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我們造航母的特種鋼,技術水平還不如30年前的瓦良格?

2021-02-15 講武堂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12月第一天,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海軍公布了今年夏天發生大火的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的最終處理結果:由於想要修好受損的「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需要花費25億至32億美元(軍艦造價的2倍以上),而且需要5到7年的時間,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將最終被退役並報廢,夏天的時候堂主和人打賭說軍艦會報銷不少人不信,看來堂主又要去挨家挨戶收可樂了。美軍預計花費9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從船上回收可用的零件並將軍艦拆除,這是自2010年以來美軍第三艘因為事故報廢的軍艦(另外兩艘分別是2012年大火報廢的邁阿密號核潛艇和2013年因為觸礁被原地拆解的復仇者級掃雷艦衛兵號)。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問:堂哥你好,聽說一個觀點,中國雖然鋼鐵產量巨大,但特種鋼技術和生產都遠遠落後於歐美,不僅僅低於英法美德日,甚至低於俄羅斯和韓國水平,真是如此嗎?堂弟只相信堂主所說現在網上搜,你還能找到瓦良格的鋼材如何如何牛逼的文,完全沒有磁性,放在船廠風吹雨淋多少多少年,還一點鏽蝕沒有,光滑平整云云。這就是吹俄羅斯的鋼材嘛,結果航母買到手之後各處檢查,你看那滿船的鏽蝕……圖:同級艦庫茲涅佐夫號飛行甲板邊緣的腐蝕痕跡,這還是一直堅持刷漆保養的結果。這種文章多得很,「俄羅斯旅遊回來感嘆:中俄生活差距實在太大了」,對應的一系列「越南旅遊回來感嘆:中越生活差距實在太大了」,不就是這麼造出來的麼?而且往往恨國黨還要把俄羅斯拉出來:我們比俄羅斯落後多少多少,中國就是不行,就是垃圾。所以這種東西看到俄羅斯就知道肯定是誰編造了。俄羅斯現在是鋼鐵出口國,但是他們對中國反而沒啥出口,因為他主要就是生產粗鋼賣給歐洲,特種鋼材生產早就不行了。俄羅斯的鋼以前還算有名氣,但不是因為技術水平好,而是他們拼命的添加合金成分,別人都是想著壓到下限好節約成本,蘇聯/俄羅斯往往是提到上限來提高性能,所以同樣標號的合金鋼他的性能都比較好,賣得也不貴。但是這種賠本賺吆喝時代結束以後,俄羅斯特種鋼在世界市場早就不行了,畢竟那些合金成分拿出去單買都比賣鋼板賺錢。圖:賠本賺外匯的俄國鋼鐵工業。因為本國需求低,所以俄國鋼鐵工業半數以上產能出口,同時也大量進口。2018年時,俄國生鐵出口577萬噸全球第一,直接還原鐵出口364萬噸,鐵合金出口81.1萬噸;鋼鐵和型材總出口3060萬噸,鋼鐵半成品出口1674萬噸,鋼管出口246萬噸。俄主要進口彩塗鋼鐵型材(進口佔比24%)、熱軋型材(佔比14%)、不鏽鋼型材(佔比13%)以及鐵合金(佔比8%)等,主要鋼鐵進口來源國為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中國,進口的都是加工過的產品……國內鋼的問題不是冶煉不出來,而是企業帳期壓力下很多都是壓到下限來節約成本,甚至低於下限添加合金成分。畢竟買進口鋼不能賴帳,買國產鋼拼命賴帳,你賴帳提高了別人的財務成本,那自然賣劣質鋼給你了。