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元茂榮建議:以「衛溫」命名首艘國產航母

2021-03-05 台州政事兒
中國開始自主建造航母。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度長時間引人關注。

這是中國幾代人的夢想,也是強國的象徵。

它會叫什麼名字?

在全國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元茂榮提交了一份建議:

    「我建議以『衛溫』命名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元茂榮

衛溫為三國時東吳將領。公元230年2月吳主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1萬餘名軍士組成的艦隊,從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啟程,到達夷洲(今臺灣),對當地進行開發經營。

這次遠航比鄭和下西洋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1260多年,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台州市行政大樓二樓中廳懸掛有巨幅歷史題材國畫《浮海夷洲圖》,當中的主人公是他。

2月25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一期「尋跡衛溫」節目,讓這個古老將軍的名字引起了更大的關注。

一個是歷史上的名人

一個是現代大國的重器

有何關聯?

以「衛溫」來命名,主要基於以下考慮:

一是挖掘歷史傳承精神,講好世界航海史上的中國奇蹟故事;

二是起到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作用;

三是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

四是借鑑國際命名慣例,以人名命名更具歷史厚重感。

    在提寫這份建議前,元茂榮和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授、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臺灣基金會理事長潘國平等文化、歷史界學者進行了一些探討。

   「我們一致認為,用衛溫命名首艘國產航母,是對歷史傳承的挖掘,可起到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作用,也是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通過借鑑國際慣例,讓中國的世界軍事強國之路走得更接地氣。」

    建議提出後,得到多名全國人大代表的支持。


用「衛溫」命名

是從文化、主權等方面闡述意義

「讓它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對此,元茂榮這樣解釋

重新書寫中國

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衛溫遠航臺灣,是中國正史中關於大陸與臺灣交往的最早記錄。

比鄭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公元1492年)早1260多年,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展示了中國在全球航海史中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

「從這一點來看,它和航母所體現的海上強國得作用和力量是相通的。」元茂榮說,以「衛溫」命名,是更好地起到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重新書寫中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的作用。

「同時,它也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很好保護,」元茂榮說,作為第一艘國產航母,其命名應體現出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中唯一傳承至今走在現代化潮流前沿的特質,從而有別於單純的鋼鐵洪流堅船利炮的現代軍工的冷峻,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元茂榮認為,以「衛溫」命名,就是傳統的軍事文化中加強歷史因素、文化因素、故事因素等的挖掘,提升文化影響力。

在建議裡,元茂榮還這樣寫道:根據國際法上的「先佔」原則,東吳衛溫船隊首航臺灣開疆闢土是國家和政府行為,標誌著臺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歷史鐵證。

以人名為航母命名

在國際上有例可循

另外,以人名為航母命名在國際上有例可循。以擁有航母數量最多的美國為例,其現役航母中就有包含尼米茲號,林肯號,布希號在內的多艘航母源於人名。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建議綜合考量歷史、政治、文化、軍事等因素,以有一定意義的歷史人名命名。二是中國航海史上以國家軍隊名義,衛溫最具有歷史代表。一方面時間最早,相比與鄭和的航海,衛溫遠航臺灣,開了中國歷史上軍隊航海之先河。


(資料圖)

「中國版大航海時代」

圖文版揭開古鎮章安與衛溫遠航臺灣

的歷史「面紗」

三國時期東吳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一是建造城池、設立新的郡縣進行管轄。另一方面,是徵召少數民族人口補充兵員。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孫權在黃龍「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對於衛溫船隊的出發地,歷來有多種猜測。台州學院教授葉哲明經過四十多年的研究,首次認定,秦漢以來,隸屬臨海郡的章安就一直是會稽,也就是今天紹興東部地區通往臺灣的「轉運站」,而作為當時航海中心和軍事重鎮的章安也就理所當然成為衛溫的首選出發地。

葉哲明教授對於衛溫浮海夷洲以及東吳在東亞航海史地位等的核心研究成果,也使人們對當年那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當地習慣,元宵節前不外出。如果把當時元宵節的陰曆日期換算成現在的公曆,衛溫出發時間黃龍二年春正月的元宵節後,是公元230年2月24日。

