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我們的差距還有多大?

2021-02-24 安份守著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是當前世界各軍事強國激烈角逐的一個軍事科技制高點,美俄中印先後公開了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發展情況,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飛彈武器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

近期,俄羅斯在普京68歲生日當天成功試射了「鋯石」高超音速飛彈,並首次向外發布了該型飛彈試射的視頻資料。據悉,此次試射是由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護衛艦在北海海域發射升空,最終命中450公裡外巴倫支海的靶標,試驗飛行速度超過八馬赫。

近幾年,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先後推出了空射版「匕首」、陸基版「先鋒」以及海基版「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系統。此前儘管有關鋯石超音速飛彈的研製情況早已被外界所知曉,但試射情況向外披露尚還是首次。

目前,俄羅斯「先鋒」高超音速洲際飛彈早已完成測試進入到戰備值班狀態,曾在試驗中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7馬赫;從陸基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的發展而來的空射版「匕首」也完成於米格-31戰截擊機和圖-22轟炸機的裝配試驗任務。如今,海基反艦型的「鋯石」超音速飛彈成功試射的視頻發布,充分說明俄羅斯在高超聲速飛彈領域發展走在世界前列。

為什麼「鋯石」高超音速飛彈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主要因為它的出現有可能顛覆現有的海上攻防模式,尤其是在反航母作戰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過去的六七十年中,反艦飛彈的發展逐步發展出美歐亞音速和蘇俄超音速兩大譜系。美歐發展的反艦飛彈主要採用亞音速突防,強調低速度、低高度突防和高命中精度;而蘇俄發展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則主要以超音速突防為主,側重速度突防,命中精度相對比較低一些。

隨後又在反航母作戰的需求牽引之下,上世紀中後期蘇聯最早開始反艦彈道飛彈的研發工作,後因各種原因而放棄,直至2015年,傳說了很多年的「航母殺手」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和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亮相9·3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新興的反艦彈道飛彈在中國落地生根。

反艦彈道飛彈主要為反航母作戰而誕生的,其有別於傳統的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的技術特點是:採用彈道飛彈的飛行彈道,具有打擊射程遠、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高、機動變軌以及高毀傷的特點,對於現有的艦載雷達和防空系統帶來嚴峻的挑戰,屬於一種戰略性武器,更多的強調威懾性。

高超音速飛彈是近些年才炙手可熱的一種新科技,其相對傳統的反艦飛彈進一步延續了速度突防的發展模式,所謂的高超音速飛彈主要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飛彈,而當前超音速飛彈飛行速度最快的也就3-4馬赫,而鋯石據稱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9馬赫,這兩者之間的速度差距不可相提並論。

縱觀近些年國際上反艦飛彈發展現狀,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搞了亞超結合的鷹擊-18和俱樂部反艦飛彈,通過前段和中段採用亞音速飛行、中後段採用超音速突防的模式,很好的解決了一個制約超音速飛彈發展射程與速度之間的技術矛盾,同時也有效的提升了飛彈的毀傷效能,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譜系。

在此之外,有關新一代反艦飛彈的發展,美俄兩大巨頭也公開了各自的發展路線。俄羅斯一心只發展高超音速模式,繼續走速度突防的路線;美國也公開了自己新一代反艦飛彈LRASM,繼續走低速度高精度的路線,最突出的技術特點是增大了射程和融入了隱身設計,據悉該型飛彈最大射程可達上千公裡。

由此可見,大速度、遠射程、高毀傷以及隱身設計成為當前國際新一代反艦飛彈發展的新方向標。

中國歷來比較重視反艦飛彈的發展,鷹擊系列飛彈也是中國軍工的一張名片。當前中國海軍反艦作戰體系主要以亞超結合模式的鷹擊-18和超音速模式的鷹擊-12為主,共同形成了「空、潛、艦」三位一體的反艦作戰體系,空軍手中的轟-6K中遠程轟炸機和海軍的轟-6J轟炸機都具備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

儘管中國手中還握有世界上僅有的兩款反艦彈道飛彈,但威懾效能遠大於實際作戰效能,和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相比,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更多的傾向於陸基部署,也主要掌控在火箭軍的手中,這就使得其因機動性不足,因而更多的突出戰略威懾效能。

在我國反艦飛彈發展中歷程中,射程是一個歷來比較重視的指標,從鷹擊-62開始射程邁進300公裡的門檻,其後發展的鷹擊-12和鷹擊-18兩大系列的射程都在300公裡以上,其中鷹擊-18甚至超過了500公裡。不過,這和俄羅斯鋯石高超音速飛彈700公裡以上、美國LRASM上千公裡的射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麼,我們新一代反艦飛彈發展之路該怎麼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的隱身突防模式。隱身是當前主流發展的一種軍事科技,隱形戰鬥機、隱形艦艇、隱形飛彈都已經不再是什麼新奇的玩意,鑑於隱形技術帶來的巨大作戰效能差,反隱身技術也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世界各國著重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反隱身雷達已經出現,隨著對反隱身技術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可以肯定的是隱身技術優勢將呈現出一個逐步遞減的趨勢,這也是一個武器裝備矛盾此消彼長發展的一個自然規律。

