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核退役老兵退伍後的悽慘人生!

2021-02-15 退伍老兵公社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隨著空中一聲巨響,80公裡外駐紮的士兵們從護鏡後面,看到一團巨大火球翻滾著形成蘑菇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觀看的士兵沸騰了,跳起來扔帽子,高呼「毛主席萬歲」。這一刻,大家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參與的,正是實驗基地上上下下一直在講——「偉大的任務」。


代號永紅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實驗基地,新疆馬蘭基地,即總裝備部第21試驗訓練基地,是1958年由中國軍人在羅布泊西部一片戈壁灘上建設而成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在成立之初,部隊代號為8023部隊,後改為89800部隊,是曾經在地圖上無法找到的神秘地方。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96年7月29日最後一次核試驗,共進行了45次試爆任務,歷時32年。曾經前前後在這片戈壁灘裡參加試驗的基地官兵和技術人員不下10萬人。楊天玉就是其中之一。

1964年10月16日,楊天玉接到任務要在爆炸後開車將防化兵送進爆心附近取樣。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一小時後,當大家還沉浸在喜悅中時,楊天玉隨著車隊身著防護服載著防化兵駛向爆心。向爆心距離越來越近,周圍的溫度也越來越高。悶熱得快要暈厥的楊天玉一心想著完成任務,最終打開防毒面具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打起精神繼續衝。這些後來讓老兵們回憶起來都讓人熱血湧動甚至有些後怕的故事,幾乎每人都有幾段。


70年技術總隊的老兵馮立友,曾經負責地爆試驗後打井取樣的工作,爆炸之後的半年就開始了挖洞採樣,「和挖煤打井是一樣的。那時沒有電瓶車,挖出石子靠人工推小車出來。每個人帶著計量筆,裡面的計量達到100侖人就不能進去,我們自己也能看了,最高達到268 -286侖。」越是困難越有幹勁正是軍人的無畏。


獻完青春獻終身


「以為就是像個大炮仗,放完就完了。」 大多數士兵為原子彈的威力震驚,但對於核危害的了解卻並不多。除了部隊的硬性紀律要求,大多數新兵對輻射的了解來源於老兵。而最終真正讓大家認識到這「炮仗」的威力卻是退伍後在老兵群體裡高發的相關各種疾病。


免疫力低下,莫名其妙就得病,是老兵中的普遍現象。皮膚病、皮癬發病率也極高。更為嚴重的是癌症發病率和血液病變。白血病、肺癌,肝癌,食道癌,都是老兵們群體中最兇猛的「殺手」。據老兵統計,吉林省通榆市77年徵集的一批300餘名老兵,有37人死於各類癌症和血液疾病。


「我們不知道這些和輻射有沒有關係,但為什麼就我們這批兵回來病的多,死的多。」吉林老兵趙大偉說。


獻完終身獻子孫


寧繼明,77年入伍,在8023部隊124團,據他回憶,當年的一個班23個人,4個最常進場區作業的老兵,三個得了癌症白血病去世,算算自己就是那第四個,但擔心來擔心去這個要命的噩運卻降臨到了孩子身上。大兒子先天耳聾,二兒子白血病,孫子智力發育不全。這些病症在被稱為「馬蘭二代」的參核老兵子女裡屢見不鮮。據洮南參核老兵戰友會統計,僅洮南的170名參核老兵裡,已發現的白血病子女有8人,相比白血病自然平均發病率的10萬分之3高出千餘倍。
除了白血病,先天性殘疾和智力障礙的子女人數也比正常比例高得多。趙大偉曾育有1子,8歲死於白血病,後生育1女,同樣患上了由血液類病變引起的紫癜。


這些看似小概率的疾病,卻是隨便一個就可以毀掉一個家庭。身在吉林鄉村,以種地養羊為生的寧繼明舉家變賣房屋土地,距離上百萬的移植費用仍遙不可及,絕望時候寧繼明曾帶著兒子跪在長春街頭乞討。


「當一趟兵就得三個證」


寧繼明掂量著手裡的退伍證,立功證和殘疾軍人證,這三個軍旅行生涯的「紀念品」像是對寧繼明一生最簡約的概括。大多數老兵,退伍回來,手裡都有兩個證,退伍證和立功證,近幾年陸陸續續地辦上了殘疾軍人證。這曾是他們最不想沾手的,而現在殘疾軍人證甚至一證難求。


隨著老兵們顯出輻射影響的人數不斷變多,國家對於老兵問題日漸重視,民政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國家部委相斷髮出多條文件,逐步落實了關於老兵身體體檢、評殘、補助等等問題,對老兵子女也制定了相關政策。但這些政策仍未覆蓋到整個參核群體。寧繼明的長子寧旭文先天性耳聾,在政策裡可以參與評殘,但後患白血病的二子寧旭東並未獲得評殘資格和相關照顧。

