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可一世,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如今實力如何?

2021-02-06 軍武次位面


曾不可一世,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如今實力如何?





蛙人是一種水下的特種部隊,因為他們攜帶的裝備中有形似青蛙腳形狀的遊泳工具,所以被稱之為「蛙人」,蛙人部隊肩負的任務極其隱蔽、危險:在敵後方海域、地區進行偵察,炸毀敵人關鍵設施、指揮所等。為此,要求蛙人們必須具有嫻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超人的身體素質。因此,蛙人部隊挑選隊員時是極其嚴格的。就像紅警裡的譚雅一樣,需要陸上一打十,水下可炸船。



▲卡德號雖然屬於輕型航母,但是被幾個蛙人

炸沉還是有點讓人震驚


1964年5月2日凌晨,越南西貢芽莊港睡夢中的美軍在一聲巨響中被驚醒,美國「卡德」號航母動力艙位置被炸開一個洞口,20分鐘後便沉沒擱淺在港口。這是最著名的一次蛙人滲透爆破作戰。6名北越蛙人滲透到港口在航母上安裝一枚磁性地雷將其炸毀,越南一直十分重視水下特種作戰,在整個越戰期間越南海上工兵共炸沉美軍和南越近1000艘船隻,而最近小編看到網絡上出現的臺灣現役兩棲部隊訓練科目中的「天堂路」畢業式,又想起了曾經顯赫一時的臺灣海軍頭牌蛙人:水中爆破大隊。



▲海軍水中爆破大隊作為臺灣當局昔日手中的

一張王牌,是臺軍編制中唯一具有完整水下作

業和陸海空三棲作戰能力的特種部隊。



▲在進行水中爆破作業的爆破大隊:

真男兒從不回頭看爆炸


解放戰爭之後,國民黨敗退至臺灣,而美國緊接著在朝鮮也作戰失利,為了能夠加強牽制中國和蘇聯對西太平洋的威脅,從1951年開始美國加大了對臺灣的軍事援助,並組織臺灣海軍官兵到美國接受兩棲作戰訓練,為以後的反攻做準備,而當時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是金門和大陸沿海及臺灣海峽,可供蛙人作戰的機會非常多,海軍水中爆破大隊這支部隊就是模仿了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而於1954年4月成立,當時在美國培訓完畢的軍官黃忠雄同美國派來協助的兩名教官及3名助教開始了第一期的水爆班培訓,並代訓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種子、陸軍海龍蛙兵種子。所以可以說臺灣所有水中作戰的特種部隊根源均出自海軍水中爆破隊。



▲自50年代以來,臺方軍方以美軍特種部隊為

藍本模仿出了10多個特種部隊,比如美軍海豹

部隊和臺灣101兩棲偵察營(海龍蛙兵)、

美軍紅細胞部隊和臺灣天威假想敵部隊、

美軍遊騎兵和臺灣高空特勤中隊



▲水中爆破大隊受到蔣介石和蔣經國的視察


人員的選拔是從海軍中招收毋庸置疑,這種選拔方式各國都是如此,1955年蔣介石檢閱海軍,看到水中爆破隊的操演的難度和嚴格程度讚賞有加,認為兩棲部隊是反攻的先頭部隊,那麼水中爆破蛙人部隊就是急先鋒,要求他們在訓練的同時也幫助訓練陸軍兩棲偵察隊的蛙人,並在1962年在兩棲部隊裡擴編了水中爆破第二中隊。其後又陸續創建水中械彈處理組及海昌艇隊(潛爆艇隊)併入其中。

  


▲1966年8月23日曾有7名經過培訓的臺灣

海龍蛙兵兩棲部隊搭乘小艇滲透到金門北部

大嶝島偵察,被解放軍發現後發生交火,

最終擊斃一人俘虜兩人,四人遊泳逃回

 


