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期的內容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在近10年時間裡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大批艦艇不斷入役,新型艦艇不斷下水,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中國海軍的落後的局面,水面作戰力量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海軍艦艇總噸位已經達到200萬噸,僅次於世界第一海軍美國海軍的353萬噸,超過排名第三俄羅斯海軍的110萬噸。中國海軍的整體實力,除水下戰略打擊力量以外,常規作戰力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海軍。
中國海軍編隊
而這一切都是得益於052D型驅逐艦、055型萬噸級驅逐艦、054A型遠洋護衛艦、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批量建造。以及遼寧艦的成功改造併入役,山東艦的成功建造並服役。其中052D型驅逐艦自2012年8月30日首艦「昆明」艦(舷號172)下水,到2020年8月30日最後一艘「紹興」艦(舷號134)下水,一共建造了25艘。其中有17艘已經入列,另外有7艘正在試航當中,一艘在棲裝,預計在2022年末或2023年初,這25艘052D型驅逐艦將全部入列,改進型號開工建造。
中國海軍052D型驅逐艦首艦昆明艦,舷號172
在052D型驅逐艦的建造過程中,下水數量最多一年在2019年,據公開數據顯示,在整個2019年,海軍一共下水了8艘052D型驅逐艦,創造了近50年全世界海軍驅逐艦下水的最高紀錄,哪怕是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建造過程中也從未達到如此高度。055型驅逐艦的建造同樣實現了「下餃子」,055型驅逐艦自2017年6月28日首艦「南昌」艦(舷號101)下水到2020年8月30日第八艘下水,在3年零2個月的時間裡,一共下水了8艘,其中下水最多一年發生在2018年,一共有3艘下水,目前已有2艘服役,另外6艘還在棲裝和試航當中,預計到2023年將全部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下一批次的建造工作,預計也將會在2023年前後開工建造。
中國海軍054A遠洋護衛艦
054A型遠洋護衛艦,可以說是中國海軍建造過數量最多、噸位最大和技術最先進的遠洋護衛艦,也是當今世界服役數量最多的遠洋護衛艦。該型艦艇自2006年12月21日首艦「舟山艦」(舷號529)下水以來,一共建造了31艘,其中有30艘已經入役,第五批首艦正處於試航當中,該型艦艇一共計劃建造5批,總數預計會在50艘左右。071型船塢登陸艦,自2006年12月21日首艦「崑崙山」艦(舷號998)下水以來,截至目前一共建造了兩批共8艘,且已經全部入役。075型兩棲攻擊艦自2019年9月25日首艦下水以來,一共建造了3艘,且已經全部下水,但目前還沒有入役。雖然近10年中國海軍取得了這麼多的成果,大幅度提升了中國海軍的整體實力,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海軍。
中國海軍075型兩棲攻擊艦
那中國海軍同美國海軍相比,在水面主力作戰艦艇的對比上,其差距到底還有多大呢?為了做直觀的對比,一下內容中我們將圍繞驅逐艦、護衛艦、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等5大方面去對比,看看中美海軍的真實差距到底有多少。
第一:驅逐艦/巡洋艦上的對比這裡我們需要說清楚的是,我國是沒有巡洋艦劃分的,儘管055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已經超過了巡洋艦的標準,但我國並沒有將其劃分為巡洋艦,但美國國防部在其2017年的白皮書中將055型劃分為巡洋艦。這裡為了更直觀的對比,這裡我們就將055型驅逐艦按照美國的劃分標準,劃入巡洋艦進行對比。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驅逐艦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擁有驅逐艦和巡洋艦數量最多的國家。據公開數據顯示,自1989年9月16日「阿利伯克I」型驅逐艦首艦「阿利伯克」號(舷號DDG-51)下水,到2020年1月27日「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希格比」號(舷號DDG-123)下水,該級艦艇已經建造並下水了了8個批次共計71艘,另外有8艘處於建造當中,還有9艘被納入建造計劃當中,一旦全部按照計劃建造,那該型驅逐艦的建造總量將達到88艘。該型驅逐艦的初期「I」型的滿載排水量為8315噸,最後一個型號「III」型則為9800噸。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驅逐艦正在發射飛彈
其武器系統主要為Mk 41垂直發射系統,初期「I」型為90單元的垂髮系統,後續型號為96單元,可實現彈藥共架發射,具備對地、對海、對空和反潛的作戰能力。同時還搭載有一門127毫米口徑Mk 45輕型艦炮(舷號DDG-51到80的裝備)/127毫米口徑Mk45Mod4輕型艦炮(舷號DDG-81後的裝備),同時還搭載有兩具四聯裝MK-141RGM-84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兩具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舷號DDG-51到83的裝備)/一具或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舷號DDG-84後的裝備)。
052C型驅逐艦「西安」艦(舷號153)
而我國的驅逐艦型號就相對較雜,我國現役一共有051B型驅逐艦1艘,051C型驅逐艦2艘,052型驅逐艦2艘,現代級驅逐艦4艘,052B型驅逐艦2艘,052C型驅逐艦6艘,052D型驅逐艦17艘(8艘在舾裝)。從數量上來看,我國現已下水的驅逐艦總數為42艘(包括8艘未服役的052D)。同美國在驅逐艦上的差距較大,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已經下水的總數為71艘,我國多個型號加起來也只有42艘,差距為29艘。
052D型驅逐艦「廈門」艦(舷號:154)
