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中美黃海對峙,耗時72小時,為什麼得不到及時支援

2021-02-06 逸傑評說車

海軍下餃子是在2010年之後,空軍則在2005年之後開始逐步進入三代機時代,時間往前再推個十多年兩者都處於青黃不接階段。1996年我們遭遇了一場臺海危機,最後以二炮和091型核潛艇勉強逼退美軍雙航母編隊,再往前兩年的1994年。中美黃海對峙發生,主角還是091型核潛艇以及「小鷹」號航母戰鬥群,不過攻守相異落單的091核潛艇成了「小鷹」號模擬攻擊對象。

這件事影響不可謂不大,畢竟代表著戰略級裝備的核潛艇,被美軍公開圍困72小時。而且其中還被模擬攻擊了7次,為什麼當時美軍可以這麼從容部署反潛演練,而在家門口的091型核潛艇卻得不到及時有力支援?回顧歷史,實力上的過分差距才是受困根源,兩者之間主力裝備代差嚴重完全不在一條線上,下圖是黃海對峙中的兩大主角小鷹號航母及091型核潛艇。

「小鷹」號航空母艦

091型核潛艇

1994年10月,北方半島啟動石墨反應堆建造,美軍太平洋艦隊「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隨後開赴黃海。目的是執行封鎖及威懾,以阻擊對方研製出實用型核武器,而在此前由於美對臺出售F-16等武器。中美雙方關係已經一路跌至谷底,雙方停止了一切軍事交流,這種情況下「小鷹」號有備而來卻故意不事先通報直接開到家門口。

同期,我海空軍正在東海進行聯合演習,「小鷹」號航母順便進行偵察及情報收集。10月27日大事件發生,一方面我軍雷達突然發現有大批戰機信號,高達200架的數量在當時規模空前,最終確認是美軍EA-6B電子戰飛機所為。另一方面「小鷹」號航母在我領海附近活動時,和海軍一艘091型核潛艇(403艇)遭遇,兩者這樣近距碰面的機會不多。難得碰到一起美軍認為這是偵察的絕好機會,然並沒有遵循正常的避讓禮節,而是直接投入大量艦機以其為目標進行模擬反潛攻擊。

EA-6B電子戰飛機

「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派出三艘驅逐艦,以及及艦載S-3「海盜式」反潛機,全方面無死角的包抄反潛。緊跟403艇闖入我國領海,雙方對峙約72個小時,美方共進行了七次模擬反潛攻擊挑釁行為。

S-3「北歐海盜」反潛機

091型核潛艇

在美海空立體反潛圍困下403艇無力脫困,當事人回憶:對方連續用主動聲吶探測我艇,"噠噠噠』的聲音異常刺耳,企圖迫使我艇浮出水面。403艇只能下潛規避同時用長波電臺向基地求援,海航及水面艦艇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包括準備組成水面艦艇編隊、空中戰機編隊解圍。實力不濟也為避免局勢惡化,中方極力釋放善意卻得不到回應,時間過去了60個小時直到29號下午海軍派出首批2架殲-7。受限於航程殲-7不久即返航,美艦機沒消停一會接著圍困,無奈之下只能再次派出第二批戰鬥機。2架殲-8II、2架蘇-27帶彈飛抵和美軍2架F-14「雄貓」對峙,也許是鬧夠了再加上目的已達到,美軍在中方強勢警告下終於開始撤離。

殲-7E對F-14

雄貓及大黃蜂

事件雖然告一段落,但雙方實力上的巨大差異則在這場對峙中表露無疑,地攤文學表述對峙中包括蘇-27空中拼刺刀逼退F-14,或者殲-8II鎖定美航母編隊等描述。雖然不一定準確,但至少敢於以弱制強,我們回顧那年雙方在這場對峙中實力差距有多大,為什麼中方不能及時有效支援家門口的潛艇?

先看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有多少兵力裝備,正常包括1艘航母、2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1-2艘攻擊型核潛艦,以及1艘補給艦。「小鷹」號航母配套一個艦載機聯隊,裝備各型戰機多達82架,包括20架F-14A「雄貓」戰鬥機、24架F/A-18C「大黃蜂」戰鬥機、16架A-6E「入侵者」攻擊機(或KA-6D加油機)、4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6架S-3B「北歐海盜」反潛機、6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以及2架HH-60H「黑鷹」救援直升機。

一個這樣的航母戰鬥群在當時完全可以碾壓一個中小國家,而且注意時間點是在90年代初,美軍海空軍協同包括電子戰已經應用相當嫻熟(除上述200架假飛機外,包括96臺海危機也搞的一夕三驚)。艦載預警機可以提供遠程預警,主力艦載戰鬥機已進入三代實力可觀,再加上海軍宙斯盾系統足以護衛,如果硬碰硬以常規裝備對比基本沒有獲勝可能。

