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FPS王座戰爭」開打伊始、「COD13兇多吉少、戰地1可能逆襲」就是軍武菌的觀點。因為這個觀點、類似這樣的聲音就不絕於耳:「軍武菌你這個戰地狗無腦挺戰地、惡意黑我大COD!如此不客觀你有什麼企圖?!說你到底收了EA多少錢!」
那麼在今天之前,軍武菌先給大家看一個新聞來證明一下軍武菌到底有沒有惡意黑COD——《使命召喚:無限戰爭》的IGN預測評分已經出來了,7.7分。
而《戰地1》當時的預評在下面,並且最終評分也是這個分數。你問之後「COD13」有沒有可能獲得更多分數?有可能,但是超過戰地1的9分?軍武菌覺得這個很難。
然後今天軍武菌把《使命召喚:無限戰爭》細緻地遊玩了好幾遍。然後對於這款遊戲,軍武菌的評價一句話:算個好遊戲,可惜生不逢時!
由於本作中有太空的失重環境的作戰,所以在操作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太空戰的失重環境下你需要向左或者向右進行桶滾調整視角或者恢復視角、失重環境下你需要快速接近一些地方的話就需要抓鉤等等。
操作飛機進行太空戰的時候、也免不了需要這樣的操作。這種操作有時候其實遊戲用滑鼠和鍵盤不是很方便,但是用手柄就好了不少。
戰鬥爽快感上,軍武菌體驗下來覺得比前作更好一些。當然武器的原型麼……大家都應該看得出來。
這裡順便聊一下。這裡的配件分為投擲武器和技能模塊、而且針對性都很強;比如對付機器人的「入侵程序」和「EMP」手雷、泛用性很高的「反重力手雷」都非常有意思。
總之遊戲的「突突突」還是很爽快的、秉承了該系列一貫的水準。而一直鼓吹的「無重力環境下的作戰」感覺不錯。這種無重力環境的作戰確實非常有意思,算是本作的一個亮點。
說到使命召喚系列,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款遊戲一直以來良好的故事劇情。本作的劇情很不錯,在遊戲菌看來和「新美式英雄主義」的劇情的套路很符合。
和傳統的美式英雄主義不同、這種「英雄主義」的主人公更像是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拉去拯救世界、然後英雄也會死但是卻被人們所記住(英雄不朽)(通關以後、下面這一堵空牆會被主角和其他角色的名字填滿)。
本作中的主人公本來只是一個駕駛戰鬥機的上尉,結果卻在SDF發動突襲以後和因為自己艦上的老大都死光了,於是軍銜最高的他就「被晉升」成為了艦長。然後此刻己方能用來作戰的戰艦就剩下了自己的太空航母和另一艘友軍驅逐艦了。
主角帶著自己的部下各種騷擾敵人之後;自己唯一的友軍被敵人轟成了渣;於是孤注一擲,設下一個「請君入甕」的埋伏想全殲對手卻橫生意外。好在作戰中成功俘虜敵人旗艦、於是主角開著敵人的旗艦、並且帶著自己的軍艦打算毀掉敵人在火星母基地的船塢來個「一命搏一命」;最終目標達成的同時自己和絕大多數戰友共赴黃泉、而這些戰士們和主角一起在戰後被人們銘記。
這個劇情說實話非常不錯、劇情緊湊而且精彩,而且主線和支線之間有著很大關聯性、同時完成的支線越多、解鎖的裝備和角色的能力也越強。軍武菌的總計通關時間在6-7個小時左右;但是主線劇情實在有些短、總體的主線劇情時間大約在4-5個小時左右。
如果真的要遊戲菌就劇情做比對的話,除了主線故事實在太短這個硬傷外。「COD13」的劇情其實不比「爹1」來的差。兩個不同的題材、完全不同的故事呈現的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精彩。
真要說什麼缺點的話,有些過場動畫無法跳過、容易讓「N周目」玩家厭煩。
說真的在軍武菌看來這部「COD13」要比「幽靈」、「高級戰爭」、「黑色行動3」在畫面品質、遊戲性、劇情、創意等方面都要好。軍武菌覺得本作是「黑色行動2」以後「使命召喚」系列遊戲中最好玩的一部。
遺憾的是首先本作面對的是兩個「神一樣的對手」:老對手「戰地」在題材和劇情上的突破讓原本「使命召喚」的「劇情優勢」不再明顯;新對手「泰坦隕落2」的又憑藉著自己良好的品質已經獲得玩家和媒體的認可、實力絕不再其之下。
另一方面則是從「幽靈」開始,「使命召喚」一直走著「未來化」的道路,但是玩家群體對於「未來化」帶來的討論和爭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尤其「黑色行動3」儘管遊戲大賣而且評分很高,但是玩家的反饋是「越來越不好玩」。而動視面對玩家流露不滿以及對此表達的意見和言論、一些動視員工的「愛玩玩、不玩滾」的心態更是激怒了玩家,進一步讓矛盾尖銳化。
於是哪怕「COD13」的品質再好再良心、面對著前幾作積攢下來的玩家的怨氣、媒體的審美疲勞、競爭對手今年的突然爆發。這部作品或許只能是個承擔著媒體的吐槽和玩家的「用腳投票」之下「背鍋俠」了。
回過頭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遊戲的畫面、音效等等降低到3年前,如果3年前宣布「科幻化」時候發布的不是「使命召喚:幽靈」而是本作的話,那麼至少使命召喚「科幻化」的路也許會好走很多、而玩家們也回更加認可這條道路。
可惜一切沒有如果……我們只能在對這部「COD13」給出應有的肯定的同時,感慨一下本作是真的「生不逢時」啊……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