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蛙人50年前滲透大嶝島被擊斃 後輩戰友登陸立紀念碑

2021-02-14 翔安社壇


50年前,一股臺軍蛙人從金門滲透到大陸控制的大嶝島,被解放軍和民兵包抄圍殲,一人被擊斃,兩人被俘,四人逃跑。被擊斃的一名準尉,還是「國軍戰鬥英雄」,如今,一群臺軍蛙人部隊的退役後輩們來到大嶝島,要為被擊斃的這名臺軍軍官打造一座紀念碑,預計本周五(6月10日)落成。

大嶝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東南海面,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面積約13平方公裡。大嶝島原屬金門縣,與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大陸控制。

據臺灣聯合報6日報導,1966年8月23日凌晨,七名「國軍」蛙人搭乘小艇,偷偷摸上金門北方的大嶝島,執行代號「邵陽計劃」的偵察行動。「不料事機不密,被共軍大部隊海陸兩線包抄。」報導稱,「經兩小時激戰,寡不敵眾,兩名蛙人被俘,四人遊泳逃回金門;曾獲『國軍戰鬥英雄』的準尉王承魯當場身亡,得年34歲。」

50年前在大嶝島執行偵察任務被擊斃的王承魯。

據觀察者網編輯查詢,王承魯是山東膠州縣人,1949年隨劉安祺的二十一兵團部隊前往臺灣,沒有親人。在大嶝島當場被擊斃後,王承魯的牌位在圓山「忠烈祠」與金門溪邊的海龍蛙兵「忠烈祠」接受供奉。

「海龍蛙兵」是臺軍部署於金門的「陸軍第101兩棲偵察營」的別稱。該營是一支歷史悠久的精銳部隊——至少對臺軍而言,同時也是一支略有傳奇色彩的部隊,性質類似美國陸軍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目前臺軍最精銳的兩棲特戰力量,其自稱戰力亞洲第一。

第101兩棲偵察營長年駐守在金門、馬祖、東引等「外島」上,是臺軍最老牌的特戰部隊之一,該部隊成立五十餘年來,已陸續為臺軍訓練了2萬多名蛙人。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該部被解放軍稱為「水鬼」部隊,歷史上屢次向大陸沿海滲透,也多次被我軍殲滅。小編未能從網絡上官方公布的正式資料中查到王承魯參加的此次戰鬥,估計都統計在這個「多次被我軍殲滅」中。

王承魯準尉在兩棲偵察隊服役期間,曾在1962年的「雙十節」前夕,滲透到大陸,把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豎在大陸地區海灘上。1965年,他當選「國軍」第12屆「戰鬥英雄」。

1965年11月7日的金門《正氣中華日報》報導,王承魯被提名「戰鬥英雄」。

據聯合報報導,今年年初,一群臺軍蛙人部隊的退役後輩們到大嶝島,找到他當年埋葬的所在,併集資打造一座紀念碑,預計本5月10日揭碑。

在海龍蛙兵退役人員協會擔任志工的李自帆表示,去年秋天從朋友處得知大陸中央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曾介紹大嶝島民兵參與圍捕臺軍蛙人的故事。依據紀錄片敘述的時間,就是當年王承魯參加的任務,因而與戰友興起「為前輩尋骨」的心願。

於是由在福建擔任臺商的會員陳振成前往大嶝島探路,找到曾經歷那場戰役的當地攝影家鄭水忠。

鄭水忠曾經營大嶝島上唯一的照相館,也在民兵部隊兼任攝影師。他回憶:當時解放軍將王承魯的遺體以白布包裹,比照戰士待遇葬在一棵大樹下,位置就在鄭水忠家族的墓地旁。解放軍守軍的團長還交代:未來如果「國民黨特務」的親人找來,就讓他們把遺體領回去安葬。

今年一月,楊敬平、陳振成、李自帆、梁忠信等四位退役臺軍蛙人,在鄭水忠的帶領下,回到當初王承魯埋葬地。由於幾十年來地貌改變很大,墓園內的遺骨都已遷走,王承魯的遺骨與其他鄭家先人混在一起,無法分辨,因此協會決定集資僱請工人,在原址興建一座紀念碑。

李自帆說,在去年與海龍退役戰友同遊大嶝島時,曾論及此事,感佩其事跡之餘,眾人對如何尋回王承魯的遺骨原本深感比登天還難,就在50年後,事跡重見天日,令他們如有天助。

