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獨立之後的芬蘭,一直和蘇聯有著不少恩怨。而二戰之後,即沒加入北約也沒加入華約的芬蘭,雖然保持著中立親蘇的外交態度,但蘇聯的軍事壓力一直存在。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之下,做好和蘇聯開戰的準備是芬蘭不可懈怠的工作。但是不了解自己的敵人和他們手上的武器是無法戰勝的對方的,於是針對著名的AK-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芬蘭決定仿製並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習慣去改進。於是便有了芬蘭的RK-62步槍。
▲RK-62
▲RK-62的拆解
RK-62步槍在1962年定型,RK是芬蘭語中突擊步槍的縮寫,62代表年份。之前,1960年的RK-60是芬蘭軍方對於AK-47的完全仿製,早先採用了和原型一樣的金屬槍託,後來在波蘭的特許下生產了樺木槍託。之後,根據部隊的經驗反饋和要求,瓦爾梅特公司又對其進行改進最終將RK-62定型。RK-62的設計思路同樣引起了以色列的興趣,以色列根據RK-62和自身實際情況研製出了自己的加利爾突擊步槍(Galil)。
▲RK-62M
RK-62在蘇聯設計簡單耐用的特點外,加入了很多自己芬蘭特色的東西。比如加入了翻滾式的覘孔式照門,為了應對北歐漫長的夜晚還附帶了迷你氚瓶。相比較AK-47而言,RK-62最顯著的差別就在於槍口,芬蘭人更樂意給RK-62設計槍口消焰器,這也許是為了在北歐漫長的夜晚中保持隱蔽性。芬蘭人還為此改變了RK-62的刺刀,將AK-47的錐形刺刀換成了芬蘭傳統的樸寇獵刀(puukko),其安裝方法與Kar98k卡賓槍類似,將刺刀座安裝於槍口消焰器下方。
▲RK-62的後機瞄
而一直以蘇聯軍隊為假想敵的芬蘭,並沒有採用自己研發的彈藥或是北約彈藥,而是沿用了7.62X39mm的蘇式子彈。可能會有人感到不解,為什麼想要和蘇聯決裂還要和蘇聯保持彈藥供給一致。對於這個疑問,比較下芬蘭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數量就大概能明白。蘇聯一直是芬蘭最大的敵人,不論是芬蘭要真正獨立還是已經獨立,蘇聯都不可能輕易放過芬蘭。所以芬蘭人保持口徑通用,以便在戰爭中能夠奪取對方補給,減輕自身的後勤壓力。
▲現代軍用的樸寇獵刀
RK-62的彈夾有一個地方,非常區別於AK-47的標準彈夾。像芬蘭這樣北歐國家的士兵有一個特殊的習慣,喜歡用彈夾的咬彈唇去開酒瓶蓋,長期被拿去開瓶蓋自然就造成了咬彈唇的損壞,造成射擊時彈匣供彈問題。而在中東戰爭中有相同問題的以色列向芬蘭推銷了具有開瓶功能的IMI Galil彈匣,隨後芬蘭就將RK-62的金屬彈夾換裝成了塑料彈夾。
▲使用新型塑料的RK62彈夾
隨著蘇聯解體,芬蘭也如自己所願真正獨立,加入歐盟。而RK-62也在1994年正式停產,結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加利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二戰德國的信號槍還能打坦克?
下面這些近戰武器你會選哪把?
喜歡築壘地域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築壘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築壘地域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