▲被擊斃一人為101兩棲偵察營準尉王承魯,

他曾在1962年的雙十節期間滲透到大陸把

一面青天白日旗插在海灘上,因此當選為

「國軍戰鬥英雄」

 

臺灣海軍水中爆破大隊作為曾經臺灣軍隊唯一能從水下、陸地與空中滲透對方戰區的三棲特戰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包括:第一是水中清除敵區反登陸炸彈外,還負責臺灣海域中水雷的拆解工作,第二是陸海空三棲登陸滲透作戰,對敵方海岸進行偵察、破壞和突擊作戰。在幾次參與臺軍「漢光」三軍聯合演習時不僅協助天威部隊進行反滲透成效訓練,在演習中爆破大隊還成功滲透進警戒森嚴的臺灣軍事重鎮,連空軍嘉義基地停放的戰機都讓爆破大隊貼上了「假炸彈」,一系列的「成功」讓爆破大隊名聲顯赫,那時連臺灣情報局人員都改為由爆破大隊代訓。



▲塗上鯊魚嘴的爆破大隊快艇



▲1990年代臺灣軍方又以美軍海豹部隊為原型

對水中爆破大隊進行了徹底改造,使其任務性

質、訓練科目、編制規模和作戰方式與

海豹部隊基本相同


這裡我們就說說爆破大隊的選拔和訓練,在這裡小編有點震驚的是,臺灣兩棲隊員大部分都是來自海軍新兵訓練中心的新兵自願報名(就是解放軍口中的新兵連),另有一小部分是具有爆破專長的海軍志願兵,在開訓之前,會有教官在這些自願者裡挑選,只要沒有紋身、沒有前科、身體健康的幾乎都能入選參加訓練。

 


▲在訓練上臺灣兩棲部隊師從爆破大隊所以

訓練方式基本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爆破

教官會以領導的身份參與進去和士兵們一起

訓練(教官也不容易啊)。

 


▲作為最重要的特種部隊,訓練難度當然

不能和普通部隊相比


訓練中所有普通士兵統一隻穿黃色短褲,教官穿紅色短褲,開訓後的前7周主要是體能訓練,士兵們會分為6人一組其中一人擔任艇長,除了練習蛙人操外,每天早晚各一次10公裡長跑,考核時要求5公裡跑20分鐘合格,3000米蛙泳和若干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頂艇跑步和蛙跳。如果無法達標將會遭到助教們虐待性的懲罰考驗你的意志和耐力。



▲翻艇訓練,別看是船是充氣的沒訓練過的人

真推不動



▲蛙人操訓練,練習遊泳姿態的同時

還能健美

 

第一階段訓練結束後會進行為期一周的考核,被士兵們稱之為「克難周」或「地獄周」,克難周一共是6天5夜,從周一到周六132個小時,在這個時間裡除了吃飯和短暫休息外,每一分鐘都在不分晝夜的跑步、遊泳、划船、頂艇行軍以及各種意志上的虐待。據說連吃飯時都不準坐下,只能站著。在各項訓練中凡是獲得第一名的小隊都會被稱為金龍艇,獎勵一小時的額外休息時間,最後一名為烏龜艇,會被懲罰頂艇10公裡長跑或者爬越臭水溝等等。



▲受訓士兵躺在爛泥地裡


然後是膽識訓練,一般都會被安排在克難周的第四天晚上進行,因為這時候是士兵最疲憊、意志力最薄弱的時候,這時教官會要求士兵獨自一人通過雜草叢生的墳場,進入火葬場的停屍間並爬入焚屍爐中尋找教官埋藏的撲克牌。最後也是最有看點的就是臺灣特種部隊裡的日常畢業程序:天堂路。



