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滿滿!中印邊境對峙,為了逼中國出手,印度軍工出馬

2021-02-08 軍事老班長

中印邊境對峙依然在持續中,中印局勢似乎並不明朗。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細數這些年印度空軍墜毀的飛機,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交付的「陣風」戰鬥機之外,幾乎所有進口戰鬥機都沒逃過墜機的命運。

印度空軍「陣風」戰鬥機(資料圖)

據相關資料顯示,僅在2004年至2007年間,印度空軍共墜毀了29架軍機,而其中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升級或維修的居然超過三分之二,由此可見印度維修保障能力的糟糕。

探其原因,機型老化,飛行員素質以及後期維護是三大詬病。

買來的裝備出問題,自家造得就有點不堪入目了。先不說飛機、坦克這些大件裝備。印度軍工的現狀是,他們連最簡單的槍炮彈藥都造不好,這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試射從美國進口的M777超輕型榴彈炮時,印度國產的155毫米炮彈居然炸膛了。

可見,印度軍工發展真的不太如意。首先就是因為印度在武器裝備方面長期依賴進口,並且進口工作似乎也並沒有太多的計劃,給人的感覺就是印度看上了哪家的裝備,心動了就馬上會行動。比如印度國產LCA「光輝」戰機,其原計劃裝備在法國幫助下自研的「卡弗裡」發動機,但因進度拖延,這種法國血統發動機又最終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F404發動機所取代。

而這也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印度軍工標準和結構的混亂。其次,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也是阻礙印度軍工崛起的一大攔路虎。

印度國產LCA戰機在高原進行部署測試

當然,印度軍工政策延續性不足也是一大詬病,無論是印度國大黨還是人民黨,在制訂軍事工業發展政策時,往往會選擇見效最快、最能得到民眾支持的措施。

再加上黨派、宗教甚至個人利益的影響,印度軍工的藍圖就只能東拼西湊。據悉,印度不少武器採購計劃都受累於腐敗案件。其中陸軍裝備,特別是火炮屬於重災區。Theprint網站稱,1986年印度與瑞典福博斯公司籤訂採購 FH-77B牽引式榴彈炮的合同,但後來腐敗醜聞被曝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印度陸軍在接下來的30年裡一直沒有引進新的榴彈炮。直到2016年,印度才將第一批國產「丹努什」榴彈炮交給陸軍試驗。印度陸軍火炮現代化計劃明確提出2022年3月前需要1580門牽引式火炮,但「丹努什」的實際交付速度為每月4門。

自己做不了,就乾脆買,買得多了,自己造的性價比更低,那還是就繼續買,如此惡性循環直接讓印度軍工失去了活力。

當然,想靠著買武器就能強國是不現實的。

譬如前段時間到貨的陣風戰機,就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嚴重掉漆,還被美媒吐槽。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印度買到了「二手貨」。其實這也不是印度頭一次栽跟頭了,畢竟「買家秀」和「賣家秀」有時候難免會有出入。再如更早的2013年,俄羅斯便賣給印度二手裝備,將「冷戰」時期退役的軍艦翻新後轉手賣給印度,而印度在購買了大量的西方(以色列、歐洲、美國)先進武器之後,才意識到情況不對。

此外,令人眼花繚亂的軍事裝備體系,不但技術標準不統一,運用方式也不同,要將各種採購的軍事裝備融合在一起形成整體作戰能力,難度極大。印度要將它們完全消化,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

不過,印度貌似不會太在意這點「得失」,總之有錢就要「買買買」,就要成「武器大國」。

《國家利益》網站曾稱,「面對中國威脅」,印軍依然只能通過「緊急採購」這種應急辦法來取得少量軍用裝備。而印度國產裝備缺乏核心系統的製造能力、相關部門片面追求本土化的指標,不但阻礙印軍戰鬥力的提升,還讓國外軍火商得以大發其財。

印度山地師

如今,中印邊境對峙局勢也並沒有降溫的意思,加之些許外部力量的幹涉,讓中印之間變得撲朔迷離。有專家分析說,「事實上,在美印關係上,美國一直非常主動地尋求與印度進行有實質意義的軍事合作」。而美國的目的很簡單也很明確,那就是意圖加強與印度的互動來實現遏制中國的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中印對峙中撿了不少便宜,不僅僅是武器,譬如棉衣、冬季帳篷、活動板房等後勤物資,美國可真是賺了不少。如今,連日本、新加坡都似乎盯上了印度,看來印度的錢真心挺好賺的。有專家指出,印度已經步入窮兵黷武的境地,到最後很可能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更大的災難。