2012年寧旭東花費110萬醫藥費,僅按大學生保險報銷了4萬6千元。吉林省洮南市,如果認定子女身患白血病即可以提高軍殘等級到六級。洮南的蘇春財,85年到89年的四年間前後夭亡一兒一女,苦於之前醫療設備差,沒有完全確診並開具證明,現在蘇春財一直評定的九級軍殘。而九級和六級之間在醫療報銷範圍和補貼上都有很大差別。而相對於已經拿到殘疾軍人證,領到補助金的老兵來說,還有一些老兵連評殘這一關都還難以通過。


隨著核試驗的解密,曾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死了帶到棺材裡」的任務,終於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各地的戰友聯誼會紛紛成立,一年一小聚,幾年一大聚,聊聊曾經肩負的使命和親歷過的榮耀。
核試驗停止了,希望曾經受到核輻射危害的老兵能夠安度晚年,得到更多的更合理的優待撫恤和幫助。

收集老兵訴求,分享老兵甘苦,領取老兵紅包,請加微信:laobing84893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老兵們退伍後,留下了這些珍貴的「禮物」
    漫漫人生路唯有軍旅最燦爛告別了戰友、告別了軍營
  • 一名戍邊12年老兵的退伍倒計時
    李超,雲南鎮沅人,1985年出生,2005年入伍,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二連退伍班長。12年的春華秋實,從20歲到32歲,是人生最絢爛的年紀,選擇了軍營,就選擇了一種另一種生活。如今,12年軍旅生涯即將畫上句號,接下來,這個圖集記錄了李超臨退伍前最後一段時間的點點滴滴。
  • 退伍老兵的十種「後遺症」?你有嗎 ?
    退伍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時常影響著老兵們的生活。今天,小編整理出退伍老兵留下的種種「後遺症」,大家對號入座吧!
  • 退伍季!武警三明支隊退伍老兵火車站揮淚告別,這些畫面實在感人!
    ,踏上返鄉的徵程,走向人生新的「戰場」。該支隊黨委常委一行與退伍老兵們到火車站臺依依惜別。歡送現場,支隊黨委常委與退伍老兵親切握手,並與大家合影留念,叮囑大家要注意途中安全。希望你們回家後不要忘記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兄弟,不要忘記曾經站崗執勤過的中隊,不要忘記三明支隊這個永遠的家。」
  • 一位退伍老兵的圓夢之歌
    一位退伍老兵的圓夢之歌--記玄富國同志反哺建設家鄉事跡投筆從戎去參軍,為國為民獻青舂。軍役期滿回家鄉,奮力拼搏帶頭人。創辦企業爭輝煌,富貴不忘感黨恩。反哺改變家鄉貌,夢圓留芳千古村。這是遷安市楊各莊鎮玄新莊村退伍老兵玄富國同志的夢想之歌;也是他奮力拼搏的戰鬥誓言;更是他璀璨人生的終極目標。1970年12月,正在周各莊高中讀書的玄富國,適值參軍入伍年齡。此時懷揣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玄富國毅然決然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駐雲南的野戰軍某部。
  • 萬載這位退伍老兵的故事,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
    他叫辛檢妹,1956年12月出生,猛輝村5組一名普通退伍老兵。從小他就懷著一個當兵夢,夢想著有一天能穿上軍裝,手握鋼槍,為祖國站崗!長大後。1976年夢想成真,十二月光榮入伍,曾在部隊受到多次連嘉獎,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1981年光榮退伍!
  • 一名退伍老兵的維權心聲
    近年來,網絡媒體上關於退伍老兵聚集式討公道維權的新聞不斷被報導;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曾經「最可愛的人」 走向這條維權道路?
  • 軍人退伍後,適合從事哪些工作?老兵給出答案,網友:我選第三個
    軍人退伍後,適合從事哪些工作?老兵給出答案,網友:我選第三個軍人退伍後,適合從事哪些工作?
  • 【熱點】老兵,這樣的退伍禮物你喜歡嗎?
    ▲「難忘軍旅,再見老兵」主題晚會。老兵退伍前夕,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勤務支援旅全體官兵齊聚一堂隆重舉行「難忘軍旅,再見老兵」文藝晚會,為退伍老兵送上一份厚禮。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現場共同感受這段不舍的情愫。
  • 【頭條】山西「兵媽媽」梁秀娥深情送別退伍老兵
    山西「兵媽媽」梁秀娥深情送別退伍老兵每年老兵退伍期間,梁秀娥都要來到中隊,和退伍老兵促膝談心,現場贈送慰問品,並親自到駐地火車站送別退伍老兵。8年來,梁秀娥送別上百名退伍老兵,贈送價值7萬多元的慰問品,被武警官兵親切地譽為「兵媽媽」。提起梁秀娥,武警官兵都親切地稱其為「兵媽媽」。因為她的兒子金鑫也是一名軍人,於2007年12月入伍到北京軍區某部服役。
