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抓現行」一年半後的2020年6月15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家法院裁定美國海軍陸戰隊前隊員保羅·惠蘭的間諜罪名成立,判處其16年監禁。對於這樣的判決,惠蘭當即表示俄方的判決帶有政治動機,他會繼續上訴。美國駐俄大使也要求俄方立即放人。
一場庭審將人們的思緒牽回了2018年。在俄羅斯接連遭遇西方國家抓捕「間諜」後,一個被控在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保羅·惠蘭被捕成為那一年不曾落幕的「諜戰片」的「收官之作」。
如今,惠蘭究竟是被抓了現行,還是遭人構陷,俄美依舊爭執不休。而接下來,自美國撕毀《中導條約》以來關係低走的兩國是會交換「人質」,還是繼續上演諜戰大片?
2018年12月在俄羅斯被捕的惠蘭周一出現在莫斯科的法庭上。
2018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主演」的諜戰大片接連上演:3月流亡英國的前俄軍官斯克裡帕爾與女兒街頭散步時「中毒」引發外交風波,7月俄羅斯姑娘瑪利亞·布蒂娜在美國被捕、被控作為特工滲透美國政界,10月荷蘭驅逐4名俄「特工」,11月奧地利抓捕一名通俄的本國退役軍官,12月立陶宛逮捕俄公民、波羅的海三國俄羅斯文學家和藝術家協會會長伊萬諾夫。
在屢屢充當「諜戰片」中的大反派一角後,俄羅斯終於放出一大招,宣布於當年的12月28日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裡抓捕了一名正在「交易」的美方間諜保羅·惠蘭。
在被捕的一年半時間裡,俄羅斯法院曾多次延長對惠蘭的審前羈押。而6月15日當天的庭審,俄方也以涉及國家機密和預防新冠病毒為由,拒絕了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約翰·沙利文旁聽庭審的請求,決定閉門審理、庭審過程禁止攝像。
庭審開始前,惠蘭手寫了一份告示,寫著「虛假的審判」等幾個大字,貼在被告席的玻璃上。
庭審前,手持告示的惠蘭。
自然,俄羅斯不會讓惠蘭那麼輕易離開。雖然惠蘭沒有被處以間諜罪的最高刑罰20年監禁,但在一座設防級別最高的監獄裡呆上16年是跑不掉了。
對於審判結果,當事人惠蘭表示憤怒,稱如果沒有翻譯,他甚至都無法理解訴訟程序。他堅稱自己是被陷害的,會繼續上訴。
而沙利文表示庭審結果並不意外,「因為這起案子一開始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但他強調俄方並未出示任何能夠證明惠蘭是間諜的確鑿證據,而如今的審判對本就糟糕的美俄關係「不會產生好的影響」。沙利文要求俄方立即放人。
庭審現場的惠蘭。
惠蘭到底是不是間諜?
