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keluoliaofucn)
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日前,《解放軍報》刊發報導,公布了加勒萬河谷衝突的事實真相和衝突過程的詳情。去年6月份,在西部邊境發生了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這個事件的責任不在中方,事件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儘管中方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中方為了維護兩國兩軍關係大局,推動局勢降溫和緩和,保持了高度的克制。
在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現場視頻顯示,去年6月15日,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穩定邊境局勢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我方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前出交涉,卻遭對方蓄謀暴力攻擊。
當時外軍人數大約有600多人,相當於2個步兵營。但祁團長還是帶著10名官兵,在增援部隊沒有到達的情況下奮不顧身、英勇戰鬥。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衝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頂著外軍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5位戰鬥英雄的戰地日記和留下的書信首次公布,其中:「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陳祥榕對一次戰鬥的記錄。
然後我方有大約2個排70人前來增援,將來犯之敵擊潰驅離。據《解放軍報》報導: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此次衝突發生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衝突中雙方使用的是冷兵器,也就是石頭、棍棒。
衝突當晚,我方打死外軍包括一名上校、二名少校在內的20人,有18人在潰退過程中墜河死亡。此外還抓獲了外軍一名中校,三名少校和七名士兵。再加上有上百名外軍受傷。如果算上搶救不及時 過後死亡的印軍的傷亡人數可能更多,因為有來自印方的運送遺體的C-17運輸機機艙的照片顯示,印軍死亡人數遠遠多於20人。
這些人分別來自印度步兵第3師第81旅的6個單位,包括比哈爾聯隊16營,比哈爾聯隊12營,第3中型炮團,第81野戰炮兵團,第三旁遮普營,第81旅的信號部隊。能把如此眾多的部隊組織起來,需要有旅一級指揮機關的統一調度和協調。
按照完整的交戰過程看,這一次衝突,我軍是以大約兩個步兵排的兵力擊潰了外軍的一個旅部,外加兩個步兵營。同時還斃傷俘外軍一百多人,這相當於殲滅了他們的一個步兵連,而且是用冷兵器殲滅的。
三天後,6月18日晚,包括1名中校和3名少校在內的外軍被俘人員被我方釋放回去。加勒萬河谷衝突中,中國軍隊和外軍都使用冷兵器作戰。照片顯示中國士兵佩戴防爆頭盔,手持長棍,硬質的肩甲和胸甲,就像是古代戰爭裡的武士。
雙方之所以都使用冷兵器作戰,主要原因有邊境協定的約束。中國曾與外方印1996年籤署過《關於在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至今二十五年來,中國和外軍數千公裡的漫長的未定邊界上,都嚴格遵守,不動用熱兵器。近十幾年來存在嚴重對峙的兩國幾十萬軍隊,全沒發生過熱兵器的交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這個雙邊協定存在。
《邊境協議》要求「任何一方的軍隊都不得在距實際控制線的2公裡以內開火或使用槍枝或爆炸物進行交戰」。這一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嚴重敵對交火行動的發生。於是就出現了使用冷兵器作戰的奇怪場景。
2017年洞朗危機時,網上曾有一個「大衣哥」軍官的視頻,這位「暴躁」營長硬剛印度軍官,當時在網絡上相當火。這位營長就是去年6月中印邊境對峙時受重傷的祁發寶團長。當時在視頻中我們能聽到祁團長喊出「不想打仗就滾!現在立馬滾!」
祁發寶團長1979年出生,照這張照片的時候是2015年,那時候他只有36歲,但這位「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看面相就像是一個60歲的老人。由此可見西北戍邊之艱苦,要靠堅定意志和對國家的責任和熱愛,才能堅持下來。向英雄致敬!在去年六月加勒萬河谷衝突中,祁團長身受重傷,此外我方還有一名營長和三名戰士犧牲,但是他們實現了諾言,打的印軍崩潰,嚇得印軍跌落山谷,向英雄們致敬!
加勒萬河谷衝突中,被中國邊防軍用真理耐心說服的,是印軍陸軍的最精銳的比哈爾聯隊,也是印度陸軍中擁有最多勳章的榮譽部隊。也是印度陸軍中擁有最多勳章的榮譽部隊。
比哈爾聯隊擅長夜戰,是印軍的重點夜戰部隊。結果到了我軍面前,這支印軍「夜老虎」就成了「夜老鼠」。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滿山亂跑!
為什麼我軍在冷兵器作戰中也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呢?這與解放軍的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有關係。嚴密的組織和訓練,加上堅強的戰鬥意志,這是在軍陣對抗中取勝的法寶。
從古到今,冷兵器作戰的最大傷亡都發生於潰退過程中,實際上在面對面的鋒線交手中,要想徹底殺死一個敵人,是很困難的。在進行冷兵器作戰時,戰場上看著規模很大,但實際的交戰鋒線都不太長,所以直接交手的傷亡並不多。給敵人最大的殺傷,基本都發生在將敵人打的崩潰以後,然後在追擊無組織的潰退的敵人時,進行大面積殺傷。
古代軍事體制下的舊式軍隊,對傷亡十分敏感,無法承受大的損失,往往在出現一成或兩成傷亡以後,整個軍隊就崩潰了。而現代的軍隊則不然,具有堅定信仰,愛國信念,集體榮譽和科學組織化的現代軍隊,能夠忍受異常殘酷的戰場環境和巨大傷亡。
有人說,古代有那麼多的名將,例如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韓信,衛青,霍去病,難道不能打敗現代軍隊麼。一樣的,我們這個邊防團如果穿越回古代,用木棒也一樣完勝這些古代名將。無他,現代軍隊的組織力量是降維打擊。
(解放軍的嚴密戰陣和外軍的零散隊形的鮮明對比)
也有人說,冷兵器時代中國的老祖宗們可是將各兵種的陣法演練到極致,要不是手下留情阿三這種烏合之眾再讓它們的傷亡翻倍也是小菜一碟。其實不一定,明末的官軍最怕的就是白刃戰,鴉片戰爭時,清軍面對英軍軍官指揮的印度兵也是一敗塗地,拼刺刀都不是英印殖民地軍的對手。冷兵器作戰不是看誰祖宗厲害,而是看誰組織厲害。
看圖為例,印度作為挑起爭端的一方,卻沒有嚴整的組織陣型,很散亂的一字長蛇陣,就像是流氓鬥毆。而我方儘管人數處於絕對劣勢,但是人牆戰陣已經組織好,雙方的訓練水平和執行力高下立判。
一支組織堅定、紀律嚴明、勇於犧牲的現代軍隊,哪怕手持木棒,也能打敗無組織的烏合之眾軍隊。即使是使用冷兵器,人民解放軍也能戰勝任何敵人!
老鐵們,很多讀者反映收不到推文。騰訊現在新的規則是,公眾號只有被標星、文章被點讚、點在看,才能每天及時收到更新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