比如,針對隱形戰鬥機的反隱身雷達中國早在2013年前就已經裝備部隊,並多次實際探測到國外的隱身飛行目標;官媒近期還披露了055萬噸大驅裝配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反隱身、反低軌道衛星的能力,這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水面艦艇對空作戰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其次,再來看看俄羅斯的高超音速模式。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最突出的技術優勢體現,由於飛彈速度的提升,飛彈射程周期內的飛行時間縮短,留給艦艇的反應時間相應的縮短,這對艦艇的艦載預警、雷達探測、處理效率以及人員反應同步提出更高的要求。總而言之,想要對高超聲速飛彈實現有效攔截,整個艦艇的反應速度需要在當前的基礎上呈幾何倍數的提升。

我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取得一些成績,比如去年國慶閱兵上首度亮相的東風-17中近程彈道飛彈以及官媒公開的星空-2號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器,這說明我國在該領域已有部分技術積累。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俄羅斯的鋯石高超聲速飛彈採用的是吸氣式技術模式,並非滑翔技術,而吸氣式高超音速飛行器我國尚沒有相關的消息披露。

此外,近兩年國內還有一種思路,而且論調還比較高。是什麼思路呢?即東風-17飛彈上艦和東風-21D空基發射。有關彈道飛彈上艦的討論一直存在,印度就有一艘搭載彈道飛彈的艦艇服役;至於空射彈道飛彈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之前美國也曾試驗過,這種思路主要是伴隨加油版轟-6N的出現而流傳開的。

這兩種思路在國內各大論壇和軍迷圈中討論的翻天覆地,但是目前尚找不到任何相關的確切證據,其實用性與性價比之間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觀察,這筆帳還需要更加理性的計算一下。