我們自然希望印度早日「回頭」,中印邊境能早日結束對峙狀態,但是印方想恢復「拉達克地區原狀」的心思早就被人們看破了,中國會堅定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印方切不可有任何單方面強行往前拱、迫使中方讓步的念頭。


來源:時報看點


微信ID:jslbz010

相關焦點

  • 中印對峙地區已經有印度士兵凍死的消息
    27日,距離中印雙方「一致同意停止向一線增兵」還不到一周時間,《印度時報》洋洋自得地打出了這樣的標題。雖然中印雙方就邊境對峙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也同意雙方不再向邊境地區集結兵力。但是印度目前的動作依然很多。
  • 對峙之際,印度陷「進退維谷」境地!中方可能在邊境增加軍事活動
    雖說此前中印兩軍發生衝突是由印度方面先挑釁引起的,但在如今高原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印度開始陷入「進退維谷」兩難的境地,退也不是,進也不是。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印度與我國作對。  近日,根據消息報導,中印邊境地區即將在3月份迎來春季,對此一些印度媒體揣測中國軍隊很可能會在對峙地區增加軍事活動。
  • 中印邊境衝突背後:新德裡的迷之愚蠢與盲目自信
    除了這種「印度式加塞」貪小便宜心理,印度人還有一種非常奇怪的,夾雜著自大傲慢但實質卻高度自卑、極度脆弱的民粹主義心態,尤其是其高種姓中下層人群,經常有一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蜜汁自信。體現在中印邊境衝突上,印度人因此而經常做出各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動作,對中國在邊境的正常建設和布防行為總是高度緊張,處理起來既強硬又無理。
  • 果然不出所料,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上,美國罕見大方承認了一次
    印度方面就是想在美俄兩個大國的支持下,獲得一張「通行證」,並藉此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也因此極大的提高了自信,在工業基礎不完善的情況下,對一些高端製造領域發起挑戰包括印度已經建造多年的航空母艦,和簡易版小型火星探測器等。印度的大國夢想可以理解,但是他們做錯了一件事,就是在邊境問題上挑起了東方鄰國的矛盾。
  • 中印邊境對峙轉折或現,印度撐不下去了...
    2020年11月8日,《人民日報》官微在最新刊發的「中印兩軍發布聯合新聞稿」短訊中,頗具意味的對當前中印對峙前線的未來形勢走向,做了一個「預報」:為進一步推進其他問題解決,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雙方已同意近期舉行下一輪會談。「其他問題」指的是什麼?
  • 獨家|中印邊境對峙期間,印度打起了「臺灣牌」
    此次對峙是由印度加強對拉達克地區邊境道路修建引起,上述行為對中方一側造成安全威脅,故而致使中方不得不採取相應行動。面對中國邊境部隊反擊,印度方面最初反應是措手不及。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印度除了增加前沿地區的兵力部署外,還通過一系列外交活動「增加自身底氣,向中方傳遞信息」。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印度和中國的邊境對峙僵局已經進入第九個月。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 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印度和中國的邊境對峙僵局已經進入第九個月。
  • 中印邊境對峙風雲再起,塞爾維亞中計波瀾重現!
    戰術上驅逐,戰略上中國必須快速完成從中方實控線向印方實控線推進,將中印實控線從之前的兩條合併為一條。中印衝突看似每次都是印度先主動攻擊,實則印方處於戰術戰略的絕對劣勢,互動進攻是為了扭轉印度軍隊在邊界對峙中的地理劣勢。 中國只要控制合併後的中印實控線以東地區,就可以構建對印方班公湖以西地區環形公路補給線、印軍前線軍事重鎮列城的全面威脅。
  • 印度決意加碼對峙局勢:採購武器邊境增兵
    近段時間,伴隨著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不斷,而才剛剛結束的第九輪中印談判,也讓外界感受到了暫時平靜下的「暗流湧動」。
  • 1987年中印邊境一次驚心動魄的對峙
    1987年發生的中印桑多洛武裝對峙衝突鮮為人知,這次對峙又是由於印軍對我國領土的蠶食行為所導致的。
  • 中印邊境對峙 日本趁機渾水摸魚?
