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軍事報導
英雄雖已離去,精神永駐邊關!
去年底,這個團服役期滿的戰士全部主動申請留隊,繼續在英雄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戰鬥。
戰士付忠義說:「以前本打算服役期滿了就回家。但是,經歷了去年的邊防鬥爭,我更加認清了邊防軍人的價值。邊關雖苦,但總要有人守。只要邊防一天需要,我就一天不走。」
致敬!英雄團長曾怒喝印軍「不想打仗就滾」英雄是什麼,一個廣為流傳的答案是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在中國西部邊陲有一群戍邊官兵常年生活在被譽為「生命禁區」的地方,他們在這樣的地方一呆就是十幾年,忠誠地履行使命,甚至為祖國奉獻生命。他們也許並不知道羅曼.羅蘭的名言,但他們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雄。
19日,官方媒體報導了祖國西部邊陲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昂揚風貌,其中包括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某機步營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官兵的先進典型事跡。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英雄」從來不是一日長成的,是經歷過百般磨難成長起來的,這一點可以從「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的經歷中品味出來。根據中央電視臺的報導,1997年,18歲的祁發寶因為家境貧窮,上不起大學而選擇入伍參軍。在其後的軍旅生涯中,他一直不忘自己是個農民的孩子,無論什麼崗位都力求做到最好。2000年6月祁發寶以南疆軍區軍事課目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畢業後祁發寶選擇了西藏阿里。多年的堅守造就了榮譽,2015年,祁發寶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先後被蘭州軍區表彰為「戍邊先進個人」,被新疆軍區評為「百名優秀基層主官」,被南疆軍區表彰為「崑崙衛士」,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祁發寶資料圖,圖源:解放軍報
英雄團長怒喝印軍「不想打仗就滾」以命相託的生死情誼和戰鬥力量
是怎樣煉成的?
很多人選擇驅車萬裡去阿里遊玩,但在祁發寶眼中,阿里是「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的地方」。阿里的低含氧量,方圓幾十裡見不到人煙的營區,貧瘠到寸草不生的荒漠和雪山,一下成了生活的全部。祁發寶說,「我找對象的時候,很多女青年問我是哪裡的,我說在阿里當兵,一聽這個就不願意談了。」當時的種種遭遇讓祁發寶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情緒,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不願意告訴別人自己在阿里當兵。祁發寶之所以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紮下根來,與當年一次意外有關。一次在支普齊前哨,為了完成裝備架設任務,祁發寶帶領五名戰士在雪山之巔奮戰了4個小時,就在下山途中,一名新兵因為體力透支嚴重,從300多米的山上滾下,直接昏迷過去。祁發寶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給戰士擦身體,並喊道「你不要這樣,你不要嚇唬我」。戰士恢復意識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拿手砸自己胸膛,「一邊砸,一邊喊營長,我疼。他又說不清是哪裡疼。」鏡頭中祁發寶雙眼噙滿淚水,「著急的,我說咋弄啊」。然而這名戰士恢復後又立即投入到巡邏任務中,沒有絲毫怨言,這讓他既心疼又感動,「十七八歲離開溫暖的家庭,隻身來到這艱苦的地方,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這也是支撐我堅持這麼多年的主要原因。」恰是因為邊防一線各級指揮員與官兵同住地窩子、同爬執勤點、同吃大鍋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給養物資,平時鉚在一線、戰時帶頭衝鋒,才能凝聚起以命相託的生死情誼和團結戰鬥的強大力量。在2020年6月份中印邊境對峙衝突中, 時任團長的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交涉過程中,對方早有預謀地
潛藏、調動大量兵力…
祁發寶張開雙臂擋在外軍面前,大聲呵斥:「你們破壞共識,要承擔一切後果!」同時組織官兵佔據有利地形。祁發寶成為重點攻擊目標,頭部遭到重創。看到祁發寶受到攻擊重傷倒地,營長陳紅軍當即帶著官兵,衝進「石頭雨」、「棍棒陣」營救團長。聽到有人喊「營長連長被圍攻了」,陳祥榕迎著對手衝去,用身體和被砸壞的盾牌護住營長連長。發現還有戰友被圍攻,肖思遠再次衝向前去,拼死營救戰友,用身體為戰友遮擋石塊、棍棒的攻擊。這是一個英雄的集體,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與戰友用腳步丈量雪山