▲蛇行通過這種碎石路,確實一般人無法

忍受這種痛楚



▲跪行通過天堂路


「天堂路」是克難周的最後一關,也是最殘酷的一關,「天堂路」是由許多珊瑚礁以及碎石塊鋪設而成的,這條路長約40米,寬約1.5米,受訓士兵要光著膀子只穿一條短褲按照教官的指示在路上爬行、翻滾、蛇行進、雙膝跪行等動作,通過時教官還會往士兵身上倒鹽水,並還要通過裝滿各種髒水的小艇,完成後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傷痕累累渾身沾滿汙垢,經過「天堂路」的洗禮,受訓士兵才算是完成了最高意志力的考驗。

  


▲通過「天堂路」時會邀請士兵的親人家屬在

旁邊圍觀打氣,通過後基本家屬都會心疼的

抱著兒子互相大哭

 


▲象徵著榮譽的海軍水中爆破大隊左右胸章



▲臺灣海軍爆破大隊隊旗


在這第一階段的魔鬼式訓練中將會有大批的受訓士兵被淘汰,而倖存者將會進入第二階段的戰術和技術訓練,這一階段其實和普通的戰鬥蛙人的兩棲訓練沒什麼區別,不過到後期會加入水中爆破大隊專業科目,比如各種爆破技巧和不同的炸彈製作和拆解方法,可以運用到戰場上不同爆破場合。還要會拆解海中各種水雷。等這些都完成後,受訓士兵便才真正有資格成為海軍水中爆破大隊的一員。據統計每100位士兵中只有大約20位能通過全部考驗而結業。這時候受訓士兵們也終於可以換上紅褲衩了。



▲最後為完成三棲部隊的目標,還會進行3周

的跳傘空降訓練和兩個月的山地突擊訓練



▲爆破大隊裝備有T65K1步槍和「海豹部隊」

裝備的M733短突。另外還購買有與SAS特

勤團相同型號的頭盔,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

以前小編發的中國漁民撈到武器的照片

步槍神似M733


在50至70年代在福建廣東沿海,這支部隊曾經常滲透到大陸沿海,對一些軍事設施進行偵察和破壞,最遠的一次曾到達過山東半島沿海,並把白日旗插在海岸最顯眼的敵方,表示我們來過,你們沒有發現,以此侮辱解放軍,1964年乘坐快艇準備滲透的臺軍蛙人被大陸海軍護衛艇發現後展開遭遇戰,戰鬥結束後臺灣被擊毀兩艘快艇,擊斃8人,俘虜4人,於此同時中國解放軍也開始積極組建了相應的蛙人部隊和臺灣蛙人實行秘密交鋒,並導致中國兩棲蛙人數量一躍成為世界前列,從此臺軍騷擾襲擊活動開始逐漸減少。




網上一些什麼中國蛙人畢業需要滲透到臺灣帶回來一樣東西,臺灣蛙人有次還滲透到中國電影院之類的段子我就不寫了,蛙人滲透對抗都是屬於保密作戰,和間諜屬於一個層次,所以蛙人作戰的事情基本軍方不透露是沒什麼人能知道的。



▲正在表演的臺灣兩棲部隊

 


▲蔡英文視察改編後的兩棲部隊


雖然爆破大隊在所有兩棲部隊中名列前茅,然而還是好景不長,隨著臺灣經濟及政治局勢的改變,1990年開始推行軍隊「精實案」,軍隊裁員,其地位和作用逐漸下滑,當年那種強度的訓練已不再重現,變成了臺灣政要顯示「實力」的工具,並且每年9月3日都會舉行各種公關活動,請媒體和各界民眾參觀模範連隊訓練,其中就有水中爆破大隊的訓練表演,不過在民眾眼裡這群光著膀子穿紅褲衩在那裡秀肌肉的表演根本就是一種「作秀」。



▲前段時間蔡英文參觀臺灣兩棲蛙人在室內遊泳池裡訓練


▲兩棲蛙人在室內遊泳池裡進行操艇訓練


2005年臺灣進一步「精進案」的實施,因為多種原因最終這支曾顯赫一時的部隊在被裁編,但是裁編並不意味著消失,其中爆破1隊被改為海軍陸戰兩棲偵搜大隊的爆破中隊,水中械彈處理中隊被併入水下作業大隊,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力量都被保存了下來,就像《士兵突擊》裡的鋼七連一樣,就是因為裡面的士兵各個都是尖子,所以無論被分到哪個地方他都會發光。所以即使爆破大隊被裁編,但是其戰鬥力依然在各自新的部隊存在。