問:還是想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萬金油還是專精,到底要怎麼批判性地思考作戰裝備的定位?堂主一直說一機不可二用,這個定律卻不能放進輕武器裡看,HK416換一套設置就能兼顧步槍和精確射手步槍?那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未來的武器發展定位,多功能和分別專精,哪個才是大勢所趨呢?這玩意是因為量產步槍生產質量不好,所以以前才從量產步槍裡面挑一批精度特別好的配給精確射手用。但是精確射手本身就是一個步槍手,只是帶了瞄準鏡而已,普通的步槍手勤務也得執行。圖:二戰時的狙擊手就使用挑選出來並配備瞄準鏡的普通步槍,如蘇聯的莫辛納甘。圖:美軍M27精確射手步槍也是HK416突擊步槍的改進型號,現在專業狙擊手是不會用這類步槍的,他們已經有專業的狙擊步槍。而且堂主沒說過一機不能二用吧,反而說的是大型武器系統都是應該綜合化的。像帶MK41垂髮系統的軍艦,只要解決火控系統的問題,就能兼顧對海、對地、區域防空、點防禦、反潛、偵察等很多任務,而不是需要建造幾條不同的船來幹這些活。一個平臺多種任務減少了平臺數量,這樣才能真正精兵增效,提高整體的作戰效能。圖:在一定的技術能力和經費水平下,不同任務對平臺的要求彼此衝突,導致妨礙完成主要任務時,就只能選擇專精模式,如1970年代F-15A號稱沒有一磅重量用於對地攻擊,F-16則只是個晝間攻擊機。技術發展使得不同任務可以同時兼顧時,高端型號就應去兼顧,如F-22有很強對地打擊能力,一度更名F/A-22;廉價機型在有限的經費空間內不能兼顧,則繼續專精,比如F-35就不是美軍的空優型號,而只用於對地攻擊。軍艦也是同理。至於輕武器反而是最難多任務化的,比如狙擊步槍,換用重槍管就使得普通步兵無法操作,所以只能是一個基礎平臺多個派生亞型的體系。圖:槍械的問題是人的體力有限,不能像機械電子裝置一樣持續進步。人有限的力量、耐力、訓練水平妨礙了槍械多功能發展,比如步榴合一遲遲無法批量裝備。如果人均電影特種兵王的水平,那也就沒問題了。圖:我國QTS-11步榴合一。這套系統任何能力上的不足,都可以通過增重幾公斤來解決,但那樣就徹底沒法給步兵用了。問:堂主,請問一下以色列的「蜘蛛」防空系統性能怎麼樣,有幾種飛彈、性價比如何?跟法國「米蘭」、我國的天龍30/50相比如何,是不是這種空空飛彈改地空飛彈基本沒前途?實際上這樣的設計美國人也搞過了,用悍馬裝AIM-120和AIM-9,加小的相控陣雷達。更早的話也有陸麻雀系統,就是把海麻雀那套搬上岸了,還有義大利的蝮蛇系統,也是這麼來的。圖:美軍SL-AMRAAM防空系統,用的就是AIM-120中距空空飛彈,射程20公裡。現在法國人也有陸射的米卡飛彈系統,據說性能也還可以。圖:法國垂直發射MICA。VL MICA是「米卡」空對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型,法國和沙特都有採購。現在這種系統的性能,實際上比道爾啊、響尾蛇啊這種老式專業近程防空飛彈強多了,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飛彈到底打啥?這些飛彈都是90年代開始開發的,當時的情況還是針對三代機的需求開發,打擊的也是臨空轟炸的飛機。但是現在都0202年了,空襲作戰面臨巨大的改變。圖:中距空空彈改地空彈的射程不會超過20公裡,攔截小牛飛彈、JDAM炸彈的載機勉強夠用或者略有不足,對滑翔炸彈就完全無能為力。當然,現在全世界大部分軍隊的對地打擊能力,其實還是停留在91年沒有F-117的美國空軍使用的技術手段上,當然還只是蓋中蓋版。