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印巴邊境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梟龍」(巴基斯坦叫「雷電」)戰鬥機成功擊落米格-21。關於事情的經過,最近大家也分析的七七八八。印度空軍所謂的雙方幾十架戰鬥機的混戰,基本就是在口胡,而所謂F-16參戰的消息,雖然昨天印度號稱發現殘骸,但這塊完完整整,乾乾淨淨,清清楚楚寫著型號和序列號的殘骸……咱們且不說它身上的種種疑點,即使確認是F-16參戰並發射的飛彈,它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頂多能說明巴基斯坦有F-16參加戰鬥並且發射的飛彈落入印度境內。
目前有比較可靠的消息,依然是揚基老師提到過的,巴基斯坦梟龍項目組前負責人在推特上的證實。再加上其他幾個相關消息源,應該說,26中隊的哈桑中隊長開「梟龍」打掉了一架米格-21這個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印度空軍米格-21BISON
黑蜘蛛中隊的JF-17戰鬥機,參與與中國聯演和珠海航展的常客
有意思的是,印度方面對「梟龍」擊落米格-21這件事,超級不爽,非要把戰果送給小巴的F-16。這或許體現了印度人的一種莫名其妙的看不起「中國貨」的心理。不論如何,作為21世紀以來少見的,在戰鬥機對戰鬥機的正面對剛中擊落敵機的戰例(之前也有過伊拉克戰鬥機挑戰美國禁飛區被擊落,利比亞空軍在滅亡前的反抗,土耳其F-16擊落俄羅斯蘇-24等戰例,但這基本都很難稱為真正的「空戰」)——當然了,用「梟龍」欺負米格-21BISON這事兒呢,其實和當年美國海軍F-14擊落利比亞蘇-22差不多,確實是欺負人,尤其是用的還是SD-10超視距打的的話。如果可以選擇,我很希望巴基斯坦論壇上說的梟龍用霹靂-5E在空戰中一挑二幹掉兩架米格-21的故事……但梟龍的標準格鬥飛彈是霹靂-9……實在是有點對不上(倒是和《國家意志》裡老薩米一開始開的梟龍「極初期型」的配置一樣呵呵呵)。
其實從這次空戰中,我們可以看出,戰鬥機性能固然重要,但對於現代空戰而言,指揮控制、戰場管理、信息戰等這些系統對抗的因素影響更大,這一點此前施老的文章也分析了。就目前而言,小巴在這方面,優勢還相當大。這也是此次空戰中小巴獲勝的主要原因——有心算無心,殺雞用牛刀,頗有些職業選手打路人的感覺。當然了印度精銳的三代機中隊還沒出頭,米格-21部隊的主官飛行技巧就算比較牛,畢竟也不大可能是印度空軍的高手……雙方如果精銳對精銳,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不過軍迷嘛,總是喜歡「鬥獸棋」的,那咱們今兒乾脆就鬥個過癮,拿梟龍和印度空軍的主要制空機型挨個對比一下,看看它的強弱究竟如何。
按照打遊戲由弱到強的原則,咱們先從「雜兵」打起:
「梟龍」VS米格-21BISON
這次空戰中,巴基斯坦第26中隊(「黑蜘蛛」)中隊長哈桑駕駛的201號JF-17擊落了印度第51中隊(「持劍之臂」)的中隊長阿比南丹·瓦薩曼(印度空軍前中將西姆哈庫提·瓦薩曼的兒子)。
光是上面這一句話就覺得這場空戰簡直充滿了《皇牌空戰》的味道……
我們甚至可以腦補一段空中對話:
「黑蜘蛛隊長,是持劍之臂的王牌,交給你啦!只有你能擊落他!」
「……」
「哈哈哈,每個時代都有你這樣的飛行員,但我把他們都給擊落了!……哎呀……」(被打掉了……)
說起來王牌空戰7裡的Mister X開的就是蘇-30SM……很印度(蘇-30SM基本就是蘇-30MKI基礎上開發的俄羅斯自用版)
當然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
在面對米格-21 BISON的時候,「梟龍」甭管是那個型號,都有著很大的優勢——畢竟梟龍是一種與米格-21的血緣關係已經只淡到「精神繼承人」級別的全新三代機(米高揚設計局這時候肯定要跳出來說,成飛在設計FC-1的時候參考了他們當初「項目33」、「項目41」的部分設計要素,聳肩,這也確實沒錯),它的大邊條、單臺中推渦扇發動機、大機頭的設計無一不表明, 該機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輕型戰鬥機,在飛行性能方面,強調中低空高亞音速機動,而且與米格局當年的設計相比,FC-1增加了大邊條設計,這個設計在美國F/A-18E/F上也有採用,對於飛機低速性能有很大的助益。此外,該機的電子設備,在研製階段曾考慮過使用義大利雷達,但在2007年正樣機試飛的時候,已經轉為使用中電科集團14所的KLJ-7雷達, 該雷達和殲-10A的雷達技術水平相當,屬於最先進的機械掃描雷達之一,對RCS5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可達105-85公裡,能同時跟蹤10個目標,同時超視距攻擊2個目標,具備14種操作模式。
