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飛虎隊」隊員、唯一在世的中國「飛虎」、血戰藍天擊落過日軍戰機……9月9日,定居香港、原籍福建省莆田市的97歲陳炳靖老先生,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後回到家鄉,受到福建莆田邊防檢查站官兵的熱烈歡迎,並接受官兵代表獻花。
「民族興亡,匹夫有責,保衛國家以後靠你們年輕人了。」當天下午,在外漂泊一生、跨越兩個世紀的抗戰老兵陳炳靖老先生,一邊為莆田邊檢站題詞,一邊拉著邊防青年官兵的手勉勵說道。
1943年陳炳靖在飛虎隊駕機對日寇血戰前的一瞬間。
僅存的中國「飛虎」
陳炳靖於1918年10月,出生在今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鳳山街金橋巷一個大戶人家。也許與祖上的宋代抗元英雄陳文龍同宗之故,父親給他取的名字裡明顯帶有「衛國靖邊」、「彪炳千古」的涵義。1937年末,18歲的陳炳靖以最小年齡卻以最好的成績,從廈門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航海科畢業,就在那一年,日軍在華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北平、天津淪陷。
國家蒙受災難,陳炳靖毅然選擇進入從軍報國,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筧橋空軍官校,成為第十二期學生。1942年初, 22歲的他隻身赴美,到美國亞裡桑納州空軍飛行學院深造。回國後,陳炳靖被編入美14航空隊75中隊,成為叱吒風雲、令日寇聞風喪膽的「飛虎隊」一名準尉飛行員。
陳炳靖回憶說,回國後他被安排駕駛轟炸機執行任務。1943年夏,那時他剛回國不久。有一天下午,上級下令16架P-40轟炸機立即起飛,飛往香港。他說,飛行了一個小時後,就看到日軍B-24型轟炸機編隊在下面飛,並不斷投擲炸彈。眼見祖國不斷遭受轟炸,他們立即組織隊形,俯衝過去掃射。
就在雙方激戰之時,他看到一架敵方前來接應的戰鬥機正接近隊形中央,立即駕機從後方接近這架戰鬥機,並在它企圖轉彎逃脫的瞬間,果斷瞄準,摁下機槍按鈕,正中對方機身,這架戰鬥機瞬間墜落地面。這次戰鬥後,陳炳靖獲得了獎勵。他在滇西一帶參戰以來,前後共獲得30多次獎勵,獎章無數。
目前,沒有史料記載當時的國民政府是如何與美國政府協調,以至於出現了清一色的美軍部隊闖進中國空軍飛行員這個歷史謎團。但1977年任「中華民國」空軍司令的烏鉞,也曾在14航空隊308轟炸大隊服役。陳炳靖說,烏鉞他們更苦,沒飛機可飛,只有在美軍出任務時,才能跟機「實習」,駕駛不了飛機。
一同回國的戰友歸屬不盡相同。陳炳靖說,當時不止他一人被分到14航空隊。1943年4月9日,75中隊蔣景福在湖南零陵空戰殉國;7月8日,76中隊符保盧在昆明巫家壩機場飛行機械事故中犧牲;8月27日,74中隊毛友桂在桂林空戰殉國……等他最後一次出任務時,14航空隊只剩他一位中國飛行員。
飛虎隊抗戰英雄陳炳靖空軍武官照。
21個月的戰俘生涯
1943年10月1日,14航空隊22架B-24重型轟炸機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轟炸日本船隊和倉庫,75中隊22架P-40和1架P-38都掛上副油箱進行長途護航。陳炳靖駕P-40戰鬥機參加這次出擊。抵達海防後,轟炸機對日軍的碼頭、船舶、倉庫進行轟炸,現場陷入一片火海,戰果輝煌。
當機群朝昆明方向飛回時,在河內東北部,日軍30多架零式飛機升空截擊,護航飛機與之展開激戰。一番你死我活的空中鏖戰後,美機損失3架,日機損失30多架。不幸的是,陳炳靖在打下一架零式日機後被兩架日機死死咬住。
70多年過去,陳炳靖仍能清晰記住當年情形。由於飛機發動機的散熱器系統被擊穿,尾部出現白煙,發動機即將爆炸。他掙扎著打開艙蓋,靠左手才躍出機艙,用左手拉開傘繩,降落傘穿過雲層緩緩降落,而飛機則撞山發出了巨響。