海龍蛙兵退役人員協會理事長陳儒雄說,為了緬懷前輩,協會將號召六十多名海龍退伍弟兄,於十日經小三通前往大嶝,為王承魯的紀念碑揭幕。返回金門之後,大夥將到位於料羅灣畔的海龍蛙兵營部,與現役的學弟們共同慶祝61周年隊慶。

海龍退伍協會的楊敬平(左二起)、陳振成、梁忠信,與當年拍照的大陸民兵鄭水忠(左一),於五十年前在大嶝島執行偵察任務殉職的王承魯埋骨處合影。

此外,觀察者網編輯查詢到,鷺江出版社2012年出版 的《大嶝一寸土》(作者沈世豪 鄭朝南)一書中,曾記載了王承魯參加的這次戰鬥和解放軍以及民兵的英勇事跡。

相關內容節選如下:

那是1966年8月23日的夜晚。「8.23」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日子。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萬炮震金門,金門島上的三個國民黨軍隊的副司令被炮火炸死,大批官兵傷亡。因此,每年到這一天,金門島上經常會派小股武裝到大嶝騷擾。果然,不出所料,這天夜晚,乘著一艘「掛機」小艇的金門島的武裝人員,摸進了六號哨所附近的礁盤下。

壁壘森嚴。早以嚴陣以待。

發現目標以後,接到命令的炮兵,首先發射了兩發照明彈。因為距離太近了,一發打到遠處的蓮河鎮,一發落到白哈礁。遠處,漆黑的天空突然亮起慘白的月亮,六號哨所依然一片漆黑。然而,卻象是信號彈升空,雙方立即開火。金門的武裝人員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他們隱蔽在礁盤下,藉助射擊的死角,自以為可以抵擋一陣。他們遠遠沒有料到,他們遇到了剋星———大嶝陽塘女民兵鐵甲隊的姑娘們。這些赤著腳的農家姑娘,有一手絕技:根據不同目標和距離,把炮彈打到最高點,然後讓炮彈自由落體,不偏不倚地落到準確的位置。

於是,姑娘們發射的炮彈,像如今有電子制導的飛彈,精確地落在金門武裝人員隱蔽的射擊死角裡。幾聲爆炸巨響,最後,只剩下兩個人攜著一個傷員倉皇跳進大海逃生。

金門武裝人員攜帶的當時有最先進的夜間瞄準鏡的美式卡賓槍,夜間可以拍攝目標的照相機,以及可以防彈的「搖機」小艇,都成了戰利品。此外,還有在這場戰鬥中被打死的金門武裝人員的遺體。

大嶝島上有一家惟一的照相館,該館唯一的攝影師鄭先生(即前文所提的鄭水忠——觀察者網注),被部隊請到六號哨所的作戰現場拍攝有關照片,他親自目睹了處理金門武裝人員遺體的場面:部隊首長說道,以士兵的名義進行安葬。雪白的白布將遺體裹了三層,周圍的人們為之肅立、默哀。安葬在田墘海邊的一棵黃連木下。部隊首長特地交代鄭先生,他們是會因調防等原因離開這裡的,以後金門或者死者的親屬如果有人來尋找,你可以把這個地點和情況告訴他們。

因為種種原因,這個重要的細節被埋藏50多年了。當年親臨現場的鄭先生還在大嶝開照相館,他珍藏的有關照片和不凋的回憶,成了極為難得的見證。

實際上,在1949年國民黨逃臺後不久,「國軍」駐金馬前線各師就各自成立蛙人部隊,到對岸執行任務,稱為「成功隊」。1955年6月,金、馬各成立兩棲偵察隊,直屬於陸軍總部,配屬在金防部、馬防部,成員由各師成功隊擇優選任,執行偵察、突擊、襲擾等任務。單位幾經整編合併,成為現在的航特部兩棲偵察營。

在臺灣民間的傳說中,蛙人滲透到對岸,甚至跑去戲院看電影,拿回戲票當憑證;或是殺掉敵人哨兵,割下腦袋或耳朵帶回。蛙人部隊老隊員向聯合報表示,故事多屬誇大。滲透對岸目的是為獲取情報,主要是拍照、測繪,有時甚至活捉敵人哨兵帶回盤問;除非萬不得已,不會任意殺人。

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蛙人部隊向大陸的滲透也逐漸減少,除了訓練,也承擔別的任務。比如,據臺海網2009年10月報導,大嶝島的戰地觀光園舉辦以「兩岸『軍演』聚焦戰地」為主題的大型軍旅遊園活動,特邀金門蛙人演出隊前來參與互動演出,與戰地藝術團的演員同臺競技,通過戰爭特效秀、軍旅競技、軍旗密碼解密、持槍演練和蛙人操表演等形式演繹當代蛙人精實訓練、攻堅挑戰的震撼。

金門蛙人演出隊到大嶝島參加演出

演出期間還設置了遊客互動環節,遊客可以零距離親近蛙人,感受蛙人的魅力、風採。

點底部「寫留言」互動吧!↓↓↓

來源:觀察者網    整理:社壇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社壇君

翔安社壇:關心您的關心。為您提供最及時、全面的本地資訊和新鮮事、身邊事。

歡迎私信爆料、供稿!      
聯繫微信:554360102

喜歡就點下↓↓↓大拇指!

