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北的航空科學博物館園區,對於兩岸軍史愛好者來說遠不是一個科普基地,它的前身是國民黨空軍在桃園機場的一個神秘單位。當年國民黨空軍執行對大陸偵察的第十二中隊、第三十五中隊等就駐紮在這裡。
桃園的國民黨空軍眷村子弟當初就是乘這樣的「校車」上下學的,後來的作家高興華先生描述自己當時的經歷,說可以一路看到包括F-86、F-101、RF-104、T-33等各種飛機,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全身漆黑的U-2。
他們當時並不了解,這些飛機都是國民黨空軍當時竄犯大陸的主力,也有不少在這種襲擾偵察行動中折戟沉沙
除了飛機,在昔日桃園軍用機場中,這些眷村子弟感興趣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條件極為優越,「每個窗戶上都掛著電視機」(實為空調外機)的美軍顧問宿舍,因為它神秘;另一個則是空軍官兵的俱樂部盛景廳,因為它有冷氣,能到那裡去參加活動並享受冰激淋美食是極難忘的記憶。
即便是這些經常出入的空軍眷屬,也常常會忘掉問一個問題——這地方為何叫「盛景廳」呢?
原來,此地的名字來自於蔣介石的侍從武官盧盛景。1954年,盧盛景在國共兩岸對峙的戰鬥中消失在臺灣海峽,蔣介石對這名親信十分痛惜,故此採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建築。
然而,蔣介石的侍從武官,怎麼會直接參加空中戰鬥呢?他又怎樣得到了這樣的結局?為何這麼大的一個戰績,卻在我方軍史圈中從未見人談到?這一切撲朔迷離,而解開這個謎團的挑戰,又似有異常的歷史魅力。
首先我們要問的是,盧盛景何許人也?
在美訓練期間的盧盛景
看履歷,盧盛景有著頗為驕人的一面。
他是江西南康人,1915年生,長於北平,曾就讀於師大附小,後就學於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工程專業,在抗戰中轉入西南聯大並投筆從戎,為空軍官校十三期生。1942年,屢遭重創的中國空軍決定重建偵察部隊,在空軍官校表現出眾的盧盛景便是選中的幹部之一。
1943年,他奉派前往美國進修學習空中偵察技術,曾飛過P-51、AT-3、B-25、RP-38、蘭開斯特等機型,1945年奉命回國,在途經印度昂達爾基地時組建第十二偵察中隊(中隊長方朝俊少校)。6月,他與八名隊友穿過濃霧飛越喜馬拉雅山,順利到達雲南呈貢機場,並在6月30日於四川歸建。
因為長期的學習訓練,盧盛景實際參加抗戰的時間僅有一個半月,參加過對日軍的照相偵察行動,但沒有來得及取得實際的戰績。無論如何,這種從軍抗戰的精神都很值得紀念,所以我曾經覺得,如果他真的是在臺海空戰中被擊落死亡,那多少帶有一點悲劇的意味。
盧盛景在抗戰之後國共三年的鏖戰中參戰不多,大多數時間他在英國接受試飛教學,並在回國後執行航測三峽地形(為後來修建三峽大壩的攝像服務)、飛機生產、測試等工作,也在航校擔任過教官。
1948年,第一架我國自製PT-17教練機「蔓平號」試飛成功,左為試飛員盧盛景(李适彰提供)
1950年,在國民黨殘軍退臺後盧盛景一度加入轟炸機部隊,未幾因為他的英文好,為人沉穩忠誠,被蔣介石調為中校侍從武官,經常跟隨蔣出席各種活動。
儘管這份工作薪餉優厚而且安全,但作為一名飛行員,盧盛景卻始終不適應蔣氏官邸中的政治傾軋、勾心鬥角,多次請求返回軍中。
最終蔣介石同意了他的請求,將他調空軍官校教官訓練組任職,1954年9月16日,再次將其調任桃園的偵察第十二中隊擔任中隊長,盧便是在此任上殉職。
