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在世中國「飛虎」閱兵後回鄉: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

2022-01-31 央廣軍事


抗戰「飛虎隊」隊員、唯一在世的中國「飛虎」、血戰藍天擊落過日軍戰機……9月9日,定居香港、原籍福建省莆田市的97歲陳炳靖老先生,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後回到家鄉,受到福建莆田邊防檢查站官兵的熱烈歡迎,並接受官兵代表獻花。

  「民族興亡,匹夫有責,保衛國家以後靠你們年輕人了。」當天下午,在外漂泊一生、跨越兩個世紀的抗戰老兵陳炳靖老先生,一邊為莆田邊檢站題詞,一邊拉著邊防青年官兵的手勉勵說道。   

1943年陳炳靖在飛虎隊駕機對日寇血戰前的一瞬間。

僅存的中國「飛虎」

  陳炳靖於1918年10月,出生在今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鳳山街金橋巷一個大戶人家。也許與祖上的宋代抗元英雄陳文龍同宗之故,父親給他取的名字裡明顯帶有「衛國靖邊」、「彪炳千古」的涵義。1937年末,18歲的陳炳靖以最小年齡卻以最好的成績,從廈門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航海科畢業,就在那一年,日軍在華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北平、天津淪陷。

  國家蒙受災難,陳炳靖毅然選擇進入從軍報國,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筧橋空軍官校,成為第十二期學生。1942年初, 22歲的他隻身赴美,到美國亞裡桑納州空軍飛行學院深造。回國後,陳炳靖被編入美14航空隊75中隊,成為叱吒風雲、令日寇聞風喪膽的「飛虎隊」一名準尉飛行員。

  陳炳靖回憶說,回國後他被安排駕駛轟炸機執行任務。1943年夏,那時他剛回國不久。有一天下午,上級下令16架P-40轟炸機立即起飛,飛往香港。他說,飛行了一個小時後,就看到日軍B-24型轟炸機編隊在下面飛,並不斷投擲炸彈。眼見祖國不斷遭受轟炸,他們立即組織隊形,俯衝過去掃射。

  就在雙方激戰之時,他看到一架敵方前來接應的戰鬥機正接近隊形中央,立即駕機從後方接近這架戰鬥機,並在它企圖轉彎逃脫的瞬間,果斷瞄準,摁下機槍按鈕,正中對方機身,這架戰鬥機瞬間墜落地面。這次戰鬥後,陳炳靖獲得了獎勵。他在滇西一帶參戰以來,前後共獲得30多次獎勵,獎章無數。

  目前,沒有史料記載當時的國民政府是如何與美國政府協調,以至於出現了清一色的美軍部隊闖進中國空軍飛行員這個歷史謎團。但1977年任「中華民國」空軍司令的烏鉞,也曾在14航空隊308轟炸大隊服役。陳炳靖說,烏鉞他們更苦,沒飛機可飛,只有在美軍出任務時,才能跟機「實習」,駕駛不了飛機。

  一同回國的戰友歸屬不盡相同。陳炳靖說,當時不止他一人被分到14航空隊。1943年4月9日,75中隊蔣景福在湖南零陵空戰殉國;7月8日,76中隊符保盧在昆明巫家壩機場飛行機械事故中犧牲;8月27日,74中隊毛友桂在桂林空戰殉國……等他最後一次出任務時,14航空隊只剩他一位中國飛行員。  

飛虎隊抗戰英雄陳炳靖空軍武官照。

21個月的戰俘生涯

  1943年10月1日,14航空隊22架B-24重型轟炸機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轟炸日本船隊和倉庫,75中隊22架P-40和1架P-38都掛上副油箱進行長途護航。陳炳靖駕P-40戰鬥機參加這次出擊。抵達海防後,轟炸機對日軍的碼頭、船舶、倉庫進行轟炸,現場陷入一片火海,戰果輝煌。

  當機群朝昆明方向飛回時,在河內東北部,日軍30多架零式飛機升空截擊,護航飛機與之展開激戰。一番你死我活的空中鏖戰後,美機損失3架,日機損失30多架。不幸的是,陳炳靖在打下一架零式日機後被兩架日機死死咬住。

  70多年過去,陳炳靖仍能清晰記住當年情形。由於飛機發動機的散熱器系統被擊穿,尾部出現白煙,發動機即將爆炸。他掙扎著打開艙蓋,靠左手才躍出機艙,用左手拉開傘繩,降落傘穿過雲層緩緩降落,而飛機則撞山發出了巨響。