相關焦點

  • 曾不可一世,敢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被民兵擊斃,如今實力如何?
    《大嶝一寸土》一書中記載:1966年8月23日深夜曾有7名經過培訓的臺灣海龍蛙兵兩棲部隊搭乘小艇滲透到金門北部大嶝島搞破壞,被解放軍發現後發生交火,臺灣蛙人攜帶著裝有夜視儀的美制卡賓槍躲在礁石後面射擊,但卻沒想到大嶝陽塘女民兵鐵甲隊的姑娘們有一手絕活,可以把炮彈根據不同位置打到最高點後,讓炮彈自由落在準確的位置。
  • 曾不可一世,在大陸插旗的臺灣蛙人如今實力如何?
    ▲1966年8月23日曾有7名經過培訓的臺灣海龍蛙兵兩棲部隊搭乘小艇滲透到金門北部大嶝島偵察,被解放軍發現後發生交火,在幾次參與臺軍「漢光」三軍聯合演習時不僅協助天威部隊進行反滲透成效訓練,在演習中爆破大隊還成功滲透進警戒森嚴的臺灣軍事重鎮,連空軍嘉義基地停放的戰機都讓爆破大隊貼上了「假炸彈」,一系列的「成功」讓爆破大隊名聲顯赫,那時連臺灣情報局人員都改為由爆破大隊代訓。
  • 臺軍精銳曾和解放軍比獵頭 如今訓練玩木頭刀
    2005年,臺軍進行三軍編制改革,101兩棲偵察營轉隸」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臺軍」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簡稱「航特部」,總兵力約1萬人(含300名女兵),作戰任務涵蓋陸海空,是臺軍唯一具備高空、地面、水域等三棲滲透以及突擊作戰能力的部隊,在臺軍內部被稱為「戰爭滲透先鋒」。
  • 大嶝島:兩岸關係的歷史見證者
    炮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炮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猝不及防,損失慘重,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開始猛烈炮擊金門,兩小時內落彈達四萬餘發,是日落彈數更達五萬七千餘發,重點集中指揮所、觀測所、交通中心、要點工事及炮兵陣地。
  • 聚焦 港媒關注臺軍罕見在金門演練「滲透作戰」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6日援引臺灣「中央社」的報導稱,臺灣防務部門春節巡弋的首站26日來到金門兩棲偵察營,俗稱「水鬼」的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的海龍蛙人早上在金門料羅灣海域進行岸際滲透作戰。
  • 臺灣以前蛙人部隊的雄風!
    蛙人」,蛙人部隊肩負的任務極其隱蔽、危險:在敵後方海域、地區進行偵察,炸毀敵人關鍵設施、指揮所等。為此,要求蛙人們必須具有嫻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超人的身體素質。因此,蛙人部隊挑選隊員時是極其嚴格的。就像紅警裡的譚雅一樣,需要陸上一打十,水下可炸船。
  • 臺軍其實還藏有兩支精銳部隊
    自八二三炮戰後,兩岸都沒有進一步的大型軍事行動,但雙方的交戰卻不會因此停止,而我軍最先派出蛙人部隊潛到金門、馬祖一帶對臺軍的營地進行騷擾,而很多駐紮在岸邊的軍營在晚上一不留神就會被我軍蛙人一窩踹。例如在50年代初,金門有一個哨所,裡面有一個班在值班。有一天一個副班長出去喝酒,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哨所,一打開燈卻發現很多血,頓時嚇暈在地,這個哨所就是明顯被我軍蛙人摸哨過了。自此,金門島上便設立兩個哨所,一個公開哨,一個暗哨,目的是防止被摸哨。
  • 中國和越南戰鬥蛙人的較量:他們曾經炸沉了美國航空母艦
    說起我國周邊國家的戰鬥蛙人,就要數越軍的蛙人最厲害,越軍的戰鬥蛙人是越南的驕傲,他們的戰鬥力很強,在越南抗法戰爭中,越共組織的遊擊隊在漁民配合下廣泛開展破壞法國運輸艦的戰鬥,這支部隊成為越南首支蛙人部隊,這其中也有中國軍事專家支持,後來這支蛙人部隊在抗美戰爭中,成為亞洲最強的蛙人部隊,也是越南的當家寶。