從交付巴軍開始,JF-17裝備的主要武器就是PL-5E格鬥飛彈和SD-10(PL-12出口型)中程空空飛彈。所以在野狼獾《國家意志》裡只能使用霹靂-5飛彈的「極初期型梟龍」其實從未真正成為巴基斯坦的裝備。
畢竟梟龍就是為了打中距彈而設計的,如果不能發射SD-10巴基斯坦要它何用……
而2013年交付的JF-17 BLOCK 2,在BLOCK1的基礎上,增加了空中加油管,提高了載彈量,並且採用了更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這次擊落米格-21的「黑蜘蛛」中隊就是第一個裝備BLCOK2型的中隊。
相比之下,印度的米格-21BISON是以印度老舊的米格-21bis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而來的產品。
印度的米格-21戰鬥機最早是1965年開始加入印軍,在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印軍的米格-21FL戰鬥機在空戰中表現明顯優於巴基斯坦的F-104戰鬥機,儘管印軍空中指揮暴露了很大問題,導致除了米格-21之外的印度空軍作戰飛機損失不小——根據西方的推測,巴基斯坦在空戰中損失了57架飛機,而印度總共損失達到104架,不過這其中只有9架是米格-21。儘管印軍損失飛機數量較多,但巴基斯坦空軍規模太小,經受不起這樣的損失,事實上印軍奪取了制空權。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被印軍佔領後,成為了孟加拉國。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和同時越南使用米格-21在戰爭中擊落了不少美軍飛機的事實,讓這種戰鬥機成為了全世界範圍內的熱銷機種,直到今天。
不過具體到印度,米格-21在後面幾十年裡的道路卻更多與艱難困苦聯繫在一起。截止2018年印軍最後的米格-21MF戰鬥機退役,印度前後獲得的1200架米格-21當中,居然有近400架墜毀,也算是創造了一個世界空軍史上的奇蹟。
米格-21BISON是印度空軍為延續其老舊米格-21機隊的壽命而訂購的機種,該型戰鬥機是在俄羅斯米格-21-93改進方案基礎上簡化而來的。採用了「長矛」雷達, 根據俄羅斯費洛佐侖公司公布的數據,給BISON的「乞丐版」(「長矛」本身是「祖克」雷達的簡化版,簡化的簡化,自然是乞丐版)「長矛」雷達的探測距離性能是,對雷達反射面積5平方米的目標,迎頭57公裡,尾追25-30公裡,對雷達反射面積3平方米的目標跟蹤距離為45公裡。理論上來說,安裝這種雷達的米格-21BISON戰鬥機可以發射R-27和R-77中距飛彈,印度也進行過相應的試射。但是實際上,如果該機與敵機迎頭飛行,由於雷達視距短,即使在最大跟蹤距離上成功截獲目標,等到完成發射準備,可能都已經到了最小有效射程邊緣了,因此實際上用BISON發射R-77就是個噱頭。
事實上米格-21BISON也就在剛服役那陣兒在航展上掛過幾次R-77
實際上它的日常是……「全彈發射!」
從目前我們看到的圖片看,米格-21BISON通常使用的空空武器是R-73飛彈。從印度飛行員的裝具來看該機也可使用頭盔瞄準具,來提高R-73的離軸發射能力。
對於BISON戰鬥機來說,因為它的雷達探測距離較短(對於雷達反射截面積1平方米的現代戰鬥機目標,它的探測距離可能就只剩下30-40公裡,如果對方再運用地空偷襲等手段,那探測距離就和目視差不多了),其最有效的信息獲取手段實際上是靠數據鏈(可以通過預警機或者地面雷達或者其他飛機的雷達獲得信息,當然前提是,如果這些東西探測到了敵人的話)共享信息。
米格-21bis原版座艙,典型80年代鐘錶鋪加陰極射線管雷達顯示器
號稱電子系統能達到F-16水準的米格-21-93,一平2下,功能很多的HUD
印度實際使用的米格-21BISON,垂直顯示器就一個,平視顯示器上面也沒幾個按鈕……基本上這就是在最省錢的前提下安裝最基本的改進而已,指望它改進後有多NB也是想多了
F-7PG的座艙其實和BISON也差不多,以簡單實用為主
從技術角度看,米格-21BISON的電子系統改裝後,和巴基斯坦使用的F-7PG基本差不多,有數據鏈,有個小雷達,能打較先進的格鬥彈。憑著這些功能,它顯然不適合充當一種獨立作戰的戰鬥機,因為態勢感知能力太差,也缺乏有效的遠程武器。但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充當一種短程截擊機是沒啥大問題的,事實上這次空戰中印度似乎也是這麼打算的,在巴基斯坦越境空襲時(據巴基斯坦方面的說法, 這次「空襲」中投擲的炸彈甚至乾脆就是沒有裝藥的假炸彈,看來這所謂「空襲」純粹是為了引誘印度飛機起飛攔截,然後設置陷阱進行捕殺),米格-21BISON緊急起飛,也符合這種想定。
