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變越強,中美30年間7次海空對峙,實力互換見證中國崛起

2021-03-02 竇竇科技資訊

前言

中美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合作、也有過衝突,自70年代雙方關係正常化後,有過那麼十多年的「蜜月期」。雙方確實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有過不少交流、合作,不過到了90年代由於國際格局變化雙方從合作又走向對抗,自此開啟30年間從不間斷的海空對峙史,我們截取其中七次經典案件見證兩國實力變化。

中美黃海對峙,091核潛艇被模擬圍攻7次

1994年10月27日,「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沿中國領海邊界巡航時,在黃海海域碰上一艘結束任務返航的091型403號核潛艇。經過前幾年海灣戰爭信心爆棚美軍,對這艘平常難得一見的核潛艇「關愛有加」,直接起飛艦載S-3「北歐海盜」反潛機投擲聲納浮標,對403艇方位進行三角計算以進行模擬攻擊準備。同時戰鬥群中出動三艘驅逐艦進行圍堵,立體圍堵下403艇雖然緊急下潛採用各種規避手段,但在可以快速機動實力碾壓之下還是無法脫身。

S-3「北歐海盜」反潛機

403艇無奈之下用長波電臺向基地求援,考慮到實力差距雖然預排了空中及海上救援措施,但還是希望403艇能自行脫困。29號,也就是403艇被困60個小時後,海軍航空兵起飛兩架殲-7戰鬥機到事發海域查看。不過由於航程太短滯空性能有限,在不久返航後停頓片刻的美軍重新圍堵追趕,甚至追入渤海灣利用各種手段獲取該艇數據,並在前後70個小時內發起7次模擬攻擊。

事態越發嚴峻,海軍航空兵重新起飛2架殲-8II,以及才裝備不僅的2架蘇-27SK戰鬥機。四機飛赴事發海域驅離美軍艦機,「小鷹」號航母起飛22架F-14「雄貓」戰鬥機進行攔截,按照比較流行的現場描寫是這樣的。機動性強的蘇-27和F-14在內圈互咬周旋,高空高速的殲-8II則在外圈進行警戒,隨著F-14飛行員挑釁動作不斷,被激怒的蘇-27從右側方橫切快速向F-14撞去。同時殲-8II也開啟火控雷達鎖定「雄貓」(也有說瞄準航母),在這種近身肉搏式驅離下F-14被航母召回,「小鷹」號航母戰鬥機撤離雙方開始脫離接觸。

F-14「雄貓」戰鬥機起飛

殲-7驅離F-14

當然,如果是在實戰狀態下該艇早就被擊沉多次,而且正面能夠對抗航母艦載機的海航。就算將殲-7、殲-8以及最先進但數量少的可憐蘇-27加起來,和「小鷹」號航母上的幾十架F-14、F-18相比也處於絕對弱勢,更何況與此同時艦載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正在給我們上課,周邊多地雷達屏幕上都是數百架戰機信號。

091型403號核潛艇

1996年臺海危機,美雙航母編隊壓制三軍演習

時隔不久,1995-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為震懾對岸解放軍除展開大規模三軍登陸演習外。還由二炮進行了多輪飛彈試射,前後發射13枚東風-15彈道飛彈,當時這款飛彈裝備不過數百枚,一次演習就用上了近十分之一足見事態嚴重性。傳聞中由於美國對GPS信號進行屏蔽,直接導致數枚東風-15飛彈偏離預定目標,這一事件對我們的衝擊很大也為後續北鬥研製痛下決心。

東風-15彈道飛彈

這次對峙不僅表現在演習裝備展示,其實準備充分可以隨時投入實戰,不過美國開始強勢介入。在早先已派出「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還從波斯灣調派「獨立號」航母戰鬥群前往臺海,預計以雙航母編隊向我國施壓。

