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藍字關注公眾號
(註明:本文把印尼手工製作的蠟染布稱為蠟染布batik,而把荷蘭機器製作的蠟染布稱為蠟印布wax,以示區別)
VLISCO 蠟印布的歷史
VLISCO的創立
VLISCO是世界第一蠟印布製造商。它創建於1846年,坐落在荷蘭南部的(Helmond)赫爾孟德鎮正中心。創始人名叫 Pieter Fentener van Vlissingen,阿姆斯特丹人。van Vlissingen 原本是赫爾孟德小鎮上一家叫 Peter Sutoriusis 印染廠的銷售員。
VLISCO 起初叫P.F. van Vlissingen & Co, 只是個小手工作坊,生產荷蘭傳統產品:紅色或藍色的頭巾和手帕。該產品當時很暢銷,甚至還賣到了比利時。
VLISCO是赫爾孟德鎮的支柱企業,迄今已有170年歷史。
機械化生產印尼蠟染布
歷史回到荷蘭王國的殖民時期,當時印尼是荷蘭最大的殖民地。殖民者發現印尼蠟染布花紋細緻,非常漂亮。同時發現,印尼人把熔化的蠟手工點在白布上,然後染色,而蠟點的部分因拒染呈藍底白色圖形。整個蠟染過程費工費時。van Vlissingen 有個在印尼糖廠工作的叔叔寄給了他一塊印尼蠟染布。經過 van Vlissingen 兒子的反覆研究,發現了仿製印尼蠟染布的方法。當時他們的想法是用一種快捷的辦法生產便宜的印尼蠟染布仿品,然後返銷印尼市場。VLISCO 率先使用了木製模版印刷的方法印製出仿蠟染花布,史稱爪哇花布。
世界上第一家用機器生產蠟印布的工廠是一家叫 Haarlemse Katoenmaatschappij 的印染廠。他們的方法是用印刷銀行帳本的輥筒平印機,將熱蠟印於白布上,做(單面)蠟印。進而,該廠研製出(雕刻)銅輥雙面印蠟印機,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蠟印機。
當時,蠟印布的製造方法是:先(機械)蠟印,然後(靛藍)染色,褪蠟,最後使用木製模版木板手工套印(block print)。
向印尼市場銷售這些機制印尼蠟染布仿品並不是一帆風順,沒有持續多久。原因是這些機制仿品(蠟印布)不像蠟染布,明顯的模版套印痕跡(與印尼套色方式完全不同)和難免的瑕疵(蠟紋)不被印尼市場接受。有趣的是,正是這些難免的瑕疵(蠟紋效果)使得荷蘭蠟印布風行非洲。蠟紋成為VLISCO的顯著標誌。
荷蘭蠟印布進入非洲
西非海岸加納史稱黃金海岸。19世紀處,英國殖民統治加納,荷蘭商船來往印尼途中在加納港補給停靠,荷蘭人因此被允許進入加納進行貿易。從此,荷蘭蠟印布開始在從加納出現,後進入非洲。
另一種說法是荷蘭的非洲僱傭兵。為統治印尼,荷蘭從非洲帶來了大批僱傭兵。1831年至1872年,大約有3000黑非僱傭兵(加納人)駐紮在印尼的雅加達。當這些士兵退伍時,他們總是攜帶大量的印尼蠟染布回到家鄉,蠟染布就開始在非洲流行。荷蘭蠟印布此時乘機進入非洲。1925年以後,荷蘭蠟印布已經成為非洲紡織品的主體。1931年始,荷蘭每年在黃金海岸的蠟印布銷量就超過千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明第一臺蠟印機的 Haarlemse Katoenmaatschappij 印染工廠破產,VLISCO 買下了它所有的雕刻銅輥和蠟印機器。這些雕刻在銅輥上的圖案後來被持續印製了許多年。而後,1960年,VlLISCO 又併購了其它所有因為經濟危機破產的蠟印工廠,從而確立了VLISCO 在蠟印界的獨家壟斷地位。
這個圖案的名字叫大家庭
每種荷蘭蠟印布圖案在非洲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實際,每個蠟印布圖案在荷蘭工廠只有一個編號,到達非洲後,非洲婦女根據他們的理解再給每個圖案取一個漂亮和有意義的名稱,然後這些名稱口口相傳,傳遍整個西非地區。
研發與開拓
VLISCO 和其他工廠在1850年代,研究製造出蠟印布,當時統稱正宗荷蘭模版套印蠟印布(Real Dutch Wax Block Prints)。儘管現在的蠟印布(1993年後)早與木製模版套印(BLOCK PRINT)毫無關係了,但這個名稱還一直印在布邊,沿用至今。
荷蘭蠟印花布是在1893年正式登陸西非海岸。1930年,VLISCO的CEO首次訪問西非,回來後做了如下調整:1. VLISCO 蠟印布要具有非洲格調(而不是印尼風格)。2. VLISCO 要建立自己的染料工廠。1934年,正式確定VLISCO 蠟印布要嚴格按非洲風格,也就是說VLISCO 蠟印布要有明顯的蠟紋效果(區別於印尼蠟染布)。
1947年VLISCO 正式成立研發部門。公司領導者認識到,公司發展必須依靠自己的設計和研究開發。公司確實收益於此,比如,蠟印布年產量從1946年的只有100萬碼,迅速上升到1960年的3400萬碼。
1965年應加納政府的要求,VLISCO在加納建立了GTP紡織和蠟印工廠。1967年又與象牙海岸政府合資成立UNITEX紡織印染廠。
1993年,VLISCO 跨過一個技術性裡程碑,結束了長期手工木製模版套印的工藝,改為全自動生產線。 由於一貫堅持科技領先的發展道路,VLISCO邁入高科技製造領域,公司的研發設計隊伍也已成為工業界的先鋒隊.
