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非常令人不舒服的飛機,來自E-2「鷹眼」雷達操作官的報告

2021-02-16 空軍之翼

  它可能不是很迷人,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誤解的格魯曼E-2「鷹眼」可以說是美國超級航空母艦上最重要的艦載機,該機充當了航母打擊機群的高飛耳目,為艦載機聯隊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空中交通管制和和作戰管理、通信中繼和其他服務。美國退役海軍飛行軍官克雷格「Slim」皮肯曾在「鷹眼」機身的惡劣環境中工作,向掛載了「不死鳥」飛彈的「雄貓」發出攔截命令,並協調艦載戰術飛機在伊拉克上空實施致命打擊。

  

  E-2C機艙控制臺

  現實

  如果《壯志凌雲》電影製作人再嚴謹一些,那麼「小牛」的開場戲將完全不同。

  在強大雷達和機組人員的注視下,飛行在8200米高度的E-2「鷹眼」會立即發現在240公裡開外冒出的「強盜」,「小牛」的「雄貓」將會獲得實時戰場圖像支援,伴隨著數據連結更新和熟悉的語音引導。

  還會有第二架「強盜」突然冒出嗎?絕不可能了。

  所以「美洲獅」也不會被嚇得失去控制,能夠保留翼章繼續開戰鬥機。

  而今天,這場狗鬥可能會處於E-2的全程控制之下,甚至機上管制員無需說一句話。

  

  E-2和F-14編隊

  當然《壯志凌雲》只是一部關於戰鬥機飛行員的電影,主角並不是在幕後不知疲倦支援他們的那些人。E-2「鷹眼」就像NFL球隊(職業橄欖球大聯盟)裡的進攻協調員,他坐在靠近媒體間的高處,遠離觀眾視線,卻深度參與著比賽。經驗、上帝視角、態勢感知、耳麥就是他的全部武器。

  是的,你看不見他,但他的確就是那個下令發動進攻的人。

  在「四分衛」上飛行

  雖然「鷹眼」外觀醜陋,行動緩慢且機身笨重,但它卻是航母飛行甲板上最複雜的飛機,它的任務就是空中預警(AEW)和作戰管理。

  該機的遠程AN/APS-139/145雷達能夠發現並跟蹤數百公裡外的數千個目標,配合複雜的無線電設備,該機與其他飛機、水面艦艇和地面部隊進行保密和衛星通信,外加先進敵我識別(IFF)能力和高速數據鏈,E-2是戰鬥管理和控制的首選工具。

  如果沒有它,艦載機聯隊和航母戰鬥群就無法發揮全部作用。

  如果你懷疑我的話,問問英國海軍35年前在馬島的經歷就知道了,那場戰爭是在沒有艦載預警機的情況下進行的。

  哦,不要讓E-2的大小欺騙你。它的五人機組由兩名海軍飛行員和三名海軍飛行軍官(NFO)組成,都訓練有素技術嫻熟。最新型的E-2D「先進鷹眼」甚至可以完成其大表弟——E-3「望樓」預警機的所有工作,機組人數卻減少了20多人。

  

  機艙內三名BFO

  「鷹眼」

  我不知道格魯曼工程師是如何設計E-2的,該機堪稱醜陋的工程奇蹟,克服了幾個特殊挑戰後才滿足其獨特任務要求。

  首先,7.32米直徑的雷達盤子在飛行中是沒有迎角的,提供了與寄生阻力一樣多的氣動升力。

  其次發動機和螺旋槳具有足夠大的儲備功率,使「鷹眼」即便在彈射起飛中段遭遇單發故障,也能依靠剩餘一臺發動機起飛爬升。E-2C的T-56渦槳發動機每臺能輸出4950軸馬力,驅動一副巨大的螺旋槳以1100轉/分的轉速旋轉,較新型號的發動機功率已經增加到5100馬力。

  第三,「鷹眼」的兩副螺旋槳都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產生很大偏航力矩,所以這架飛機配備了四個垂尾和三個方向舵。螺旋槳以複合材料製造,消除了對雷達的幹擾。