  拖著受傷的身體,在叢林中輾轉六天以後,陳炳靖還是沒能逃脫日本兵的魔爪。日軍把陳炳靖從河內抓到廣州,之後又從廣州輾轉送去上海江灣美軍集中營。同是戰俘的美軍軍醫為陳炳靖查看傷口,用極簡陋的設備為他施行手術,取出右肩上的一片彈片;另有兩位在廚房工作的黑人軍士和陳炳靖同為O型血,先後為他輸血,才使他撿回了一條命。

  美日兩國已經宣戰,美國俘虜有更多機會受到日內瓦國際公約的保護。但不管日軍審訊人員如何軟硬兼施,陳炳靖堅持:我就是一個中國空軍的飛行員。於是,日軍把他列為中國俘虜,送往專門關押中國戰俘的南京老虎橋監獄。長達21個月的人間地獄般的戰俘生涯,日軍曾多次引誘他為汪偽政權訓練空軍,都被他當即拒絕。空軍是天之驕子,戰俘們每天都節約飯食留給他,抓到田鼠、野貓、青蛙等捨不得吃,都悄悄送給他,很多時候陳炳靖都堅辭不受。難友說:你是空軍,將來對國家很重要。說到這些,陳炳靖的眼裡常常泛著眼淚……

  1945年8月29日,陳炳靖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出獄重獲自由。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日軍少佐雙手託舉陳炳靖入獄時被換去的沾滿血跡的飛行夾克,向他90度鞠躬,把夾克送上。

  陳炳靖於1948年調任駐加拿大使館見習空軍武官,1949年底去了臺灣,歷任國民黨空軍武官等職。1957年,陳炳靖出任臺灣駐菲律賓使館武官,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他曾多次奉命和菲律賓軍方交涉。他還清楚記得,一次,菲律賓出兵二十多人佔領南沙一個島嶼,他奉命找到菲方海軍司令,對他說:「打仗,無論是和『中華民國』還是大陸,你們都打不贏。」第二天,菲方撤出佔領島嶼。任職期滿,陳炳靖因傷疾提前以空軍中校軍銜退役,赴香港定居。  


飛虎隊陳炳靖勉勵福建莆田邊檢站官兵。  

漂泊的英雄「回家」

  「我終於回家了,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9月上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後,陳炳靖回到家鄉莆田,祭祖懇親,聽十音八樂、見鄰裡鄉親、訪陳氏祖祠、嘗興化龍眼,數次熱淚盈眶。

  鄉音解鄉愁。陳炳靖小時候的家就在莆田文峰宮旁,聽說抗日「飛虎隊」英雄回鄉,鳳山寺等附近的老居民自發聚在古譙樓上,為他彈奏十音八樂。老人聽到這熟悉的鄉音,眼含淚花:「莆田這30年變化太大了,老家的小石道已成為繁華大街,比香港的街道還寬敞,可這十音八樂太熟悉了,還是家鄉的味。」他一一和鄰裡鄉親握手問好。


飛虎隊抗戰英雄陳炳靖為莆田邊檢站官兵題詞

  陳炳靖回憶,抗戰勝利後,1948年他赴加拿大任見習空軍武官前,曾回莆田省親,在家裡陪母親6天;1985年,105歲的老母親去世,他回莆田3天送別,他抱著母親遺體半個小時不忍放下。此後,他沒有再回鄉過。雖然他現居住在香港,可心裡一直惦記著家鄉的親人。在陳氏祖祠,陳炳靖說,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自己是莆田人,回到家鄉了一定要到祖祠,因為根在這裡。

  因為從小對媽祖深深信仰,陳炳靖回鄉後專門來到湄洲媽祖祖廟敬香朝拜,見到媽祖金身,他激動地連喊「媽媽」。老人家說,「抗戰時駕戰機與日本鬼子在空中搏殺時,9次遇險都能夠化險為夷,實在不可思議,只緣『媽媽』冥冥之中的保護」。「做人一定要有愛心!」在湄洲島輪渡碼頭,陳炳靖還向執勤的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官兵講述,當年自己被俘後,日軍對他開刀卻不給他的傷口上藥,導致自己一度因傷口發炎而生命垂危,是一名臺灣籍醫生冒險偷藥給陳炳靖吃,這才讓他保住性命。那次以後,他便明白在關鍵時候,同胞便是親人,臺灣大陸都是一家人。