這樣的防空系統面對海灣戰爭的打擊技術,還是能防禦的,但是等十幾年F-35普及就拉倒吧……不過美國人無所謂,反正牢牢掌握制空權,新飛彈比復仇者強就行了,又沒人真能炸美國人。圖:以色列拉斐爾武器公司的蜘蛛近程飛彈,使用怪蛇5和德比空空飛彈改裝,印度人買了替代薩姆8和薩姆13。問:堂主閣下,想請問下,米蘇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在空優上哪家更強一些?米帝的F-100據說因為要兼顧多用途,所以航程大但翼載大、機動性較差;米帝海軍的F-11F則只服役了很短時間,未參加過戰鬥;毛子的米格-19重量輕機動性好,但腿短,那麼哪個綜合性能更好些呢?F-100實際上作為制空戰鬥機服役時間很短,F-104服役後F100基本就是做戰鬥轟炸機用了。米格-19在蘇聯生產、裝備時間其實也很短,還不像F-100可以做戰鬥轟炸機,所以很早就退光了,只是我國大量製造才顯得好像很常見一樣。圖:F-100在1953年9月,但F-100A大面積停飛待修,F-100B中途下馬,第一個有作戰能力的F-100C就已經是戰鬥轟炸機了,1955年4月開始服役,後面的F-100D是能核打擊的戰鬥轟炸機。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基本都沒有應用面積率原理,大部分都是採用加大後掠角的辦法來勉強提升速度,1.3-1.4馬赫才是主流。而且因為後掠角太大,後掠翼容易失速陷入螺旋的問題非常嚴重,所以F-100和米格-19都是大規模事故集群,在服役過程中基本都摔掉了一小半,比寡婦製造者F-104還厲害。圖:F-100A生產203架,墜毀50架;F-100C生產476架,墜毀85架;F-100D生產1274架,500架毀損於各種事故。這裡面相對比較好的就是F-8U了,速度能飛到1.8馬赫,比F-100和米格-19快得多,事故也不算那多,作為艦載機只摔掉三分之一,比起作為岸基飛機都摔掉一半的F-100安全性好多了。圖:F-8U是美國海軍第一架超音速艦載機,1957年3月服役,空重8.17噸,最大起飛重量15.4噸,航程2250千米。後來在其基礎上發展出A-7攻擊機。圖:F-11戰鬥機最初稱F11F,一共製造199架,1961年不再作為艦載機使用。問:我今天看歷史文獻時意外發現,二戰德國非洲軍團沙漠偵察隊所用的德制Kfz2輕型越野車,外形與北京212吉普車的外觀很相像,可後者公開資料中沒提到與前者的直接聯繫,BJ212真的在設計上沒有學習Kfz2嗎?這……不都是四個輪子,發動機裝前面的敞篷車麼,這要都是學習了,那全世界的輕型越野車不就都是一樣了?KFZ2是德國戰前搞的Einheits-PKW通用越野汽車項目的輕型化型號,也算是德國第一批全驅動的軍車了 ,但是跟212真沒啥關係,開發的時候估摸著都沒見過KFZ2長啥樣,畢竟那時候沒有搜尋引擎沒有數位化照片。圖:德國kfz B20越野車,1936年問世,總產量約1.3萬輛。圖:北京212吉普車,是中國最早生產的乘用車,1965年誕生,總產量60多萬輛,最初用於取代蘇聯提供的噶斯69吉普車。輕型越野車最早投入使用的是美國福特和MH公司開發的小型越野車,30年代就投產服役了,也是方頭方腦的構型,日本在30年代也開發了乞丐版的越野車,蘇聯在二戰中也開發了GAZ 64和GAZ 67。尤其是GAZ67以及後續的GAZ 69,跟BJ212的血緣關係可近多了,好歹當初設計的時候還把蘇聯的越野車大卸八塊來研究過了。二戰中的威利斯吉普更不用說了,在解放戰爭和韓戰中見多了。圖:威利斯吉普車,因為戰時使用而沒有設計車門。KFZ2採用的是全輪轉向設計,後面兩個輪子也能轉向,這是他最大的特色之一,當然也是完蛋的根本原因,過於複雜昂貴不實用。BJ212還是一個很樸實的吉普車,真沒啥關係。圖:kfz B20模型,可見前後輪採用同樣轉向機構,這種設計哪怕是在現在,用的也很少。