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轟炸死傷與破壞程度竟超原子彈!日本侵略者終於嘗到了被轟炸的滋味!

2021-02-23 知識都學雜了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早期轟炸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曾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這次攻擊主要是象徵性的任務。而且在將近兩年多的時間裡美軍都沒有條件組織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東京大轟炸地面密布的彈坑

  

當美國成功製造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後,美軍便有能力對日本作出有實質作用的戰略轟炸。B-29轟炸機的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裡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當時軸心國的戰鬥機很少能達到此高度,即使達到也追不上它們的速度。

 

美軍的首輪使用B-29的襲擊是在1944年6月15日,68架B-29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位於日本九州島的八幡鋼鐵廠。但這次攻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68架飛機中,只有47架命中目標,有4架未能起飛,有4架墜毀,有6架因機器故障問題要在途中棄置所帶的炸彈,有一架被擊落,其餘的大多只轟炸了次要的目標。

  

東京大轟炸

 

當時美軍並未攻佔馬裡亞納群島、硫磺島等軍事基地,如果由中國出發則會有補給問題,而且距離也太遠,所以從中國起飛的B-29必須減少載彈量以裝載燃料,故此B-29在中國的日子裡,只對日本發動了有限的攻擊。直到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跳島戰術攻佔了馬裡亞納群島的島嶼後,美國第20航空隊被編配到第21轟炸機司令部,並開始籌備使用B-29對日本本州島的大規模轟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轟炸機聯隊進駐馬裡亞納群島的塞班島。

 

戰略失誤

 

1944年11月一1945年8月,美國空軍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共出動B一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1600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船艦被擊沉擊傷。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最多的城市。僅1945年的三次轟炸就死亡14萬人,焚毀全城50%以上的房屋,使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B一29轟炸機

  

首次來自南方的襲擊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東京,意欲進行一次白天的精準轟炸。飛機在10,000米高空投彈,結果只有約30架飛機找到了轟炸目標,約10%命中預定目標,只有一個飛機製造廠受了輕傷。這是自杜利特空襲東京以來美軍首次轟炸東京。

  

美軍在歐洲曾使用日間精確轟炸戰術,但因日本的天氣並不適合此戰術,最終美軍決定在夜間進行地毯式燃燒彈轟炸,派出轟炸機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轟炸日本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日本工業與德國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再送到大工廠進行組裝。晝間高空精確轟炸根本無法摧毀星羅棋布的小作坊,也就無法有效地打擊日本軍事工業。美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原子彈攻擊還要多。 

 

改變策略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軍的指揮部發出了將「試驗性」燃燒彈空襲提到了優先位置的新命令。

 

美軍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Napalm),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毀。這更堅定了李梅實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

 

李梅重新評估局勢,想出了一個重大的戰術變化。他決定在下次的任務中,拆除轟炸機上所有的槍炮炮塔以及彈藥 (只留下尾機槍手),以減輕 B-29 的重量,以攜帶更多的燃燒彈,並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間展開夜間轟炸。引發大火來震撼日本國民,破壞散布在居民區的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達到徹底癱瘓日本軍事工業的目的。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空襲時各轟炸機單獨轟炸而不進行編隊。由前面的轟炸引導機首先投彈, 引入目標區。該計劃使已經習慣了安全的高空投彈方式的轟炸機組人員疑慮重重。李梅發現日軍夜戰裝備不足,而且李梅決定延後將計劃呈送華盛頓的時間,由自己承擔這次作戰任務的全部責任。 

 

B一29轟炸機投彈

  

攻勢

 

1945年3月9日夜間,334架B一29從關島直撲東京,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市中心41平方公裡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83793人(實際死亡可能超過9萬人),超過1923年9月1日東京大地震的死亡數(7.3萬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二十四時十五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接著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開來。 

    

東京大轟炸後一片廢墟

  

當晚東京出現火災旋風(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毀,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受傷轟炸機和其餘轟炸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1945年3月9日的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投下逾2千噸燃燒彈。東京約1/4被夷為平地,近10萬人死亡,26.7萬幢建築付之一炬。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原子彈爆炸相比。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

  

反映「東京大轟炸」的繪畫作品

 

火攻東京後不到30小時,317架B-29轟炸機又夜襲名古屋,使該市的飛機製造中心化成一團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轟炸,使用了1700噸燃燒彈,約20.7平方千米的市區在3小時內焚毀。16日,美軍又轟炸神戶,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毀。美軍於四、五、六月又大舉空襲日本各大中小城市。