    有美國媒體日前刊文稱,近來中印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發生對峙,導致緊張局勢升級,而日本方面卻藉機派出了軍艦與印度進行聯合軍演,希望兩國能夠結成同盟,共同在印度洋上對抗中國。日本為何與印度越走越近?而未來又是否在海洋上繼續針對中國?
  • 班公湖邊境對峙,印軍為何敢於悍然挑釁?
    那麼,班公湖畔的邊境對峙,印軍為何敢於悍然挑釁呢?控制該處,就相當於獲得了俯瞰新德裡等印度北部大城市的戰略優勢,也可以說是在印度頭頂上懸了一把「達摩克裡斯寶劍」。事實證明,只要牢牢佔據這一高地,無論印度如何在邊境挑釁,其整體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 中印開戰結局如何?中國一旦抓住這三點,印度必敗!
    中印錫金段對峙已經超過20天,這是自1987年中印邊境摩擦以來,最接近戰爭的危機,嚴峻程度超過了2013年的「帳篷對峙」!6月30日,印度國防部長兼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對中國隔空喊話:「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完全不一樣」。在中印邊境對峙之處,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沃特(Bipin Rawat)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陸軍已完全準備好進行一場『兩線半』戰爭。」
  • 央視官洩中印邊境拉多拉山口衝突 印度報告證實
    中印邊境錫金段重要關隘之一的拉多拉山口就位於昌龍鄉境內,再結合紀錄片中所展現的觀察哨周邊環境,基本可以確定5592觀察哨就位於拉多拉山口附近,設立的目的正是為了監視拉多拉山口附近邊境線。拉多拉山口附近中印態勢。圖中黃色線條為谷歌地圖上的中印邊境錫金段邊界線,上為中國,下為印度,印度在拉多拉山口當面建有木古塘哨所。
  • 美國駐印大使離任演講露出「馬腳」,華盛頓果然插手中印邊境對峙
    據環球網1月6日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此前一天參加了印度智庫組織的活動時,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印夥伴關係裡的雄心與成就》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對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妄加評論,並透露了美國插手中印邊境對峙的重要信息。
  • 中印對峙倒計時追蹤(四):大批印軍正向中印邊境集結,疏散村民或為增兵準備;我解放軍再次大量調兵西藏,包含東風飛彈!
    此次,中國6大國家部委和機構先後發聲,闡述中國的立場和原則,譴責印度非法入侵中國領土,同時也給印度指出了解決中印對峙的方法,即印度無條件撤兵。中國6大機構在兩天的時間裡,集體發聲,實屬罕見。這也是自6月18日中印邊境對峙以來,中國方面最密集、最強烈的表態。
  • 中印對峙——是中國一次重大的機遇!
    該區域是中不邊境,與印度毫不相干。印度的意思是替不丹強出頭。可是,隨著事態的進展,近日不丹方面表態「事態發生地不屬於不丹領土,不丹人也很奇怪為什麼印度邊境部隊會進入中國領土。」類似的觀點「在不丹國家媒體及權威論壇上很普遍」。很明顯,不丹不領情反而怪印度多事。對此,印度報業託拉斯還報導稱,目前不丹與中國沒有直接外交關係,其與北京的聯絡是通過設在新德裡的外交機構完成。
  • 送返中國軍人,中印邊境仍不能鬆懈
    就在會談的當天,正在印度訪問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比根表示,美印正在建立更深層夥伴關係,並強調美印此前對待中國的態度「過于謹慎」,形容中國是「房間中的大象」。印度在會談當日也利用媒體大肆宣布邊境44座橋梁通車,意指中國邊疆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印度似有意和中國比拼基建速度。
  • 印度為啥總挑釁中國?
    殘缺陣風到貨後,湊足了36架,印度媒體即大做文章,把陣風戰機當做「法力無邊的科幻戰機」捧上了天,前印度空軍司令認為可以媲美(幹掉)J20,甚至說可以打到中國腹地,直接碾壓中國和巴基斯坦。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於喝成這樣。迷之自信的印度不走尋常路,自信應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可是,印度的迷之自信很難找到真實基礎參照物,或者說對標的事實依據根本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