  第四,容納下所有雷達設備的大型機身必須要登上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這意味著24.4米翼展的機翼必須能摺疊,讓飛機整齊收納起來。

  像任何一架飛機一樣,「鷹眼」在設計進行了很多妥協,有些很好,有些不是。該機永遠飛不快,也永遠不漂亮,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限制其升限只能到約8500米,超過這個高度螺旋槳的效率就大幅下降。

  最後,這是一架重量超過26噸的野獸。

  

  機翼摺疊狀態的「鷹眼」

  雷達

  AN/APS-139/145 UHF波段雷達被安裝在「鷹眼」機背7.32米的碟形天線罩內,可跟蹤320公裡以外的目標。「鷹眼」最初的任務是空中預警,作為一種保護航母和戰鬥群免受蘇聯轟炸機遠程反艦飛彈、蘇聯海軍艦艇和其他威脅打擊的空中平臺,它做得很好。

  為了提高戰鬥管理效率,「鷹眼」的雷達圖像可以與數百公裡外的多艘驅逐艦和巡洋艦進行數據鏈連結,從而創造出一幅巨大的幾乎難以穿透的防空態勢圖。當與飛彈巡洋艦或驅逐艦上的高效SPY-1 「宙斯盾」雷達結合後,這幅態勢圖可以延伸超過926公裡。

  通過Link 4和Link 16數據鏈,同樣的圖像也能被直接傳輸到戰鬥機和攻擊機的座艙,可在完全在沒有語音交流的情況下進行作戰協同。

  「鷹眼」在雷達上的不足是其UHF頻率範圍專門針對海上環境進行優化,任務計算機非常笨重,按照今天的標準看已經嚴重過時,所以不是探測陸地或高雜波雷達環境中低空目標的有效平臺。

  不過憑藉新的雷達、系統和計算機,新型E-2D具有在任何作戰環境中改變遊戲規則的能力。

  

  E-2巨大的雷達

  機組

  E-2後機艙裡有三名海軍飛行軍官(NFO),分別是:

  RO——雷達操作員。負責維護雷達,數據鏈和被動探測系統,時刻保持系統正常運轉。RO坐在最前方座位上,一般是資歷最淺的機組人員。中隊新NFO需要從這個位置一步一步往上爬。

  ACO——空中管制軍官。管制空中大部分艦載機的傢伙,可能同時管制多達20架飛機。他的座位最靠近機尾,非常忙碌。

  CICO——戰情中心軍官。這位任務指揮官一般是機組中最資深的人,面前有全局雷達圖像,需要和所有人通話。獲得CICO資格至少需要一年時間,需要得到中隊其他CICO和指揮官的認可。從RO或ACO,你的點滴進步都會受到關注和打分,如果你在這兩個位子上沒有好好表現,就無法成為CICO,你的海軍生涯就會被毀掉。

  隨著「沙漠風暴」行動的到來,我花了短短10個月時間就獲得CICO資格。

  在每次起飛之前,CICO會在航母上四處串門,與戰鬥機和攻擊機中隊以及航母戰情中心的人接觸,獲得「全局圖像」。如果發生大型作戰行動,他將參加簡報和作戰計劃討論。

  E-2機組會在起飛前兩小時進行簡報,在起飛前一小時登上飛機。

  E-2的飛行前檢查程序和雷達升溫耗時冗長,一般來說「鷹眼」是航母上第一個起飛和最後一個降落的。這不是因為該機過於特別,僅僅是「鷹眼」尺寸過大,是航母甲板上最難移動的傢伙。

  這意味著一次1-5小時的飛行任務在加入全套簡報、飛行和匯報程序後實際要花費一天時間,也就是8或9小時。

  

  正在維護機上設備的ACO

  黃金搭檔

  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鷹眼」和「雄貓」一直是令人生畏的雙機組合,這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鷹眼」的遠程雷達加上「雄貓」的「響尾蛇」、「麻雀」以及最著名的AIM-54「不死鳥」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為航空母艦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防空能力。