問:樓主你好,現代級驅逐艦是按照支援登陸作戰名義建造的,為什麼我們要在96年臺海危機時候購買呢?畢竟當時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美國的航母和核潛艇,當時採購的重點應該是防空和反潛,莫非現代級在防空上有獨門絕學?圖:1990年代,我國海軍只有射程7公裡的海紅旗7近程防空飛彈,最早裝備中程艦空飛彈的2004年服役的2艘052B型驅逐艦,但次年052C和051C就服役了。當時只能從俄羅斯買技術和成品,那就得從俄羅斯現成的裡面選了。俄羅斯有四種區域防空飛彈:薩姆3發展來的SA-N-1,彈道飛彈體型的SA-N-3,現代的SA-N-7,光榮和基洛夫的SA-N-6。我們當時窮啊,而且毛子把遠程反艦飛彈當個寶打死不給我們(雖然越南之類早拿到了),所以基洛夫是絕對不可能的,光榮也基本不可能,買不起。我們買了SA-N-6系統但是沒船,得自己回頭來設計051C裝。圖:光榮級的8聯裝SA-N-6防空飛彈發射架,就是S-300的艦載型號。我國買了十幾個營的S-300P,不知在那一筆合同裡帶進來2套,就成了2艘051C。而SA-N-1和SA-N-3基本只能用倆字來評價「垃圾」,還是用老掉牙的指令制導模式,射程稍微遠一點就天知道偏哪兒去了,所以SA-N-3才會裝一個極度誇張的戰鬥部。這倆貨色基本沒啥戰鬥力,而且SA-N-3的船也得近萬噸了,最後一條裝這倆的船都是10多年前造的,系統基本都停產了,照樣沒法買。對比來對比去,現在裝在船上,買來直接就能用的,也就是SA-N-7和現代的組合了,尤其是還有蘇聯解體前造了半拉子的現成貨可以節約時間。圖:136杭州艦原名葉卡捷琳堡號,137福州艦原名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兩艦在停工時已經分別完成了65%和35%,前者已經下水並安裝了少量設備,後者艦體已經完工,開始鋪設管線,蘇聯解體時共有4艘現代級停工,我們挑了這兩條艦續建,另外兩艘則被拆解。不僅是防空飛彈,現代級的反艦能力我們也很需要。90年代末期解放軍海軍的實力並不足以徹底壓倒臺灣海軍,在臺軍購買300架F-16、幻影2000和IDF之後,空戰力量也比我們更強,因此無法指望有限的殲轟-7、轟-6執行反艦任務,只能靠海軍艦艇自己執行反艦任務,掩護布雷和登陸艦隊。圖:我國購買的4艘現代級。我國首批2艘現代級956E型於1999年交付,2000年回國,第二批2艘956EM型分別於2005和2006年交付,甚至比052B、052C和051C型服役還晚。圖:956EM型驅逐艦換裝3M80VE反艦飛彈,射程從120公裡增加到160公裡,其艦載音樂臺超視距雷達成為我軍21世紀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標準裝備,極大提升了我軍水面艦隻的反艦作戰能力,雖然其性能不足以反航母,但是拿來打同規格的水面艦,尤其是灣灣那種只有點防空能力的軍艦,那還是如同砍瓜切菜一樣的。956EM型還換裝SA-N-12艦空飛彈,提高了抗幹擾能力和制導精度,但防空能力遠不如我軍國產艦艇海紅旗9和紅旗16。問:默默看了三年踢館的小透明今天鬥膽問一句。前一陣看到了一個觀點,說是「大和不沉,日本就沒有新生」。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很扯淡,想聽聽堂主是怎麼看的?這個應該是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裡引申出來的吧?這個電影本身就是架空的,真實歷史中大和號的設計師平賀讓不光沒什麼反戰行為,還作為軍方的鷹犬在學校裡幹了不少摧殘學術的事……堂主個人覺得這句話只有字面上的道理,大和沉沒確實標誌日本二戰的戰敗和天皇的「人類化」,但是戰敗後的日本有改變它的本性嗎?