國民黨空軍共有三個核心偵察機中隊,即以低空遠程夜間偵察為主要手段的第三十四中隊(即著名的黑蝙蝠中隊),以高空遠程偵察為主要手段的第三十五中隊(即著名的黑貓中隊),還有一個便是這個以戰術照相偵察為主要手段的第十二中隊。
第三十五中隊的U-2高空偵察機
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偵察第十二中隊的任務又帶有一定的神秘性,盧盛景死亡的經過一直不甚為外人所知。老薩在最初的考察中,除了證實盧盛景死於1954年11月以外,並未找到更為詳細的記載。
不過,在對岸飛行員的回憶中,的確提到在1954年11月臺海作戰中,國民黨空軍曾有一名高級軍官在對福建同安地面目標進行攻擊的時候被擊落身亡。
此時已經是1954年,雖然海峽兩岸為爭奪臺海制空權不斷發生戰鬥,但囂張到進行對地攻擊,襲擊對方地面目標的事情已經變得罕見,這場發生在同安的戰鬥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位給蔣介石幹過侍從武官的盧盛景飛揚跋扈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
仔細看相關材料才發現,原來,這場戰鬥是由一名國民黨空軍飛行員的起義引發的。
這名國民黨飛行員,便是原空軍官校三十四期學員胡弘一。他在1954年10月26日,駕駛一架國民黨空軍AT-6型高級教練機從臺北岡山機場起飛,採超低空飛行躲避雷達監控,飛越海峽到達福建解放軍控制區。由於對福建空域不熟悉,沒有找到預定降落的機場,胡弘一在燃料即將耗盡的時候選擇在同安一條河邊的灘地迫降。由於技術甚好,這次降落很成功。大陸方面隨即發表了胡弘一起義的報導。
落地後的胡弘一
國民黨軍AT-6型美制螺旋槳高級教練機,有趣的是,由於這種飛機和日本二戰中飛機頗為相似,故此在《虎虎虎》等影片中,經常由它扮演日軍的零式、九七式等飛機。
由於當時正在金門炮戰期間,胡弘一的起義對前線國民黨軍震動甚大,蔣介石十分惱怒,當即下令國內黨空軍迅速捕捉胡弘一座機的位置,對其進行攻擊摧毀,以免給對岸留下宣傳證據。在當年劉善本駕機起義後,國民黨空軍也曾這樣做,先派偵察機定位,而後派轟炸機將劉開到延安的一架B-24重型轟炸機徹底炸毀。
根據國方飛行員回憶,胡弘一事件後,正是盧盛景擔任隊長的第十二中隊派出飛行員執行尋找胡弘一座機的任務。
他們深入大陸百般尋找,最終在胡弘一降落的第二天傍晚,國民黨空軍的情報研讀人員從王兆湘中尉拍回的照片中,發現了胡弘一座機的蹤影,判斷它被隱藏在同安縣大同鎮西樵尾溪沙埔,地點為東西溪交匯處的河灘(今銀湖大橋附近),上面還覆蓋了帆布。
11月1日,國民黨軍出動九架飛機對胡弘一的座機進行攻擊,試圖將其摧毀,不幸這次作戰並不成功,反而在戰鬥中損失了兩架飛機,其中包括一架左翼帶著「銀空獵犬」圖案的F-47雷電戰鬥機。國民黨空軍稱此戰陣亡了一名上校大隊長,便是此機的主人。
這名上校,莫非就是盧盛景?但盧盛景的軍銜不是中校嗎?
調查的結果有些出乎意料,這名上校另有其人,名氣比盧盛景還大,而且他的死,和盧盛景的命運還有間接關係……
02 大鵬三號的命運1950年麥克阿瑟訪問臺灣,給國民黨集團打氣,蔣介石對此十分歡欣,親往機場迎接
照片裡兩人身後中間位置的,便是本文聚焦的國民黨空軍明星,身為侍從武官的盧盛景中校。
然而,在1954年11月1日,被擊落在福建同安的那名國民黨空軍「銀空獵犬」,卻是一名比他地位更高的軍官,此人便是國民黨空軍第五大隊第十四任大隊長陳康上校(死後追晉少將),他也是兩岸空戰中陣亡人員中軍銜最高的國民黨軍人之一。
陳康,國民黨空軍少將,1917年出生於河北安新
他的履歷比盧盛景還要輝煌,陳康在抗戰中參加過多次空戰和對地支援作戰,1954年3月升任國民黨空軍第五大隊上校大隊長,「銀空獵犬」就是他的標誌。
這樣一個空中老手怎麼會折翼同安呢?