 

1945年4月13日,皇宮與宮殿一部分被焚燒,明治神宮焚毀。1945年7月4日時美軍宣布當時日本已遭受10萬噸炸彈的轟炸。

  

轟炸後拍攝的東京,整座城市被夷為平地

  

美軍轟炸過程中許多東京市民逃離出城。李梅派美機投下警告傳單,通知下一步轟炸的目標,使他們更加恐懼。僅東京就有上百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轟炸東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戰時經濟陷入癱瘓。

  

1945年5月9日夜間,300多架B一29轟炸機再次光臨東京,每架攜帶6噸燃燒彈,低空沿東京東隅田河飛行,輪番轟擊兩個半小時,將炸彈全部扔在居民密集區,56平方公裡面積地面上的一切被徹底燒光。飛機在250公裡外太平洋上仍可看到沖天火光。有幾處大火燃燒4天才慢慢熄滅。幾萬死難者都是因為燃燒耗盡氧氣而窒息死亡,尤以低洼區最為悲慘,著火、缺氧者爭相跳入河中求生,結果隅田河漂滿如木炭一樣黑的屍體。人們爭相躲入堅固的明治座劇院,院內窒息而死的屍體互疊有2米之高。當時日本本土空軍和防空軍已被摧毀,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再加留京的政府醫務人員僅剩9名醫生、11名護士,完全喪失了救護能力。

  

1945年5月26日,500架B一29再來一次「掃尾」,往北部、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燃油引起的大火自天而降,高樓飄浮在火海之中。從此東京成了「死城」,再也沒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已經失去了轟炸的價值。  

  

東京大轟炸後的東京市區,遍地屍體

  

1945年3月10日凌晨的東京大轟炸摧毀了東京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戰果遠遠超過了之前歷次所有轟炸的總和。美軍1942年~1945年間一直想要搗毀的22個在東京的兵工廠被徹底焚毀。據當時日本政府統計,在當晚的轟炸中有約10萬人被燒死(另一種說法是8萬人),另有10萬人被不同程度燒傷,傷亡人數竟超過了後來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廣島。轟炸中,美軍有9架B-29被擊落,5架被重創,後來均在近海迫降,飛機上的大部分空勤人員都被美軍潛艇救起,還有42架被擊傷,但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傷亡

 

1945年3月10日以後,李梅又指揮B-29轟炸機部隊繼續對東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進行了持續達3個月之久的燃燒彈轟炸,使其遭受了毀滅性破壞。至6月中旬,李梅又將燃燒彈轟炸範圍擴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線。烈火燃遍了整個日本。

  

事實證明,三月十日的東京大轟炸在戰爭史上是任何交戰國所遭受的最大災難之一。才一夜的功夫,B-29 就幾乎摧毀了東京中心十六平方裡的面積,將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築——二十六萬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築物——被炸成廢墟。據目擊者說, 在大火蔓延過來之前, 熾熱的高溫已經使整個防火線熊熊燃燒。混凝土建築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燒得一乾二淨,不留絲毫痕跡。人員傷亡慘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數比廣島或長崎在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還多。

 

被燒焦的屍體

   

爭議

美國使用燃燒彈轟炸東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萬人死亡,多數為平民,引起極大爭議,加上後來的原子彈轟炸引起的傷亡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這種戰略轟炸行為的目的主要是破壞日本生產戰爭物資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氣,在總體戰的理論中,這種攻勢是可以接受的行為。

 

被燒焦的屍體

  

道德討論

  

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也引起了對使用燃燒彈的道德爭論,策劃轟炸行動的柯蒂斯·李梅後來也指出如果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控犯下戰爭罪行,但他也認為這次轟炸使日本的侵略戰爭提前結束,從此間接減少了人命傷亡。

  

也因日本對中國進行過 「重慶大轟炸」 「成都大轟炸」…… 使得「東京大轟炸」事件缺少了推動美國政府為此道歉的道德推動力。

  

後來, 據日本官員說,燃燒彈空襲使工業「生產嚴重受損」。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也曾指出,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

  