問:堂兄要注意身體,這可是你推遲的絕好理由啊。話說嫦娥5號升空了,可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國家的上升器和返回器與阿波羅計劃是反著的,阿波羅是頭對頭,我們是坐上去,這兩種哪個更合理?如果我們想載人登月,現在是否條件成熟?您認為阿波羅飛船的重量用來登月,技術進步可以減重多少?肯定是我們的更科學啊,阿波羅飛船在發射的時候,登月艙是和指令艙-服務艙組合體分開裝的,需要先掉頭對接登月艙,然後把登月艙從火箭上拉出來,再重新掉頭,非常耽誤事。圖:土星五號發射時,火箭頭部的逃逸塔和阿波羅飛船的指令倉-服務艙組合體直接相連,這麼設計的目的是當火箭出現故障時可以逃逸塔可以拋掉作為死重的登月艙直接帶著太空人逃生,但是缺點就是需要在飛船進入太空後,先掉頭對接登月艙,再把登月艙從火箭裡拉出去,最後再掉頭去月球。條件不成熟,我們沒有載荷那麼大的火箭。阿波羅減重主要會減在材料和電子設備上,燃料也會對應的減,但不會減特別多。問:糖糖,我看一個視頻,加油機裡油箱是軟的,高度還不到人的膝蓋,飛機還有那麼大空間不是浪費了嗎?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有限的啊,你在裡面裝滿燃油飛機就飛不起來了……圖:美國KC-10加油機,上方是固定的貨艙,可以用來裝貨和裝人,就是因為燃油不需要那麼大的艙室來裝。問:堂主對達索公司和他們的陣風評價很高,那麼請問,如果從雞蛋裡面挑骨頭甚至是骨頭裡面挑雞蛋的角度,陣風戰機有哪些缺點和平庸之處?順便請堂主評價一下達索公司,謝謝!不隱身,這就是最大的缺點,等於用心造了一個落後飛機。圖:陣風的隱身改進型號。如果我們只有打不過陣風的殲-16,那根本沒有批評這個方案的資格。但是我們有殲-20啊,那這算什麼東西,差評。問:有些軍刊顯示,新加坡進口的德制218SG常規潛艇的艦艏兩端,各設置一組相同數量的橫向推進器。若這個設計屬實,這對柴電潛艇的作戰有什麼加分的好處?好處就是可以提高潛艇在低速狀態下的機動性。常規潛艇(包括AIP潛艇)大多數潛航時間都是以2-3節左右的航速蠕動,這個速度下潛艇的舵效是非常低的,加個側推可以有效改善。但是這個設計沒什麼大用,現在魚雷拐個彎是很容易的事情,潛艇佔位不像二戰時那麼麻煩了。圖:下水儀式上的218SG,完全看不到什麼側推,各國潛艇也沒有裝這個東西的,只有水下潛航器才會裝備。裝艏側推的一般是登陸艦等大傢伙,用於碼頭靠泊之類的事情。軍艦中後部裝輔助螺旋槳的倒是不少,大型潛艇也有裝,但那是主動力損壞後應急用的,不是什麼側推。問:堂兄,國際空間站退役主要原因是什麼?它長得也跟個棒槌似的,為什麼不能像88炮似的一節一節換?國際空間站都多少年沒發射新艙段上天了,與其把上面的艙段換掉一多半,不如造個新的了。太空對接又麻煩又危險,換艙段還要考慮兼容老艙段的問題,麻煩死。國際空間站本身的設計壽命就沒有那麼長,現在已經是屬於超期服役了,這樣的話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國際空間站畢竟是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它的很多設計理念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航天技術,所以也沒必要留著。圖:當年和平號空間站服役的時候,火災、漏氣、設備失靈,被宇宙飛船撞擊這些事故都出現過,如今國際空間站也服役了20年,其中很多設備也出現了老化或損壞,空間站近幾年光漏氣就出現了很多次,太空環境不比地面,許多諸如微流星,細小塵埃等物質長期「摧殘」,這些損傷很多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也沒必要反覆折騰。