主力艦載機

F-14「雄貓」戰鬥機

標準-2防空飛彈

大概2000年之後,網上有一個擊沉「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假想,設想以100架以上殲-7、殲-8為代價,大量消耗美軍戰鬥機空空飛彈。然後再以100架以上蘇-27取得制空權,接著後續跟進30架以上蘇-30和飛豹進行反艦作戰,海面之下由091在內的狼群迎戰美軍核潛艇。水面之上則由俄制現代級,外加能用上的國產驅護艦配合作戰,主要發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飛彈、C802/803反艦飛彈進行飽和攻擊。

這個設想本身就是以弱制強戰術,裝備水平建立在大量俄制武器基礎上,當年有限的幾艘現代級甚至成為「航母殺手」這樣的核心裝備。可是回到1994年,除了殲-7、殲8之外只有區區24架蘇-27戰鬥機,海軍也只有051型老式驅逐艦以及053H1護衛艦等,連這種代價巨大的戰術都難以實施。

SS-N-22「日炙」反艦飛彈

現代級驅逐艦

美國蘭德公司統計顯示,1996年中國空軍有5000多架的規模,其中殲-5、殲-6就達3700架。另有570架殲-7戰鬥機,130架殲-8戰鬥機,24架蘇-27戰鬥機,其他還有1000架出頭的轟-5、轟-6以及強-5。往前兩年空軍實力甚至還不如這個水平,1992年才交付的蘇-27實際未完成形成戰鬥力,國產最先進的殲-8還不具備超視超作戰能力。

如前述黃海對峙中殲-8鎖定美國航母準備攻擊,這樣的操作在它小身材攜帶有限航彈下,基本沒有威懾能力。而早期進口的蘇-27航電水平並不高,加上數量有限只能作為主力中堅使用,比如充當空中護衛作用而不是直接投入空戰。海軍方面實力更弱,以老式051型驅逐艦帶海鷹這樣的反艦飛彈,連接近美航母戰鬥群發起攻擊的可能都不大。

殲-8II外掛

蘇-27戰鬥機

051型發射海鷹反艦飛彈

重新回到403艇脫困之路,雖然近在咫尺卻遲遲未能得到有力支援,很明顯受實力制約只能寄希望於低調解決。最後雖然以美方後撤結束,但被困72小時足以讓海軍憋了一口氣,時至今日已擠進世界前三的海軍完全具備對等實力,再也不會一夕三驚被區區幾架電子戰飛機弄的雪花一片。