局勢驟然緊張,面對這種級別的介入,無論制空還是制海權都無法獲得,預想中的登島上岸成為泡影。要知道當時空軍只有區區24架蘇-27戰鬥機,大部分都是只有近戰能力的殲-7、殲-8,和美軍航母艦載機F-14、F-18從質量上無法相抗衡。至於海軍更是實力不濟,大量051「旅大」級驅逐艦以及其他小型護衛艦艇,完全無法和跨代產品「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相提並論。最後的表述是海軍核潛艇出海警戒,逼退美航母退出臺海,同時雙方低調收場。

「尼米茲號」航母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051型驅逐艦

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失去的不僅是飛機

那年西方愚人節,美軍一架EP-3電子偵察機在海南附近空域偵察,海軍航空兵出動2架殲-8II進行監視驅離。雙方抵近後在距海南島東南70海裡處,美軍依仗飛機大速度慢優勢,直接轉向壓向一架殲-8II。EP-3螺旋槳擊中殲-8尾部,由於低空低速性能差在勉強保持監視伴飛情況下,未能避開EP-3的的撞擊直接造成機毀人亡。

美軍EP-3電子偵察機螺旋槳,以及機鼻部分撞擊損毀,在沒有得到我方允許下擅自迫降海南陵水機場。雖然在近海家門口被撞,但在多次溝通後以美方發布「含糊其辭」的道歉了事,實力差距時代內心被深深刺痛,僅有的不滿就是將EP-3大卸八塊。

殲-8II戰鬥機

EP-3大卸八塊

2006年,「宋」級潛艇攻入美航母防禦內圈

經過黃海對峙之後,原本作為不對稱優勢的潛艇表現不盡如人意,當然這跟當時的技術水平、基礎工業直接相關。隨著軍工裝備水平不斷上升,對老舊型號展開升級同時也有新品推出,這次的主角是093「宋」級常規潛艇。1992年開建,到1999年具備潛射飛彈能力(鷹擊802),總體性能達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先進水平。裝備先進聲納系統,作戰指揮系統高度數位化及自動化,所有探測系統能和武器整合為一體。

2006年,老對手美第七艦隊「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在衝繩海上演習,一艘「宋」級常規潛艇在距美航母5海裡處主動上浮。這種場景不知道現場美軍要驚掉多少下巴,反潛陣容至少可以外擴上百公裡的航母編隊,居然被一艘常規動力潛艇突防到近身。5海裡就已經在常規魚雷射程範圍之內,如果是戰時的話,「小鷹」號航母估計已經被重創喪失戰鬥力了。

美航母防禦圈

海軍整體水平的提升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從之前被圍堵毫無還手之力,到現在可以主動近距示強。這種改變除了表現在裝備水平上,還體現在戰鬥信心上,術業有專攻畢竟現代化戰爭比拼的不僅是戰鬥意志。以此為轉折,經過十多年的隱忍軍工努力、將士用心,美航母再到近海就不再是單方佔優也不再安全。

美航母

2014年,殲-11東海「調戲」P-8A

大家都知道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當年蘇-27驅離P-3B時從對方右翼下方高速掠過,直接用垂尾在其發動機上劃了一個大口子。戰鬥民族勇猛的作風讓P-3B差點墜毀,受輕傷的蘇-27憑藉優秀性能也安全返航,這一事件也成為空中攔截經典案例載入史冊,接下在東方也發生一起類似案例。

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2014年8月19日,美軍一架P-8A反潛巡邏機在東海進行偵察,海軍航空兵起飛一架殲-11進行驅離。殲-11飛行員以高超的技能貼身對P-8A「調戲、騷擾」,比如從後方慢速跟進超越,發動機產生的尾流直接讓P-8A開始空中跳舞。或者以90度角從P-8A前方高速通過,直接以機腹上霹靂飛彈正對飛行員,總體而言以各種貼身動作在P-8A上下翻滾,以類似巴倫支海手術刀中蘇-27的狀態讓美飛行員下身冷汗後開溜。

可以這麼說,對比南海撞擊事件中的殲-8攔截機型性能全面提升,不論是伴飛、攔截、驅離手段豐富,總算報了當年一箭之仇。事後美方召開發布會稱,解放軍戰機危險動作「極其不專業」,欺軟怕硬之後除了嘴巴痛快點,在隨後一段時間內P-8A不再進入這個區域。