出生在加拿大的惠蘭,父母是英國人,祖父母來自愛爾蘭,而他本人後來移居美國,肄業於北密西根大學,兼職當過警官、調度員、交通協管員等,擁有英國、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護照。
1994年,17歲的惠蘭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並於2004年和2006年兩度被派往伊拉克。2007年,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惠蘭利用兩周的休假時間第一次到訪俄羅斯。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旅行讓惠蘭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他還在自己的網站上貼出了在克林姆林宮對面的莫斯科河岸上拍攝的「遊客照」。
就在到訪俄羅斯的第二年,惠蘭就因為「行為不當」被開除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事法庭的文件顯示,在伊拉克期間,惠蘭曾使用他人的社會安全號碼開空頭支票,試圖騙取10410美元。
在前中情局特工約翰·西弗看來,如此「層次不齊的軍事生涯勢必會組織美國情報部門僱傭惠蘭從事敏感的情報工作」,「他絕對不符合我們要派駐到像莫斯科這樣的地方的人的形象」。
然而,在俄方眼裡,惠蘭的「行為不當」也許根本就是預先設計安排的一部分。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惠蘭對俄反情報機構表現出極其濃厚興趣。他常年使用俄羅斯社交媒體VK,儘管上面的網友不多,但僅有的55個網友中大半與俄軍有聯繫。他總是與俄羅斯海軍、國防部等機構的人員來往密切,言語之間總是會半開玩笑地向對方暗示自己對機密信息有興趣。
保羅·惠蘭在VK上僅有的55個好友中大部分有俄羅斯軍方背景。
並且,在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開除後,惠蘭曾在一家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服務公司任全球安全和調查高級經理,但於2013年遭公司員工投訴。據《底特律新聞》報導,在美國聯邦就業訴訟的證詞中,他將自己描述為一個擅長和外交官、聯邦特工和美國情報界打交道的計算機和安全專家,並稱自己經常在美國國內外與包括美國毒品管制局、聯邦調查局等機構合作。
由於對俄羅斯情報部門過於濃厚的興趣,讓惠蘭最終成為了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最「關心」的遊客。
按照惠蘭的說法,2018年12月28日,受邀赴俄羅斯參加朋友婚禮的他與一個俄羅斯熟人相約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碰面,對方稱要將一個存有他們一同旅行時拍攝的照片的優盤給他。當時,惠蘭的身份是為汽車廠商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的博格華納公司的全球安全總監。
但抓了惠蘭現行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優盤裡存的是一份屬於機密信息的俄情報機構人員名單。
惠蘭辯稱自己是遭人陷害。然而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的報導,有錄音證據顯示,就在惠蘭被捕的前一天,他明確地告訴一個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工作的朋友自己想要獲得怎樣的信息,「他根本不可能不清楚優盤裡存的到底是什麼」。
如今,惠蘭究竟是被陷害,還是真是間諜,俄美各執一詞。但不管怎樣,人落在俄羅斯手裡,全憑俄羅斯人處置。
惠蘭認為自己成了人質,俄方打算拿他與美方交換在押人員,將他作為就俄美關係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他的律師甚至給出了俄羅斯可能想要換回的在押人員。比如,綽號為「死亡商人」的俄羅斯軍火大亨維克多·布特。2008年,為了抓捕這個國際軍火商和毒品走私犯,美國派出特工將布特引誘到泰國,將其一舉擒獲。他的故事還被改編拍成電影《戰爭之王》。當然,也有可能是2010年在賴比瑞亞被捕、被控販毒的俄羅斯飛行員康斯坦丁·雅羅斯申科。
對於惠蘭一方的說法,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裡亞布科夫15日的確有過表態,稱俄方可能會對交換犯人持開放態度。但俄總統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卻給出了態度堅決的否定答案。「不,這是不可能的。」他表示惠蘭不是「政治犯」,「法院的判決已經說明了一切」。
2016年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川普贏得大選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俄美兩國似乎「和睦相處」過一段時間。然而,自從2018年流亡英國的前俄軍官斯克裡帕爾中毒的事情發生後,俄美兩國互相驅逐外交官,俄羅斯人對川普的熱情也開始逐漸減退。在《紐約時報》記者伊萬·內切普連科和安德魯·希金斯看來,川普政府撕毀《中導條約》,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徹底涼透了普京的心,「周一的裁決表明克林姆林宮心意已決,為川普政府提供幫助無益於改善俄美關係」。
G20大阪峰會上川普和普京擦肩而過。
看起來,面對低走的兩國關係,俄方似乎也並不介意它變得更糟。畢竟,更希望惠蘭回家這個利好消息發生的,或許應該是想要謀求連任、如今正被國內的疫情和示威遊行包圍的美國總統川普。只是,美方這會兒還不能表現得太心急。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沙利文表示,美國不是在尋求交換,而是要為惠蘭「尋求正義」。
最終,俄美是不是會交換犯人?接下來,就看雙方如何扳手腕較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