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咱們談了俄羅斯軍隊在X-22「風暴」型戰役反艦飛彈的基礎上實施技術改進、改進出的X-32型戰役反艦飛彈的情況(文章標題《專殺美國航母!俄羅斯試射X-32巨型反艦飛彈,中國也有同類武器!》)。文後有不少讀者詢問我,說看俄羅斯海空軍列裝的這個X-22也好,X-32也好,技戰術數據著實是太驚人了:
就比如X-22,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能做到衝刺速度3馬赫、高空彈道射程370千米以上;而X-32的性能更令人吃驚,走高空彈道的射程據說可以達到500千米左右的水準。更不用說,這兩種「神器」還都裝備了重達一噸或者半噸重的反艦戰鬥部,相比而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的YJ-12和YJ-18這種戰役級反艦飛彈,殺傷力簡直跟牙籤差不多了。
俄羅斯反艦飛彈多如牛毛
其實,要我來說,俄羅斯海空軍,包括原先的蘇聯紅海軍,在反航母體系建設上的積澱的確深厚,能夠拿出來的、堪稱「航母殺手」的空射反艦飛彈、艦射反艦飛彈型號根本數不勝數。X-22和X-32算什麼,蘇聯紅海軍曾經列裝過的、具備強大的毀傷能力的空射反艦飛彈起碼有七八種。
▲掛載X-32反艦飛彈的圖22轟炸機
比如圖-16К型飛彈攻擊機裝備的К-16「鮭魚」,作為圖-95К-22型飛彈攻擊機主力的К-26「王魚」。以及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面紗、到蘇聯解體後也沒有幾張可靠的圖片流出、據說是作為遠程航空兵航空反艦新型主戰裝備存在的X-15C「反衝」,以上所有的空射反艦飛彈均具備戰役級的攻擊能力,突防能力、戰鬥部質量等均為打擊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戰列艦等重型水面艦艇進行過優化。
▲X-15高空彈道飛彈
至於蘇聯紅海軍列裝過的艦射戰役級反艦飛彈,那就更不用說了,咱們之前曾經提過的紅海軍戰役反艦飛彈的「三劍客」:即列裝在1164級巡洋艦早期型號上面的P-500「玄武巖」、列裝在1144級核動力巡洋艦和949A「安泰」級巡航飛彈核潛艇上的P-700「花崗巖」、列裝在1164級巡洋艦後期型上面的P-1000「火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P-1000「火山」
在這些重型戰役級反艦飛彈面前,被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一度當做「航母殺手」的P-270「白蛉」(即著名的裝備給「現代」級的「日炙」反艦飛彈)對於紅海軍而言,才是真正的「弟中弟」,只被勉強當做在艦隊決戰時敲敲邊鼓加撿漏的戰役戰術級反艦飛彈來使用。
中國反艦飛彈相對較弱
而和蘇聯紅海軍、俄羅斯海軍手頭依然裝備著的這些真的有「航母殺手」實力的反艦大殺器相比,中國海軍長期以來列裝的空射、艦射反艦飛彈這個實力也確實不盡如人意了一些:
▲轟-6K機翼下掛載的鷹擊-12
起碼在2010年之前,中國海軍列裝的各型號空射、艦射反艦飛彈的型號也就那麼幾型,空射型號有兩種,分別是由「飛豹-II」型反艦飛彈攻擊機攜帶的YJ-8K/83K型,後者相比前者,使用了小型渦噴發動機,延展了射程;其次是由轟-6D/G攜帶的YJ-63型,這是海軍手中為數不多的「戰略大殺器」,相比戰鬥部質量僅有165千克、用來打大型戰艦無異於撓痒痒的YJ-8K/83K系列,其戰鬥部起碼能夠對大艦形成威脅。
▲掛載在轟-6上的YJ-63空射巡航飛彈
而中國海軍當時列裝的艦射反艦飛彈,與空射反艦飛彈相比也好不到哪去:
大部分新銳的驅逐艦、護衛艦基本上使用的依然是YJ-8/83型反艦飛彈,咱們也都知道了這是一種戰術級反艦飛彈,基本上無法對大型戰艦形成威脅;
僅有4艘俄羅斯建造的956E/EM「現代」級驅逐艦裝備了P-270飛彈,但在蘇聯紅海軍的反艦飛彈譜系中也只能被算作二線裝備;
大部分老式護衛艦使用的依然還是「上遊一甲」型反艦飛彈,說白了源頭還是蘇聯最早的P-15「冥河」反艦飛彈,只有極少數053H1G型護衛艦裝備的「上遊二號」型反艦飛彈,意外地成為了中國海軍列裝有第一型國產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戰艦。
▲P-270「白蛉」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反艦飛彈
而在2010年之後,中國海軍儘管實施了多輪裝備更新,多型號新型空射、艦射反艦飛彈先後列裝部隊,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諸如YJ-62型、YJ-12型、YJ-18型三種戰役級反艦飛彈,其全彈尺寸質量也沒有超過上世紀末我們從俄羅斯引進的P-270「白蛉」的水平,甚至普遍比P-270還要「袖珍」;
▲YJ-18反艦飛彈
即使是下一階段即將列裝的、用於裝備055型大型驅逐艦和後期型052D型驅逐艦的YJ-XX型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包括更新一代的吸氣式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噸位相比P-270也沒有多明顯的提高。和俄羅斯海軍那一票堪稱「龐然大物」、動輒六七噸甚至七八噸的巨型反艦飛彈相比,中國海空軍目前、不久的將來,貌似是真的不會裝備這種巨大的、令人生畏的「航母殺手」了。