曾半年經歷7次生死考驗
剛到阿里的時候,祁發寶蹲守的前哨執勤點靠近中印邊界線,海拔超過5500米,極度嚴寒和缺氧,連帳篷都難見到,戰時們在夜間執勤的時候只能在睡袋中打個噸。對於在前哨執勤的人來說,吃飯睡覺是大事,「晚上睡覺的時候,戴著棉帽,戴著頭套,穿著毛衣毛褲,棉衣棉褲,蓋兩床被子,上面還壓上大衣,還是凍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邊防巡邏是祁發寶和戰友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巡邏路上,亂石鋪地,溝壑林立, 夏季山洪不斷,冬天大雪封山。每次走都會面臨新的兇險。央視攝製組在巡邏路上出現了缺氧現象,甚至產生了「就算死在這裡,也不想再挪動半步」的感覺。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祁發寶和戰友們多年來用自己的腳步一步步丈量著無邊無際的雪山,多次經歷生死挑戰。新華網一篇報導提到,有一次,祁發寶帶領官兵騎馬涉越巴拉河時,不料軍馬突失前蹄,幸虧他死死抱住了馬脖子。在河中漂流10多米後,軍馬才騰蹄出水。這條河流,曾奪走兩名執勤官兵年輕的生命。喀喇崑崙高原資料圖
怒喝外軍的鐵漢的另一面:
對家充滿柔情 為國無怨無悔
十幾年艱苦卓絕的考驗,讓當兵在阿里的祁發寶從自卑變得自豪。西部戰區陸軍官方視頻號 「西陸強軍號」發布了一段祁發寶和印軍在一線商談的畫面,展示了一線官兵在維護領土主權時的強硬,畫面中祁發寶對越境的外軍怒喝:「不想打仗就滾,否則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由你們承擔。」但另一面,祁發寶內心充滿柔情。中央電視臺報導提及,一次在執勤中有一匹馬不幸把大腿摔斷,最終沒有搶救過來。祁發寶和戰友挖好坑,埋葬了馬,修了一座墳,立了碑。根據中國青年網報導,一次由於任務需要,祁發寶曾經8個多月沒給家人打過一個電話,直到任務結束才向家人報平安。電話那頭的妻子泣不成聲地說:「你還活著呀?我還以為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呢!」祁發寶曾說過:「假如我能活到60歲,那麼前20年我獻給了學校,我在那裡學習與成長;中間20年我獻給了祖國,哪裡需要我,哪裡就是我必須堅守的陣地;未來20年,我要獻給家庭,盡最大努力去補償妻兒為我受過的委屈、流過的眼淚。」祁發寶曾說,」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選擇,但我卻無怨無悔!」中國軍方昨天公布了去年中印兩軍加勒萬河谷衝突中我軍英勇鬥爭乃至犧牲生命的五位英雄的事跡,我軍在那場衝突中四人犧牲的真實情況同時為世人所知。此時做出上述披露和宣布,顯然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表彰祁發寶團長等所有英雄,告慰四名犧牲了的烈士英靈。當時前方情況緊急,不對比雙方傷亡情況更有利於穩定邊境局勢,如今那波邊事告一段落,將英雄們的事跡公之天下,國人共同景仰、緬懷他們,了解這個時代和平的真實重量,是我們必須做的。中國已經很久沒有軍人在對外衝突中犧牲了,包括95後和00後年輕軍人的英勇獻身因此帶來了舉國震動。第二,中印軍隊已經脫離接觸,但是印方並未真正善罷甘休,美國等一些勢力仍對侵犯中國利益想入非非。印方一直在宣揚他們在邊境軍事挑釁中國的「勝利」,迎合、鼓勵其國內囂張的民族主義。中國公布我方的實際傷亡數字,對印方的謊言形成徹底的揭穿,讓在加勒萬河谷中損失慘重的印方很難繼續自嗨,愚弄其國內公眾。第三,這次表彰和紀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意志和充分能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殲滅一切來犯之敵的又一宣示。解放軍既遵循規則,又忠於職守,無論怎麼較量,都戰之必勝。誰都休想將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利益割走一塊肥己,誰都莫妄想能夠以某種方式壓倒或者束縛住人民解放軍。印度1962年吃了大虧,這一次自以為強大了,又在冒進中被解放軍給予沉痛教訓。希望他們的這次痛感能多記一些年。第四,中國的對印邊境鬥爭是有理有力有節的。解放軍緊急時打得贏,必要時也收得住。我們既堅決回擊印方挑釁,也為不將邊境摩擦擴大成全面衝突營造條件,給兩國積極管控邊境糾紛留足空間。和平永遠是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的願望,這次中方的通報在針對印度的用詞上非常克制,與我們的這一長期哲學一脈相承。第五,中印的邊境問題很複雜,不斷有兩國領土糾紛之外的很多東西湊上來,包括大國競爭的烽煙鼓點。中國此時公布一些詳情,展現了這個國家處理複雜事務的戰略智慧和節奏感。我們作為大國的威嚴,以及作為鄰邦的善意,都包含其中。中國崛起牽動了世界,各種迴響錯綜交織,中國不是只顧一己之私且蠻幹的力量,我們始終進退有據,因而穩健、充滿後勁。總之,中國是很好的朋友和合作者,也是講理、耐心的處理糾紛者。我們的雙手首先是用來握手和擁抱的,但是也請記住,我們友好的手也會在遭到侵犯時變成強有力的拳頭。我們有14億勤勞勇敢的人民,我們有為了祖國安好而勇於犧牲的軍人戰士。友好合作、共築和平永遠是中外共同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