  • 退伍老兵拿到的「光榮之家」鐵牌有啥用?其作用意義非凡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發展起來了,對於軍人的待遇也相當的重視,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做到了極致,很多士兵一旦退伍,他的家庭就會收到一塊「光榮牌」上面寫有「光榮之家」四個大字。那麼軍人退伍所發的「光榮牌」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呢?其實它的作用意義非凡。
  • 退伍季|場務老兵,此生願「場務魂」伴你高飛遠航
    裝備維護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又到了老兵退伍復退的日子。即將離開熟悉的崗位、離開軍營大家庭、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即將駛入人生另一個更為廣闊的歷程,數不盡的風雨兼程,道不完的戰友情誼,在場務連工作的一幕幕場景再次浮現在腦海……
  • 張林蒼事件給退伍老兵的啟示
    因為,這些年來,我耳聞目睹太多關於退伍軍人退役後,由於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而貧窮潦倒,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新聞了。不知道大家可否記得,北深州監獄越獄犯名王振輕事件,昆明張林蒼獄犯事件,北海持木倉綁架案,崔英傑事件,張軍事件、、、等等。當然,國家目前對軍隊幹部退伍及家屬就業還是有一定的妥善安置的,特別是對有一定級別的部隊幹部的安置還是相當不錯的,對城市義務兵的安置也基本上可以。
  • 退伍老兵魏全志:21載赤膽忠心,脫下軍裝我還是一個兵!
    天】這雙手,摸過槍,宣過誓這雙腳,打過泡,流過血這矯健的身姿映照了千米高空的縱身一躍映照了塞外寧夏的宵衣旰食這不屈的意志鑄就了從天而降的英雄偵察兵鑄就了孤身拼搏的忠誠商海人他就是,空降退伍老兵魏全志1993年,戰士期間
  • 上「士官學校」後到底好不好考「軍官學校」呢?退伍老兵說了實話
    帶著這樣的疑問,小編專門諮詢了專業的退伍老兵,退伍老兵說出了這樣的解釋和答案,給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軍隊院校招收士兵學員對象為: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同等學力、未完成國家高等學歷教育的在校大學生士兵,高中生士兵年齡不超過22周歲,在校大學生士兵年齡可以放寬1歲;義務兵考生必須服現役滿1年,士官考生必須服現役滿2年、不超過3年,且在本軍級單位工作滿半年其次,士官學校畢業後是不允許再考軍官學校的
  • 【關注】「田家會英雄連」的退伍老兵,這樣告別軍營!
    ▲「田家會英雄連」2018年秋季退伍老兵合影。時間太快,指尖太寬。9月1日,昔日鋼鐵硬漢要惜別軍營,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在各營區舉行向軍旗告別儀式。「田家會英雄連」退伍老兵向軍旗敬上最後一個軍禮!▲迎軍旗,這是退伍老兵最後一次。
  • 軍人退伍後,為何戰友之間幾乎不聯繫了?老兵含淚說出真實原因
    我們也能通不少的資料去了解到,老兵退伍的時候都是各種不舍。好在如今通訊行業夠發達,相互間也有聯繫方式。可是說來奇怪的是,明明分開時如此不舍,怎麼在軍人退伍後,反倒相互之間也沒有太密集的聯繫呢?和創創一起來看看吧!沒有當過兵的人是很難理解戰友情的,那種可以隨時交付生命,守護彼此的感情,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清楚的。
  • 參戰退伍老兵陳瑞明:脫下軍裝不改擔當
    正如河北參戰退伍老兵陳瑞明所說,雖然脫下了軍裝,但他要永遠發揚一個老兵的光榮傳統,為社會繼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陳瑞明榮獲「河北省優秀退役軍人」稱號。 張鵬翔 攝1971年3月出生的陳瑞明,1989年3月入黨,河北圍場人,1986年11月入伍,1990年3月退伍,1987年參加過老山對越防禦作戰,是一名退伍老兵,現居住在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冶金社區。
  • 70年代入伍老兵,真實軍旅故事回憶錄——當兵的人生(三)
    唐加堯,一位浙江上虞籍的士兵,1978年入伍,還在1983年部隊搞退伍工作時,他曾來到我的辦公室,同我談起退伍的事,我感到他提幹已不可能,因為當時幹部制度已改革,須從軍校出來才能提幹。而他已超期服役數年,鑑於他的實際情況,我建議他退伍回鄉。然而他是一個老實人,也是連隊的骨幹,最後還是沒有退伍。
  • 老兵!退伍當天被破格聘用
    說起李振龍,不得不提最近旅裡傳來的一則勁爆消息:李班長退伍返鄉當天就被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破格臨時聘用,主要負責2020年度退役老兵信息登記統計和退役政策解讀工作。優秀的人才往往是用人單位爭奪的「香餑餑」,回顧李班長12年的軍旅生涯,我們也不難看出他為什麼如此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