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臺灣方面稱是國軍第一位女將軍姜毅英(左),大陸根據密電破譯專家池步洲(右)自傳,認定是池所為。(臺灣《中國時報》)
參考消息網3月3日報導 臺媒稱,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有關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究竟是誰先監聽破譯,出現「鬧雙包」。臺當局軍情部門宣稱是國軍第一位女將軍姜毅英立此奇功,因而晉升;而有史學家則說是中統密電破譯專家池步洲所為,惟臺當局軍情部門強調,局裡並沒有池步洲破譯的相關檔案文件,軍情部門口耳相傳,一直認定是姜毅英之功。
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2日報導,姜毅英與軍統創辦人戴笠是浙江同鄉,專門從事破譯工作,對日抗戰期間,姜是軍統第四處電臺臺長,任譯電科長,後來譯電科改機要組。來臺之後,曾任職臺當局軍情部門所創辦的雨聲國小校長,名模倪雅倫是姜毅英的孫女。
姜毅英破譯日本駐美大使向外務省發出的無線電電碼,分析日將偷襲珍珠港,遂將情報送給戴笠再轉呈給蔣介石。
蔣介石將此電告知美方,美方則抱半信半疑態度,致錯失防範。依照臺當局軍情部門說法,自此美方始重視蔣介石當局對日情搜能力,併合作成立中美所。
至於一些歷史學家主張破譯功勞在池步洲,主要是根據池的手稿自傳《一片丹心破日密》,並稱當時日本外務省頒布了許多以氣象用語的密電,如「西風緊」表示與美國關係緊張,「北方晴」表示與蘇聯關係緩和,「東南有雨」表示中國戰場吃緊,「女兒回娘家」表示撤回僑民,「東風,雨」表示已與美國開戰。
1941年,珍珠港事變前,一直破譯日本密電的池步洲發現,日本外務省與其駐檀香山總領事館密電突然增多,且有軍事情報摻雜其中,電碼主要內容是珍珠港在泊艦隻的艦名、數量、裝備、停泊位置、進出港時間、官兵休假時間等情況。
池步洲截獲了一份關鍵特級密電,並做了日軍對美開戰的可能時間及地點分析。
據了解,臺當局軍情部門正籌備出版介紹國內外著名間諜楷模,作為現役情報員的學習典範,其中並沒有池步洲的事跡。
據臺當局軍情部門2011年首次公開的中美所解密檔案,亦不曾見任何破譯日軍偷襲珍珠港文件。而中美所自1943年成立後,平均每天截獲日軍電報高達450份以上,平均一年截獲密電11萬餘件。
中美所更率先提供美海軍有關日軍特種部隊挺進菲律賓萊特地區情報,助美軍獲太平洋戰爭最大規模的「萊特大捷」。
另據透露,每年3月17日是臺當局軍情部門局慶,軍情部門今年計劃打破多年禁令,決定在「3·17」局慶邀請退休情報員一起到芝山巖局本部慶祝,恢復傳承精神。
10多年前,為防洩密,前軍情部門局長薛石民曾下令,禁止臺當局軍情部門現役人員與退休情報員接觸往來。從此「情報一家人」的傳統,一刀斬斷。
據透露,軍情局長劉德良上任後,拜會不少退休情報員均建言取消「老死不相往來」的不合理禁令,特別是,軍情部門重視家世清白,有不少父子檔、兄弟檔、夫妻檔都當情報員,按照規定,父親退役,就不能與兒子見面;夫妻除非同時退役,否則,一退一在職,只要還住在一起,一定違反禁令,相當不通情理。
姜毅英(1908-2006)國軍首位女少將。起初在軍統從事無線電收發和電文破解工作,是軍統電訊第一人魏大銘的得意門生。抗戰期間,姜由於提前偵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絕密情報,受嘉獎升任軍統本部第四處電臺臺長,戴笠去世後,姜毅英擔任保密局情報處少將處長。
1936年戴笠飛機失事,蔣要求軍統局派人空降搜尋,除沈醉外無人答腔,姜怒而痛斥「士為知己者死。今天才是真正考驗了諸位。我如果不是女的,我也會和沈處長一樣自願去的。即使死了,也有臉見戴先生。這比活著去裝假哭,要體面得多」1949年去臺灣。臺灣名模倪雅倫是她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