從戰鬥過程來看,他是被解放軍預先部署的防空火力擊落的。說起來陳康的確是老手,當天中午,他率隊飛抵同安胡弘一座機隱藏位置上空,便發現周圍有解放軍的高射炮和機槍陣地,當即下令七架僚機開火壓制解放軍防空陣地,自己率徐德之中尉投彈攻擊。
徐德之投下的汽油彈準確地摧毀了目標(後得知那是解放軍放置的假目標,真飛機早已拖走),而僚機看到陳康投彈後飛機便開始抖動,似乎中彈失去控制,他們還看到大隊長試圖跳傘,但因為高度太低傘未張開……
同安黨史專家、退休幹部彭炳華證實了這一點,只是錯誤地把陳康的官職記成了「空軍第四大隊副大隊長」。
陳康駕駛的是一架雷電式戰鬥機,墜毀於洪塘鎮石潯村附近
國民黨空軍偵察機的來臨讓解放軍有了準備,他們乘夜間悄悄拖走了胡弘一的那架AT-6,換了一架假飛機藏在帆布下面,準備誘殺來襲敵機。據彭炳華描述,當時解放軍在周圍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火力,把高射炮、高射機槍,架設在了大輪山、九曜山、舊銀行、舊百貨商店樓頂等多處位置,這可能是國民黨軍用了七架飛機對地攻擊仍然無法壓制住所有防空火力的原因。
說到底,從10月20日發現胡弘一飛機的位置,到11月1日國民黨空軍實施空襲,過去了超過十天的時間,假如素來善於埋伏的解放軍還浪費掉這個機會,那就不只是個通報批評的問題了。國民黨空軍的低效率和猶豫不決是陳康送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民黨方面後將桃園空軍附屬小學命名為「陳康國小」,還給他塑了一座銅像,保存至今
同安這次戰鬥中死去的不是盧盛景,這說明在1954年11月,至少有兩名國民黨空軍的明星級軍官死在臺海,如果看黃曆,這個月國民黨空軍肯定流年不利。
陳康和盧盛景兩次出事,其中有著間接的聯繫。陳康死後兩天,第一次金門炮戰宣告結束。為了提振士氣,蔣介石下令國民黨空軍恢復對大陸的照相偵察,以對衝陣亡一個大隊長在軍中的影響。
11月17日,第十二中隊一架RT-33型偵察機奉命對大陸福建江西交界地區解放軍部署情況進行偵察,結果返航時遭到解放軍空軍的攔截。
我曾猜測這架飛機的駕駛員可能便是盧盛景,不過後來記錄顯示我又弄錯了,他只是盧盛景的部下而已。這個駕駛員同樣是國民黨空軍中的明星,此人便是臺灣人稱「大鵬三劍客」之一的中尉飛行員遊健行。
遊健行的名氣來自於國民黨空軍的籃球空軍官校隊——「大鵬隊」,這支球隊是當時臺灣最能打的籃球隊,而大鵬隊的核心是前場的所謂三劍客,即孫煥庭、遊健行和朱聲漪,因為遊健行常穿三號隊服,所以有「大鵬三號」的美稱。他們都是當時臺灣社會的明星與偶像。
當年臺灣報刊上大鵬隊與另一支勁旅鐵路隊的明星譜,左排上數第二人即遊健行
遊健行駕駛的RT-33型噴氣式偵察機是美國在T-33型教練機基礎上開發的一型戰術偵察機,裝備有四臺大型偵察照相機,從雙座改成了單座,性能遠超此前使用的各型螺旋槳式偵察機,1953年供國民黨空軍使用。
保留在桃園的一架國民黨空軍RT-33偵察機,不過眷村子弟回憶當年它的塗裝並非這個樣子,而是紅色的
不過,這次RT-33遇到的對手正好克制它,根據國民黨空軍保留的檔案,遊健行這架RT-33遭遇的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屢立戰功的解放軍空軍米格-15型戰鬥機,這時他們已經出現在福建前線。
MIG-15,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王海的功勳座機
這種噴氣式戰鬥機是當時空中的王者,如果不是我軍飛行員訓練時間較短,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和美軍駕駛F-86的老手相比太缺乏經驗,美軍很難找到合適的戰鬥機與其交鋒。