問:堂主大人,為什麼蘇聯那麼多裝備都是「巧立名目」搞的?莫斯科級航母就是巧立名目搞的,今天你也說現代級驅逐艦也是巧立名目搞的,到底是為什麼不能正常走流程?這到底是蘇聯的決策體制問題,還是蘇聯軍事思想的問題,或者乾脆就是前蘇聯領導人根本不想好好做事,淨想著一些歪門邪道啊?有的是體制問題,有的是啥也不懂的領導裝著自己很懂的樣子。戈爾什科夫的前任庫茲涅佐夫元帥就因為嚷嚷著要造正經航母,赫魯雪夫不樂意了,覺得航母打核戰沒有用,直接把庫帥貶成海軍中將。

圖:什麼都懂的赫魯雪夫同志。

在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設計的50年代末,蘇聯鼓吹核戰制勝,覺得航母沒有用,於是只批准了帶一堆直升機執行反潛任務的巡洋艦,就是莫斯科級了。當然莫斯科級在設計上也有諸多限制,最後船造出來的實用性非常慘。圖: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莫斯科級航母就是,看這個怪怪的外形就知道船好不了,真船造出來以後,航海性能差,漏水,結構強度不滿足要求等問題層出不窮。現代級則是海軍的地位不如陸軍的產物,當時蘇聯海軍急需大量的水面艦充當反航母打擊的支援力量,要不搞個支援陸軍打登陸戰的旗號,現代級是拿不下那麼大的訂單的。問:堂主,航空炸彈的實際裝藥量對其總重的佔比一般為多少?圖:最常見的美國MK82重232-259公斤,裝87公斤炸藥。MK83重447-468公斤,裝202公斤炸藥。MK84重896-947公斤,裝429公斤炸藥。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國產航母甲板用的什麼鋼?
    航母所用建材是特種鋼,目前能製造這種鋼的只有美國、俄羅斯等4個國家。印度無法實現特種鋼製造,自建航母的鋼材是從俄羅斯購買。那中國目前是否具備這種特種鋼的製造能力呢?首艘國產航母的建材又來自何處?2013年,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上的甲板鋼,就是在這裡生產下線。趙剛,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產品研究所副所長,也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甲板用鋼的研發負責人。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產品研究所副所長 趙剛:目前我們航母的這種寬長的甲板鋼,在國內來說這是唯一的一個生產基地,我們目前的水平應該能達到世界領先的這樣一個水平。
  • 有「沙雕」說日本要想造航母,分分鐘造出來!那麼造一艘航母有多難?
    但是,要保證6萬噸以上、30節以上航速、有源相控陣雷達、綜合信號桅,菲捏爾助降系統,攔阻降落索,三代固定翼艦載機全部國產,擁有自主技術,這些加起來,就只有中美能做到。不但如此,我們還攻克了耐高溫的甲板特種鋼,安裝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擴大了機庫,設計出了殲15「飛鯊」。你知道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002,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艦」,涉及了多少工業企業嗎?
  • 中國造航母的真正意義,99%的人都不知道!