拖著受傷的身體,在叢林中輾轉六天以後,陳炳靖還是沒能逃脫日本兵的魔爪。日軍把陳炳靖從河內抓到廣州,之後又從廣州輾轉送去上海江灣美軍集中營。同是戰俘的美軍軍醫為陳炳靖查看傷口,用極簡陋的設備為他施行手術,取出右肩上的一片彈片;另有兩位在廚房工作的黑人軍士和陳炳靖同為O型血,先後為他輸血,才使他撿回了一條命。
美日兩國已經宣戰,美國俘虜有更多機會受到日內瓦國際公約的保護。但不管日軍審訊人員如何軟硬兼施,陳炳靖堅持:我就是一個中國空軍的飛行員。於是,日軍把他列為中國俘虜,送往專門關押中國戰俘的南京老虎橋監獄。長達21個月的人間地獄般的戰俘生涯,日軍曾多次引誘他為汪偽政權訓練空軍,都被他當即拒絕。空軍是天之驕子,戰俘們每天都節約飯食留給他,抓到田鼠、野貓、青蛙等捨不得吃,都悄悄送給他,很多時候陳炳靖都堅辭不受。難友說:你是空軍,將來對國家很重要。說到這些,陳炳靖的眼裡常常泛著眼淚……
1945年8月29日,陳炳靖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出獄重獲自由。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日軍少佐雙手託舉陳炳靖入獄時被換去的沾滿血跡的飛行夾克,向他90度鞠躬,把夾克送上。
陳炳靖於1948年調任駐加拿大使館見習空軍武官,1949年底去了臺灣,歷任國民黨空軍武官等職。1957年,陳炳靖出任臺灣駐菲律賓使館武官,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他曾多次奉命和菲律賓軍方交涉。他還清楚記得,一次,菲律賓出兵二十多人佔領南沙一個島嶼,他奉命找到菲方海軍司令,對他說:「打仗,無論是和『中華民國』還是大陸,你們都打不贏。」第二天,菲方撤出佔領島嶼。任職期滿,陳炳靖因傷疾提前以空軍中校軍銜退役,赴香港定居。
飛虎隊陳炳靖勉勵福建莆田邊檢站官兵。
漂泊的英雄「回家」
「我終於回家了,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9月上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後,陳炳靖回到家鄉莆田,祭祖懇親,聽十音八樂、見鄰裡鄉親、訪陳氏祖祠、嘗興化龍眼,數次熱淚盈眶。
鄉音解鄉愁。陳炳靖小時候的家就在莆田文峰宮旁,聽說抗日「飛虎隊」英雄回鄉,鳳山寺等附近的老居民自發聚在古譙樓上,為他彈奏十音八樂。老人聽到這熟悉的鄉音,眼含淚花:「莆田這30年變化太大了,老家的小石道已成為繁華大街,比香港的街道還寬敞,可這十音八樂太熟悉了,還是家鄉的味。」他一一和鄰裡鄉親握手問好。
飛虎隊抗戰英雄陳炳靖為莆田邊檢站官兵題詞
陳炳靖回憶,抗戰勝利後,1948年他赴加拿大任見習空軍武官前,曾回莆田省親,在家裡陪母親6天;1985年,105歲的老母親去世,他回莆田3天送別,他抱著母親遺體半個小時不忍放下。此後,他沒有再回鄉過。雖然他現居住在香港,可心裡一直惦記著家鄉的親人。在陳氏祖祠,陳炳靖說,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自己是莆田人,回到家鄉了一定要到祖祠,因為根在這裡。
因為從小對媽祖深深信仰,陳炳靖回鄉後專門來到湄洲媽祖祖廟敬香朝拜,見到媽祖金身,他激動地連喊「媽媽」。老人家說,「抗戰時駕戰機與日本鬼子在空中搏殺時,9次遇險都能夠化險為夷,實在不可思議,只緣『媽媽』冥冥之中的保護」。「做人一定要有愛心!」在湄洲島輪渡碼頭,陳炳靖還向執勤的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官兵講述,當年自己被俘後,日軍對他開刀卻不給他的傷口上藥,導致自己一度因傷口發炎而生命垂危,是一名臺灣籍醫生冒險偷藥給陳炳靖吃,這才讓他保住性命。那次以後,他便明白在關鍵時候,同胞便是親人,臺灣大陸都是一家人。
陳炳靖為莆田邊檢站題詞「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我回家了!」