陳炳靖為莆田邊檢站題詞「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我回家了!」

  剛參加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陳炳靖為祖國的強大驕傲不已。當見到身著軍裝的莆田邊檢站官兵們,老人以敬軍禮的特有方式表示親近,還起勁地聊了許久。「民族興亡,匹夫有責,保衛國家以後靠你們年輕人了。」陳炳靖一再說道。

  為了這次特殊意義的相逢,莆田邊檢站官兵給陳炳靖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將陳炳靖老人年輕時的黑白空軍武官照片,通過數碼技術修繕彩印,並用精美的過塑裱好。看到這張珍藏了數十年、自己年少時風華正茂的證件照,陳炳靖老人眼眶紅了,當年的往事瞬間湧上心頭,欣然為官兵題詞。「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我回家了!」

陳炳靖與第14航空隊23戰鬥機大隊75中隊中隊長。

連結:「飛虎隊」橫空出世

  飛虎隊,全稱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正是中國空軍消耗殆盡、蘇聯援華基本取消的時候,美國名將陳納德接受國民政府的委託,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因其插翅飛虎的隊徽和鯊魚頭形的戰機機首而得名「飛虎隊」。

  最初,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隊員中有人提出,在飛機頭部畫上鯊魚頭,用以嚇唬日本人。1941年12月,航空隊在昆明上空第一次作戰取得勝利,擊落日機6架,擊傷3架,志願隊無1架損失。志願隊初戰告捷,昆明各報相繼報導戰鬥經過,由於中國內地居民從未見過鯊魚,於是誤用「飛老虎」形容志願隊的飛機。航空隊裡的中國翻譯見到後,將其翻譯為「Flying Tiger」這個名字告訴給陳納德,隊員們也覺得很好,於是將航空隊命名為「飛虎隊」。

  隨後,中華民國代表團向好萊塢的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藝術家們請求設計一個隊標,華特·迪士尼親自動手,根據「Flying Tigers」一名設計出「一隻張著翅膀的老虎躍起撲向目標,老虎的尾巴高高豎起,與身體共同構成了象徵勝利的V形」的圖案。不過到後來,上面就漸漸不畫鯊魚頭了。部份的戰機更有飛虎標誌的塗裝,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證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1942年7月3日,陳納德根據美國陸軍部和蔣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國航空志願隊,而以志願隊部分隊員為主組建隸屬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的第23大隊。美國航空志願隊在中國、緬甸、印度支那作戰7個多月,以空中損失12架飛機和地面被摧毀61架的代價,取得擊落約150架敵機和摧毀297架敵機的戰績,美國航空志願隊共損失26名飛行員。1943年3月10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將駐華特譴隊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

  第14航空隊除開擔任「駝峰航線」等運輸任務,還有力地配合了中國軍隊的戰鬥,至抗日戰爭結束,第14航空隊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可能擊毀的約有15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日軍海軍艦隻,擊斃66700名以上日軍,毀損日軍的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摧毀573座橋梁。第14航空隊付出了約500架飛機的代價。

來源:央廣軍事 (作者吳志、王斌斌)

