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海軍下水了一艘600多噸級的小型巡邏艦,屬於「沱江」級的第二艘,命名為「塔江」號,被臺媒吹噓為「航母殺手」。簡單的介紹下「塔江」號的性能指標,該艦滿載排水量685噸,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1800海裡,裝備1門76毫米艦炮 、16枚「雄風-2」或「雄風-3」反艦飛彈和「海劍-2」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理論上具備一定的反艦和防空能力。
那麼這種軍艦的真的具有反航母作戰的能力嗎?理論上是有的,那就是除非航母得主動開到其射程之內,否則在實戰中,別說反航母作戰了,連航母都看不見就被航母艦載機擊沉了。「塔江」號所裝備的「雄風-2」或「雄風-3」反艦飛彈最大射程不過100多公裡,這意味著軍艦要駛進至距離航母100公裡附近的位置,然後發射反艦飛彈,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航母戰鬥群的打擊範圍至少在800公裡以上,足以對該艦實施數個波次的打擊,別說是一艘就是一群也早已被擊沉了,根本不可能突防到距離航母如此近的位置。
可能也正是臺海軍意識到該級軍艦將面臨強大的防空壓力時,才又給安裝了2座8聯裝「海劍-2」防空飛彈(16枚),這是一種中、近程防空系統,最大射程30公裡。而我航母搭載的殲-15艦載戰鬥機所裝備的「鷹擊-83K」反艦飛彈最大射程可達300公裡,並且具有優秀的低空突防能力,一枚即可擊沉一艘3000噸級的護衛艦。
即便我們按照防空作戰最理想的情況來計算,即2枚防空飛彈可以攔截一枚飛彈的最高標準,1艘「塔江」軍艦最多可以攔截8枚反艦飛彈。而我航母戰鬥群一次可以出擊8架殲-15戰鬥機,每架攜帶6枚「鷹擊-83K」反艦飛彈,那就是48枚,也就是說,我一個波次的艦載機攻擊群就可以至少擊沉6艘「塔江」巡邏艦,而且全程都是超視距攻擊,「塔江」艦別說看見航母了,連艦載機都看不見,唯一能看見的就是數不清的反艦飛彈來襲。指望這樣的小型巡邏艦去執行反航母作戰,無疑於去自殺。
這種小型巡邏艦執行近海的防禦任務還能有點用,去和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叫板就完全不可能了,臺海軍將這種軍艦吹噓為「航母殺手」,恰恰證明其對我航母戰鬥群的畏懼,以及缺乏進行對抗的手段,簡直就是在自欺欺人!
臺軍方原先規劃2025年前完成3艘量產型艦,但蔡英文昨晚在臉書上宣稱,2023年底將完成6艘,這相當於將量產計劃提升1倍,將完成時限提前2年,據臺媒報導,這一消息引發軍方、民間造船業界的震撼。
分析認為,蔡英文急於加量加速生產這一機動性軍艦,是為可能的變局做準備。蔡英文上臺後,多次演練躲避打擊和逃跑的預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線路是從臺島東北部或東部的宜蘭海軍基地、花蓮機場等逃到美日的海上接應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沱江艦及其量產艦將扮演關鍵的角色。
沱江艦噸位較小,機動靈活,平常主要部署在宜蘭的北方澳軍港,戰時則分散到各中小漁港,和漁船混雜在一塊,這讓對手難以鎖定,便於隱蔽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