殲-11BH攔截P-8A

殲-11BH攔截P-8A

2016年,中美最大規模海上對峙,逼退美雙航母戰鬥群
由於菲律賓對南海島礁的訴求得到美國大力支持,當年7月,國際法庭對所謂「南海爭端」進行仲裁。由歐洲人主導下的臨時法庭將於12日出具最終裁決,早就做足準備的美軍罕見派出雙航母編隊進入南海,時任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裡斯,甚至公開聲稱做好今夜開戰準備。

目的就是通過所謂「最終裁決」以獲得法理上的正當性,對此無賴的挑釁行為我們回應強烈,用實力說話直接宣布將於7月5日-11日,在南海西沙海域舉行大規模海空聯合演習。四位上將出馬坐鎮一線指揮,各艦隊集結100多艘最精銳戰艦開赴演習海域,包括52C\D驅逐艦、054A護衛艦、094型戰略核潛艇、093B型攻擊核潛艇等。而空中則有近百架各式戰機,包括轟-6K、殲轟-7、殲-11等,已更名火箭軍的二炮將東風-21D/26反艦彈道飛彈拉出,只等一聲令下就可以全線開動。

052D型「昆明」號驅逐艦

094型戰略核潛艇

這種強硬反應出乎美軍意料之外,隨後開始戰略隱蔽雙航母突然在海上消失,其實這是戰前準備以發動突襲。不過實力今非昔比,我們利用各種偵察手段發現隱蔽在菲律賓東部海域的航母蹤跡,並故意向美方傳遞其位置信息。還是老話現代戰爭下被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眼看戰術安排被識破佔不到便宜的美航母開始撤離,這場不論裝備數量、質量都達到頂峰的大規模對峙,最終以美軍黯然離場而告結束。

轟-6K巡航黃巖島警告航母位置已暴露

2021年,轟-6K對美航母發動模擬攻擊
新年度中美雙方首度角力,1月23日「羅斯福」號航母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同行還有「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以及攻擊型核潛艇。和空中E-2C以及P-8A遙相呼應高調前來,對此早有預案的航空兵出動8架轟-6K、4架殲-16,以及1架運-8反潛巡邏機前出應對。

這個隊形其實針對性很強,轟-6K攜帶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由殲-16戰鬥機護航前出執行模擬反艦作戰。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超過400公裡,攜帶一個300公斤高爆彈頭,動能加高爆彈藥在高速突擊下可以使一艘萬噸大艦失去戰鬥力。採用GPS+「北鬥」聯合衛星制導命中精度相當高,據稱轟-6K射距邊緣(250英裡/402公裡)處鎖定美航母,並通過公共通訊頻道向其傳達模擬發射指令。

轟-6K可以攜帶6枚鷹擊-12,8架就可以攜帶48枚,在殲-16護航下只要能進入發射陣位。以這種全程超音速飛行,可以超低空突防的飛彈而言,特別是在齊射飽和攻擊下美航母戰鬥群基本無法有效攔截。畢竟航母的效能不是在近海使用,如果靠太近沒有迴旋空間,模擬攻擊實際上如果在戰時就等於直接擊沉,實力此消彼長總是在不經意中雙方就已經實現了互換。