編輯:筱媛

相關焦點

  • 唯一在世的中國「飛虎」是莆田人
    但鮮有人知道,這支叱吒風雲、令日寇聞風喪膽的「飛虎隊」中竟然也有中國飛行員。今年97歲高齡的陳炳靖老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莆田人,他是美國第14航空隊12個中國「飛虎」中的一個,也是如今唯一在世的中國「飛虎」。他擊落過日軍戰機,先後在越南河內和上海、南京的戰俘營待過,1963年在臺灣退休後定居香港。
  • 劉伯堅:生為中國 死為中國 | 烈士遺書的故事
    弟不意現在尚留人間,被押在大庾粵軍第一軍軍部,以後結果怎樣,尚不可知,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  現有兩事須(需)要告訴你們,請注意!  一、你們接我前信後必然要悲慟異常,必然要想方法來營救我。這對於我都不須(需)要,你們千萬不要去找於先生及鄧寶珊兄來營救我。
  • 感動億萬中國人的「飛虎將軍」
    蘇聯人走了,中國的天空完全袒露在日本魔爪之下。就在這時,一位傳奇式的美國英雄受到了普通中國人的敬仰,他就是陳納德。這位1937年就擔任中國空軍顧問的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上尉,親自高薪招聘了90位美國飛行員及150名地勤人員,接收了美國以《租借法案》的形式援助中國的100架P-40殲擊機。  1941年的中國已不能為他提供一個安全的訓練場所。他受命來到緬甸的冬瓜機場。
  • 【外域】尋找「飛虎奇兵」的中國印記
    飛虎隊展區中援華美軍使用過的汽油桶,王迪攝1993年9月,在海拔4100米的若果冰川海,這架執行「駝峰航線」運輸任務的美機殘骸和五具飛行員遺體被當地獵人羅松等發現,後經中美雙方共同確認為1943年冬墜毀的美軍運輸機
  • 神匠 李世峰:用榔頭和戰鷹對話的人 為航空而生為航空而死
    △央視新聞視頻:大國工匠李世峰「為航空而生,為航空而死的人」  在九三閱兵的空中方隊中,五個參閱機型上安裝了中航工業西飛鈑金工李世峰和他的團隊親手製造的機身零件
  • 先烈、老兵——閱兵之魂!
    令80後、90後,00後們淚眼模糊,追星、傍大款,成最高理想。反笑英雄、先烈、老兵、見義勇為,咄咄怪事,有悖常理、有悖初衷。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紙醉金迷、投機取巧、商賈土豪,豈能安國?狼牙山五壯士把生路留給戰友,把敵人引向絕路,視死如歸,跳崖自盡,把美好憧憬留給了後人,死重於泰山。跳崖不可盲從,在今日反腐浪潮中,視死如解,跳樓自盡的大小官員們,死卻輕於鴻毛。
  • 唯一1位擊敗17國聯軍的中國人,戰勝共濟會的唯一武器是什麼?
    1949年的時候是已經準備好了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當年從南海到東海全部是一望無際的外國軍艦,不是只有美軍,而是十七國的超級聯軍,準備在國共內戰結束的時候發動大規模的搶灘登陸,佔領全中國,總共有十七個國家要把中國肢解掉,緊接著後面還有不少國家要出兵到中國,全世界至少有二十個國家要分一杯羹。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人物]這位中國人被印上了新加坡紙幣:傾盡家財,只為一件事
    可是,在新加坡20元紙幣上,卻印著一個中國人。更準確地說,是一個擁有中國國籍、將後半生都奉獻給中國的中國人。1891年,中日甲午戰爭遷徙,17歲的陳嘉庚到馬來亞,跟隨父親學習經商。三年後回鄉晚婚,讀了一年高中,22歲再赴馬來亞,替父親管理米店。這近20年的家鄉生活,成為陳嘉庚一生的精神寄託;那個屢遭外欺的祖國,成為陳嘉庚念念不忘的牽掛。
  • 她是首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為中美友好關係做出重要貢獻!94歲陳香梅逝世,傳奇一生畫上句號!
    廖香詞知書達理,心地善良,生下六個女兒,將她們依次命名為:香菊(後改名靜宜)、香梅、香蓮、香蘭、香竹、香桃。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7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1978年她為裡根競選總統鋪路;1980年她出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並兩度被選為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全國主席,共和黨亞裔委員會主席;1989年布希總統上任後,她繼任總統府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
  • 中印邊境的00後,到底為誰而死?
    現場畫面曝光後,B站用戶@約定成書在評論區裡寫道:和平年代,當我們享受著安寧與富足的時候,有人正在為我們獻出生命,這如何不令人破防。那麼,是什麼促使這些人年紀輕輕離開家人,在邊境線上迎接風與雪的洗禮,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是對命令的服從?還是對國家的忠誠?其實,讓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哨位的,只是源於一種愛國的信仰。
  • 明天,這些福建面孔將出現在閱兵儀式上!
