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戰爭從未間斷,而戰爭的時勢總能造就出一批通過戰爭改寫人類歷史的卓越軍事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戰爭,其間更是將星璀璨,讓我們一起領略這些軍事統帥的颯爽英姿、卓爾不群的作戰才能和充滿智慧的軍事戰略思想。
蘇聯元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這在蘇聯歷史上僅有兩人(另一人是對勳章有執著狂的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時也是獲得兩次勝利勳章的三個人之一(其他兩人是史達林和華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還獲得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圖瓦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勳章1枚,中蘇友誼勳章2枚,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1969),榮譽武器1件,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別稱為「史達林的救火隊員」,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朱可夫。
德軍元帥: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
他是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儘管他從未成為納粹黨的一員,他卻被授予了陸軍元帥軍銜。馮·曼施坦因的構想最終成為制訂徵服法國的「鐮刀收割」計劃的依據。在東線,他先後指揮了位於克裡米亞和列寧格勒的軍隊,並隨後擔任南方集團軍的司令官。在此崗位上,曼施坦因取得了現代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面對於人數和裝備都佔據優勢的蘇聯,他成功地阻止了紅軍自史達林格勒勝利之後的攻勢,並成功地發動反擊,奪取了哈爾科夫。儘管他從不質疑希特勒對於德國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卻以敢於在許多問題上當眾反駁希特勒而聞名。在通常情況下這將導致丟官罷職,但曼施坦因卻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實證明自己。最終,因為和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分歧導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職。曼施坦因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
美軍五星上將: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美國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軍五星上將,曾在二戰期間提拔多位將領。他於1901年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任主任參謀,學習了漢語。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進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的戰略方針,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退役。
美軍五星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他是一位海軍將領,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因而評論:「哈爾西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
德軍元帥: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是德國空軍元帥,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躋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蘇聯元帥: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他是蘇聯陸軍統帥,曾以頭腦冷靜沉穩及處亂不驚而聞名,二戰時與朱可夫、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架馬車」。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組織指揮不少重大戰役,主要包括:斯摩稜斯克戰役、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及柏林戰役等,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指揮過方面軍最多的將領。被譽為「常勝元帥」及「逆境英雄」。
德軍大將: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
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他的肖像至今還掛在德國軍營裡。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裡安,被後人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
美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
他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而聞名。1942年,巴頓帶領美軍官兵在北非戰場通過入侵卡薩布蘭卡進入地中海戰場,並在這裡迅速恢復了第2軍受挫的士氣,從而建立了身為一位有效率指揮官的名聲。西西里島戰役期間他指揮第7集團軍,搶在英國將軍伯納德·蒙哥馬利之前攻下墨西拿,但也在這裡因打了手下兩名士兵耳光而捲入爭議,並被暫時解除指揮權。1944年,巴頓回到戰場,在諾曼第戰役中指揮第3集團軍成功地實施了一場快速穿越法國的行動。突出部之役期間,他帶領第3集團軍解救了被圍困在巴斯通的美軍,並在戰爭結束前率先帶領自己的部隊進入德國本土。
德軍元帥: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
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與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勒的行動中。由於他廣泛的知名度,希特勒讓其選擇可享有榮譽的私下自殺進而保護家人,或受軍法審判、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選擇前者後服毒身亡,希特勒為其舉辦國葬。
德軍元帥:卡爾·鄧尼茲
鄧尼茲在一戰中就擔任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爭期間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戰術——「狼群戰術」,在橫亙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與海軍水面艦隊表現不佳的情況相對的是潛艇的活躍,因此在注重前者的海軍總司令埃裡希·雷德爾請辭後,希特勒任命鄧尼茲繼任其職。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
美軍五星上將: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太平洋地區指揮多次戰役並獲得勝利。因作風勇猛而獲綽號「蠻牛」,因為人隨和而又被稱為「水兵的海軍上將」。是二戰中美軍人氣最高的將領之一,深受部下愛戴。1941年12月7日,當日本對美國發動珍珠港事件的時候,哈爾西和他的旗艦企業號正執行向威克島運送飛機的任務。在知悉日本發動突襲後,據說哈爾西曾評論:「戰爭完結後,日語將只會在地獄通用。」
德軍元帥:奧託·莫裡茨·瓦爾特·莫德爾
德國陸軍元帥,因為防禦能力出色,被稱為「防守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員」。1941年莫德爾指揮第3坦克師閃擊蘇聯,10月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翌年升任第九集團軍司令。1944年獲元帥銜,先後出任東線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以焦土作戰抵抗蘇軍的戰略進攻。1944年8月調往西線,任B集團軍群司令,組織對盟軍的防禦。1945年4月,在魯爾戰役潰敗後自殺。
德軍元帥: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
許多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非但稱不上偉大,甚至並不是一流的指揮官。在其負責集團軍群司令期間甚至有疏忽職責的做法——經常性的將指揮與策劃權交給自己的下屬,甚至許多披閱的文件並沒有仔細看過。但一些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且有著普魯士軍官的典型風範——並不過多的幹涉下屬的指揮。正是因為這樣的行事作風才得以出現入侵法國時的曼施坦因計劃。英國戰略家李德哈特認為,能讓手下的優秀人才發揮出潛力正是一名高級指揮官的價值體現。
美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於1944年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他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一戰、二戰和韓戰的人。
蘇聯元帥: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帶領蘇聯紅軍縱橫「東戰場」,解放了許多東歐國家,使之脫離軸心國佔領,並攻佔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虜獲希特勒的屍體;戰後他又擔任蘇聯華沙公約組織司令員。二戰中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
蘇聯元帥: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蘇聯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蘇聯元帥(1943),兩次蘇聯英雄獎章(1944.7.29,1945.9.8)。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總參謀長,史達林格勒反攻作戰的指導者,克裡米亞的收復者和加裡寧格勒的毀滅者,蘇聯陸軍三駕馬車外最具有才華的將領。
英軍元帥:哈羅德·亞歷山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師長、軍長、中東戰區總司令、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團軍群司令、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團軍群司令和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因指揮突尼西亞戰役獲勝而被封為「突尼西亞的亞歷山大勳爵」。
英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是二戰時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由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蒙哥馬利得第88名。領軍戰鬥最著名的經典戰役就是擊倒「沙漠之狐」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時與之對壘超過百日,並以海、空軍封鎖西西里海峽,致使隆美爾彈盡援絕而撤軍。
蘇聯主帥: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
他是二戰蘇聯空軍主帥,被譽為「引導紅色空軍度過最黑暗日子的男人」、「空中戰術大師」,他曾兩度獲得「蘇聯英雄」頭銜。他幾乎參與了二戰全部的蘇聯空軍作戰,並在前線位置進行指揮管制和發展蘇軍的空戰戰法。
美軍五星上將: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1944年至1945年,他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行動。艾森豪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係上極具才能。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範佛裡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
文章來源於中文歷史在線,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