相關焦點

  • 東京大轟炸-比原子彈更殘酷的轟炸
    1944年11月24日,美軍88架B-29轟炸機第一次從馬裡亞納群島出發,計劃在白天精準地轟炸日本東京的目標,當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10000米時,東京上空雲霧較多,多數轟炸機沒有找到轟炸目標,只有大約30架轟炸機找到了目標,投下炸彈。但高空中的強風將大多數炸彈吹得偏離目標,只有少數炸彈命中,日本一個飛機製造廠受到少許的破壞。轟炸行動沒有達到目的。
  • 東京大轟炸:日本的煉獄與美國的發威
    另外,該地區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堪稱瓦解民心、動搖高層的理想目標。東京大轟炸前後航拍對比,右側的航拍圖可明顯看出空襲後,大批建築物已被夷平。事實證明,此次轟炸使日軍雷達和無線電設備生產受到很多影響,並引發民眾恐慌,超過四分之一的的居民選擇出逃。此後數天,美軍又對大阪和名古屋進行了猛烈空襲,致使日本軍機產能被嚴重削弱,民眾悲觀情緒大增。
  • 比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更慘烈:揭秘歷史上的東京大轟炸
    (視頻來源:央視網)1945年3月9日夜間,美軍實施了著名的「東京大轟炸」,轟炸目標區是東京城東方圓15平方英裡的城區,那裡聚集了大量小型軍工廠,產品份額佔整個東京的50%,摧毀此類目標可有效打擊日本軍工業。另外,該地區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堪稱瓦解民心、動搖高層的理想目標。
  • 美國為何沒用原子彈轟炸東京?日本天皇爆出幕後真相!
    美國隨後又在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兩枚原子彈直接導致日本放棄了抵抗,無條件投降。很多歷史學家存有疑問,為何當時美軍沒有將原子彈投向日本最重要的城市東京或大阪等地,而選擇了廣島和長崎這樣的次要目標。當時計劃用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有6座,包括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這6個城市都是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和軍事中心。東京是最大城市,京都是古老的都城,新潟是日本鋁製品生產基地,小倉是九州島最重要工業基地,廣島是日本陸軍大本營,長崎則是日本的造船工業基地。
  • 為什麼廣島和長崎成為原子彈轟炸目標?
    最初的候選名單由美國陸軍航空兵戰略航空參謀長諾斯塔德準將(Lauris Norstad)開列, 17個日本城市依次為:東京、川崎、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吳、下關、山口、八幡、小倉、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從軍隊的角度來說,目標重要性越高,震懾效果越好。
  • 東京大轟炸:炸死近50萬日本人
    相比起人們耳熟能詳的兩次原子彈轟炸,東京大轟 炸並不為中國人所了解,但對日本而言,1945年3月9日夜間這場炸死近10萬人的轟炸留給日本的記憶卻與兩次原子彈爆炸一樣深刻。由於日本缺乏雷達預警,也沒有適合反擊戰略轟炸的重型高射炮和高空重型戰鬥機,美軍的轟炸因此損失輕微。但這樣的轟炸對摧毀日本軍工企業的效果並不顯著。因為日本工業結構與德國完全不同,日本大量的武器零部件是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家庭式作坊工廠生產,再將這些部件運到工廠進行組裝,晝間轟炸雖然能炸毀總裝工廠,卻無法阻止日本的小作坊持續生產軍火。
  • 兩次對日本原子轟炸的飛行員:為什麼我不後悔往日本丟原子彈?
    我相信杜魯門總統作出的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決定不僅符合當時的情況,而且具有壓倒其他可能選擇的道義上的必要性。像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人一樣,我最不希望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戰爭。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不是騎士,我們不渴望那種輝煌。當我國正在大蕭條中掙扎時,日本開始了對鄰國的徵服——搞什麼「大東亞共榮圈「 。法西斯總是打著漂亮的旗幟去掩飾最卑鄙的陰謀。
  • 比原子彈還殘忍的李梅燒烤,燒死50萬日本平民,800萬人無家可歸
    自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戰爭初期,日本還處於優勢階段,但隨著後來資源緊缺、戰術錯誤等問題,日本在太平洋地區被步步逼退。到了1944年底,美軍已經可以從太平洋的島嶼上起飛重型轟炸機來轟炸日本。同年,有一位打到日本人有陰影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柯蒂斯·李梅將軍。李梅當時從歐洲戰區調至太平洋戰區,並擔任戰略空軍參謀長。
  • 東京大轟炸,到底死了多少日本人?
    公元1975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逝世關於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打擊,大家腦中就立馬浮出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實際上,1945年3月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先後對日本首都東京還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炸死近50萬日本人。
  • 日本東京大轟炸,到底炸死了多少日本人?