衛溫(首航夷洲)說明中國大陸政府政治勢力第一次到達臺灣,全世界沒有一家只有中國最先到所以根據領土的原則就是誰最先發現先佔的原則。

實際的航程並不像舞蹈那麼浪漫。當年衛溫船隊出發時天氣比較惡劣。

在帆船時代,風向和風力往往對遠航起到決定性作用。於是,在《三國演義》中就有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衛溫和諸葛直很可能參與了赤壁之戰,懂得風向的重要性。衛溫出海正值立春時節,多刮東北風,也叫「條風」。

如果把台州、釣魚島和臺北連成一線,正好組成了一個腰長大約200海裡的等腰三角形。有學者推測,衛溫船隊很可能經過了臺灣附屬島嶼釣魚島。

臺北市萬華區的艋胛,位於新店溪和淡水河的交匯處。艋胛,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中是「小船」的意思。臺北的發源地艋胛,又被看作是衛溫的登陸地點。

1933年,《臺灣通史》作者連橫,字雅堂,在《雅言》第135條中提到,20世紀初曾挖掘出四塊掌印磚。有照片文字說明是從臺北古亭莊河畔的地下清掃中挖掘出來的「三國時代磚瓦」。

2018年2月24號,從台州玉環島大麥嶼的對臺直航碼頭開往臺灣基隆的「中遠之星」號客滾輪在節後首次恢復運營。據考證,該航線與當年衛溫所開闢的航線部分重合。

作為衛溫浮海夷洲始發地的台州,一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古代絲綢之路一方面傳播物質,另一方面也傳播文化,衛溫之後,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趨勢愈發明顯。

台州天台山的國清寺,是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也是唐朝鑑真和尚萌發東渡想法的起始地。「天台宗」把中國的儒教和道教思想融入佛教之中,形成「和合文化」,又經過海上絲綢路傳播到日本。

如果說15世紀西方的哥倫布發新大陸,開闢了一個大航海時代,那麼在公元三世紀的中國三國時期,早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而1788年前的那次遠航