蘇/俄「傻大笨粗」路線的原因
不過,我認為,即使過去、現在和未來中短期,咱們在中國海空軍的戰鬥序列中都不會看到諸如X-32和P-1000這種「大殺器」的身影,也並不意味著中國海空軍的制海、航空制海作戰體系與裝備配系就比俄羅斯差多少:
▲P-1000「火山」
很簡單,從俄羅斯自身的角度來說,這種動輒發射質量六七噸、七八噸,戰鬥部質量動輒上半噸甚至一噸的「神器」,自有其出現的技術條件與規律。畢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亞燃衝壓發動機、高比衝小質量高性能火箭發動機,高毀傷性能反艦戰鬥部等同樣處於起步階段。
▲「現代」級發射「白蛉/日炙」反艦飛彈
而蘇聯紅海軍面臨的航空反艦、制海反艦任務又極其繁重,必須用一切手段將反艦飛彈弄到射程300到400千米、末端突防速度3倍音速以上。這導致了紅海軍的反艦飛彈發展走上了「傻大笨粗」路線,雖然名為「反艦飛彈」,但實際上諸如P-1000和X-32這種武器,從整備質量來看,其實跟一架小型無人機也沒啥區別了。
▲正在吊裝的P-1000反艦飛彈
而蘇聯紅海軍過於強調「大型戰役反艦飛彈」的後果,帶來了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飛彈的載機、載艦適裝性變差。比如P-700型反艦飛彈,即使是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種滿載排水量高達兩萬多噸的戰艦也只能攜帶20枚,而X-32這種空射反艦飛彈,饒是圖-22M3型遠程轟炸機也只能攜帶2到3枚,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型反艦飛彈根本沒有辦法裝進俄羅斯或中國的任何一種新一代通用垂髮裡;
▲P-700「白蛉」反艦飛彈發射瞬間
二是飛彈的突防性能實際上不怎麼樣。同樣是X-32或者P-700型反艦飛彈,由於這兩種飛彈的整備質量高達6噸(P-700質量高達七八噸),這些飛彈在高空飛行時,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和一架大型飛機無異。
咱們前面也都說了,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防空艦來說,這種「大型飛機」算是一個很難對付的目標,但以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區域防空能力,即使X-32將末端衝刺速度提升到四倍音速左右,也並不意味著「宙斯盾」防空系統完全對付不了。
中俄反艦飛彈發展方向
因此,我認為,這種蘇聯紅海軍、俄羅斯海軍以「任務導向」研發出來的、在性能上極其特化、為了確保射程和速度而犧牲了適裝性、維護性乃至部分突防能力的大型戰役級反艦飛彈,連俄羅斯海軍自己未來都不一定會要了。
▲碩大的К-26反艦飛彈
畢竟,目前俄羅斯海軍已經基本停止了對P-700、P-1000之類的艦射反艦飛彈的後續製造。空射的X-22不用說了只「廢物利用」改進到X-32,而К-26或X-15C這種裝備,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俄羅斯空天軍與海軍的武器掛架上了。
俄羅斯海軍未來預計可以用於承擔反航母作戰主力的空射、艦射反艦飛彈大概有如下幾種:
在艦射飛彈上,是兩種可以用3R14/UKSK型通用垂直發射單元發射的反艦飛彈,分別是3M55「寶石」和3M22「鋯石」,前者是亞燃衝壓發動機超音速反艦飛彈,後者則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高超音速反艦飛彈;
在空射飛彈上,除了被作為「廢物利用」的X-32型反艦飛彈,預計未來俄軍航空反艦的主力是正在組織試射的Kh-47M2「匕首」,這是一種重量僅有3.6噸左右的重型反艦飛彈,相比X-32其重量足足降低了40%,甚至比P-270的空射型號X-41型反艦飛彈還要低一些;
至於俄羅斯在未來還會不會研發出新的、重量達到七八噸的重型空射反艦飛彈,起碼目前為止沒有類似的消息傳出。
▲中國「現代」級改裝,用YJ-12替換「白蛉」
而以中國海空軍來說,其實在反航母作戰中的武器配系和俄羅斯空天軍、俄羅斯海軍是差距不大的:
在艦射反艦飛彈上,咱們同樣是由YJ-18和YJ-12,未來再加上YJ-XX這三種戰役級反艦飛彈組成,除了YJ-12,其餘兩種反艦飛彈也是可以由「850」垂髮攜帶的;
而在空射反艦飛彈上,目前我軍也已形成了由YJ-83K和YJ-12A組成的航空反艦體系,相比俄羅斯空天軍,咱們差的只有一個類似於Kh-47M2「匕首」式的空射戰役級反艦飛彈;
不用說,在對海監視與目標指示、各作戰系統之間的通聯問題上,我軍相比類似系統已經荒廢已久的俄羅斯海軍更是具備較大的優勢甚至代差,更不用說咱們在制海作戰體系上還有一個堪稱Bug的存在:火箭軍的反艦彈道飛彈。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儘管中國海空軍因為歷史與現實的因素,從來沒有考慮過X-32或P-700這種大型反艦飛彈,但中國海空軍的反航母作戰能力,不會比俄羅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