  AIM-54「不死鳥」被證明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允許F-14同時攻擊遠距離上的多個目標。如果蘇聯出動多架圖-95「熊」、圖-16「獾」或圖-22M「逆火」轟炸機來攻擊航母戰鬥群,它們肯定會被 「鷹眼」發現,然後在接近到185公裡之前就被「雄貓」擊落。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國人仍不斷練習如何擊沉美國航空母艦,因此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也在不斷練習防空戰術。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貓捉老鼠遊戲,雙方對此都非常擅長。

  我的機組兩次跟蹤到俄羅斯「熊」, 一次是1991年初從菲律賓蘇比克灣起飛後,第二次是在北太平洋的30分鐘警報任務中,當時一架「熊」從堪察加半島的老窩出來探望我們。每次「熊」都被我們的「雄貓」兄弟攔截,它的肚子底下都掛了一枚「不死鳥」。

  

  攔截圖-95的F-14

  受氣包

  E-2在艦載機聯隊中的地位有點像受氣包,很少得到應有的尊重。

  這種情況在素有戰鬥機城之稱的米拉馬海軍航空站尤為嚴重。

  一天下午降落後,我們的飛行員通過無線電報告:「塔臺,太陽王完成任務,向『麻風病人隔離區』滑行。」

  當時,所有「鷹眼」都駐紮在機場最西端的6號機庫,距離著名的TOPGUN(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最遠。

  從塔臺歇斯底裡的笑聲看,他們完全理解我們的笑話!

  在我的海軍生涯中,從來沒有記者問我們是幹什麼的,如果我們跟著飛機參加航展,那麼我們在航展上就會很孤獨。

  一次CNN記者登上「突擊者」號航母,他們只希望拍攝充滿魅力的「雄貓」全加力起飛的鏡頭,同時大喊「TOPGUN!」

  NFO們在黑暗的管子中工作,所以被戲稱是「鼴鼠」,我不確定如果事先知道要成為「鼴鼠」,是否還有人願意加入海軍。

  

  NFO狹窄黑暗的工作環境

  絕不是飛行頭等艙

  「鷹眼」是一架非常令人不舒服的飛機。

  後面的三名NFO要在一根黑暗的管子裡,在一張被解除彈射功能的彈射座椅上一坐就是4個多小時。飛行時「鷹眼」的機鼻會向上抬起12度,四片巨大的(現在是八片)螺旋槳會產生很大振動,這都令人疲憊。

  機艙的空調從來沒有正常過,當最靠近雷達設備箱的NFO快要熱暈時,尾部的NFO卻總是被凍得瑟瑟發抖。

  他們需要在5個無線電通道中喋喋不休,管制20架或更多飛機,同時要不斷注意雷達顯示屏,總之很忙。

  我總是很感謝「鷹眼」沒有空中加油能力(現在快有了),使這個酷刑被限制在五個小時內。一次飛行很累人,同一天飛上兩次簡直要人命!

  

  返航歸來

  無法空中加油的煩惱

  當然沒有空中加油能力也有缺點。

  在一次為期六個月的巡航快結束時,航母來到距離陸地幾百公裡的孟加拉灣。我們完成了一次艱苦的持續4小時的夜航訓練,現在到了回家的時候了。

  飛行員駕駛「鷹眼」在距航母24公裡的空域進入4500-6100米高度等待航線,飛機還剩餘維持約一小時飛行的燃料。一如既往,我們將成為最後一架著艦的飛機。

  在空中等待時,無線電中傳來航空長(Air Boss)的聲音:「所有飛機最大限度節約燃料,甲板阻塞。」

  啥?

  「要多久,老大?」一個未知聲音弱弱問道。

  「大約45分鐘.」

  啊!