    日前,我國國防部表示:首艘國產航母進展順利,有顏值更有氣質,看來造航母這一難關正在被我們攻克。
  • 航母用鋼材全球僅2個國家能造且禁止出口,這家國企成功掌握
    所以要改建瓦良格號的技術難度非常高,中國為了未來核心技術不被其他國家卡脖子,在改造過程中全部自主研發。解決了對稱球扁鋼的研製問題,鞍鋼又面臨了更加重大的考驗,那就是甲板鋼的研發,甲板鋼可以說關係著航母的戰鬥力和防禦力,技術難度非常之高,世界上僅有美俄法三個國家掌握這項技術,就連英國的航母都是和法國購買的鋼材,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國家全部禁止向中國出口航母所用鋼材
  • 中國智取瓦良格號航母
    目前,全球擁有完整6萬噸級航母製造能力的國家只有兩個,即中國和美國。英法俄其實都有完整的航母製造技術,限制他們的,主要是工業人口的數量。僅僅航母產業鏈上下遊涉及的技術工人,就至少五百萬人,換句話說,人口一億以上且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才能勉強擁有造航母的資格。
  • 國產001A航母即將下水,了不起的中國製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母一舉取代戰列艦成為決定海戰勝負天平的決定因素,美國在遭受日本航母艦隊偷襲珍珠港之後痛定思痛,先後建造了總計155艘航母,直接壓垮了野心勃勃的日本聯合艦隊,不僅一雪前恥,還為美國最終打垮日本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戰後,雖然先後有十餘個國家擁有或曾經擁有過航母,但真正能夠建造航母的卻只有那寥寥數個,即使國力強大如前蘇聯,其紅海軍的航母設計建造歷史也充滿了坎坷。
  • 張召忠說 | 中國共享單車用鋼30萬噸夠造5艘航母!這個梗在網上瘋傳,快來圍觀
    但建造一艘4萬噸的中型航母通常需要2萬噸左右的鋼材,因此這好鋼只能用在刀刃上,「維克蘭特」號摳摳搜搜,在關鍵部位使用了俄羅斯的特種鋼材,其他絕大部分建造還是印度產的航母用鋼。怎料,印度特種鋼材根本就跟不上,造著造著就掉鏈子了……就因為鋼的事情,印度總理莫迪曾在該國的魯吉拉鋼鐵廠,面對5萬名工人發表慷慨激昂的講話,把鋼產量與國防戰備聯繫在一起,特別是魯吉拉工廠生產的高質量的鋼鐵將用於自行研製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以及其它武器的製造,說要用印度鋼造航母,稱在這方面印度「絕不能落後於中國」,所以要全國大煉鋼鐵!
  • 瓦良格航母之傳奇!
    為建造這兩艘航母,蘇聯政府撥款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包括建成了裝配和焊接車間,允許將船體分段重量增大到200噸;裝備了2臺載重各為350噸的自行平板車,建成了從新車間到船臺的運輸車道;0號船臺的長度加長了30米;建成了裝配重達1700噸總段的水平船臺旁平臺,安裝了船臺和船臺旁平臺用的2臺起重量各為900噸的芬蘭制龍門吊車,並加裝了其它新型吊車,使得整個船臺上使用的吊車達到
  • 中國百年航母夢:生不逢時的瓦良格,是如何進入中國視線的?
    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擁有一支強大的航母艦隊,成為幾代人心中的夙願!我們南沙、西沙被南越佔領,沒有航空母艦,我們不能讓中國的海軍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艦,我是不甘心的啊!(周總理)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中國海軍一定要建航空母艦。
  • 踢館 中國、德國和美國,哪家的穿甲彈威力最強?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
  • 踢館 | 隔壁造船噸位世界第一,航母都搞得定的我們真不如韓國?
    》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問:堂主,韓國再次拿下世界造船訂單量/噸位數第一,報導裡說我國造船水平低於韓國,目前軍用船舶基本全產品線都完成了,人工成本也比韓國低,難道民用這塊沒受軍用造船反哺,技術上依舊沒有提高嗎?在亞洲乃至世界是個什麼水準?
  • 踢館 | 冷戰後美國海軍瞎折騰30年,所以現在戰略態勢對我們有利?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
  • 踢館 | 我們現在有研製一款對標F-35B的垂直起降戰機的迫切性嗎?