轟-6K模擬攻擊航母

相關焦點

  • 海賊王:五老星大揭秘,都是永生者,越年輕的實力越強?
    最後,不知道有個小細節你發現了沒有,五老星裡的這五位年齡其實是一個梯度變化的,所以說因為大家是不同時間段內變成永生的,所以先變的會年輕,後變的就會老一些。看在我這麼萌的份上,點個好看唄!
  • 越中國 越世界 越拔萃 ——拔萃集團2017年度工作會議圓滿結束
    10月28日,廣東拔萃教育集團迎來了「越中國,越世界,越拔萃」2017年度工作會議。拔萃集團機關各部門和各事業群員工代表及特邀嘉賓合共400人歡聚龍江實驗學校,共享這一場拔萃人的年度盛宴,一起見證我們的收穫與成就!
  • 為何蘇聯被阿富汗拖垮,中國揍越南卻越活越滋潤?
    同期的蘇聯比兔子強多了,越猴比阿富汗強多了。此長彼消之下蘇聯應該贏得更輕鬆呀。當然不利條件如下:1、阿富汗獲得的中美支持比越猴獲得的蘇聯支持要大得多。2、兔子除了戰爭初期深入敵境會戰了一把,之後都是在邊境慢慢放血。而蘇聯是直接佔領陷入了遊擊戰。
  • 臺灣向美國購買武器 為何越買越危險?
    臺灣在美國政治圈的關注度上升是否意味著美國新政府的臺灣政策可能生變?在剛剛閉幕的20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中美再次承諾要推進務實合作,臺灣會否成為中美關係的新障礙?       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生變?
  • 對越自衛反擊戰始末
    後來大航海時代崛起了兩個列強——英國和法國。英國直接開著炮艦到了中國東南沿海,炮艦送溫暖,強烈要求大清自由貿易,並且搶走了我國的香港;而法國實力虛一些,就一直貓在西南搞滲透,利索地把越南切了下去,大清當時虛得一批,除了在鎮南關自保了下,沒法拉兄弟一把,於是就那樣了,小弟越南被割走。後來一直挺到抗日戰爭爆發,法國想在越南滲透我國西南的目標依舊沒啥進展。
  • 中國為何不怕美國威脅?回看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就明白了
    本來國際社會猜測美國新一任總統上臺,中美關係會有所緩和,只是沒想到,拜登對待中國的態度比之川普還要惡劣,他甚至公開宣稱: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更甚於俄羅斯。遠的不說,就說2016年中美在南海的那場對峙,當時雙方已經在南海擺開了陣勢,隨時可能擦槍走火,中美戰爭一觸即發,中國已經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只要美國軍艦敢前進一步,必會受到我南海艦隊的猛烈攻擊。結果怎麼樣?還不是美國軍隊先認了慫,灰溜溜地退出了南海,這也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痛恨美國的一大緣由。
  • 對越自衛反擊戰全記錄
    在越南抗法鬥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 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又無私地發起了抗美援越運動,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折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
  • 要想融合日韓朝越,中國必須成為世界霸主!
    更要命的是很多武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比如核生化武器,各種先進衛星,最先進的戰鬥機轟炸機等,花多少錢買都買不到啊。一個國家要想擁有,只能靠自己研發生產。這研發生產,不是一個中等國家有錢就可以獨立自主做到的。現在連歐洲,俄羅斯在先進武器研發生產上,都趕不上中美的腳步了,更何況是日韓。
  • 警營參考:《中國的底牌|萬一戰爭爆發,我們能否頂住?》(附|全網熱播金一南將軍最新講座「越強大,世界才越和平!」)
    中國目前數量最多的盾艦是052D,排水量約7000噸,戰鬥力強於歐洲最強的英國45型主力驅逐艦艦,弱於美國伯克級主力盾艦。 中國約有1300架先進戰鬥機可以投入戰鬥,其中包括:殲-20、蘇-35、殲-16、殲-15、殲-10系列、殲-11系列、蘇-30MKK等型號目前只有中美擁有超過1000架的現代化戰鬥機,其規模和質量都要領先其他國家一個身位。
  • 對越作戰十年只為了教訓越南嗎?一戰為中國贏得40年!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先來看當時的政治形勢——國內,剛剛結束了十年動亂,百廢待舉,對內需要凝聚人心,重振士氣,也需要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國際,基本形勢則是美蘇冷戰高峰期和美中蘇大三角。當時的蘇聯正處於鼎盛時期,在全世界擴張;而美國剛剛結束越戰不久,處於灰頭土臉的收縮狀態;中國最弱,剛剛從十年動亂中走出來,但仍可以在東(南)亞發揮影響。
  • 1988年314海戰:我軍僅損失一條胳膊,全殲500越軍!