連接了難以割捨的大海與陸地

也連接了歷史與未來

綜合錢江晚報、椒江發布等

相關焦點

  • 國產航母已進入聯調階段即將呈現驚喜 有人提出以「衛溫」命名
    13日,首艘國產航母已進入聯調階段,主機已經動車,年內將有驚喜呈現。在此次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也關注著這艘大國重器。
  • 【解局】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會怎樣命名(文末有驚喜)
    這條由華東某省級廣播電視臺媒體平臺發布的報導,題為《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艦建造成型 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報導裡面是這樣寫的:「雞年春晚迎來一大波『山東元素』,最近又有一個『山東元素』備受矚目,國內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建造成型!」
  • 軍情 | 英媒關注中國國產航母進展:將成為中方威懾力最大戰艦
    ▲此前曝光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照片(新加坡《聯合早報》)據信這艘航母將被命名為「山東號」,或部署在南海地區。這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攝於12月上旬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照片(共同社)這艘航母標誌著北京實施的一個龐大軍事計劃的開始。中國軍事分析師宋忠平表示:「它的設計、戰鬥能力和技術將更加先進。」
  • 首艘國產航母駛入臺灣海峽,什麼信號?
    臺媒報導截圖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於2012年9月25日入列,母港在青島。
  •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皮皮蝦又火了一把……
    四天前,中國海軍迎來了68周歲的生日,昨天,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春暉萬裡映海疆,戰艦劈波闖大洋,這大概是送給中國海軍最好的生日禮物。媒體報導、網友歡呼,一時間,到處都揮斥著莊重飛揚的自豪快樂。這一天,等得太久,但我們終究等到了。先來個視頻感受下航空下水全程,燃到爆!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了!網友紛紛給該航母取名字:山東號、臺灣號,還有皮皮蝦號?
    4月26日,也就是今天,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航母正式下水了!
  • 頭條 外媒猜測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將部署南海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日援引媒體報導稱,這艘可能被命名為山東艦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將被部署在南海附近。此前白宮已誓言要挑戰中國在這一重要運輸航道上的主權聲索。把首艘國產航母部署在該地區被認為有助軍方應對複雜局勢。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最新進展曝光 中國船舶等集體異動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資料圖據環球網報導,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近日一篇所謂披露中國國產航母最新進展的文章報導稱,5月17日拍攝到的衛星圖像顯示
  • 首艘國產航母高清照竟源自日媒
    國產航母乃國之重器,正處於建設之中,嚴禁無關人員非法拍攝。在重重安保之下,日方人員還能拍到如此眾多高解析度圖片,這不得不讓人警醒。近日,多張首艘國產航母高清照片在網上引發關注,照片中的國產航母外形及諸多構造細節一覽無餘,甚至能看清航母艦島武器開口的結構。雖然國產航母主船體合攏成型的消息早已被官方證實,但如此高解析度的航母照片卻是在日本共同社網站上流傳開來,拍攝者是該社工作人員。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在即,「最受傷」的國家竟然是……
    這幾天,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的消息在全世界刷屏。
  • 【聚焦】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最新進展 預計2017年前後下水
    關於記者提到國產航母的「高顏值」,吳謙表示,我們這艘國產航母「既有外在顏值,更有內在氣質」。▲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上校答記者問。李愛明 攝▲視頻: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即將揭開面紗最近,一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甲板合攏」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同時有消息稱,航母主艦體部分已接近完工。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在即,「最受傷」的國家竟然是...
    這幾天,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的消息在全世界刷屏。4月23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船塢中已經整裝待發。(圖片來源:人民網)建造第二艘航母的「中國速度」令各國媒體刮目相看。新加坡《聯合早報》引用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亞洲安全項目主任傑夫·史密斯的話說:「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許多華盛頓觀察家的意料。」俄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則表示,「首艘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航空母艦,在中國航母項目向前發展過程中,將是重要的一步。」不過,一片讚譽聲中,來自一個國家的媒體和網民的聲音聽起來卻有些「很不是滋味」。
  • 臺軍方:大陸首艘國產航母航入臺灣海峽,美日艦在後尾隨
    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國產航母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
  • 國防部: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工作進展順利
    在國防部3月30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中美兩軍關係、軍隊改革、國產航母進展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 國產航母山東艦三亞入列,你最關心的5個問題都在這
    12月17日,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17」。人民海軍航空母艦作為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其命名有自己的規律。
  •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為何沒人再提航母無用論了?
    國產航母的成功下水,這標誌著多少年來、多少代人的大國重器夢想的實現!國產航母下水,全國人民鋪天蓋地發來賀電,而類似「航母有何用,多關心百姓疾苦」的言論卻不見了蹤影,這一次,為何沒人再提了呢?建造航母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工實力。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改革開放30多年,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中國具備了建造工程的前提條件。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均擁有航母,頭號大國美國擁有航母的數量是10艘!中國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如此大國,理應擁有自己的國產航母!
  • 七臺徐工起重機登陸首艘國產航母
    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001A航母,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甲板上已經開始全面清理,此前密集的施工腳手架已經拆除,即將涉水海試
  • 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完畢,即將出海試航!計劃2022年正式服役
    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完畢,即將海試!如果一切順利,將於2022年正式服役。最近,印度國內民眾被這條消息所鼓舞,興奮異常。
  • 正在建造中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被偷了一批電腦設備
    正在建造中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傳出航母上電腦設備被盜的醜聞。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海南入列,背後透露五大重要信息!
    ▲官宣!002型山東號航空母艦,作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同時也是中國海軍第二艘航母,今天正式入列海軍,透露出五大關鍵信息,值得我們著重分析:在海南服役,意味著她是進入了中國南海艦隊(南部戰區海軍)服役,是一艘真正聽從戰區調遣的戰鬥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