相關焦點

  • 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意義
    俄美中先後公開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發展情況,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飛彈發展一個主流趨勢。反航母作戰模式近3年,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先後推出了空基版飛彈匕首、陸基版飛彈先鋒、海基版飛彈鋯石,
  • 「極速殺手」劍指美軍航母戰鬥群 ——俄海軍試射3M22「鋯石」高超音速飛彈
    據塔斯社近日披露,今年1月,俄羅斯22350型飛彈護衛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首次成功試射3M22「鋯石」高超音速飛彈(以下簡稱「鋯石」飛彈)
  • 俄「北德文斯克」號核潛艇成功試射「鋯石」飛彈
    環球網10月4日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當天對外宣布,俄羅斯海軍「北德文斯克」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水域,首次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這是繼去年「喀山」號核潛艇成功試射「鋯石」飛彈後,俄軍又一艘「亞森」級核潛艇成功發射「鋯石」飛彈,此舉意味著俄海軍未來會快速列裝「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武器,曾經的「
  • 美軍成功試射時速6200公裡高超音速飛彈,速度超5倍音速
    原標題:美軍成功試射時速6200公裡高超音速飛彈,速度超5倍音速媒體消息,9月27日美國測試了一種速度超過音速5倍的噴氣式高超音速武器
  • 試射「鋯石」!它被美媒稱為「最可怕的噩夢」……
    近日俄「喀山」號核潛艇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據俄媒報導「喀山」號將在今年年底
  • 8倍音速、突防能力強,俄航母殺手橫空出世!
    俄羅斯一直在致力於研究使用反艦飛彈打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飽和攻擊戰術,近日完成試射的「鋯石」反艦飛彈,因在測試中達到了8馬赫的飛行速度,被當作航母殺手寄予厚望,「鋯石」反艦飛彈能成功擊穿裝備「宙斯盾」防禦系統的美國航母嗎?
  • 高超音速武器試射成功,美方發言又成笑話
    要知道美國可是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起步最早、投入資源最多、技術底蘊最為深厚的國家,光是2020年一年,美國國防部就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投入了32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提高了6億多美元,可以說美國為了能夠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早日取得成就,可謂是砸下了大量的真金白銀。
  • 俄羅斯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計劃
    俄羅斯的鋯石飛彈(Zircon)是一種高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目前處於研發中。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020年12月11日發布的視頻,俄羅斯在其北海艦隊"戈爾什科夫海軍」號護衛艦進行了鋯石飛彈的最新試射,以8馬赫的速度飛行了計劃的350公裡。此前在2020年的11月和10月,俄羅斯也同樣成功試射過該飛彈。
  • 高超音速武器不含彈道飛彈,中美俄走在前列,戰略武器代差已形成
    首先要搞清高超音速飛彈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講,所有的巡航或攻擊速度超過5倍馬赫的飛彈都是高超音速飛彈,包括所有的彈道飛彈、部分反艦飛彈、空空飛彈與防空飛彈
  • 朝鮮接連試射高超音速飛彈意義不一般!
    在朝鮮最牛80後領導人的帶領下,如今的朝鮮已成功進行多次核試爆及擁有了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在軍事層面擁有了與美國進行長期對抗的絕對籌碼。近期,朝鮮接連試射高超音速飛彈,在筆者看來,朝鮮此舉意義不一般。綜合媒體的報導,1月5日,朝鮮國防科學院進行了高超聲速飛彈的試射,成功擊中700公裡外目標。
  • 俄羅斯「鋯石」(Zicron)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將如何影響東亞局勢
    俄羅斯「鋯石」(Zicron)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將如何影響東亞局勢俄羅斯「鋯石」(Zicron)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是普京總統在2018年3月公開的6款主要高超音速武器系統中重量最輕並且最具戰術性的飛彈武器,撼動了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平衡。
  • 俄羅斯「航母殺手」多如牛毛,中國海空軍還有多大差距?
    型反艦飛彈,咱們也都知道了這是一種戰術級反艦飛彈,基本上無法對大型戰艦形成威脅;僅有4艘俄羅斯建造的956E/EM「現代」級驅逐艦裝備了P-270飛彈,但在蘇聯紅海軍的反艦飛彈譜系中也只能被算作二線裝備;大部分老式護衛艦使用的依然還是「上遊一甲」型反艦飛彈,說白了源頭還是蘇聯最早的P-15「冥河」反艦飛彈,只有極少數053H1G型護衛艦裝備的「上遊二號」型反艦飛彈,意外地成為了中國海軍列裝有第一型國產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戰艦
  • 俄羅斯高超音速武器展露鋒芒
    所以重點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對俄扭轉被動狀態具有迫切需求,是俄羅斯基於現實因素的戰略考量。三是俄羅斯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戰略因素。冷戰結束後,由於實力上的客觀差距,俄羅斯一直非常重視「非對稱」戰略的發展,積極研發各種「殺手鐧」武器。高超音速武器憑藉顯著的突防優勢成為俄羅斯重點發展的對象。同時為應對美國在高超音速領域取得的突破,俄羅斯在高超音速領域不甘落後,企圖掌握先發制人的主動權。
  • 高超音速突防,愛國者飛彈難以防禦
    2月17日,俄新社報導稱,「作為測試的一部分,蘇-57內部攜帶高超音速飛彈的全尺寸模型進行了多次飛行。此前,飛彈已經在戰機內部彈艙裡進行了地面測試。」俄國防軍工內部人士稱,雖然沒有引擎,火箭燃料和彈頭,這種飛彈和實彈在尺寸方面是一致的,但俄「戰術飛彈集團」對此是守口如瓶。
  • 美專家:就算「鋯石」不裝炸藥,靠砸,也能砸壞美國軍艦
    (3M22「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為此俄羅斯的軍事裝備發展戰略必須有所側重,其目的就是用更少的錢去實現更強的威懾效果,最起碼得保證自己的國防安全。因此俄羅斯毫無懸念地走上了非對稱作戰武器的發展之路,2018年年初的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年一度的國情諮文之中提到俄羅斯正在發展6款「殺手鐧」武器,其中的一款3M22「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令人印象深刻。
  • 關鍵時刻掉鏈子,美國高超音速武器試射失敗,俄專家點評一針見血
    俄羅斯媒體報導,前不久美國完成了「B-52發射高超聲速飛彈」試射任務,遺憾的是,原型機沒有從B-52H機體分離,此次任務以失敗告終。
  • 朝鮮成功試射高超音速飛彈,朝鮮為何能反超美國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高超音速武器飛彈以其驚人的發射速度從一眾常規飛彈中脫穎而出,而由於中俄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領先於美國,這也讓美國心生不快。
  • 俄試射X-32「航母殺手」巡航飛彈有何考量?
    這款被稱為「超級航母殺手」的高超音速飛彈延續了俄軍反艦飛彈的硬核作風,即能在超遠距離精準打擊敵方水面艦艇,突破現有飛彈防禦系統。那麼作為俄軍新一代的高超音速飛彈,X-32巡航飛彈究竟有何特點?俄羅斯發展該類型武器,背後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 SR-72能成為美國」高超音速殺手鐧「嗎?
    全世界迄今為止只有中美兩國實現超燃衝壓發動機飛行試驗,而且從種種信息來看,目前還都處於技術攻關階段,距離能夠實用化還有相當的距離。這也可見,吸氣式動力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難度有多大。要實現高超音速飛彈精確命中,目前還有待大量實驗。而在目前實驗次數還很少的情況下,要掌握高超音速飛彈精確攻擊技術恐怕短期內很難做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近期內最現實的高超音速武器化方式就是將其作為戰略核武器的投送工具。要將其用做戰術打擊用途,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研究。
  • 俄軍高超音速武器領先全球,能否幹掉美國航母編隊?
    普京不但高調炫耀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而且還曾打趣問美國總統川普要不要購買俄國的高超音速武器。世界各國高超音速武器競爭的要害是什麼,鋯石又何以讓普京腰板如此強硬?就讓巴山夜雨涮鍋為您解答。風馳電掣:不會巡航的飛彈不是好高超音速所謂高超音速武器,就是遠遠超過音速的武器。人類的武器發展,整體而言伴隨科技進步,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