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沱江」艦:航母殺手?

2021-02-15 雷曼軍事網

「沱江」的由來

「沱江」艦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5 年前的「迅海」計劃。2009 年,臺灣軍方公布《2010 年國防預算書》,透露了臺灣正在設計一型標準排水量900 噸的近岸巡防艦(即輕護艦)迅海艦。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迅海艦外觀隱身化,採用穿浪雙體設計,這使得滿載排水量千噸出頭的迅海艦具有了與3000 噸級排水型艦船相當的適航性。續航力約2000 海裡。

2010 年臺北軍史館「海軍司令部特展」中,迅海艦想像圖首度公開,曾引起兩岸軍事迷的廣泛關注,《現代艦船》2010 年也曾對此艦做過專題報導。對於迅海艦本身,《現代艦船》的評價是:這還是一艘不錯的軍艦,至少艦體設計較為新穎,航行性能優秀。但對於臺灣海軍來說,在當前的形勢下,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型千噸級的輕護艦。簡單地說,迅海艦是一型生錯了地方的軍艦。

(「沱江」艦艦首,獨特的穿浪船體水下部分非常尖銳。)

中國臺灣地區,自上世紀90 年代末以來,其海軍的活動範圍逐漸縮小,近年來更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臺灣附近,即主要作戰目的是應對來自大陸方向的進攻。在此作戰想定下,千噸級輕護艦並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價值。迅海艦較大的續航力、優秀的適航性和抗浪性都是為在中、近海長時間巡航而設計的,但在臺灣海峽,最適合臺灣海軍的卻是火力強勁、體量較小的隱身飛彈艇。

在2010 年,迅海艦的設計和建造沒有按照原先制定的財年計劃全面鋪開,據稱是為了解決具體的設計細節所導致。2011 年,迅海艦仍然沒有開工建造,而是繼續在後臺進行改進。這一次進行的修改是「瘦身」。2012 年,迅海艦的設計方案最終定稿,公布在世人面前的時候,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已跌破千噸,更像是一艘大型飛彈艇了。不過由於它的排水量仍在500 噸以上,因此嚴格意義上說,它仍應被歸類為「艦」,還不能叫「飛彈艇」。當然在艦還是艇的分類上計較並沒有多大意義,總的來說,由於減小了排水量,該型艦更為機動靈活、隱身性能更好,提高了戰場生存力。2012 年5 月, 首艦「沱江」號(PGG-618)交給臺北龍德造船工業有限公司建造,2012 年11 月正式開工,2014 年3 月14 日下水,其稱呼則為「高效能艦艇原型艇」。

(下水後的「沱江」艦)

「沱江」艦性能分析

根據臺軍公布的資料,「沱江」艦長60.4 米, 艦寬14 米, 型深6 米,平均吃水2.3米。採用雙體穿浪船設計,船體主結構為鋼材,外殼採用鋁合金焊接建造。動力系統為2 臺船用高速柴油機、4 臺噴水推進器推進,最高航速38 節,航速18 節時最大續航力為2000 海裡。

關於該艦的排水量,現在則流傳著幾個不同的版本。在最初的「迅海」計劃中,這是一艘千噸級輕護艦。最終確定下來的設計方案,從外觀上看比原先略有縮小。當「沱江」艦下水之後,臺灣媒體披露的該級艦排水量說法不一,有千噸以上、900 噸、600噸、502 噸等數種。該級艦全長超過60 米,比022 型飛彈艇要長得多,對比其他穿浪雙體船的尺度與排水量,估測該級艦的標準排水量略大於500噸,滿載排水量應在600 噸左右。

在外觀方面,「沱江」艦具有完善的隱身設計。在雷達隱身方面,該艦的舷側全部具有一定角度的內傾,小型的主桅杆後傾,主炮炮塔採用隱身外觀設計,甚至舷側的兩個救生艇收放口也用金屬柵欄進行了遮擋,以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在紅外隱身方面,該艦的煙囪埋在上層建築之中,對於海平面附近而來的紅外探測手段具有很好的紅外隱蔽性。不過,水面艦艇的隱身不比空中的飛機,即便各方面的措施都做到位,艦艇本身的尺寸仍是無法忽視的一個因素。大艦的隱身效果比小艦差,比如在同等的隱身設計情況下,長60 米的艦艇,側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大致是長30 米的艦艇的四倍。

(「奧託」76 毫米速射炮)

