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994年,因為那時候柯林頓要遊說國會批准中國最優惠國待遇,而當時中國的槍枝彈藥已經以價廉物美而聞名於民間武器市場。並且開始影響到美國大軍火商的利益。比如說,北方公司的1911市場上買2,3百,美國春田的1911要買8,9百以上。 中國仿製M1A 卡賓槍才賣4百元左右,而春田在南美生產的M1A1要賣上兩千美元。
眾所周知,美國的軍工企業擁有巨大的政治實力,往往可以左右政府的決策。美國歷屆總統不乏想推行禁槍的,可是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這一方面,軍工企業背後絕對是功不可抹的。為了得到軍工企業的幕後支持,柯林頓把禁止中國制民用槍枝彈藥的進口作為交換條件,發出了總統行政指令第12938號(Executive Order 12938),以防止武器擴散為理由,禁止中國攻擊性武器彈藥進口。於是當時市場上本來很有競爭力的56半,56 衝,1911,54手槍等立馬成了絕唱。最後當然法案得以順利通過, 國會批准中國最優惠國待遇。代價是美國的槍迷從此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當時這項指令並不包括中國造的散彈槍和火藥槍,所以後來北方公司還有不少這類產品出口美國。至到2001年,小布希以懷疑北方公司向伊朗等國提供核技術為理由,再次頒布了總統行政指令第13222號(Executive Order 13222), 裡面包括了禁止所有中國制武器進口的條款。當然,對外的理由是很堂而皇之的為免助長中國軍火工業的發展,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等等。
1993,199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值是大約每年300多億美元. 據美國槍械管理局(ATF)的數據顯示,1992年,中國單單出口到美國的來復槍數量就達到164271把,而一年後,已經跳到490399把來復槍,佔了1993年全年美國進口來復槍的百分之64。1994年,柯林頓頒布行政指令後,降到百分之49。到2000年,美國進口109萬把各類槍械中,中國只佔了不到百分之一的9320把,而且還只是價錢不高的散彈槍。到了2001年,小布希的頒布行政指令後,連這可憐的百分之一都沒有了。根據2000年的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的手槍數目是來復槍的兩倍,而散彈槍是來復槍的1.5倍。 如果當年不頒布那個行政指令的話,恐怕今天美國的民用槍械市場已經被中國造一統天下。別說其它國家,就算是美國本土的軍火工業也會大受影響。這裡面不單單是槍的問題,還有所有的配件,彈藥等等,那是多麼大的市場呀?
據本人綜合所認識的老美槍迷和美國槍械論壇的網上調查,許多美國槍迷都不太清楚到底是那些條款限制中國造的武器進口,有很多人紛紛表示,為什麼大家可以在沃爾瑪(Walmart) 買到價廉物美的各類中國造產品,而偏偏就找不到中國造的槍枝彈藥 (美國的沃爾瑪可是有專櫃賣槍枝彈藥的)。還有人懷疑為什麼這事兒沒有通過國會的公開討論而要發出秘密的總統行政指令?
話說回來,給以中國最優惠國待遇,美國僅僅是犧牲了本來就是夕陽工業的紡織業,製造業等高汙染,低回報的企業。換得的是中國失去了高回報,零汙染的巨大商機 (當時北方公司等軍方企業出口得多是回收的老槍,本來就是要回爐的,拿來創匯可是無本萬利呀)。而中國也為過去十幾年來高速發展的紡織業,製造業等的高汙染,低回報的企業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作為槍迷,最大的遺憾當然就是看著北邊的加拿大人民拿著簇新的95/97顯擺,而我們只能玩玩56半,54式手槍等上個世紀的產品。當然,比起國內的軍迷們,這已經是夠幸福的了。
附上兩張我在美國收集的部分曾經在發表過的中國造或出口的槍枝照片:
本文來自一氧化碳不多的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