2012年,VLISCO 成立國際美術設計室。因此,VLISCO 蠟印布不僅能在非洲暢銷,還在巴黎,紐約和倫敦深受歡迎。
荷蘭蠟印布影響了非洲文化
幾乎所有的荷蘭蠟印布圖案都是在荷蘭設計的,直到1980年代第一批荷蘭設計師才進入非洲去獲取設計元素。開始,他們好像忘記了荷蘭蠟印布在非洲是舶來品,設計師並沒有很好地研究非洲文化。相反,VLISCO 卻連續不斷地派設計師去印尼抄襲印尼蠟染布圖案。這樣在設計非洲花布時,留給了設計師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典型的蠟印布圖案一開始都來自於爪哇花布。事實上,很多圖案100年前已經存在,至今還在流行。只是在顏色的搭配方面,荷蘭設計師是要與非洲人協商一致。
荷蘭設計師的一個貢獻是他們能夠把西方的元素(西方日常生活品)與非洲的設計元素混合揉合為荷蘭蠟印布圖案。蠟印布的許多圖案取自西方日常用品:如望遠鏡,鎖,廚房,雨傘,冰刀鞋,噴蟲劑,紐扣等等。最新的圖案引進了一些計算機製圖,這標誌著VLISCO 圖案設計的最新階段。還有少部分圖案是政治人物照片(選舉),慶典(結婚生子)和宗教教堂等。荷蘭蠟印布的色彩主要取自於非洲傳統紡織品,比如加納手工色織布(Kente布)。VLISCO 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色系,比如墨褐色,以替代部分靛藍。VLISCO的優勢是可以自己合成製造染料。
VLISCO公司產品定位於蠟印布和爪哇花布(仿蠟)。VLISCO 蠟印布現已成為非洲文化遺產。
VLISCO 蠟印布的效仿者
隨著VLISCO蠟印布在西非的成功,荷蘭本土的工廠也開始效仿。他們不僅設法竊取VLISCO 的生產技術,同時也模仿VLISCO 的圖案,配色和布邊印字。再後來,來自歐洲其他國家和非洲國家效仿者的產品如洪水般出現在非洲市場。這些仿品質量低下,價格便宜。VLISCO 產品與這些仿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價格差別懸殊。
VLISCO蠟印布一直是走高端價位路線,它的消費群體不是一般大眾百姓而是高級階層:第一夫人,部長夫人,成功人士家庭等。由於VLISCO 一貫堅持高位價格政策,穿著VLISCO 蠟印布在非洲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
VLISCO 蠟印布是奢侈品,是母親壓箱底的珍藏品,世代相傳。
VLISCO 的新經營模式
近幾年,VLISCO 開始進入專賣和時裝領域。中國的因素迫使VLISCO 重新調整了產品的結構和經營模式。仿佛一夜之間,中國冒出了大約30家蠟印布工廠,與非洲和歐洲的效仿工廠不同,中國仿冒者的產品有些用著與VLISCO 的相同的標記和商標。
VLISCO 產品不再出現在地攤,它開始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品牌旗艦店。目前,多哥,貝寧,象牙海岸已經建成。在建或準備建立的國家有:馬裡,奈及利亞,布吉納法索和剛果。旗艦店的內飾如同奢侈品Gucci 或 Coco Chanel 商店。每年定期有4季新品新款發布會,同時更換旗艦店展示櫥窗內容。旗艦店除繼續販賣蠟印布外,增加成品時裝專櫃,增加鞋子和其它飾品專櫃。所有這些措施是為增加仿冒者的仿冒難度。
VLISCO 經常參加巴黎時裝會,以增加其國際知名度。
VLISCO 定名每一季發布會的新款式,如「自然榮耀」,「城市節拍」,「觸摸雕塑」等。
VLISCO 開闢新的色系搭配領域,如自然懷舊色系,明亮色系,螢光色系等。
對於設計方面,VLISCO 大膽利用計算機,使圖案複雜,勻稱和美觀,呈現新時代的脈動。
提高產品宣傳格調。如,高挑清瘦的VLISCO女郎,腳穿高跟鞋,身著華貴複雜雍然的VLISCO 時裝,乘豪華小汽車,展示新款手機。使VLISCO 產品有夢幻般的形象,遠遠脫離日常和現實生活。總之,所有規劃皆為讓VLISCO 面目煥然一新。新VL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