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6分,美國B-29空中堡壘轟炸機將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廣島,隨後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米處爆炸,當天便造成8.8萬人死亡,5.1萬人負傷,市區7萬多幢房屋幾乎全毀,整個廣島幾乎被夷為平地。
不過作為原子彈在實戰中的第一次使用,卻並未讓日本法西斯懸崖勒馬,他們封鎖了廣島的消息,對外全稱廣島被一顆隕石襲擊,而後繼續負隅頑抗。
隨後在8月9日,美國將第二顆原子彈「胖子」投向長崎,再度對這個城市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隨後美國對外宣布原子彈管夠,如不投降將繼續點名,日本侵略者至此終於放棄了抵抗。
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將無條件投降詔書錄製完成,15日中午對外公布,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帷幕。
應該說,原子彈的出現並使用,完全摧毀了日本最後的心理防線,是加速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的重要利器。那麼如果沒有這兩顆原子彈的璀璨放射,日本會選擇投降嗎?我們能將日本侵略者完全趕出中國嗎?
應該說,即便沒有原子彈,日本帝國主義的失敗也是板上釘釘,畢竟作為名副其實的島國,日本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其長期的戰爭。雖然戰爭後期日本工業因大部分隱藏在鄉村並依然具備相當強大的產能,尤其是年產飛機達到了7000多架,但日本的飛行員和燃油資源嚴重不足,生產出來的武器也不過是百無一用的工業垃圾。
但是,就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一樣,日本帝國主義雖然罄竹難書的侵略者本質無可置疑,但各國的抗日戰爭從來就不是簡簡單單的成王敗寇。
在靜夜史看來,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的下場可能會相當之慘,因為雖然日本在戰爭前期不可一世、無所不能,但等到日本走向窮途末路,錘他的國家也必然是絡繹不絕、爭先恐後。而在這些充滿怒火的國家中,除了中國、美國和蘇聯,還有澳大利亞等想要將其碎屍萬段。
因為日本是一個「寧折不彎」的國家,而之所以這樣又臭又硬,根源在於他們有一個叫天皇的信仰。
鑑於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對日本作出了「無條件投降」的判決,所以日本如果想要投降,只能選擇任人宰割的方式,而屆時天皇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必然不可能保留甚至還可能死無葬身之地,這對於廣大日本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日本要「通過鬥爭求投降」,畢竟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就一直有通過打擊美國迫使美國坐到談判桌前接受日本妥協的天真想法。
所以,投降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就算沒有了縱橫太平洋的聯合艦隊,沒有了制霸遠東的零式戰機群,日本還有一億多國民做炮灰,所以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億玉碎」的本土抗戰計劃。
而這,也意味著美國必然會在常規戰爭方面,給予日本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在原子彈投放日本之前,美軍制定了在1945年11月登陸九州島的「奧林匹克」行動,屆時美軍將集中24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艦與巡洋艦以及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出動14個師參加登陸作戰。
而緊隨而至的是美軍在1946年3月發動的「小王冠」行動,這將是繼諾曼第登陸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屆時美國將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日本發起毀滅性打擊,對日本造成至少千萬級別的傷亡,而美軍的傷亡也將超過百萬。
應該說,在美國殺紅了眼的情況下,日本帝國主義負隅頑抗的時間越久,其最後的結局就越悲慘。而更讓日本絕望的是,作為日本大後方的東北早已處於蘇聯的三面包圍之下。1945年8月9日凌晨,150多萬蘇聯紅軍從三個方向對東北發起了猛烈進攻,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在短短數天內便灰飛煙滅,日本企圖逃遁到東北並指望蘇聯調停的美夢被徹底粉碎。
而蘇聯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絕不滿足於控制蒙古佔領東北。因為在奪回庫頁島之後,蘇聯雖然海軍力量相對薄弱,但也開始著手登陸北海道,將日本變成另一個美蘇對抗的前沿,屆時日本將重蹈德國一分為二的尷尬局面。
而在日本本土都尚且不保的情況下,再加上日本的海軍艦艇傷亡殆盡,早已在太平洋戰爭中失去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日本根本不可能通過海路將侵華日軍調回本土防守,這些日軍的最終結局只能是原地被消滅。
所以,如果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日本的結局勢必更加悲慘,我們也不存在能否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可能。所以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真的是日本1億多民眾的救命恩人。
不過因為沒有原子彈對蘇聯的嚇阻,史達林必然會在遠東攫取更多的利益,屆時我們的主權也將受到更大的衝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