在艦載武器方面,「沱江」艦突出了反艦火力,該艦的反艦飛彈搭載量達到了16 枚:2 座四聯裝「雄風」-2/2E 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 座四聯裝「雄風」-3 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艦上安裝2 種發射裝置、可發射3 種型號的反艦飛彈。據稱臺灣還在「雄風」-2E 的基礎上研製了一款對陸攻擊巡航飛彈,這意味著如有必要,「沱江」艦還具有對陸精確打擊能力。當然,鑑於「沱江」艦本身的觀測能力有限,在進行對陸攻擊和對海遠程飛彈打擊時,必須有其他作戰平臺為其提供目標指示和中繼制導。此外,該艦的主炮為採用隱身設計的「奧託」76 毫米速射炮(據稱該炮為臺灣中科院自行研發),這通常是千噸級輕護艦所使用的主炮,對於一艘五六百噸的小艦來說,也算得上是「小船裝大炮。」

「沱江」艦未裝備對空飛彈,只在艦體後部安裝1 門「密集陣」20 毫米近防武器系統。此外,艦體上還有機槍武器架,可安裝4 挺12.7 毫米重機槍。該艦也未裝備聲吶和反潛武器系統。

(「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航母殺手」?

儘管臺灣各界對「沱江」艦的期望非常高,甚至給了它「航母殺手」的名號,但「沱江」艦的出現並不能改變臺灣海軍的海戰模式,實際上,它本身就是臺灣海軍新的戰術思想下的產物。作為小型艦隻,「沱江」艦本身的探測能力有限,必須依靠外部探測系統——其他水面艦艇、空中觀測平臺的支持,反艦飛彈如要實現遠距離攻擊,也需要中繼制導協同,否則其射程將不會超過40 千米。目前,「沱江」艦最理想的外部探測系統就是空中預警平臺,如臺灣購買的美制E-2T預警機。但依賴空中平臺的結果,是「沱江」艦的戰鬥能力能否發揮,完全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戰時「迅海」艦離不開臺灣空軍的防護圈,一旦空中的防護圈消失,那麼「迅海」艦即便不被空中打擊所殲滅,所能發揮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了。更何況,臺海攻防中,真需要航母出場嗎?

混搭的反艦飛彈

「沱江」艦同時搭載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飛彈, 也非常獨特。「雄風」-3 超音速反艦飛彈問世時,臺灣海軍先將其安裝在一艘「成功」級上進行測試,採取的就是「雄風」-3與「雄風」-2 混搭配置的方式。照片披露後,引起了許多猜測。當時一些人認為,「成功」級的使命只是將「雄風」-3 帶到海上試射,因此這種混搭方式是臨時舉動。但在「沱江」艦上,這種混搭成了制式。

一艘艦上搭載兩種不同型的反艦飛彈,在世界海軍中都是很少見的。這意味著在艦上要安裝兩種不同的發射系統、兩套發射控制裝置、兩套顯控臺,在系統複雜度和後勤補給難度上都大為增加。但在作戰使用上,兩型反艦飛彈可能也會使「沱江」艦獲得一些特殊的優勢:「雄風」-2 飛彈為亞音速掠海飛行彈道,而「雄風」-3為超音速飛行,巡航高度比「雄風」-2略高,末端剩餘動能較大,理論上可進行末端機動變軌。安裝兩型不同彈道的反艦彈齊射可增加目標艦攔截系統的攔截難度,增加突防概率。不過,混裝作法也可能是出於重量、成本等方面的考慮,畢竟「雄風」-3 的重量並不小。

(反艦飛彈發射箱)

「國艦國造」

下水儀式上,臺灣海軍司令提到的另一個理念,就是「國艦國造」。近年來臺灣重新提出「國艦國造」,一是節省軍事採購經費、刺激臺島造船產業的發展,二是能為臺灣海軍選擇更合適的艦型。不過,由於在建造「成功」級護衛艦之後臺灣造船產業再未承接到軍方戰艦的訂單,企業自行對軍船生產線實施改造,轉產、轉型,到2012 年臺灣發現,自己已暫時失去了建造水面戰艦的能力,不得不考慮購買退役的「佩裡」級護衛艦。「迅海」計劃的推出,也有這一方面的意思:先建造「迅海」,然後再逐步設計建造更大的軍艦,逐步讓臺灣本島恢復造艦能力。

但是,即便「國艦國造」的計劃順利執行,今日的臺灣海軍乃至三軍都無法迴避這樣的事實:在兩岸軍力競賽中,臺軍已被超越並越拉越遠,「國造」艦艇計劃目標經歷了從大到小的變化,從最早的PFG-1 型護衛艦、加裝相控陣雷達系統的「成功」級到後來的「錦江」、「光華」6 號,已經愈發底氣不足,「迅海」,或曰「沱江」級艦即便能順利批量投產,也已不可能海峽力量對比有所改變了。

(易水 著)