作戰水平和噸位也存在差距,在052C之前的型號,屬於中國海軍在驅逐艦建造摸索過程中建造的艦艇,技術上和火力上都相對落後,噸位也較小。儘管到052D型驅逐艦時,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相較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火力和噸位上也還有較大差距。052D型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只有7500噸,配備有64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比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少32單元,艦炮上搭載有一門H/PJ-45A型單管130毫米艦炮。同時配備有一門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部分型號)或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部分型號),另外還搭配有3聯裝7424型324毫米魚雷發射器,從火力上來看同美軍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055型驅逐艦的對比,在這兩者的對比上,055型驅逐艦則又優勢明顯,兩者有著1代以上的差距。美軍自1981年4月25日首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提康德羅加」號(舷號CG47)下水,到1992年11月20日最後一艘「黃家港」號(舷號CG73)下水,前後一共建造了27艘,其中有5艘退役被處理,所以該型艦艇現役一共還有22艘,不過艦艇平均年齡已經接近30年,美國正計劃建造全新一級DDG(X)型驅逐艦來替代,不過最快該型艦艇也要到2028年才能下水。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消息稱,從2020年開始,現役22艘的前13艘將開始依次退役,剩餘的9艘將延壽繼續服役。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為9800噸,其武器系統主要為兩座Mk 41垂直發射系統,共12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同時搭載有兩門127毫米Mk45型艦炮、兩座Mark15型近防武器系統、兩具MK 141四連裝魚叉飛彈發射器、兩具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兩艘055型驅逐艦同時下水
火力看似不弱,但相較於我國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顯然已經成為過時的產物。055型驅逐艦屬於我國建造的第四代驅逐艦,使用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最先進的一體化設計,最先進的垂直發射系統,更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雙波段雷達系統,11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同時搭載有當今世界射速最快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取消制退器且口徑最大的H/PJ-45型單管130毫米艦炮。
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號舷號101
同時官方還多次披露,055型驅逐艦不僅同時具備對海、對陸、對空和反潛的作戰能力,同時還具備反低軌道衛星和反導的能力。它的滿載排水量更是超過12000噸,就連美國也都承認055型驅逐艦在噸位、技術現代化水平和火力上都處於頂尖水平。更迫使美國加快「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的發展速度和下一代驅逐艦的探索發展計劃,加上「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計劃的失敗,未來一旦055型驅逐艦再批量建造和服役,美國海軍的優勢將難以發揮出來,除了數量上的優勢,質量上的優勢將喪失。所以,在這方面的對比,雖然055型驅逐艦數量上沒有優勢,但在質量上優勢明顯,且用不了多久數量上差距也會被彌補上。
第二:遠洋護衛艦上的對比在護衛艦上我國的相較於美國優勢明顯,為滿足遠洋護衛需求,彌補驅逐艦上的不足,同時降低遠洋護衛成本。我國建造了大批量的054A型驅逐艦,在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已經提到,自2006年12月21日首艦「舟山艦」(舷號529)下水以來,054A型護衛艦一共建造了31艘,其中有30艘已經入役。該型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超過4500噸,具有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較強的反潛和反艦能力。
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
能夠伴隨遠洋艦隊或者航母編隊執行遠洋護衛任務,其搭載有32單元的H/AKJ-16型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海紅旗16中程防空飛彈和魚-8火箭助飛魚雷。同時還搭載有4聯裝鷹擊83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後14艘054A型護衛艦甚至還搭載了兩門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另外還有兩具003A型6管火箭深彈發射裝置和2具3聯裝7424型324毫米魚雷發射器。總體上有著不俗的火力表現,同時有較強的自衛能力和區域防空能力。
054A型護衛艦
而美國現役艦艇中並沒有護衛艦,2015年9月29日已經將最後一艘「佩裡級護衛艦」退出現役,護衛艦退出美國海軍的歷史舞臺。轉而由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所取代,這兩種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均為3000噸左右。具備執行包括反潛、反水雷、反水面艦艇、情報、監控和偵察,國土防禦、海上攔截、特種作戰和後勤保障等任務,有著不弱於護衛艦的火力。是美國發展的一種高速、高機動性的網絡化的水面戰鬥艦。美軍現役一共有自由級瀕海戰鬥艦10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12艘,現役總計22艘,另外還有數艘已經下水。