    美國人自己用F-35B,那也不是當航母用的。雖然陸戰隊有這個想法,但是真要打起來,奪取制海權的還是航母編隊,而不是LHD/LHA,哪怕沒F-35B我們也得挨F-35C捶。 俄國離世界第一已經差了30年,還在我們後面。蘇-57本身的作戰能力比蘇-35估計還是要強一點,當然是要真能用的話。就現在的狀態,恐怕離真能用還得十年吧?那十年後按照現在蘇-35的價格買,還是可以湊合考慮一下,反正總比殲-11之類強些,湊合吧。
  • 建造航母的尖端鋼材,全球只有三國能造,被中國一家企業成功突破
    航母作為艦載機實現海上作戰的大型平臺,對於一個成熟的航母編隊是至關重要的。不過航母的建造難度卻是讓目前各國都難以獨當一面,不僅僅是因為航母建造費用的昂貴,更是因為航母所包含的尖端技術和高端材料。此前中國在航母建造上完全算是一窮二白,直到20年前從烏克蘭引進瓦良格航母,才能在2012年正式交付改進後的遼寧號母艦。
  • 關於購買「瓦良格」號航母圖紙的真相
    早些年,航母工程是國家保密項目,我不便對外發布任何消息,如今「遼寧艦」已經服役多年,就連國產航母的情況已盡人皆知,現在該是說說我親身經歷的那段往事的時候了。「瓦良格」號航母來中國,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購買,第二階段是拖帶回國。前一階段我們沒參加,不便多說;後一階段我們參加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讀者,「瓦良格」拖帶回國,和香港商人徐增平沒有一毛錢關係。
  • 航母蒸汽彈射有多難?兩條氣缸難倒全世界,特種鋼沒幾個國家能造
    電磁彈射技術是航母艦載機起飛的三種方式之一,另兩種是滑躍起飛、蒸汽彈射。電磁彈射遼寧艦和山東艦使用的都是滑躍起飛方式。美國現役的11艘航母中,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都採用蒸汽彈射技術,只有2017年服役的新型航母「福特」號上採用了電磁彈射技術,不過「福特」號在電磁彈射這一前沿的航母起降方式方面也處於「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仍有一些問題無法完全解決。
  • 瓦良格號航母回國遭遇刁難,中國為土耳其這個作梗小國付出了天價!
    早在1970年,劉華清就組織航母專題論證,1980年5月劉華清陪同耿飈副總理訪問美國,參觀小鷹號航空母艦,其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1982年8月劉華清任海軍司令員以後,曾說過」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1987年劉華清提出,搞航母不能等,財力不夠也要早論證。他設想「七五」開始論證,「八五」搞研究,對平臺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 踢館 | 美軍F-22機隊的妥善率60%,這算是啥水平?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
  • 還原瓦良格號航母來中國的歷史真相
    由於當時最高層主張不搞航母,但作為中國海軍,擁有航母一直是他們的遠大理想。前蘇聯解體後留在烏克蘭的半成品航母瓦良格號要賤賣的消息,無疑強烈地刺激了海軍將領的神經。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有了兩艘航母服役――遼寧艦和山東艦(滑躍起飛),第三艘航母(彈射起飛)正在建造之中。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其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不言而喻。據說當年美國總統裡根有一個習慣,只要世界上發生了重要事件,他首先要問:我們的航母在哪裡?可見航母在一個超級大國總統心中的位置。
  • 航空母艦發展史與中國航母艦隊的起步
    天價巨資,也許會開啟一個濱海國家海洋的歷史,一個大國海軍真正擁有航母編隊的歷史。所以,經過幾年的研究、改裝、新裝、幾乎將中國現代國防科技能夠運用的技術、裝備、智慧和遠見都集為一體,瓦良格號終於下水了。雖然也是拖船拖出船塢,但這次,出港後,他將不再使用拖船,而真正用自身的蒸汽動力航行。雖然,我們可惜他不是核動力航母,但他畢竟是一艘真正具備戰力的航母,中國海軍的驕傲,中國海軍新的一頁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