  在這段非常繁忙的巡航尾聲,航母飛行甲板尾部的防滑塗層已被嚴重磨損,導致一架F-14在轉彎滑向一座腰部彈射器時不幸從甲板滑落,以45度角趴在甲板邊緣的貓道上。墜機和打撈船員正在努力搶救。

  此時我們的燃料開始接近「賓果」( Bingo,著艦所需的最小安全剩餘燃料),於是琢磨起備降泰國來。我們進退兩難,既沒有足夠燃料繼續等待,也沒有足夠燃料去尋找陸上降落機場。

  但陸地看上去仍是最好選擇。

  我引導飛行員飛向泰國普吉島,當他們通過無線電申請飛入泰國領空時,開始了賓果燃料飛行剖面。

  二十分鐘後飛行甲板恢復回收作業,我們仍然在低油量中掙扎求生,但現在航母成了最佳選擇。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鷹眼」第一個降落在航母上。

  

  進行空中加油測試的E-2D

  安全第一

  「鷹眼」是一種典型的格魯曼飛機,具有良好的安全記錄,但並不代表飛機很完美。

  該機沒有彈射座椅,即使在可控飛行狀態下,從機上跳傘也非常艱難,在不可控飛行狀態下,這就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個人而言,我很害怕在夜間彈射起飛。如果彈射器變得「冷」(也就是彈射力量不足),那麼五人機組在飛機脫離甲板前安全逃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機上唯一的逃生出口是機身頂部的一個後艙門,這個艙門在彈射起飛和攔阻著艦期間始終打開著。

  

  E-2C夜間降落

  此外,「鷹眼」的飛行控制系統通過冗餘3000 psi液壓系統操作,兩個液壓油箱與雷達設備箱在同一區域,後者由多條線路供電,液壓系統的任何洩漏都會將高壓液壓油噴射到灼熱的雷達設備箱上,隨後就會引發熊熊烈火。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飛機就肯定完蛋了。雖然機組可以拋掉主艙門跳傘,但在這個過程中會被煮熟,飛機在失去所有控制後墜毀。

  1992年「甘迺迪」號航空母艦(CV-67)的一架「鷹眼」就因這個原因墜機,5名機組無一生還。

  諷刺的是,當一個晚上我乘坐一架飛機飛向「突擊者」號航母,開始為期6個月的巡航時,才被告知這起事故。

  在「鷹眼」的駕駛艙中,飛行員需要與不穩定的機身、大型螺旋槳的扭矩、缺乏平顯的不便鬥爭,降落在航母上絕對是個挑戰。

  多年來只有幾人成功從「鷹眼」上跳了傘,該機在事故中的全員生還率很低。

  