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不過這兩型艦艇均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僅搭載有一具11發的近防RIM-116滾體防空飛彈,自衛能力、反潛能力和反艦能力相較於054A型護衛艦也有更弱,活動範圍有限,難以承擔遠洋護衛任務,總體上054A型護衛艦優勢明顯。不過由於瀕海戰鬥艦戰力上的不足,使得美國正計劃在2022年左右開工建造新一代的FFGX「星座級」護衛艦,計劃建造數量將達到70艘之多,排水量更是達到驚人7500噸,單艘造價將達到9.5億美元,整體水平將達到驅逐艦的水平,屆時美國海軍在護衛艦上的弱勢將會被彌補。
美國海軍FFGX「星座級」護衛艦想像圖
第三:兩棲作戰力量上的對比兩棲作戰力量上的對比,主要對比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一開始我們已經提到,自2006年12月21日071型船塢登陸艦首艦「崑崙山」艦(舷號998)下水以來,已經建造並服役了8艘,該型艦艇的滿載排水量大約為25000噸,艦長為210米,艦寬為28米。搭載有1門H/PJ-26型單管76毫米艦炮,4座H/PJ-13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和4座726-4型18管艦載幹擾彈火箭發射裝置,一次性可搭載4艘726型氣墊登陸艇和6架直8武裝直升機進行登陸。一艘726型氣墊登陸艇一次可以運送1輛ZTZ-96G主戰坦克、或1輛15式主戰坦克或2輛ZBD-05兩棲步兵戰車、或陸戰隊員80人,一艘071型登陸艦一次最多可搭載一個加強營的武裝人員和武器裝備。
中國海軍071型船塢登陸艦
而美國現役一共有11艘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該型艦艇的滿載排水量也大約在25000噸左右,艦長208米,艦寬32米,尺寸和噸位上和071型船塢登陸艦相當。武器裝備上搭載有2座Mk44巨蝮二式鏈炮和2座RIM-116滾體防空飛彈。可同時搭載4架CH-46海騎士直升機或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內部可搭載2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1艘LCU登陸艇,其可搭載14輛遠徵戰鬥載具或兩棲突擊載具悍馬機動車等等。總體上兩者相當,這是數量上有著一定的差距。
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
兩棲攻擊艦上的對比,兩棲攻擊艦上我國起步較慢,雖然現在已經下水3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但服役數量上還是「0」。而美國一共現役有9艘兩棲攻擊艦,包括7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和2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其中「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滿載排水量大約為4萬噸,「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則達到了4.5萬噸。而我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外界估計排水量為4萬噸。僅同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相當。且美國有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和F35B型垂直起降戰機上的優勢,這使得美國的兩棲攻擊艦在戰爭中更有優勢。所以,在兩棲作戰力量上,我國要弱於美國,但艦艇的質量差距較小,主要體現在數量上。
中國海軍試航當中的075型兩棲攻擊艦
美國海軍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第四:航空母艦上的對比在上述對比的所有艦艇當中,中美海力量在質量和噸位上的差距恐怕主要還是體現在航空母艦上,美國現役一共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另外有一艘在棲裝),美軍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均超過了10萬噸。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動力來源,「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採用蒸汽彈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則採用電磁彈射,其兩者的艦載機搭載能力均超過70架,同時還能搭載預警機和運輸機等固定翼飛機。
中國海軍山東艦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
而我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在噸位和技術上均全面落後,兩者均採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大約為6.5萬噸,艦載機的起飛方式採用滑躍起飛。各式艦載機的搭載能力大約在40架左右,受制於起飛方式,均不能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和運輸機。同時艦載機的起飛效率也受限,遠不及美國的彈射起飛。所以,在綜合作戰能力上,我國和美國的差距尤為明顯,要想實現在質量上和數量上的差距,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
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
以上就是我國同美國在水面主力艦艇上的對比建國,總體上來說,除了航母以外,其它的作戰艦艇質量和噸位差距較小,主要體現在數量上的差距。航空母艦上的差距則最為明顯,不管是噸位、質量,還是綜合作戰能力,都可以說是全面落後。在此我們希望,未來差距能夠進一步縮小,成長為為真正意義上的海軍強國。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