相關焦點

  • 臺灣「沱江艦」正式成軍 被稱「航母殺手」
    圖為沱江艦。《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磐石軍艦」和「沱江軍艦」31日舉行聯合成軍典禮。報導稱,沱江軍艦速度快、可匿蹤,有「航母殺手」稱號;磐石軍艦則身負油彈補給和國際救援任務,成軍後大幅強化臺灣海軍制海戰力。   報導稱,沱江艦是臺灣首艘匿蹤飛彈巡邏艦,採雙船體設計,特色是速度快、具匿蹤外形。
  • 臺吹噓沱江艦亞洲最強是航母殺手 連美方都讚嘆
    【環球軍事報導】臺灣海軍首艘高速隱形飛彈護衛艦「沱江艦」23日在蘇澳港舉行交艦典禮。島內輿論稱,這種被稱為「航母殺手」的艦艇針對大陸的意圖明顯。臺海軍「沱江艦」23日在蘇澳商港舉行交艦儀式,由軍方高層授旗,艦上官兵升起「海軍旗」,將軍艦駛離碼頭進駐軍港,象徵正式入營。
  • 臺灣「沱江艦」亮相 臺媒稱可奇襲大陸航母
    臺灣「沱江艦」亮相 臺媒稱可奇襲大陸航母   臺媒稱,由臺灣自行設計的首艘「穿浪型雙船體」隱身飛彈巡邏艦,14日在宜蘭蘇澳舉行命名典禮,由臺軍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命名為「沱江軍艦」。
  • 臺海軍「航母殺手」沱江艦首次試射雄風三型飛彈:這次將嚴防漁船進入
    這意味著在延宕兩年後,臺灣海軍所謂的「航母殺手」終於配上了計劃內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資料圖:臺海軍「沱江艦」報導稱,這是臺灣海軍首次驗證「沱江艦」發射雄風三號的能力。沱江艦是臺灣「迅海計劃」下新一代隱形飛彈艦的原型艦,具有噸位小,隱身設計,火力猛等優點,該艦雖然只有600噸排水量,但是可以搭載16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密集陣」近防系統和76毫米速射炮,被臺灣官方自稱為「航母殺手」,並宣稱是臺「不對稱戰力」的核心作戰力量。不過此前由於各種原因,沱江艦未能按照原計劃搭載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而是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 技術派|臺灣「塔江」艦提前交付,所謂「航母殺手」名不副實
    臺「中央社」報導稱,臺防務部門稱,為了應對解放軍軍機的頻繁巡航,原規劃2025年完成3艘「塔江」艦,與龍德造船廠協調後,改為今年完成作戰測評,2023年前完成6艘。而目前馬上就能交付一艘,因此進度已超前。臺媒稱,「塔江」級巡邏艦是臺軍的「航母殺手」,是臺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之不對稱作戰有效兵力。那麼,「塔江」級巡邏艦戰力如何?
  • 臺「航母殺手」將量產 「立委」問是否比遼寧艦快
    (觀察者網訊)據臺媒5月16日報導,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在「立院」表示,「沱江艦」量產,5月24日開工,先造3艘。臺軍「海軍參謀長」敖以智表示,會先做1艘,驗證合格後,第2、3艘會一起動工。據了解,「沱江艦」除原型艦,還要再造11艘,後續艦將陸續開工,預計2026年左右全數服役。
  • 蔡英文稱沱江艦為「臺灣之光」,臺網友:別吹牛了
    一直被臺當局自詡為「航母殺手」的臺灣」沱江艦「後續艦首艦和快速布雷艇首艇24日開工建造,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4日一早赴宜蘭龍德造船廠主持開工儀式時聲稱,「沱江艦是『臺灣之光』,會讓許多國家讚賞不已」。
  • 臺軍量產型沱江艦移除反潛性能 將於2026年前全建成
    11艘量產型沱江艦將分兩批生產,提前至2026年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沱江艦改進型日前被曝每艘造價暴漲5億元新臺幣,達到14億元新臺幣(約合3.2億人民幣)。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1日報導,臺「海軍司令部」當天表示,相比原型艦,這一價格是包含火炮、飛彈等器系統的價格。
  • 臺灣「航母殺手」是否名副其實?沱江量產型艦2023年底提前完成6艘!蔡英文戰時可做海上逃跑工具
    」級的第二艘,命名為「塔江」號,被臺媒吹噓為「航母殺手」。「塔江」號所裝備的「雄風-2」或「雄風-3」反艦飛彈最大射程不過100多公裡,這意味著軍艦要駛進至距離航母100公裡附近的位置,然後發射反艦飛彈,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航母戰鬥群的打擊範圍至少在800公裡以上,足以對該艦實施數個波次的打擊,別說是一艘就是一群也早已被擊沉了,根本不可能突防到距離航母如此近的位置。