  • 傳說中的越南戰鬥蛙人有多厲害:他們曾炸沉美國航空母艦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特種蛙人就在戰場上得到運用。戰鬥蛙人的第一個戰果是1918年10月31日,義大利蛙人炸沉了奧匈帝國最強大的戰列艦「烏尼提斯」號。二戰中英國蛙人在挪威峽灣炸傷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在地中海炸沉義大利巡洋艦特拉伊昂諾號。日軍也曾多次組織蛙人特攻隊,攜帶磁性水雷炸毀美國的軍艦。
  • 什麼是蛙人部隊,蛙人部隊都有哪些作用,盤點各國蛙人部隊發展現狀
    掃雷連的訓練包括掃雷訓練,遊泳訓練,以及在遊泳中射擊、爆破、強行登船。作為訓練平臺,除了陸地或室內訓練以外,那就是用 「Langeoog」、「Muehlhausen」這2艘老式的武裝潛水艇訓練。越南蛙人部隊越南的蛙人部隊,最早建立於越南反法戰爭中。隨著越南戰爭的爆發,越南的蛙人部隊開始飛快的發展。
  • 神秘的蛙人部隊故事多
    隊員將接受長達10英裡(合16公裡)的全裝備野外遊泳訓練,身上的裝備重量高達50磅(合22.5公斤)。如果隊員通過自身努力通過了(以上考核淘汰率接近50%),他將在FORCE RECON裡服役5年,可能延期2年。第一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偵察部隊,駐加州Pendleton海軍陸戰隊基地,負責印度洋與中東地區。
  • 盤點世界「蛙人」部隊
    ,蛙人部隊成為近海港口水域滲透、偵察、破壞的主角,其採用水下與水面作戰,遠程和近程相結合的模式,除了能潛入敵方海軍基地進行破壞活動外,蛙人還能夠對停靠在軍港內的軍艦實施攻擊和破壞,對海軍的艦艇、軍用港口、碼頭和軍事設施等造成嚴重威脅。
  • 神秘的兩棲特種部隊——蛙人部隊
    在衝繩登陸時,1 000多名蛙人炸毀了3000多個障礙物,掃清了數千米寬的航道裡的水雷。在越南戰爭期間越南的蛙人部隊就立下了赫赫戰功,曾把美軍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艦隻炸毀,一時間令美軍談虎色變。目前在隆安省和建和省設有蛙人作戰學校,每年只能培養30-50名蛙人,前者擁有從朝鮮購買的「山高」級微型潛艇,主要進行登陸作戰以及破襲敵船的訓練,可實施班排級水下突擊,而後者則主要培養蛙人執行偵察、敵後滲透任務。
  • 【潛水技術】揭秘越南蛙人部隊
    實際上這幾乎是必然犧牲的自殺式襲擊文/汪川在此前對南海對峙表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披露,中方公務船在距中方船隻5米遠的地方曾發現了越方派出的潛水蛙人。東南亞各國中,越南擁有幾乎實力最強的蛙人部隊。
  • 解放軍兩棲蛙人如同幽靈,偽裝滲透訓練畫面曝光
    海軍陸戰隊某旅兩棲偵察隊的任務是,深入「敵」前沿陣地,神不知鬼不覺地接「敵」,驟然在「敵」心臟插一把「尖刀」,實施短促有力的「致命」一擊,請看兩棲「蛙人
  • 特種部隊英雄譜:兵中神兵——海軍陸戰隊的兩棲蛙人
    蛙人部隊肩負的任務極其隱蔽、危險:在敵後方海域、地區進行偵察,消滅機動發射裝置、防空設施、水利工程、指揮所等。為此,要求蛙人們必須具有嫻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超人的身體素質。因此,蛙人部隊挑選隊員時是極其嚴格的。  兩棲蛙人隊是海軍陸戰隊的拳頭部隊,蛙人隊員更是海軍陸戰隊員中的「兵中之兵」。
  • 你不能不知道越南蛙人的五件事(乾貨)!
    目前,越軍突擊工兵司令部分別在隆安省和建和省設有蛙人作戰學校,每年培養30至50名蛙人,前者擁有從朝鮮購買的「山高」級微型潛艇和自主研發的微型AIP潛艇,主要進行登陸作戰以及破襲敵船的訓練,可實施班排級水下突擊,而後者則主要培養蛙人執行偵察、敵後滲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