    綜合各方面資料,當年我軍與越軍在赤瓜礁對峙時,應該是越軍走火了。
  • 驚心動魄地,中美海軍對峙南海!
    風雲詭譎的國際舞臺上,中國與美國,永遠有合作的空間,但永遠也有矛盾的衝突。今天,回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美恢復外交關係之後,兩國之間最大的軍事對峙事件,顯然非常有必要。這就是著名的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
  • 中美實力此消彼長?
    經濟是基礎,是為政治服務的,軍事是手段,是為政治和經濟服務的,中國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關係將走向何方?一、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的經歷了坎坷而變得強大的?有人說中國的GTP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了,於是中國變得強大了,這是不準確的。
  • 不僅僅只是懲罰——深度解讀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4年4月30日以後,這種情況再也沒有過了。4月28日,我軍拿下了老山。4月30日,我軍收復了者陰山。1984年7月12日,雲南軍區向前線調了200多輛軍車,又攔了800多輛民用車用來拉炮彈。我軍向越軍發射了3400噸炮彈,越軍死傷3800多人。這一天的戰役,徹底擊潰越軍,我軍傷亡才122人。此戰後,越軍再也沒有敢對我軍發動過團以上級別的進攻。從此之後,正式進入長達5年兩山輪戰的階段。三,一箭數雕 :越南本身工業基礎就差,經濟能力有限。
  • 中美貿易戰下的機會與風險(中)
    中美貿易問題不是新鮮事物,改革開放40年來中美經貿關係風起雲湧,衝突歷來有之,雙方經歷了從破冰到合作再到遏制,從貿易自由化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演變。貿易戰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較量,更重要的還是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意識形態等領域的全方位綜合實力較量。川普上臺後,在以美國優先的核心思想指導下,其充分利用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優勢,無論是對中國還是盟友,火力全開。
  • 復旦教授: 只因一變, 美國「拋棄」臺灣將是必然 | 文化縱橫
    (2)1992-2012年間,美國霸權日熾,有意重啟臺灣戰略定位,將其變成「戰略棋子」,以牽制中國大陸。(3)2013年後,隨著中國實力增強,美國更重視利用臺灣問題制衡中國;然而一旦臺海陷入危機,美國也可能會被拖入一場並無完全勝算的危機中。實際上,臺灣對於美國戰略利益的價值和危險性,主要取決於中美兩國實力對比。
  •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老山生死日記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3月16日,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
  • 中越在南海萬安灘對峙的內幕!
    2019年下半年發生在南海腹地的「萬安灘對峙」事件以越南首先撤離鑽井平臺,隨後中國撤回海洋地質8號勘探船及其護航船隻而宣告結束。易評君將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析,展示當前真實的美越關係。「萬安灘對峙」和平結束後,美軍前情報官員,現任蘭德公司高級國防分析師的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忍不住發表文章批評越南對華政策「合作得太多,鬥爭得太少」,越南需要在南海問題上進一步鬥爭避免失敗案例重複發生。
  • 中國軍力辛苦發展一年,關鍵實力卻和對手越差越多?
    俄羅斯的核武規模是低於美俄協定的,但處於新老裝備更替,洲際飛彈規模也有所變小,未來可能還會上漲。除了美俄洲際飛彈減少,全球核武平臺規模的主要變化在於中國。其中洲際飛彈的數量略有增加,但與美俄仍不在一個數量級;轟炸機數量已經超越了美俄,但我們也要意識到中國轟炸機性能與美俄還是有距離,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過去一年,全球海基戰略核武平臺的規模基本上保持不變。
  • 1994中美黃海對峙,耗時72小時,為什麼得不到及時支援
    中美黃海對峙發生,主角還是091型核潛艇以及「小鷹」號航母戰鬥群,不過攻守相異落單的091核潛艇成了「小鷹」號模擬攻擊對象。這件事影響不可謂不大,畢竟代表著戰略級裝備的核潛艇,被美軍公開圍困72小時。而且其中還被模擬攻擊了7次,為什麼當時美軍可以這麼從容部署反潛演練,而在家門口的091型核潛艇卻得不到及時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