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前最後一戰內幕披露,亞美尼亞全部戰死,亞塞拜然2人倖存

2021-02-24 搦管而書

(克明微評:現代戰爭的接觸戰往往更慘烈,因為現在的武器殺傷力實在太大。但願,停戰協議能真正生效。)

包圍與反包圍,亞阿停火前慘烈一戰,數十名士兵同歸於盡!俄新社11月11日披露了亞阿停火前,雙方進行得非常慘烈的最後一戰的情況。當時亞塞拜然的軍隊已經拿下了納卡的門戶舒沙市,距離納卡的首府已經只有幾公裡了。亞塞拜然方面宣稱贏得了關鍵勝利,準備向納卡首府發起最後的攻擊。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亞阿雙方進行了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亞塞拜然的突擊隊掉入到了亞美尼亞的伏擊圈,然後亞塞拜然迅速請求了附近的幾個突擊隊的支援,雙方進行了激烈的包圍與反包圍,突擊與反突擊,上演了二戰時期經常上演的肉搏戰。

亞美尼亞雖然戰敗了,最終被迫接受屈辱的停戰協定,但是亞美尼亞士兵在戰場上還是表現得非常英勇。在這場遭遇戰中,亞美尼亞士兵更是拼光了最後一刻子彈,拼到了最後一個人。據報導,在亞塞拜然突擊隊拿下舒沙市,繼續向前進攻時,掉入了亞美尼亞事先設置好的伏擊圈。亞美尼亞對掉入伏擊圈的亞塞拜然軍隊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不過亞塞拜然吸取了先前遭遇伏擊的慘重教訓,快速申請了附近幾個突擊隊的支援。

亞塞拜然在附近執行任務的突擊隊迅速趕到現場,並且對亞美尼亞士兵實施了反包圍,一場慘烈的廝殺上演了。亞美尼亞在遭遇包圍的情況下,申請了炮火支援,亞塞拜然同樣也申請了炮火支援。在雙方的火炮同時炮擊的情況下,戰場被火炮的炮火所覆蓋,雙方的士兵相互衝殺,展開了肉搏戰。由於雙方的士兵糾纏在一起,雙方的炮擊都造成了自己士兵的傷亡。這樣場景只有在二戰時期才會出現,現在卻突然出現在了納卡衝突戰場。

亞美尼亞士兵數量有限,但是也拼光了最後一顆子彈,直到所有的人全部戰死。亞塞拜然也沒有佔到優勢,俄羅斯士兵在打掃戰場時,僅僅發現了兩名重傷的亞塞拜然士兵。這場戰鬥中,雙方都進行了猛烈炮擊,可以說根本很難區分是對手還是自己士兵了。雙方的數十名士兵全部同歸於盡了,這就是停火協議前,雙方的最慘烈一戰。亞塞拜然宣布自己贏得了衝突的勝利,但是其勝利也是非常脆弱的。亞美尼亞雖然選擇了屈服,但是仇恨並沒有消解,雙方隨時可能爆發新的衝突。

(附:以下內容重複,讀友繞道。)

亞美尼亞士兵數量有限,但是也拼光了最後一顆子彈,直到所有的人全部戰死。亞塞拜然也沒有佔到優勢,俄羅斯士兵在打掃戰場時,僅僅發現了兩名重傷的亞塞拜然士兵。這場戰鬥中,雙方都進行了猛烈炮擊,可以說根本很難區分是對手還是自己士兵了。雙方的數十名士兵全部同歸於盡了,這就是停火協議前,雙方的最慘烈一戰。亞塞拜然宣布自己贏得了衝突的勝利,但是其勝利也是非常脆弱的。亞美尼亞雖然選擇了屈服,但是仇恨並沒有消解,雙方隨時可能爆發新的衝突。(2020年11月13日)