  單發故障攔阻著艦

相關焦點

  • 航母四分衛,來自格魯曼E-2「鷹眼」雷達操作官的報告(上)
    第四,容納下所有雷達設備的大型機身必須要登上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這意味著24.4米翼展的機翼必須能摺疊,讓飛機整齊收納起來。像任何一架飛機一樣,「鷹眼」在設計進行了很多妥協,有些很好,有些不是。該機永遠飛不快,也永遠不漂亮,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限制其升限只能到約8500米,超過這個高度螺旋槳的效率就大幅下降。最後,這是一架重量超過26噸的野獸。
  • 飛機手冊 | 美國 E-2C 「鷹眼」,「瞎了」?
    其中,一架在維吉尼亞州沿海地區的沃洛普斯島上空突然墜毀,另外一架正降落在航母上的E-2C「鷹眼」預警機著艦失敗,撞上了正在進行訓練的一架「大黃蜂」戰鬥機。兩次墜機事故將給美軍帶來高達數億美元的損失。一時間,「鷹眼」預警機成了外界爭先議論的焦點。預警機被譽為「戰力放大器」,而E-2C艦載預警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E-2C預警機最近怎麼了?
  • 「鷹眼」E-2D預警機最全介紹!
    美國海軍討論E-2D預警機使用 時長5分06秒  空中預警機對制空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空中預警機裝有遠距離搜索雷達、數據處理、通信導航、指揮控制、電子幹擾等完善的電子設備,集預警、指揮、控制、通信、情報於一體,可搜索和跟蹤空中及海上目標,指揮、引導己方飛機遂行作戰任務。
  • 鷹眼」進化論—E-2D預警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空中預警機對制空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空中預警機裝有遠距離搜索雷達、數據處理、通信導航、指揮控制、電子幹擾……等完善的電子設備,集預警、指揮、控制、通信、情報於一體,可搜索和跟蹤空中及海上目標,指揮、引導己方飛機遂行作戰任務。它不但是一座活動的雷達站,更是戰場上重要的空中指揮中心。
  • 「鷹眼」進化論——E-2D預警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空中預警機對制空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空中預警機裝有遠距離搜索雷達、數據處理、通信導航、指揮控制、電子幹擾……等完善的電子設備,集預警、指揮、控制、通信、情報於一體,可搜索和跟蹤空中及海上目標,指揮、引導己方飛機遂行作戰任務。它不但是一座活動的雷達站,更是戰場上重要的空中指揮中心。
  • 起底灣灣的空中預警體系E-2T「鷹眼」及「鷹眼」2000
    由於預警機本身技術複雜,灣灣方面只能大費周章從美國方面進行引進,90年代初灣灣當局發起「鷹眼計劃」從美國方面引進4架E-2T鷹眼預警機編號分別為2501,2502,2503以及2504。有了飛機專業的飛行及操作人員也需要經過美方的專業培訓,經歷一番波折後灣灣終於在美國人的扶持下成立了第一支空中預警機中隊,開始執行戰備值班任務。
  • E-2C 鷹眼預警機
    E-2C是E-2系列的第三種改型(前兩種分別是E-2A和E-2B),主要任務是艦隊防空預警和空中導引指揮,也可以作為岸基預警機使用(臺灣地區就有購買E-2預警機)。E-2綽號「鷹眼」,於1956年開始設計,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1964年1月正式交付美國海軍使用。E-2的布局十分獨特,其尾部有四個垂直安定面,機翼和垂直安定面前緣都有充氣式防冰罩。為了方便艦上停放,其機翼可以摺疊。
  • 美海軍「E-2D先進鷹眼」預警機的作戰網絡
    該雷達系統專門設計用於提供顯著增強的監視、探測和跟蹤能力,對付陸地、沿海和開放海洋環境中的高威脅飛機和巡航飛彈系統。在公海巡航時也可以持續進行海上監視。AN/APY-9雷達使E-2D預警機的探測距離比E-2C預警機增加了大約40%。E-2D預警機的計算體積,掃描的面積幾乎是E-2C預警機的兩倍。E-2D預警機具有更大的掃描範圍,可以同時跟蹤空中和地面目標。
  • E-2「鷹眼」電子戰支援集成
    E-2「鷹眼」是美國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研發的一型全天候、艦載戰術預警與控制飛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遠距離的飛機、艦船和車輛,引導戰鬥機和攻擊機實施打擊
  • 銳利鷹眼:從日本RC-2飛機看電子情報飛機的發展趨勢