相關焦點

  • 1994中美黃海對峙!那時候的我們被欺負得忒慘!
    80年代是中美的蜜月期,但到了90年代,中美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美國、歐洲和中國反目成仇,對我們進行制裁,我們訂購的一些武器裝備也不交貨了,各方面甩臉給中國看
  • 核潛艇遭7次模擬攻擊,94年的黃海危機,對峙接近開戰
    大國博弈時間回到1994年,那個年代是我們最為虛弱的時候,在黃海發生了被地表最強的超級大國航母幾近欺辱的事件,超級大國剛打贏海灣戰爭信心滿滿,而且可謂裝備精良,反觀那年的我們海軍實力還處於防空靠炮,反潛靠深水炸彈,電子戰基本沒有的落後情況
  • 中印對峙72小時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72小時對峙始末】 中國西部戰區發言人發布上則消息的時間是8月31號的晚上8點,而當天上午10點35分,印度國防部同樣發布針對這次事件發表了聲明,表示「2020年8月29日夜間至30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違反先前在拉達克東部對峙期間經由軍事和外交接觸達成的共識,採取挑釁性軍事行動改變現狀」。
  • 越變越強,中美30年間7次海空對峙,實力互換見證中國崛起
    雙方確實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有過不少交流、合作,不過到了90年代由於國際格局變化雙方從合作又走向對抗,自此開啟30年間從不間斷的海空對峙史,我們截取其中七次經典案件見證兩國實力變化。中美黃海對峙,091核潛艇被模擬圍攻7次1994年10月27日,「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沿中國領海邊界巡航時,在黃海海域碰上一艘結束任務返航的091型403號核潛艇。
  • 一周軍情觀察為什麼墨西哥灣不是墨西哥人的墨西哥灣
    28日,中國南海艦隊進行實彈海上打靶演習;30日,海軍航空兵殲-11戰鬥機掛彈到南海進行「挑戰戰機極限性能」(可能是在南沙上空長時間巡邏)的演習;廣州軍區空軍進行大規模空戰演習,東海艦隊航空兵的殲-10也在轟油-6加油機的支援下進行了遠海演習。看起來雙方動作不小,但回顧中美兩國海上鬥爭史,這次的事件卻並不特別緊張。解放軍海軍將領不久前曾說過「南海屬於中國,正如它的名字一樣。」
  • 【戰史科】菊紋與龍旗之戰:淺談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根本原因
    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黃海附近爆發了近代最大規模的海戰——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在這一戰中遭受重創,當時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實力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結果卻大大超出預料,本文主要從戰略和戰術兩方面來分析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原因所在。
  • 72小時收復臺灣將成現實!
    從南北兩個方向迂迴,以052系列驅逐艦,核潛艇等威懾關島以及日本方向可能過來的美軍支援。同時告誡美軍,中國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寧可地球不長草也要收回臺灣島」,並在聯合國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和保持中立。
  • 中印前線對峙近況,15式坦克面對印度T-90、T-72,這點不得不防
    據國內媒體近日報導,一名叫雅什·摩爾的印度退役軍官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張命名為「中印邊境西線楚舒勒地區」的照片,體現了中印兩軍在該地區的對峙場景。 不過,根據大概率猜測,解放軍部署的是15式輕型坦克,印軍方面部署的則是T-72主站坦克。 事實上,「15式坦克對比T-90、T-72誰更厲害」一直是熱議的話題,但結論清楚地告訴我們:15式輕型坦克能輕鬆壓制對手。
  • 開荒72小時(上)
    【第一天晚20點-第0小時】       對於開荒選手來說,活動比貓娘來得更早。72小時的速度與激情往往始於活動維護當晚的20點,這個時間點官推開始了牙膏,伺服器也可能已經開始出現新的數據變動,兵馬未動、拆包先行,長於拆包的各路技術大佬成為了最先投入戰場的一批勇士。
  • 94黃海秘聞(上):美國想對中國「一劍封喉」?
    中美黃海對峙事件引起了雙方高層的重視。美國海軍對該事件的描述是"二戰後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區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觸"。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和中國核潛艇在中國沿海的國際海域進行了一場海戰,這顯示出美國和中國海軍衝突的潛在可能性越來越大。
  • 解放軍72小時收復臺灣將成現實!留給蔡英文的時間不多了
    從南北兩個方向迂迴,以052系列驅逐艦,核潛艇等威懾關島以及日本方向可能過來的美軍支援。同時告誡美軍,中國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寧可地球不長草也要收回臺灣島」,並在聯合國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和保持中立。
  • 中印邊境又出現一個新對峙點?印度人:T-72必將會給中國一個教訓
    除了這一座24小時不停運作的哨所之外,中印之間還有一個全新的對峙點正在形成。但根據輪廓以及此前的一些軍事活動中可以推測出,解放軍出動了15型輕型坦克,而印度方面則出動了T-72主戰坦克。在解放軍一邊還可以看到一個帳篷,顯然,這是中印邊境一個新出現的對峙點。解放軍還沒有來得及建造一些固定設施。在照片公布沒多久後,就印度國內就引起了熱議,不少印度網友表示,這次T-72必將會給中國的15型輕坦一個教訓。
  • 老山戰役為何耗時10年?內幕掩蓋多年!
    而第二個隨便也就是後期,則是越南反撲,兩國軍隊在老山、者陰山法卡山等進行對峙。如此便有了越南針對這兩個山地執著的打了10年之後的小規模戰役,也稱兩山輪戰!可為什麼老山戰役耗時10之久,原來內幕被掩蓋了這麼多年,下面就來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 當年南海仲裁案和中美軍事對峙還記得嗎?意義有多大你知道嗎?
    當年南海仲裁案和中美軍事對峙還記得嗎?意義有多大你知道嗎?
  • 如果我們展開統一戰爭,24小時內控制全島局勢毫無難度
    解放軍的軍機己飛臨臺灣上空,這3個多小時裡,可以說是中美間綜合力量激烈的搏弈。我軍迅速做出臨戰準備,我軍核潛艇、戰略火箭軍、空軍、海軍及南部戰區迅急異動,美中情局迅速傳報五角大樓。此舉已把美臺逼到懸崖,解放軍將即時啟動武統。美國出動航母如羊入虎口。美現在政治混亂丶疫情極重,哪裡有力量與中國較量?美國高層猶豫了3個多小時,不得不做了縮頭烏龜,將克氏叫回來。
  • 美國無預警要求中國休士頓總領事館72小時撤離 人員急燒文件
    彭博資訊22日報導,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說,美國政府無預警的要求中國大陸駐休士頓總領事館於72小時內撤離,館內人員急忙焚燒銷毀文件,一度因為煙太大引來附近民眾報警。根據美方的要求,領事館必須在當地時間24日下午4點前關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 揚言「72小時擊沉中國艦隊」的她,馬上被提名做國防部長?
    在常規武力政策方面,弗盧努瓦8月曾在美國《外交》雜誌上撰文稱:美軍對華常規威懾建立在「72個小時內完全摧毀350艘戰艦」能力上。《南華早報》此前報導,弗盧努瓦還曾於6月份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叫囂,「例如,如果美國軍方有能力在72小時內擊沉中國南海所有的軍艦、潛艇和商船,中國(大陸)在封鎖或『入侵』臺灣之前可能會三思;他們將不得不考慮是否值得將他們的整個艦隊置於危險之中。」
  • 中日百年戰爭之甲午戰爭(一)—黃海海戰
    甲午戰爭是由陸戰和海戰組成,甲午海戰是由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及威海衛保衛戰組成,而黃海海戰又是甲午海戰中最主要的一次戰役。黃海海戰是世界近代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海戰。中日雙方因朝鮮內亂,為了爭奪朝鮮的宗主國地位,而展開的一場角逐,這也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又一次冒險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