  • 火力堪比驅逐艦 臺軍「塔江」級巡邏艦將成「航母殺手」?
    臺「中央社」報導稱,臺防務部門稱,為了應對解放軍軍機的頻繁巡航,原規劃2025年完成3艘「塔江」艦,與龍德造船廠協調後,改為今年完成作戰測評,2023年前完成6艘。而目前馬上就能交付一艘,因此進度已超前。臺媒稱,「塔江」級巡邏艦是臺軍的「航母殺手」,是臺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之不對稱作戰有效兵力。那麼,「塔江」級巡邏艦戰力如何?
  • 臺軍海軍下月舉行大規模操演 沱江艦首次實彈射擊
    根據臺灣媒體的消息:臺灣海軍將在7月上旬在綠島與蘭嶼之間的海域,進行大規模實彈射擊操演,模擬對中國大陸大型艦艇的靶船進行精準打擊。
  • 臺灣海軍首公布沱江艦海上測試影片 極速達81公裡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海軍首度公布臺灣地區自製設計的首艘匿蹤飛彈巡邏艦「沱江艦」出海測試影片,軍方預計沱江艦今年底前可移交海軍。在測試影片中的沱江艦,極速可達44浬(約時速81公裡)。
  • 臺灣新型警衛艦能威脅航母艦隊?600噸小艇,配16枚反艦飛彈
    據悉「安平級」巡防艦是臺灣海巡署在此前「沱江級」巡邏艦基礎上,研發的新一代立足於近海防禦的小型作戰艦艇。該艦排水量只有600噸,不過卻能攜帶16枚「雄風」反艦飛彈,不少臺灣媒體稱其為「航母殺手」。有分析稱,臺灣希望借建造眾多小型重火力巡邏艦來支撐臺軍「非對稱」作戰的能力,最終目的在於讓任何對臺灣的進攻都變得昂貴且困難。
  • 臺灣準備量產"沱江艦" 解放軍海軍為它準備了"殺手"
    同時將加速沱江軍艦量產,因應敵情及作戰需求,強化國防自主的能量,並提升不對稱戰力    嚴德發表示,沱江軍艦原量產計畫分3階段,為有效提升國防自主能量,目前已決定縮短為2階段,數量分別為3與8艘;必要時,第1階段與第2階段時程可重疊,以縮短期程,增進防衛效能。
  • 臺軍自造「航母殺手」昨天下水,臺媒聲稱:很多國家極感興趣,想購買
    原創海峽導報社有「航母殺手」稱號的臺灣沱江軍艦後續艦首艘,昨天舉行下水典禮,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親自主持,並以原住民涵義命名為塔江軍艦
  • 受不了將領吹噓「航母殺手」 臺網友:「熊三」只會打漁船
    海外媒體稱近日有臺軍將領竟稱,臺軍擁有號稱「航母殺手」的「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可反制解放軍航母,結果遭到島內網友嘲笑。
  • 【沱江級巡邏艦】「航母殺手」隱身丶速度丶火力多種超音速武器
    外界認為,迅海艦是為了反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而研發的「航艦殺手」[11]。未來迅海艦將部署在臺灣海峽,以遏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海上進犯或海上封鎖[12]。中華民國軍方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優勢在於艦艇數量龐大,中華民國軍方的抗衡之道則在於「匿蹤」、「快速」、「火力強」,迅海艦建造目的正是中華民國軍方所需。
  • 臺島航母殺手下水,解放軍高新恢復戰巡,專家:出其不意幹得漂亮
    解放軍在12月15日的高新戰巡,讓臺島感到了異常的緊張,這是因為臺島當天進行了所謂「航母殺手」的沱江級巡邏艦第二艘的下水儀式,當天下水的沱江級第二艘被命名為了塔江號,舷號PPG-619.沱江級巡邏艦是一款被吹噓成「航母殺手」
  • 唐駁虎:「航母殺手」擊中漁船,居然沒擊沉
    事發後媒體記者拍攝到的高雄左營軍港,「肇事」的金江艦仍停在碼頭上。事件醜聞已經發生暫且不說。除了對不幸遇難的船長哀悼之外,筆者還關心這起事件中,暴露出的「航母殺手」雄風-3飛彈的真容。雄風-3原型於2001年7月開始內部秘密研製,約在2004年底到2005年初於成功號護衛艦檢修時安裝上艦。直到2006年在臺灣軍事愛好者拍攝到成功級護衛艦上的大型飛彈發射箱後,才再度引發關注。
  • 臺造隱形沱江艦2.0 殺手鐧上身?
    臺灣當局近日宣布,已著手打造3艘隱形沱江級艦2.0,以及4艘快速布雷艇。而這3艘新艦尾部似乎安裝了布雷架,臺灣面對未來兩岸任何可能的危機,尤其是臺灣海峽狹窄的限制,海上布雷很可能是對付解放軍極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