相關焦點

  • 停火當天:亞塞拜然街頭揚起土耳其國旗,亞美尼亞議長被民眾圍毆
    埃爾多安終於得逞停火協議是在亞塞拜然軍隊佔領了納卡第二大城市後促成的,該協議要求亞美尼亞歸還領土主權。據凌晨的亞塞拜然街道上依舊車水馬龍,四處是人們歡呼的聲音,人們高舉亞塞拜然的國旗歡呼,車輛則鳴笛慶祝。
  • 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為什麼會打起來?
    2月22日,一大群亞塞拜然人由阿格達姆區前往阿斯克蘭的亞美尼亞聚居市鎮遊行示威時,雙方發生了第一次的直接暴力衝突——亞塞拜然人與阿斯克蘭附近的警察對抗,惡化成為阿斯克蘭衝突,導致兩位亞塞拜然人死亡。於是,梁子也便就此正式結下了。
  • 亞塞拜然同亞美尼亞全面交火
    理解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就要從這裡講起。對於歐洲人來說,亞美尼亞是基督教世界在東方的堡壘。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基督教深刻影響和塑造了亞美尼亞。伊斯蘭教自中世紀崛起後,顯著改變了高加索地區原本的文明結構。
  • 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時候
    兩個國家在蘇聯解體前後就因為這個地區爆發過衝突,後來是大規模戰爭(1988-1994),原本在亞塞拜然境內但居民多是亞美尼亞族裔的納卡地區要求脫離亞塞拜然獨立,受到亞美尼亞支持,在國際調停之下雙方停火,但問題沒有解決,納卡地區如今是事實上的獨立狀態,成立了所謂的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
  • 亞美尼亞迎來最後一戰,全民皆兵誓與祖國共存亡!
    ,但是也將亞美尼亞人打得節節敗退,甚至亞美尼亞政府已經退讓稱不要被亞塞拜然軍隊佔領的地區了,但是亞塞拜然依舊窮追不捨,誓要讓亞美尼亞亡國滅種!如今亞美尼亞已經退無可退,被迫迎來最後一戰,是生是死就在此戰了,現在亞美尼亞已經調動了全部的力量,全民皆兵,誓與祖國共存亡了!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再有就是,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一樣,都經歷過上千年的顛沛流離、到近代某些土地上幾乎被清零的大屠殺厄運、在現當代四圍敵意中艱難建國茁壯成長的歷程。比以色列更艱難的是,1988年,蘇聯解體前的外高加索戰爭就已開打,這個國度在向敵對鄰國亞塞拜然展現出強大的反擊力量前,12月7日一場斯皮塔克大地震,就先奪走了2.5萬居民的生命。
  • 亞塞拜然摧毀亞美尼亞8臺「冰雹」火箭炮 行動錄像曝光
    亞塞拜然國防部當天表示,在納卡地區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八臺「冰雹」火箭炮。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亞塞拜然國防部9月30日稱:「今晚的戰鬥中,亞塞拜然軍隊摧毀了敵方八臺『冰雹』火箭炮。」阿國防部網站還發布了行動錄像。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廝殺,和中國有關係嗎?
    但很快因為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戰敗,英軍接管了奧斯曼帝國在納卡的權利,並承認當時亞塞拜然共和國政府任命的政府首長有權統治卡拉巴赫和贊格祖爾(如今亞美尼亞城市卡潘)。 可當地亞美尼亞族反對這個任命,並在1920年想加入亞美尼亞,不過就在這時候,新生的蘇俄一口氣直接將整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喬治亞在內的外高加索全部納入版圖。
  • 俄羅斯進逼納卡、亞塞拜然大勝、亞美尼亞割地求和!
    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談判代表正式於莫斯科,就兩國此前圍繞「納卡地區」而爆發的戰爭,達成和平協議。戎評略微的看了一下,協議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1、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立即停火,分時、分階段的撤出未失守的全部納卡地區土地。
  • 亞塞拜然集體處決亞美尼亞人,大批俘虜被反綁雙手:集體頂頭槍斃亞塞拜然集體處決亞美尼亞人,大批俘虜被反綁雙手:集體頂頭槍斃
    近期雖然納卡戰爭已經結束,但是社交平臺上,還是出現了亞塞拜然軍隊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畫面。
  • 亞塞拜然SU-25戰鬥機疑似被擊落!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速遞
    ,兩次襲擊至少擊中約20人左右,由於飛彈威力巨大,這些人可能兇多吉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雖然亞美尼亞無法克制亞塞拜然手中的無人機,必須承認,過去一個月,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摧毀了大量防空系統,但是依照剩餘的防空雷達探測Su-25戰鬥機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視頻中如此大搖大擺的發動多輪襲擊使人不禁感到迷糊
  • 納卡硝煙再起:為什麼說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衝突背後是代理人爭霸
    月29日)戰區,主要分為四塊,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上百人受傷。9月的這次衝突距離上一次衝突,剛剛過去才2個半月。「包括1名少將在內,這場『不宣之戰』已致19死……」7月12日開始出現炮擊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邊境衝突,在不到24小時的短暫停火後,雙方於16日清晨重啟衝突。
  • 阿亞大戰如火如荼,亞塞拜然開出停火條件,中方一天內曾2次發聲