剛參加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陳炳靖為祖國的強大驕傲不已。當見到身著軍裝的莆田邊檢站官兵們,老人以敬軍禮的特有方式表示親近,還起勁地聊了許久。「民族興亡,匹夫有責,保衛國家以後靠你們年輕人了。」陳炳靖一再說道。
為了這次特殊意義的相逢,莆田邊檢站官兵給陳炳靖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將陳炳靖老人年輕時的黑白空軍武官照片,通過數碼技術修繕彩印,並用精美的過塑裱好。看到這張珍藏了數十年、自己年少時風華正茂的證件照,陳炳靖老人眼眶紅了,當年的往事瞬間湧上心頭,欣然為官兵題詞。「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我回家了!」
陳炳靖與第14航空隊23戰鬥機大隊75中隊中隊長。
連結:「飛虎隊」橫空出世
飛虎隊,全稱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正是中國空軍消耗殆盡、蘇聯援華基本取消的時候,美國名將陳納德接受國民政府的委託,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因其插翅飛虎的隊徽和鯊魚頭形的戰機機首而得名「飛虎隊」。
最初,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隊員中有人提出,在飛機頭部畫上鯊魚頭,用以嚇唬日本人。1941年12月,航空隊在昆明上空第一次作戰取得勝利,擊落日機6架,擊傷3架,志願隊無1架損失。志願隊初戰告捷,昆明各報相繼報導戰鬥經過,由於中國內地居民從未見過鯊魚,於是誤用「飛老虎」形容志願隊的飛機。航空隊裡的中國翻譯見到後,將其翻譯為「Flying Tiger」這個名字告訴給陳納德,隊員們也覺得很好,於是將航空隊命名為「飛虎隊」。
隨後,中華民國代表團向好萊塢的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藝術家們請求設計一個隊標,華特·迪士尼親自動手,根據「Flying Tigers」一名設計出「一隻張著翅膀的老虎躍起撲向目標,老虎的尾巴高高豎起,與身體共同構成了象徵勝利的V形」的圖案。不過到後來,上面就漸漸不畫鯊魚頭了。部份的戰機更有飛虎標誌的塗裝,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證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1942年7月3日,陳納德根據美國陸軍部和蔣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國航空志願隊,而以志願隊部分隊員為主組建隸屬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的第23大隊。美國航空志願隊在中國、緬甸、印度支那作戰7個多月,以空中損失12架飛機和地面被摧毀61架的代價,取得擊落約150架敵機和摧毀297架敵機的戰績,美國航空志願隊共損失26名飛行員。1943年3月10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將駐華特譴隊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
第14航空隊除開擔任「駝峰航線」等運輸任務,還有力地配合了中國軍隊的戰鬥,至抗日戰爭結束,第14航空隊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可能擊毀的約有15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日軍海軍艦隻,擊斃66700名以上日軍,毀損日軍的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摧毀573座橋梁。第14航空隊付出了約500架飛機的代價。
來源:央廣軍事 (作者吳志、王斌斌)
編輯: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