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正在國際社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華人世界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備受矚目,海內外華人的自豪感也越來越強。一句玩笑話,「在家就是五美分,出國秒變五毛黨。」
崛起的中國為全世界的華人贏得了最好的時代,當代傑出的華人則引領了一個崛起的中國——未來不可知,當下卻很澎湃。
當第二代、第三代海外華人可以「牙齒整齊」、「大談自由」、「不知霧霾為何物」時,其實正驗證了一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各個領域中,傑出的華人不僅是代表該領域的名片,也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廣泛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86年退役的「鐵榔頭」鼓舞了一個時代的中國人。之後留學美國的她熬過了許多艱難歲月,眼看各種合同接踵而來,她卻放棄了優渥的條件和豐厚的待遇在1995年依然接手跌入低谷的中國女排。郎平曾說:「要是為了錢、為了工資,我就不回來了!」
由於長期兩地分居,1996年,郎平和丈夫白帆正式離婚。同年,郎平把上屆排名第七的中國隊帶上了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的領獎臺。1999年郎平前往美國,與女兒團聚,隨後又出山擔任了美國女排的主教練。而在此期間,美國女排得到奧運第二。
2015年,郎平第二次執教中國女排,不被外界看好的中國女排終於奪冠。郎平也成為了在球員時代和教練時代都奪得了世界冠軍的傳奇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是中國體育領域的一張名片。弱國無體育,中國在體操等項目上的稱霸讓中國體育一直沒有掉出體育強國之列。李寧在1982年一人獨得世界盃體操比賽7項賽事的6金,先後得到14項世界冠軍,一百多枚金牌。他轉戰商界,帶領李寧成為中國第一體育品牌。
對於了解李寧的人來說,對他的欽佩不僅僅源於他不斷拼搏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還來自於業績下滑時挺身而出再任李寧公司CEO的迎難而上。體育圈的人都會說,無論業績如何,李寧是中國體育第一品牌。
如今他成為第一位在瑞士日內瓦湖畔擁有雕像的中國人。或許拿獎拿到手軟的體操王子,沒曾想到1985年獲得的「蒙特勒阿瑟·甘德紀念第一名」會讓同樣熱愛體操的瑞士人如此惦念。瑞士蒙特勒體操聯合會150周年紀念,一位年過50的中國體操人擁有了一座在日內瓦湖畔的雕塑。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尋求突破的新任籃協主席,姚明面臨的困難不必多說。放棄了某保險公司的天價代言,一腳踏進籃協大門的姚明,卻無法讓全世界忘記那席捲了多年的Yao風暴。
火箭與湖人、小巨人對大鯊魚,聖誕大戰的驚心動魄歷歷在目;與弗朗西斯、麥迪和慈世平分別組隊一次次衝擊冠軍卻擦肩而過的不屈不撓。他的成就不是是否得到一枚總冠軍戒指可以說明的。不客氣的說,他是唯一一位真正被NBA球隊當做核心主力使用並且使球隊成為一流強隊的中國球員。比起主打替補拿到總冠軍戒指的同胞們,姚明缺的只是一點運氣。他從被輕視走向被珍視,華人口中的大姚、西方人口中的Yao!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模糊了中西方文化的界限。聽過李安的人大都知道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位相濡以沫的妻,是一位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常常向媒體說起,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在家賦閒了六年的那段經歷,那段被他稱作起跳前的下蹲的六年,一直在洗衣做飯帶孩子。這位「能屈能伸」的華人丈夫、這位有「傳統美德」的華人妻子,一起書寫了華人影壇巨匠的篇章。
有人說,李安的成功正在於他對自己失敗的直視。在父親面前的失敗,造就了李安的成功。父親高大的背影一直出現在他的每一部電影中,在這樣的背影的籠罩下,長大了的李安依然背負了那個小小的李安的全部,努力地和每一個風車戰鬥,希望得到來自父親的認可。
「用力不要太深,著色不要太重」父親告訴他的華人的禪意,是一種無形的力道,推開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藩籬,捧回了西方人主導的大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雲迪與郎朗誰更牛逼?這是一個只會有傾向卻難以回答的問題,但兩位華人鋼琴家卻通過不同方式向世界證明了自己。李雲迪師從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郎朗則在每年面對全世界僅招170名的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加裡·格拉曼夫。
年紀輕輕剛滿18歲的李雲迪參加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時,從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94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已連續兩屆空缺的金獎,一舉在世界樂壇走紅;十年後,與蕭邦結下不解之緣的李雲迪獲得波蘭政府頒發的「榮耀藝術」文化勳章和「蕭邦護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郎朗則也是在年紀輕輕時一炮走紅,17歲的他頂替生病鋼琴家與世界「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同臺獻藝,一部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巨作讓全場觀眾起立致敬、掌聲雷動。鋼琴界兩個大部頭柴一,拉二(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請自行百度便知厲害)都是他的代表作。除了芝加哥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等「凡人」鋼琴家望塵莫及的超一流樂團都與其同臺獻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當時全國餓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開大學演講時回憶道:「我們村裡一天之內餓死了18人。
他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但尋根的也是世界的。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在美國出版,推開了他走向世界的大門。美國重量級文學評論雜誌《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價說:「有如福克納,莫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想像力鮮活豐富、圓滿自足的世界。」
尋根文學、西方現代主義、中國傳統說書藝術、暴利美學、語言狂歡是莫言創作的特色。法國、義大利、日本的文學評委會對他的給出的評價是「超出了法國乃至世界讀者的閱讀經驗」,「植根於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像空間」,「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被當時的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
這位「三無」科學家發現的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比起數百萬人的生命,任何獎項都顯得蒼白。挽救生命,早已超越國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來商界最有存在感的四位「悔創阿里傑克馬、不識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一無所有王健林」中的馬雲和馬化騰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掌舵人。從2008至今的十年以來,海峽兩岸市值前20的公司首次由互利網公司領軍,排在第一第二的兩家公司分別是騰訊21000億元和阿里巴巴20000億元。
這些在20世紀70年代前後出生的網際網路一代人正在用他們巨大的商業版圖推動華人在海內外的生活交流的便利性。從支付到社交,從公共事務到私人事務,中國網際網路從模仿到超越或許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當外國媒體蜂擁而至體驗無現金社會的便利後,無不對中國網際網路化程度之深感到震驚。現在當我們走到世界各地的機場免稅店、商鋪,銀聯卡、支付寶和VISA等並列成為了通用支付手段。華人的習慣成為了世界的習慣。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由數不清的不能在文中一一例舉的傑出華人共同引領。未來不可知,當下很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