模式、發揮想像力的過程。
當被提問的時候,不妨先聽聽孩子有什麼想法,不要急著回答標準答案。
CC現在到了喜歡問為什麼的年紀,每天都至少問100遍為什麼。對於一些常識及知識性的問題,我會認真的回答。
但是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我也會儘量調動自己的想像力,讓我的答案聽起來更加「有趣」一些。
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別顯得「太聰明」。
但如果寶寶還小,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家長可以幫忙引導,幫助孩子去發現,去聯想。
比如看到樹枝上的小鳥,寶寶若無其事,父母可以引導:咦?這隻小鳥是什麼顏色呀?她怎麼自己一個人呀?她正在啄什麼東西吃呀?
經典繪本,都是多圖少字。
好在哪兒呢?
並非因為孩子閱讀能力低,而是精煉的語言加上充滿表現力的畫面,對天馬行空的孩子們而言,是最好的激發想像的工具。
每次講的時候,不要著急講完一本,適當留白,給寶寶留一些思考的空間。
此外,在引入繪本的時候,不要有功利心。
有一位做童書編輯的前輩曾囑咐我說,不管CC如何喜歡書,科普性、知識性太強的書都要儘可能晚的引入。
起初我不理解,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進階的圖書不是正好能迅速的填補知識的空缺麼。
而且,說實話,這會顯得孩子非常博學多聞,很拉風有木有?
但他跟我講,在讀《百科全書》之前,孩子會蹲在地上觀察一隻蟲子很久很久,他可能會想,它是誰?它在幹什麼?為什麼翅膀會張開?它翅膀上的斑點是誰畫的?
但是讀完之後,他只會告訴你,這是一隻瓢蟲,他有一對翅膀,身體分為兩截,全身七個斑點。
因為科普書會把各種標準答案一一羅列。
而一個人知道的標準答案越多,問「為什麼」的熱情就越少。
當然,不是說科普書不好,必要的知識儲備是孩子發展想像力的基礎,在適當的年紀引入科普書也是必要的。
但是過早接觸,卻不一定是好事,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還是讓他們的想像力,在飛一會兒吧。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部關於想像力的獲獎短片,非常短,卻非常震撼。(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哦。)
當我看到小男孩就是不肯停筆,執著的畫完最後一幅,當所有的「塗色」拼成了鯨魚的模樣的時候,我還是沒忍住掉了眼淚。
我突然想起上周末的早上,清晨的陽光灑在賴在床上不肯起的我們三口身上,C爸衝著陽光豎起中間的三根手指,問CC,這是幾呀?
CC說,這是小雞的腳印。
哦,小雞的腳印,在這個風吹雲動的清晨,還有比這更美的回答麼?
每個孩子,都擁有一件最美麗的東西,它做「想像力」,它們自帶高點、自帶光芒。
作者簡介: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為藍橡樹VIP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