巴基斯坦的殲-7PG和印度米格-21BISON差不多,給主力機種打打下手而已,當然殲-7PG的格鬥機動性還是比BISON強多了……
米格-21BISON飛行員的頭盔上都帶有頭盔瞄準具支架,必要時可以安裝頭盔瞄準具,充分發揮R-73的大離軸能力,多少可以彌補其機動性能的不足
下午施老說從來沒見過米格-21BISON攜帶空空飛彈飛行的圖,經過長時間搜索,終於以印地語為關鍵詞找到了一張米格-21BISON攜帶R-73掛訓彈起飛的圖片,這說明這種戰鬥機日常還是經常進行空戰訓練的,印度空軍還是將它作為一種輕型多用途飛機在用
當然該機大多數時候是玩這個的 ……
巴基斯坦方面既然都已經設置陷阱了,不用說,米格-21BISON中隊長雙機起飛追趕巴軍馬上就會陷入不利的態勢之下。
從印度獲得的AIM-120C5飛彈殘骸來看,或許印度所說的巴軍F-16和印度蘇-30都曾起飛的事情不一定就是瞎編,或許巴軍的F-16充當了外圍輔助性的角色,負責引開印軍注意力。F-16和SU-30MKI可能互相在較遠距離發射了飛彈,隨後各自規避對方的飛彈,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可能看到飛彈是否擊中對方。
從印度陸軍展示的該機武器來看,大部分情況下,米格-21BISON進攻作戰中的想定用途是去充當「音速雷擊隊」,對敵人沒有嚴密設防的淺近縱深目標進行突擊(紅龍玩家一定懂),深入敵境的事情對於它來說實在過於危險
這樣的話,可以推測,巴方真正的目標既不是扔炸彈,也不是靠F-16的和蘇-30MKI互射中距飛彈碰運氣。而是由JF-17戰機編隊設置陷阱,將緊急起飛後追趕投彈後「撤離動作拖泥帶水」的JF-17的米格機引入預定空域,然後由隱蔽待機的JF-17中隊長用中距彈攻擊,一擊得手,將印度中隊長直接擊落掉在巴基斯坦這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如果說事情真是這樣,那麼印度空軍似乎是確實存在指揮部署失誤,昨晚印軍將空軍參謀長撤職顯然就情有可原了,畢竟你剛剛去炸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還放話要「你們等著大吃一驚吧」,結果卻沒有引起印軍的足夠警惕。
當然了,這純屬「開局一張圖,剩下全靠編」,有點野狼獾大神小說裡所想像的老薩米的戰術的影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其實米格-21BISON因為缺乏獨立超視距空戰的能力,這次緊急起飛也根本不可能帶R-77飛彈,因此沒有還手的能力,巴方的勝利根本就是順理成章毫無懸念,把這架JF-17換成殲-8F也一樣能……好吧,這裡辱八爺了,向我心目中的偶像八爺道個歉。
黑蜘蛛隊長,交給你了!
現實中的黑蜘蛛隊長,雖然沒有白鬍子,可……你這套讓僚機當誘餌,自己偷襲的戰術真不是老薩米教的?另外,注意哈桑(推測軍銜應該也是中校)之前也曾駕駛F-16戰鬥機,說明他是「黑蜘蛛」改用JF-17(2010年,此前該中隊開殲-6,後來換強-5,可以說是國產戰機鐵粉)的時候才從其他中隊加入「黑蜘蛛」的「老油條」,這個……很薩米……
不過當然,這裡面的前提是誘餌機的加速性能、飛行性能必須足夠好,要能夠進退自如的戲耍米格-21,即使弄不好進入了視距內狗鬥,也有把握將其克制。JF-17當然能做到這一點啦,不然還叫什麼三代機……米格-21BIS本來就是米格-21全家族盤旋率、爬升率、加速性較差的一款,而JF-17雖然推重比在三代機裡較低,但也在0.95以上,不論是高速低速性能都全面壓倒米格-21BISON,所以當個誘餌很自如,你快我就快,你慢我就慢,保證能在印度空軍飛行員差一點夠到,但實際又打不到的位置和距離上飛行,弄得他心癢難耐……
另一方面,作為「殺手」機,要有超視距飛彈,並且有較好的態勢感知能力,至少你得分得清誘餌魚啊——蘇-30MKI的雷達在2005年和美國合練的時候據說就有著遠距離上辨認不清距離較近的多個目標的能力,甚至出現過自相攻擊的情況……
這當然也是JF-17的長項。
最主要的是,誘餌和殺手都是來自一個中隊的話,那更利於形成默契,搞個這種戰術配合,對於曾在和中國的對抗演習中見過世面,和「側衛」大機群「交過手」的「黑蜘蛛」中隊來說,應該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這樣幾點看下來,不論是性能上,還是這次行動的具體技術戰術上,印度的米格-21BISON都死得不冤,阿比南丹中校被抓更是一點不冤……要說這次戰鬥中的冤魂——那可能就是在中校被擊落後執行搜救任務的哪架米-17V5直升機上倒黴的搜救隊員了哦……這個戰果真不是JF-17的,估計十有八九還是HAL送上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