▲比如像這種穿著性感紅褲衩日常「秀肌肉」的表演不僅被保存了下來,還被發展到各個兩棲部隊




爆破大隊被裁編的原因是必然的,雖然臺灣當局對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抱有很大的希望,妄想這種「三棲特戰精英」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但是這些「弟兄」卻未能讓他們如願以償,首先士兵們並沒有真正獲得來自高層的關心,因為在很多高官眼裡,這些特戰隊員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偶爾顯示一下花拳繡腿來糊弄一下納稅人。


另外在臺軍中「外行領導內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些從未乾過特戰的人通過拖關係走後門等手段混入特種部隊然後為所欲為,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萬一哪天當他們需要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時候,尚能戰否或許也是一個問題。





 

參考資料:

未逝之魔:昔日臺灣海軍水中爆破大隊 曾筱曉馬冬冬著

 

相關焦點

  • 曾不可一世,敢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被民兵擊斃,如今實力如何?
    ,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如今實力如何?而當時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是金門和大陸沿海及臺灣海峽,可供蛙人作戰的機會非常多,臺灣海軍水中爆破大隊這支部隊就是直接模仿了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世界著名特種部隊,海海豹突擊隊的前身)。
  • 臺灣以前蛙人部隊的雄風!
    》免費關注曾不可一世,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如今實力如何?這是最著名的一次蛙人滲透爆破作戰。6名北越蛙人滲透到港口在航母上安裝一枚磁性地雷將其炸毀,越南一直十分重視水下特種作戰,在整個越戰期間越南海上工兵共炸沉美軍和南越近1000艘船隻,而最近小編看到網絡上出現的臺灣現役兩棲部隊訓練科目中的「天堂路」畢業式,又想起了曾經顯赫一時的臺灣海軍頭牌蛙人:水中爆破大隊。
  • 曾經強勁的臺灣三軍,如今實力如何?
    毫不誇張地講,臺海危機發生之後,一直到大陸購買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形成戰力前,臺灣地區的整體海空力量是優於大陸的。但後續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經濟發展逐漸騰飛,連帶著人民軍隊的建設也大步向前。如今,大陸不僅在軍備數量上碾壓臺灣,甚至包括海空力量的先進程度也是臺灣所無法比擬的。當然,這些年對岸也並非完全沒有動作,接下來我們就詳細分析臺灣守軍的最新部署情況。
  • 臺軍蛙人50年前滲透大嶝島被擊斃 後輩戰友登陸立紀念碑
    被擊斃的一名準尉,還是「國軍戰鬥英雄」,如今,一群臺軍蛙人部隊的退役後輩們來到大嶝島,要為被擊斃的這名臺軍軍官打造一座紀念碑,預計本周五(6月10日)落成。大嶝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東南海面,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面積約13平方公裡。大嶝島原屬金門縣,與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大陸控制。
  • 曾經實力強勁的臺灣三軍,如今實力如何?帶你了解真實的對岸守軍
    曾經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時代,臺灣的經濟建設一直領先於大陸。而美國為了牽制中國,設立諸多對臺軍售法案,出售了包括先進飛機,各種雷達,水上艦艇,以及陸上裝甲車在內的大量軍事裝備。毫不誇張地講,臺海危機發生之後,一直到大陸購買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形成戰力前,臺灣地區的整體海空力量是優於大陸的。