    該集團軍目前隸屬於南京軍區,軍部駐地為福建廈門。該集團軍副軍長洪江強少將,1965年生,是福建龍海石碼鎮人。這將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參加閱兵。他曾參加過1984年國慶閱兵,當時在第五方隊,接受了鄧小平的檢閱。今年,他將作為「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方隊領隊。31年前,他還是一名參閱學員,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將軍領隊,如同當年一樣的昂揚威武姿態,他將再次走到天安門城前。
  • 解讀嶽飛悲劇對中華歷史進程的慘重影響
    宋開創了中國投機取巧、積貧積弱的先河。  三、悲劇提示的歷史意義:殺害嶽飛實則是將民族的脊骨打碎,在以後的八百多年裡,中國陷入任人欺凌屢次滅國的悲慘境地{從靖康之恥到南京大屠殺}。中國奴性的醜陋表演,直到韓戰方結束洋人對中華的蔑視。因此,正確認識民族悲劇文化體制上的深刻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1、嶽飛之死顛覆了人類的價值觀念。
  • 【專題吟詠】南海大閱兵
    秋歌(婁底)神龍入海目無空,大閱兵兮氣蓋雄。艦炮轟轟徵遠練,波滔滾滾向前衝。休輕古國千年夢,志淨南疆萬裡穹。任爾妖魔和鬼怪,軍魂已鑄待挽弓。 吳進南(廈門)滔天海浪撼晴空,兵閱南疆氣勢雄。      註:甲午戰爭距今124周年,這次參演艦機總數亦為124。非巧合即是意指。  駱琳玲(江西樂平)卷浪牽濤未必空,炎黃將士譯梟雄。無垠海域呼聲疾,展翼銀鷹列陣衝。甲午精魂驚日月,戊戌壯舉撼蒼穹。禍心小丑分邦夢,看我中華勁挽弓。
  • 被戲稱為自殺之劍,象徵軍人之魂的中正劍,究竟是一把什麼樣的劍?
    6月1日《塘沽協定》籤字後第二天, 蔣光鼐、蔡廷鍇在福州發表通電,反對蔣介石對日妥協、出賣華北。內外交困,因此,蔣介石決定在江西廬山舉辦 「廬山軍官訓練團」,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於1933 年7月18日正式開學,9月18日結束,先後舉辦三期,每期半個月左右,共輪訓7598 人。
  • 最後的中國遠徵軍戰士,流落緬甸70年絕不入籍,只說我是中國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數中華兒女為保全國土拋頭顱灑熱血,與日寇奮勇戰鬥,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更有這樣一批英勇無畏的中國軍人,為抗擊太平洋戰爭後日益囂張的日本,遠赴緬甸協同盟軍對日作戰。這是甲午戰爭之後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不僅揚我國威,也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 歷史探秘|飛虎奇兵抓拍抗戰歲月
    他是飛虎隊王牌飛行員,是幫助中國人空中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英雄,他在空戰中擊落了將近十架不可一世的日機。飛虎隊,這支由志願援助中華民族抗日的美國飛行員組成的航空隊,除了在戰爭中真刀真槍的援助,還在精神上給予了中國人民巨大的支持。飛虎隊當時幾乎是唯一能在東南亞地區遏制日軍攻勢的空中戰鬥力量,它是中國人民艱苦抗戰歲月最黑暗時段的一道亮光,投射到這片土地上,常常被懷念,從來沒有被遺忘。
  • 韓福東:都在消費昆明「飛虎公墓」,抗戰中國空軍誰來尊重?
    在美、日正式宣戰後,美國向中國戰區派駐了空軍現役部隊,由於其司令官仍為陳納德,並且亦以「飛虎」作為標記之一,故仍沿襲稱為「飛虎隊」。  2008年清明節前,孫官生打算給這個墓地立「飛虎公墓」的石碑。之所以仍將該墓與「飛虎隊」聯繫在一起,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空軍與美國志願隊並肩作戰,中方還有大量秘書、翻譯、地勤、機場及基地警衛部隊為飛虎隊服務,他們都被稱為「飛虎」。  戈叔亞說,飛虎隊研究會當時有邀他出任副會長之意,因此他在2008年清明節的上午參與了立碑的討論。
  • 飛虎傳奇 首戰告捷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節目《飛虎傳奇》——為您揭秘中美關係史上的第一次軍事合作。
  • 為什麼中國網友稱巴基斯坦為巴鐵
    世界上,最動聽的情話,莫過於:「世界與你為敵,我便以世界為敵!」,從此,這個國家,便成了中國最堅貞的盟友,只要誰與中國為敵,他便以誰為敵。一般來說,中國記者到國外拍紀錄片,人家配合你就不錯了,可是,在這個國家,一幕幕令人吃驚!並不是領導出行,可,機槍開道,軍車出動,這一切,就是為了保護中國人,讓中國記者工作順風!
  • 閱兵為何選在朱日和基地?
    7月30日上午9時,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屆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將現場直播。在這樣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中國軍隊有哪些紀念性活動?」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回應稱:「大家注意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了『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這就是其中的一項紀念活動。關於其他紀念活動,我們將根據準備工作進展情況適時發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