    5日,美海軍第5艦隊的艦載機空襲了日本九州。至戰爭結束時,美國對日本本上轟炸共進行81次,達1.4569萬架次,投彈14萬噸,從而加快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崩潰。  關於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打擊,大家腦中就立馬浮出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實際上,1945年3月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先後對日本首都東京還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炸死近50萬日本人。
  • 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歷史真相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轟炸機從成都起飛,受飛行半徑所限只飛到日本九州,轟炸了八幡鋼鐵廠,因投彈量不大,精度又很差,對工廠沒有造成太大破壞。不久,美軍完全奪取了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為中心的馬裡亞納群島,自11月起,從那裡用轟炸機空襲東京。由於要躲避日軍戰鬥機攔截和高炮射擊,B-29轟炸機上升到1萬米高空投彈,只有10%的炸彈能命中目標,日本工廠絕大多數還能正常生產。
  • 歷史上的今天丨東京大轟炸,到底死了多少日本人?
    公元1975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逝世關於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打擊,大家腦中就立馬浮出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實際上,1945年3月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先後對日本首都東京還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炸死近50萬日本人。
  • 原子彈拯救了日本?為何說沒有原子彈的轟炸日本將死無葬生之地?
    不過作為原子彈在實戰中的第一次使用,卻並未讓日本法西斯懸崖勒馬,他們封鎖了廣島的消息,對外全稱廣島被一顆隕石襲擊,而後繼續負隅頑抗。隨後在8月9日,美國將第二顆原子彈「胖子」投向長崎,再度對這個城市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隨後美國對外宣布原子彈管夠,如不投降將繼續點名,日本侵略者至此終於放棄了抵抗。
  • 1945年東京大轟炸罕見老照片
    東京大轟炸策劃人李梅將軍殺死了數十萬日本人,但他是公認的英雄,在二戰史上寫下了厚重有力的一筆。連日本政客都承認這一點:1964年,在日本國會參議員、自民黨國防部會長源田實提議下,李梅獲頒日本最高級別的「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 戰史|轟炸東京!
    與此同時,美軍在太平洋上發動一系列海空反擊戰後,打算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空襲東京成為為珍珠港復仇的戰略反擊計劃。但對美軍來說,轟炸東京在當時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任何一款轟炸機都不可能從美國起飛,穿越太平洋去轟炸日本本土。
  •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的真實原因
    這其中的後者說的就是推崇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因為它是在美國於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才被迫投降的,也因此日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遭受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甚至在戰後日本還經常以此作為感情牌打出,無恥之尤。
  • 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自古以來戰爭帶來的滿是死亡,流離失所,人人厭倦的戰爭在國家利益眼中好像視而不見,一戰的創傷不夠大嗎?二戰又再次迎來,規模擴大,傷害擴大,死亡率加大,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都說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 75年前,從東京大轟炸到投下原子彈,美日之間發生了什麼?
    「8·15」,即日本的戰敗日。每每在這日子的前後,日本的媒體尤其是電視臺,就會播放許多日本在戰敗臨近時,日本人慘遭戰爭厄運的苦難。而極少提及在日本人遭到苦難之前,作為加害者的他們給受侵略或攻擊的國家的人民帶來的災難。外國人給日本帶來的最大苦難,便是自1944年底開始至臨近戰敗時的大空襲,以及最後的原子彈轟炸。這外國人,就是美國人,在當時,只有美國人才有這樣的能耐。
  • 李梅燒烤是人間煉獄,燒死的人比核爆還多,日本卻為其頒發勳章?
    同年,有一位打到日本人有陰影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柯蒂斯·李梅將軍。李梅當時從歐洲戰區調至太平洋戰區,並擔任戰略空軍參謀長。在此期間,他發明了一種戰術,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比原子彈還殘忍的「李梅燒烤」。
  • 334架B29狂投兩千噸燃燒彈屠戮東京,地面溫度過千度,死傷近20萬!
    1945年3月9日,日本東京一如既往的喧鬧繁華,對外敵戰爭雖然已經持續十幾年,但日本本土卻基本上未受到過直接的威脅。唯一影響到日本人生活的只有年齡限制越來越低的徵兵令以及不斷收到的陣亡、傷病通知書,還有底層日本民眾日益窘迫的生活,戰爭已經使日本的資源近乎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