  • 臺軍精銳曾和解放軍比獵頭 如今訓練玩木頭刀
    該部隊成立五十餘年來,已陸續為臺軍訓練了2萬多名蛙人。海龍蛙兵在滲透上岸時,經常將「國旗」插在海岸最顯眼的地方,表示我們來過了,可是你們沒有發現,以此來羞辱大陸解放軍。臺軍甚至從義大利秘密引進和仿製了七艘「豬玀」人操魚雷,命名為"潛爆艇",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中,臺軍多次派遣戰鬥蛙人駕駛人操魚雷潛入廈門港,以水雷破壞港內船隻或碼頭設施。
  • 臺灣的「邦交國」,大陸曾這樣挺過
    回顧新世紀以來的對臺當局「外交」鬥爭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當局越來越成為孤家寡人,僅存的幾個「邦交國」也危如累卵,這當然有賴於大陸各項實力的穩步增長。不過,這些國家的「邦交不穩」情況也並不是隨著我國硬實力的增長才逐漸出現的,在那個冷戰如火如荼的年代,這些現如今的「邦交國」們身處美國後院,被美國霸權大潮重重裹挾的幾十年裡,也曾經與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大陸有過一段基於「第三世界革命友誼」的、惺惺相惜的短暫歲月。以下就是這段歲月裡兩個現在的臺灣「邦交國」與六七十年代的大陸鮮為人知的片段。
  • 臺灣與大陸半導體產業詳細對比!
    但,近兩年到上海的半導體人,他們跟中國臺灣地區的心裡距離,卻是終生不再回臺任職的準備。他們的腦袋,牽動上百億利益去向一位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任職近十年的中國臺灣地區人士告訴我,如今大家西進中國大陸,除了機票,還有另外一個文件相伴:前東家寄出來的存證信函。
  • 臺灣與大陸半導體產業詳細對比
    但,近兩年到上海的半導體人,他們跟中國臺灣地區的心裡距離,卻是終生不再回臺任職的準備。他們的腦袋,牽動上百億利益去向一位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任職近十年的中國臺灣地區人士告訴我,如今大家西進中國大陸,除了機票,還有另外一個文件相伴:前東家寄出來的存證信函。
  • 這群「榮民」曾建設了臺灣,如今卻被臺灣年輕人辱罵
    那麼問題來了,並不認輸的國民黨要如何將一盤散沙的部隊聚集到臺灣呢?主要有三個渠道:其一是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指派駐紮在臺的部隊在臺灣建立新軍,例如1947年11月,遠徵軍名將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臺灣,並從新1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臺灣訓練新兵。
  • 臺灣地區與大陸半導體產業詳細對比!
    但,近兩年到上海的半導體人,他們跟中國臺灣地區的心裡距離,卻是終生不再回臺任職的準備。他們的腦袋,牽動上百億利益去向一位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任職近十年的中國臺灣地區人士告訴我,如今大家西進中國大陸,除了機票,還有另外一個文件相伴:前東家寄出來的存證信函。
  • 傳說中的越南戰鬥蛙人有多厲害:他們曾炸沉美國航空母艦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特種蛙人就在戰場上得到運用。戰鬥蛙人的第一個戰果是1918年10月31日,義大利蛙人炸沉了奧匈帝國最強大的戰列艦「烏尼提斯」號。二戰中英國蛙人在挪威峽灣炸傷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在地中海炸沉義大利巡洋艦特拉伊昂諾號。日軍也曾多次組織蛙人特攻隊,攜帶磁性水雷炸毀美國的軍艦。
  •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的兵士背上都插旗?
