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10月11日援引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稱,中國獨自開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提高至原來的2倍至3倍,最高約達2.5米,精確度可以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相媲美。
報導還稱,中國的目標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到2020年覆蓋全世界,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市場中獲得20%的份額。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將於11月發射定位精度更高的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到今年底增至4顆衛星。2018年前後完成18顆衛星發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報導稱,與北鬥三號對應的半導體晶片也在開發過程中,近期將正式推向市場,應用於汽車導航系統和共享單車位置管理系統等。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是中國在1994年作為國土防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著手開發的,2000年中國發射試驗衛星開始運用,2011年底面向民間開放。
目前北鬥二號系統由23顆衛星組成,覆蓋中國和西太平洋,其定位精度約為10米,而正在開發的北鬥三號系統將定位精度提高至2.5米至5米。
中國投入北鬥三號系統後,預計到2020年使北鬥系統在國內的利用率提高至60%,反超美國的GPS。
此前據科技日報報導,相關人士曾經透露稱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所有核心技術都已攻克,產品已經進入研製生產環節。
35顆北鬥衛星全球組網計劃預計在2020年完成。
該人士指出,在北鬥二號性能的基礎上,北鬥三號系統的定位精度將至2.5米至5米的水平,並在保留北鬥二號短報文功能的同時提升相關性能。
報導還稱,2017年6月,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初始服務,可提供米級、分米級,甚至釐米、毫米級的服務,將滿足共享單車電子圍欄的需求。
有專家表示:北鬥三號衛星將可以利用星間鏈路,實現相互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還能相互測距,自動保持隊形,這能使衛星系統更加自主,減輕地面的管理維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