在福建前線的戰鬥證明了這一點,當這些經過鍛鍊的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帶著米格-15(後來還有殲-5)進入新的戰場後,國民黨空軍感到很難抵擋。根據國際軍事網站「The National Interest」描述,國民黨軍使用F-86,因為升限不如米格-15,在早期的交手中被打得十分被動,直到1958年9月美國向其提供了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後,局面才有所改變。
解放軍殲-5和國民黨軍F-86 噴氣式戰鬥機的交鋒
與武裝到牙齒的 F-86相比,主要從事偵察任務的RT-33,在火力上就寒磣多了,它只有兩挺自衛用的12.7毫米機槍,而且無論速度還是爬升率都不是解放軍米格-15的對手。
戰鬥從贛閩邊境開始,雙方追逐良久,直到今天福建中部永安市的上空,解放軍空軍沒能把對手打下來——根據臺灣方面偵聽的結果,遊健行在慌亂中操作失誤,RT-33在當時的寧洋縣(1956年劃歸永安)境內撞山,機毀人亡。
明星的身份,並沒有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好運氣。
這次戰鬥,在解放軍的戰史中,我還沒有找到痕跡,所以,至今還不知道到底是哪個部隊截擊了遊健行的RT-33,但我相信時間地點俱在,發現其記錄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這次戰鬥在陳康被擊落之後,從士氣角度可謂對國民黨空軍前線人員的又一次打擊。
於是,作為遊健行的上司,空軍第十二中隊中隊長的盧盛景,便必須有所表現了。
03 折翼風中盧盛景最後一張照片,大有風霜之色
繼陳康被擊落之後,剛剛半個月,遊健行又再次折戟,第十二中隊上下士氣難免受到打擊,一時均將赴大陸偵照之行視為畏途。盧盛景這時剛剛到隊兩個月,為了提振士氣,他決定親自帶隊,對福建解放軍陣地進行偵察。
11月19日,盧盛景率僚機馮紀,分別駕駛一架RP-51偵察機起飛,就此一去不復返。
RP-51是二戰中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P-51野馬的偵察改型
從技術角度講,RP-51比遊健行的RT-33要落後,但盧盛景親自出擊時依然挑選了它作為座駕,可能由於他十分熟悉這個機型,也充分理解此時到前線進行偵察的風險,這個時候如果乘更加先進卻不熟悉的飛機,危險性更高。
但盧盛景未能返航。那麼,究竟是哪個解放軍部隊擊落了他呢?
關於盧盛景最後的命運,最初見於臺灣作家,《華府看天下》主持人傅建中的文字,卻是在悼念一位奇女子胡權的。文章中這樣寫道:「胡權,是已故空軍飛行員盧盛景的太太,盧曾任蔣介石的侍從武官(接替夏公權),盧盛景後來離開總統府,返回空軍繼續當飛行員,50年代初在一次執行大陸沿海偵察任務時失事……」
傅建中之所以會談起胡權,蓋因這位英文名Trudie Ball的女子在上個世紀後期美國華人社會中頗有名氣。她在盧盛景死後改嫁美國空軍上校柯林頓·鮑爾(Clinton Ball),定居華盛頓。
她善於經營,在華府開設了一座皇后酒店,美國一些政要常到她的酒店聚會,國民黨方面一些人員到美國,由於很多人與盧盛景或為同袍,或為師生,也時常照顧她的生意,這家酒店儼然成為國民黨方面一個非正式的外交沙龍,演出了不少政經兩界的傳說——如果比喻誇張一點,胡權的這家皇后酒店,恰似一家走錯了時空的新龍門客棧。
言歸正傳。盧盛景,這位可以給國民黨航校的教官們授課的資深老飛行員,並不是被擊落的,而是因為機械故障而喪生的。
說來盧盛景的墜落也不是毫無徵兆。他的僚機馮紀後來在國民黨空軍中官至少將,在談起那一天的事件時,回憶當盧盛景準備起飛的時候,他所駕駛的147號機便出了故障。此時,僚機馮紀已經升空,盧盛景考慮到本次出擊目的在於提振士氣,決定無論如何仍然要飛,於是讓馮紀在空中等待,督促機械師緊急排除故障。
不久,故障排除,盧盛景順利起飛,兩機便在機場上空完成編隊,採超低空飛向海峽,撲向目標方向。
不料飛了一段時間以後,盧盛景的飛機再次發生機械故障,無法操縱。經緊急排除故障無效後,盧被迫選擇跳傘。當時並沒有彈射式跳傘設備,在飛機失去控制而且處於超低空的狀況下手動跳傘十分危險。