    後於1872年土佐藩的巖崎彌太郎創立三菱商社,將巖崎家的家紋三段菱與土佐藩主山內家的家紋三葉柏相結合,才有了如今馳名天下的三菱商標。以此類推,戰國時代大名的基本實力很容易估得出來。這些被從各地動員來的士兵,絕大部分都不是常備兵或職業兵。而且並沒有統一的制式裝備,盔甲服裝武器可能各不相同。平時也不可能在一起生活訓練,戰場上要如何統一指揮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統一的信息顯示來輔助。要麼有統一的盔甲服裝(比如統一的顏色或與敵軍不同的款式),要麼展示統一的徽章或圖樣。同時期的中國,制式的裝備是有一定保證的。
  • 行業解讀: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沒落」與大陸的「崛起」對比!
    但,近兩年到上海的半導體人,他們跟中國臺灣地區的心裡距離,卻是終生不再回臺任職的準備。他們的腦袋,牽動上百億利益去向一位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任職近十年的中國臺灣地區人士告訴我,如今大家西進中國大陸,除了機票,還有另外一個文件相伴:前東家寄出來的存證信函。
  • 紅色半導體大追蹤,3000臺灣傭兵在中國大陸
    但,近兩年到上海的半導體人,他們跟臺灣的心理距離,卻是終生不再回臺任職的準備。他們的腦袋,牽動上百億利益去向一位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任職近十年的臺灣人告訴我,如今大家西進中國大陸,除了機票,還有另一個文件相伴:前東家寄出的存證信函。
  • 什麼是蛙人部隊,蛙人部隊都有哪些作用,盤點各國蛙人部隊發展現狀
    日本在吉布地也擁有基地,這也是中日兩國首次在海外基地發生摩擦。隨著水下無人作戰平臺、蛙人輸送器等特戰裝備的不斷發展,蛙人部隊成為近海港口水域滲透、偵察、破壞的主角,其採用水下與水面作戰,遠程和近程相結合的模式,除了能潛入敵方海軍基地進行破壞活動外,蛙人還能夠對停靠在軍港內的軍艦實施攻擊和破壞,對海軍的艦艇、軍用港口、碼頭和軍事設施等造成嚴重威脅。
  • 大陸武統臺灣的最大優勢在哪裡?
    大陸和臺灣的軍力差距很大,如果武統,大陸的最大優勢在哪裡?一,「主動」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武統的主動權完全在大陸,臺灣只能被動防禦。這是大陸最大的也是最決定性的優勢。僅此一條,即可保證大陸完勝。別說二軍實力差距太大,即使二軍實力相當,只要大陸能保證武統的突然性,勝券就一定在大陸手裡。
  • 觀察 | 臺灣提出解決兩岸驚人方案,大陸回應!
    記得兩年前,蔡英文曾在記者會上提出了兩岸關係的「新三不」,即: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的新三不正式回應。大陸的回答乾脆利索,回到九二共識,是底線,不容觸碰。沒有任何的商量妥協餘地。至此,大陸釋放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了,不再對臺灣有任何讓步。和平統一的大門或將緩緩關上。
  • 盤點世界「蛙人」部隊
    在德國,有這樣一支鮮為人知,但在北約特種部隊中卻享有盛名的海軍特種部隊:戰鬥蛙人中隊,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二戰後期一次盟軍的破壞行動。目前,德國海軍蛙人部隊分別由掃雷、訓練和戰鬥蛙人三個中隊組成。戰鬥蛙人中隊的編制為 250人,包括1名軍官、119名士官及12名士兵,士兵所佔比例尚不足5%,可見德國蛙人中隊是一支相當專業化的戰鬥部隊。
  • 復盤臺海1996:臺灣還是那個臺灣,只是大陸已不是當初的大陸
    二者在國際關係層面博弈的基本格局決定著臺灣問題的基本態勢與未來走向。」 [5] 1972年尼克森訪華期間,毛澤東主席也曾做過「臺灣問題不是大問題,國際形勢才是大問題」、「臺灣事小、國際事大」的評論。 且從當時的陸軍總體裝備上來說,甚至還不如擁有20個師和多個裝甲旅、空降旅,已經裝備500多輛CM-11和CM-12主戰坦克的臺灣軍隊。若是真實開戰,先期的登陸部隊無論從數量和裝備質量上,均會陷入明顯劣勢。 從常規軍事實力上來說,陸海空三軍旗鼓相當,剩下的就是戰略實力——據軍事研究人士估算,大陸當時擁有約200顆DF-15地地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