    RC-2電子情報飛機就是這一意圖的重要體現。2018年2月,基於C-2運輸機改裝的RC-2電子情報飛機在歧阜基地首飛成功,標誌著這一計劃距離最終實現更近一步。可以說,隨著這一飛機的出現,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具有更加覆蓋更加廣闊、嗅覺更加敏銳的「鷹眼」。
  • E-2——美軍艦隊之眼
    E-2C在「鷹眼」預警機的多個衍生型號中,E-2C生產的數量最多,包括美國海軍的183架和出售給國際客戶的36架。E-2C項目起始於1968年6月,當時格魯曼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119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在早期AN/APS-96的基礎上開發AN/APS-111雷達。
  • 美海軍計劃升級E-2D「先進鷹眼」指揮與控制飛機
    防務前哨網8月11日消息,美國海軍計劃對其E-2D「先進鷹眼」指揮與控制機進行升級,使其至少能使用30年。
  • 法國確定購買3架E-2D「先進鷹眼」預警機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1月6日報導,法國計劃購買3架E-2D「先進鷹眼」,升級其E-2C「鷹眼」機隊,為建設能力更強的航母艦載航空兵鋪平道路,並使其與美海軍的互操作性更強。美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本周宣布,法國成為E-2D的第二個外國客戶。
  • F-14 Tomcat是一架如此不好對付的飛機
    「我們實際上測試了這架飛機的速度為2.5馬赫。我飛了2.5次。當你駕駛幻影的時候,它是為2.0打造的,但是當你飛得那麼快的時候,你就知道了。這就像坐在沙灘球上,你不知道它會往哪邊走,它太敏感了。在F-14上,就像坐在一輛凱迪拉克上。「海軍非常喜歡它的新戰鬥機,以至於它選擇完全跳過了原型階段,在1969年投入生產,並在1972年交付了第一架新的F-14戰鬥機。
  • 飛行員報告:試飛B-2轟炸機
    與詹姆斯·史密瑟斯少校配合的飛行非常順利,我坐在座艙左側,他坐在右側任務指揮官座椅上。起飛很順利,我被告知飛機向一側的坡度角不能超過60度。我在飛行中遭遇的唯一困難是難以和波音KC-135加油機保持密集編隊,我對史密瑟斯說萬一搞砸了,我的信用卡可支付不起22億美元的轟炸機帳單。藉助強大的地面效應,B-2的降落非常平順。
  • 飛行員報告:「美洲虎」指揮官
    「閃電」T.5雙座教練機  「閃電」是一架獨特的戰鬥機,非常激動人心,飛起來非常快,但你從啟動發動機那一刻就開始無時無刻不擔心燃料夠不夠了。  駕駛飛機和操作雷達一開始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工作量很大,我差點沒能通過課程。這架飛機把我的飛行能力逼到極限,多虧了優秀的教官和OCU工作人員,我才能順利畢業。
  • 大黃蜂幹掉鷹眼預警機,美國心疼嗎?
    大黃蜂VS鷹眼,第一回合開始!大黃蜂輕鬆擊落鷹眼!大黃蜂勝!!戰鬥機就這樣擊落了自己家的預警機。這是什麼情況?
  • 機載雷達:銳利的空中「鷹眼」
    具有高、中、低脈衝重複頻率全波形和數位化信號處理能力的戰機火控雷達的出現,使戰機擁有了全向探測和同時多目標搜索、跟蹤能力。典型的脈衝都卜勒雷達包括配裝F-16系列飛機的AN/APG-68雷達,配裝F-18系列飛機的AN/APG-73雷達,配裝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AN/APG-78「長弓」雷達,以及義大利的Grifo系列雷達、歐洲雷達集團的Captor雷達、俄羅斯的「甲蟲」系列雷達等。
  • 30多年前,豐順掉下一架飛機!引起全國轟動
    (▲臺灣飛機失事現場)1989年2月12日《深圳特區報》頭版報導《臺灣空軍一架飛機墜毀於豐順境內 飛行員跳傘獲救》。兩分鐘後,飛機轟鳴著起飛了。五分鐘後,林賢順已經進入了臺灣海峽。一進入海岸線,為避免雷達發現,林賢順就貼著海面飛行。五分鐘後,這架飛機的飛行員到機場後找不到飛機,感到莫名其妙,趕緊報告了指揮部。指揮部一查才知道出了意外,一陣慌亂之後,12架正在待命的飛機立即攜彈起飛追擊。但一切似乎已經晚了,這寶貴的五分鐘,為林賢順贏得了有利的時機,也使他逃脫了死神的追捕。
  • 義大利一架PC-12飛機在米蘭墜毀,機上8人遇難
    這架飛機是從利納特起飛,飛往奧爾比亞的。據目擊者介紹,飛機墜落在一座正在裝修的空樓上。該地區的居民聽到了非常響亮的嘶嘶聲,然後是撞擊引起的爆炸。它是現今市場上最暢銷的渦漿飛機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會看到它的身影。  PC-12還有個寬敞的艙門,這使得其運載貨物或擔架,或者在機場停歇的時候,讓人感到很舒服。  pc-12 有點是客艙空間大、可單人駕駛、航程長、速度快、消耗少,可用於商務旅行,貨物運輸,航線飛行以及政府部門的特殊任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