但馮紀看到盧盛景藝高人膽大,還是順利從飛機中脫出了,降落傘也成功張開,落入新竹外海。
而國民黨軍方面得知盧盛景跳傘落水,也匆忙派出救援水上飛機前往營救。
但是,由於當時正處於大風天氣,海上巨浪翻滾。馮紀駕機環繞監視著漂浮在海面上的盧隊長,結果看到一個大浪打來,瞬間便將其吞沒了。盧盛景能夠入選蔣介石的侍從武官,各方面能力都很強,本是遊泳高手,但仍未能逃過此劫。
新竹外海素以波高浪急著稱,2017年還有一架中國臺灣地區空軍的幻影2000式戰鬥機失蹤於此,盧盛景最後便是消失在這裡了。
事後判斷,盧盛景失事的原因,一為機型老舊,二為天氣惡劣,關鍵問題則是在明知飛機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急於求成,過分自信,未經充分檢修繼續飛行,為達到提振士氣的目的不顧一切,結果適得其反。
今天談起國民黨空軍當時的所謂偵察行動,甚至會給人一種荒唐之感——他們的目的是隨時掌握解放軍的駐軍動向,以便「反攻大陸」時給陸軍指示目標。
這個買賣,終老蔣小蔣兩世,都是畫餅充飢而已。為這個目的而死去的國民黨飛行員們,幾乎找不到犧牲的意義。
在美國學習偵察技術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右後第一人便是盧盛景
盧盛景是個責任心重的軍官,儘管他在第十二中隊任隊長時間不長,但部下對這位不當侍從武官而回去當飛行員的中隊長印象很深,還記得他到任後為了聯絡隊員的感情,特別在其臺北永康街的宅邸,由夫人女士掌廚,宴請隊上的空勤人員。
不知怎的,拋開政治上的立場,得知他是因為機械故障失蹤,總覺得比死於兩岸的空戰中多少有一點欣慰,魂歸藍天,也算得其所哉。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給弟兄們掌廚的,自然是後來名傳海外的胡權女士。關於這位奇女子傳說甚多,最著名的是講她後來與蔣經國過從甚密。不過,這種事情即便是真的,胡權女士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傅建中寫道:「據說她手中握有蔣寫給她的書信,好事者曾鼓勵她公之於世,俾能名利雙收,但胡權不是美國社會那種『kiss and tell』的人,終其一生沒有透露此事。」
胡權晚年和號稱「邵氏美猴王」的名演員周龍章同臺,依然風姿綽約
胡曾要認周做義子,但從照片中完全看不出兩人的年齡差距,其魅力可見一斑。
不過,晚年的胡權並沒有忘記盧盛景。一次,她在皇后酒店宴請國民黨「新聞局長」魏景蒙,談起昔日不勝唏噓。
魏景蒙的女婿張文莊也是一名失事而死的空軍飛行員,魏的外孫女(右一)便是臺灣著名影星張艾嘉
因為都有親人死於那個時代,兩人難免觸動心事,很少坦露心扉的胡權忽然略帶苦澀地說道,太愛國的人都不幸早死了,言下之意是不那麼愛國的人反會享其榮華富貴。
在改革開放之後,梅葆玖、張君秋等訪問美國,胡權十分愉快,便在自己府上邀請了他們和兩百多名客人,舉行了一場豪華夜宴。後來唱老生的李寶春來紐約時,又把他「領養」去,後來竟在其府上住了下來,在華盛頓一呆就是兩年。大陸到美國的人員,很多都受過這位盧盛景未亡人的照顧。
作為一個出身於國民黨軍隊家庭,丈夫因為兩岸對峙而死去的女子,為何如此熱情對待大陸來的人們呢?
或許傅建中寫悼念盧盛景文章的結尾給出了答案——
「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間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贛江春水依舊,他卻無緣再見南康故郡。」
胡權是上海松江人,自不會對南康有多少記憶,但對故園的鄉愁,大約總也沒有變過。盧盛景的死或許讓她早早看透政治利益之爭造成的破碎,所以,她的眼中未必有什麼國共之爭,有的,只是對鄉音的珍重。
如此,盧盛景的死,未必是沒有價值的。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