    當地時間10月1日,亞美尼亞國防部宣布,自當天上午10點以來,兩架土耳其F-16戰機,和亞塞拜然蘇-25戰鬥機從亞塞拜然的屈爾達米爾空軍基地起飛。它們在高緯度地區作業,對亞美尼亞軍方進行了襲擊。與土耳其相反,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站隊''亞美尼亞,他指責亞塞拜然先挑起衝突,並要求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立即結束衝突。中國則始終持''談判化解矛盾''的立場。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呼籲亞阿兩國採取措施,防止衝突升級。同一天,中國駐亞塞拜然大使館喊話海外中國人注意安全。
  • 校場:十分鐘看懂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衝突的根源
    當地時間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目前,雙方的激烈交戰已持續了一天,雙方均宣稱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同時都極力否認對方指認的戰果。但據交戰雙方的說法,在27日一天的戰鬥中,至少有16名平民喪生,其中包括14名亞塞拜然人和2名亞美尼亞人。
  • 亞塞拜然摧毀亞美尼亞8臺「冰雹」火箭炮
    當地時間9月30日,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國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的武裝衝突進入第四天。亞塞拜然國防部當天表示,在納卡地區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八臺「冰雹」火箭炮。▲ 視頻:亞塞拜然摧毀亞方8臺「冰雹」火箭炮 亞軍車隊移動中被炸只剩殘骸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亞塞拜然國防部9月30日稱:「今晚的戰鬥中,亞塞拜然軍隊摧毀了敵方八臺『冰雹』火箭炮。」阿國防部網站還發布了行動錄像。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再次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
  • 亞塞拜然特種部隊公然槍殺亞美尼亞戰俘 老人都不放過
    儘管最近俄羅斯斡旋停火,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軍隊之間的戰鬥仍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肆虐。這場始於9月27日的戰鬥已經升級為一場全面戰爭。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什麼資本主義導致了前蘇聯地區的民族衝突
    2020年9月27日,前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亞塞拜然之間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有爭議的地區爆發了戰鬥。到目前為止,在戰鬥中已有360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47名平民。事實上,兩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戰爭中就已經喪生了超過30000人。土耳其右翼政府(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同盟的成員)的幹預,以及西方石油公司和天然氣投機商的利益爭奪是此次流血事件的誘因。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這兩個國家有什麼恩怨情仇?
    我們都知道有個很特別的名詞叫「火藥桶」,意指某些戰爭一觸即發,一點就炸的高危險地區。一戰前的巴爾幹半島曾不幸提名,而現如今的中東也有火藥桶的稱謂。而且現如今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多達2000餘萬人,亞塞拜然則只有700多萬人,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繼續接上文——沙俄在掌控了外高加索諸地後,出於對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的不信任,開始通過向亞塞拜然人居住區移民亞美尼亞人的方式來加強控制。
  • 根在蘇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硝煙何去
    1992年到1994年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戰爭,這是蘇聯解體後的大衝突。雖至今被人遺忘,然而兩國卻仍沉迷其中。這場戰爭至少有2萬人死亡,100萬人因種族清洗而流離失所——其中約70%是逃離亞美尼亞人控制領土的亞塞拜然人,其餘是逃離亞塞拜然人控制領土的亞美尼亞人。時日不遠,何其慘烈。然而,至少是今天媒體,更不要說公眾,幾乎沒有注意到這場戰爭。
  • 鄧海南:悲情亞美尼亞,桀驁喬治亞,放達亞塞拜然
    再一查: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面積5500平方公裡,語言是亞塞拜然語,民族是亞塞拜然人,99%的人信伊斯蘭教。這塊主要由亞塞拜然人生活的地方,被伊朗、亞美尼亞、土耳其三國包圍,但就是不與亞塞拜然接壤。納希切萬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處於東歐與西亞的十字路口。亞塞拜然人信奉伊斯蘭教,在歷史上與信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不睦甚至為敵是可以想像的。1922年納希切萬跟隨亞美尼亞加入蘇聯成為加盟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