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誰誰家過去的海軍演習的「大場面」,最大的動靜自然是反艦飛彈齊射,幾道煙霧騰起後,多發飛彈一起起飛,然後拋掉助推器,再一起開始掠海彈道,撲向數百裡外的目標!期間除了煙火很大之外,多枚飛彈集體起飛的嘯聲也足夠震撼人心。不過齊射飛彈畢竟是花費很大的實戰演習,一枚反艦飛彈最便宜的也要百萬級別。因此不是年度甚至是幾年一度的大演習,一般不捨得發射反艦飛彈的實彈,更很少進行齊射演習。如果不發射飛彈,僅僅進行艦炮的射擊,又感覺很不過癮,很不夠「場面」。因此在過去誰誰家的艦艇編隊演習中,最常見的畫面就是各驅護艦的艦首裝備的反潛火箭深彈的齊射。這種發射可以火光沖天,而且連續發射的場面感覺很大氣磅礴,發射後在目標區落點的海面上也能炸出成排的水柱牆!
因為無論從發射一直到打擊效果,都非常的「上鏡」,導致過去很多記錄誰誰家海軍實彈演習的畫面中,最最常見的就是這種火箭深彈的齊射了。不過最近這些年,尤其是最近七八年,隨著海軍裝備逐步邁入世界先進行列,而且強調演習要貼近實戰,這種動不動齊射火箭深彈的場面,反倒越來越少了。甚至國產的神盾級艦艇,乾脆徹底不再裝備這類武器系統。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艦載火箭助推反潛深彈,其實是深水炸彈家族的其中一個分支。潛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表現出對水面軍艦和各種民船的巨大威懾力;而在二戰期間,各國的潛艇加起來又擊沉了數千萬噸級的軍艦和民船。因此各國都對對方的潛艇這種水下狼群恨之入骨。但是潛艇大部分時間都從水下隱蔽攻擊,對當時習慣用艦炮作戰的各國海軍來說,
直接用艦炮打擊潛艇,大多數時候並不好用。尤其是潛艇下潛到10米以下的水中時,艦炮的炮彈對潛艇則徹底無法打擊;而反潛魚雷是二戰以後才有的新技術手段。因此在二戰以前和二戰期間,對付潛艇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投擲深水炸彈轟擊。裝藥比較多的炸彈在水中的爆炸威力和打擊範圍比在空氣中大很多。因此深水炸彈即使不能直接炸毀潛艇,也能在附近爆炸把潛艇震個七葷八素。因此一旦被大量的深水炸彈圍攻,任何潛艇都是非常被動的。好在潛艇可以在水下隱蔽掉頭,快速變換深度。因此想投擲少量的深水炸彈就直接命中潛艇並不容易,必須大量投彈才可能最終命中或者驅逐潛艇。最快速靈活投擲深水炸彈的方式當然是用飛機去空投,但是飛機滯空時間短,遠遠不如水面艦船對某海區的控制時間長。水面艦船可以投擲大重量、大威力的深水炸彈,但是水面艦船又很難像飛機一樣靈活機動,快速又準確地把深水炸彈投到水下潛艇的正上方再下沉爆炸,當即命中潛艇。
於是有人發明了火箭助飛的反潛深水炸彈。這種炸彈一般總重不超過200公斤,可以用一段火箭發動機當助推器,通過定向筒,快速而密集地發射到距離本艦400米到3公裡的大扇面的水域,而且發射前可以提前設定10到300米的爆炸深度;一般彈內裝高爆炸藥30到35公斤,這個威力已經能夠威脅絕大多數潛艇。誰誰家的海軍在建立後,長期師從蘇聯海軍,因此也引進了蘇聯的火箭深彈型號並持續改進,先後裝備在幾乎所有的中型以上水面艦艇上。當年除了當反潛深彈這個原本的任務往外,還準備用這類深彈直接打擊近距離內的對手的水面大艦甚至是灘頭的火力點。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在普遍缺乏反艦飛彈和其他大威力艦載武器的年代,這也算是一種心理補償式的「重型武器」。
不過過去裝備的火箭深彈,作為反潛和反對方艦艇甚至是反灘頭目標的任務,並沒有一次機會真正實踐過,也就是從來沒有實戰的經驗,到底能不能用反潛深彈命中潛艇?誰也不敢打包票。到了新世紀,大多數水面艦艇上都裝備了324毫米口徑的反潛短魚雷,才有了對潛艇作戰真正靠譜的武器。因此以防空反導為主業的神盾艦艇上就不再安裝火箭深彈。不過研發相對較早的054A系列護衛艦,仍然在船頭保留2部火箭深彈發射器。被認為可以作為艦隊反魚雷和反水雷的措施,甚至在2艘國產航母上也分別保留了多組火箭深彈發射器。但是這2類新任務仍然是理論上的,也從來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因此到裝備數量更多的056系列輕護上,同樣徹底棄用,只裝備了324毫米口徑的反潛短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