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邴淳(後排右二)和彭雪楓(後排右一)在一起
盤錦建治較晚,但民國時期卻頻出高官,他們左右過中國的命運,影響過中國的近代史。
他們包括:張作霖(1875~1928),大窪區東風鎮葉家村人。民國時期曾任陸軍27師師長、東三省巡閱使、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當時的國家最高統治者);張學良(1901~2001),張作霖之子。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長城抗戰時為陸海空副總司令,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發動了「西安事變」;著名國民黨愛國將領王鐵漢(1902~1995),盤山縣羊圈子後才屯村人。「九一八」當夜,身為東北軍620團團長的王鐵漢,在突圍反擊戰中率部打響了抗戰第一槍。後曾任國民黨陸軍105師師長、49軍軍長、遼寧省政府主席;鮑貴卿(1867~1934),大窪區西安小窪村人。曾任北京陸軍講武堂堂長,黑龍江、吉林督軍,陸軍總長等職;魯穆庭(1897~1969),大窪縣平安哈吧檯村人。曾任東三省官銀號總辦、東北軍司令部被服廠少將廠長等職;邴克莊(1885~1937),盤山縣沙嶺人。1918年成為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眾議院議員。此後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在奉天組織了黨義研究會,積極宣傳孫中山思想。1925年以後先後擔任吉林省伊蘭道尹、奉天省東邊道尹兼安東中日交涉員、熱河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等要職。
此外,還有欒貴田(1895~1972年),大窪區東風鎮欒家村人,曾先後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部軍需處少將處長、北洋政府軍需中將、東北軍事務處處長等職;鮑毓麟(1897-1995),大窪區西安人。曾任東北軍47旅旅長、北平市公安局局長、北平參議會參議員。曾為北京和平解放作出貢獻。趙廷襄(1876~1931),大窪區田家東荒地村人,曾任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奉天同善堂堂長等職。邴淳(生卒年不詳),盤山縣沙嶺人,邴克莊之子,抗戰時期在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何柱國部任職,在何部負責與新四軍彭雪楓部做聯絡工作,少將軍銜。
王鐵漢晚年和同鄉趙造(盤山縣得勝人)在臺灣
邴克莊
也有一些晚節不保的人,如闞朝璽(1884~1952),盤山縣喜彬錢坨子村人。曾任熱河特別行政區都統、張作霖帥府軍政執法處處長,「九一八」戰爭後投靠日寇,曾任偽滿中央銀行總裁等職;張海鵬(1878~1951),盤山縣沙嶺鎮熱河臺村人。為張作霖部下,曾任洮遼鎮守使,「九一八」戰爭後,他叛國投敵,曾任溥儀皇帝「侍從武官長」等職。
鮑貴卿
盤錦歷史上頻出高官主要基於三種因素。
驍勇強悍的因素。盤錦是移民城市,這裡不但有明清以來從東北各地湧來的滿、錫伯、朝鮮、蒙古等自古尚武的少數民族,而更多的則是在清代順治年間闖關東過來的山東、直隸等地漢族人的後裔。長久以來,獵人性格、遊牧民族性格、農耕民族性格在這個一馬平川、受封建王朝管制很短的地方相互交叉、影響、滲透,造就出驍勇強悍的民風。如清末時期張作霖從綠林入清軍為官,在1910年4月,率部誓死擊敗陶克陶胡,剿除蒙匪,維護了國家主權就是一例;其子張學良捨身「逼蔣抗日」更是典例;還有王鐵漢將軍正是有這種性格才堅決抵制「不抵抗」的命令,率部打響抗戰第一槍。
鮑毓麟
苛求上進的因素。這是他們日後被上司器重的緣故。如張作霖曾和啟蒙老師楊景鎮苦學文化;王鐵漢在家鄉讀完私塾後,又在錦縣、瀋陽讀了中小學,後又入北京大學就讀。而立之年被授少將軍銜後,又入陸軍大學學習;鮑貴卿曾在北洋武備學堂學習、魯穆庭曾在陸軍軍需學校學習。
張海鵬
闞朝璽
重用親友的因素。民國時期,得權勢者愛把親友安置於自己的鞍前馬後已成俗信,因為這可以使自己的江山更穩固。如鮑貴卿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欒貴田是張作霖老師的女婿,張海鵬是張作霖的把兄弟,闞朝璽曾幫張作霖一手操辦了迎娶盧夫人的婚事。而鮑毓麟是鮑貴卿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