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本月11日,臺灣為安平級巡防艦首艦「安平」號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據悉「安平級」巡防艦是臺灣海巡署在此前「沱江級」巡邏艦基礎上,研發的新一代立足於近海防禦的小型作戰艦艇。該艦排水量只有600噸,不過卻能攜帶16枚「雄風」反艦飛彈,不少臺灣媒體稱其為「航母殺手」。有分析稱,臺灣希望借建造眾多小型重火力巡邏艦來支撐臺軍「非對稱」作戰的能力,最終目的在於讓任何對臺灣的進攻都變得昂貴且困難。那麼此次臺軍所打造的「安平級」巡防艦真的能威脅航母,讓臺灣擁有「非對稱作戰」能力嗎?這顯然不可能。
據臺媒報導,」安平級」巡防艦於去年1月份正式開工建造,是臺灣海巡署以臺海軍沱江艦藍圖為基礎進行改良設計的一款新式戰艦,其最快航速高達44節,可抵抗9級大風,艦上配備有射程可達120米的高壓水炮,和平時期可執行近海巡邏任務。不過該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巡邏艦船,因為其艦首和艦尾分別裝有1門20毫米機關炮和1套」鎮海」火箭彈發射裝置,可執行近戰防禦任務。另外令臺灣欣喜若狂的便是該級艦為發射」雄風」反艦飛彈預留了安置空間和系統管線,戰時可具備反艦能力。據悉,該巡防艦分別可搭載8枚」雄風-2」和8枚」雄風-Ⅲ」反艦飛彈,此外在建造技術上還保留和升級了以往沱江級」巡邏艦的一些性能。
按照臺灣方面的數據分析,「安平級」巡防艦具有三大亮點。首先是艦體設計隱身性能良好,該級艦艦體側面和上層建築實現「完美」連接,船身採用內傾結構設計,可大幅度降低雷達反射面積,讓對方雷達系統將其誤認為「漁船」。另外該艦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藏於艦體之後,可出其不意發射飛彈。其次是艦小且速度快,該級艦最快速度可達44節,相當於每小時可在海面行駛75公裡左右,可實現「打完就快速逃跑」的作戰模式。另外該艦還採用了雙體穿浪船型結構,船體構造和噸位可讓該艦在海面保持優越的穩定性,甚至可抵抗9級風浪。最後,該艦最大的亮點便是火力猛,雖然該艦按噸位最多算得上是小型炮艇,不過卻可裝有16枚亞/超音速反艦飛彈,其中就包括八枚雄風Ⅲ型反艦飛彈。據悉雄風Ⅲ型反艦飛彈是臺灣自主研發的一款新型反艦飛彈,其最大射程可達130公裡,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採用雷達以及紅外末端制導方式,具備打擊大中型軍艦的能力,臺灣方面稱其為「航母殺手」。雄風-Ⅲ成功試射後,臺灣方面對其大肆報導和宣揚,甚至準備讓所有主戰艦艇都換裝該飛彈,將其當作是對抗大陸航母的「救命稻草」。而當下,就連區區600噸的巡邏艇都裝上8枚雄風-Ⅲ飛彈,可想而臺當局對大陸航母發展的恐慌程度。
不過,即使是「安平級」巡防艦裝有雄風飛彈,但對航母艦隊的威脅也不像臺灣所報導的那樣天花亂墜。該艦最大的缺點便是沒有完整的作戰體系,其雷達搜索以及電子作戰系統根本達不到護衛艦或驅逐艦的水平。即使是裝有雄風飛彈,由於雷達探測距離較近,也無法發揮其優勢。要知道臺灣衛星偵測的能力在當下為零,該艦要想看得更遠,必須與空中巡邏機或岸基雷達系統相互配合,而在戰時其岸基/空基預警系統很大可能在短時間內便被摧毀。這樣該級艦的眼睛都給打掉了,那麼即使它具備反航母能力,要想找到航母也是個大難題。而該艦對航母的威脅來自雄風飛彈,不過按「雄風」的表現來看,它是否能威脅到大中型水面艦艇還是個未知數。2016年臺灣「金江號」巡邏艦誤射了一枚「雄風-Ⅲ」反艦飛彈,該飛彈正好擊中了一艘漁船,造成一人死亡、3人受傷。不過出人意料的是被打中的漁船並沒有被擊沉,這讓人對它的「反航母」能力產生了懷疑。
在今年7月臺軍的一次演習中,臺海軍發射了一枚雄風-3反艦飛彈,該飛彈升空不久後便一頭扎入了大海,響都沒響,後來有人嘲諷是不是雄風飛彈又開發出打魚的型號,這再一次打臉臺灣海軍對「雄風」的吹捧。因此,即使該飛彈具備反艦能力,在戰時雄風飛彈依舊很難接近航母,畢竟航母編隊會有多艘區域防空型驅逐艦保駕護航,該飛彈能否突破航母防護圈也是一大難題。
根據報導,「安平級」巡防艦未來將建造12艘,其中二號艦已開始下水測試,臺灣還給它起了一個極為好聽的名字——成功號。除此之外,臺灣還將建造更多數量的小型巡邏艦,甚至是還要建造潛艇,從臺軍當下發展來看,這很可能是臺軍想出的「海上遊擊戰」的歪點子。雖然臺灣沒有建造大型軍艦的實力,只能建造多艘小型巡防艦來支撐其「不對稱作戰」,以此增強其底氣,不過這一切做法在大陸海軍完備的作戰體系下,最終也只能成為自我安慰的一種方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