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人事任命、政策理念和社會反應的逐漸清晰,其「幸運光環」將迅速消散,可能使其國內支持率迅速走低,誘發川普個人及團隊將更多「禍水東引」、「民粹主義」、「本土保護」的想法付諸實踐。
川普此時內心獨白大概是這樣的:我只是來選著玩的好不好,我還沒整明白怎麼當總統啊……居然真當選了?美國這一堆破事兒該咋整?!
過去的一周,國際社會和全球市場都經歷了一場「川普風暴」。在這位言辭誇張、喜好作秀的候選人出人意料贏得美國下任總統寶座後,輿論和市場的反應先是恐慌、後是困惑、到最後居然有一點興奮了。川普勝選本身帶有鮮明的「小概率」特點,讓人有一種此人格外走運的印象。這種「天助川普」的光環放大了川普個人的優點,也讓人低估了他執政帶來的挑戰和風險。隨著川普人事任命、政策理念和社會反應的逐漸清晰,其「幸運光環」將迅速消散,可能使其國內支持率迅速走低,誘發川普個人及團隊將更多「禍水東引」、「民粹主義」、「本土保護」的想法付諸實踐。
川普爆冷當選讓希拉蕊支持者難以接受,自9日凌晨起在全美至少7個城市爆發反川普的遊行集會。
川普當選後,美國股市和全球資本市場在短暫恐慌後又迅速反彈,並未像之前投資機構預測的發生大幅回調。這一反常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國際社會認為「候選人川普」不同於「川普總統」,他在競選中的大部分激進政策不會付諸實踐。人們認為,川普的實際政策會與其選舉承諾相距甚遠,他不會讓美國發生180度的偏轉。
在川普團隊公布「初步政策框架」後,外界發現川普並不會口是心非。這些政策雖然沒有競選言論中的那麼誇張,卻更加具體、具備可操作性。這意味著川普團隊在競選的過程中就已經在考慮如何把那些誇張的承諾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已經夠讓人可怕的了。在「政策框架」中,包括在美墨邊境建築高牆、對外國人犯罪實行零容忍、實行各種手段遣送非法移民、停止聯邦政府對非法移民的任何救助、撤銷金融危機後提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廢除歐巴馬醫改法案、執行更加帶有「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等等,幾乎與川普之前的競選言論高度一致。
事實上,川普提出的這些政策並非原創,很多是美國保守勢力長期以來的訴求。由於這些政策要麼成本太高,要麼過於激進將引發社會強烈反應,要麼有損美國的國際形象和社會良知,要麼可能重複歷史錯誤,多數美國精英認為這些政策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很多應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川普卻偏偏不信這個邪,想讓美國從歐巴馬任內8年的進步主義方向急轉到保守主義大本營,這種不切實際的做法正好印證了美國國內部分民眾的「最壞情景」。
在洛杉磯,一個無組織的數千人的抗議群體在市政廳門口的臺階上燃氣了火焰,110高速公路被示威群眾佔領。
美國新當選總統唐納·川普日前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稱,他計劃一上任就要立即驅逐200萬-300萬名有犯罪記錄的無證移民,並表示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牆,只不過一部分要用籬笆代替。
川普稱部分保留醫改川普11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他上任後將施行的新政包括「修改」歐巴馬醫改法案、放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以及加強邊境管控,「改進」美國此前籤署的國際貿易協定。
勝選後,美國輿論開始重新開扒川普的團隊及其內閣的潛在人選。之前由於川普本人勝選機率渺茫,這些川普背後的能人並未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當美國多家主流媒體把潛在的內閣名單梳理了幾遍後,卻發現這份並不長的名單裡只有四類人:一是鬱郁不得志的非主流精英;二是和川普一樣的政治門外漢;三是已經在小布希政府時期證實了除忠誠外優點不多的年長官僚;四是共和黨內部最保守、最信奉上帝的老牌政客。這些人或許確實代表著美國部分民眾和其利益,但總體而言難以代表美國的未來、先進生產力和具有吸引力的價值觀。
首先,因為他在競選中過於激進、具有「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傾向的言論,美國精英階層並不接納他作為國家的合格領導人。不少人為了避嫌或者免遭罵名,有意與川普保持距離,甚至公開投書反對其競選。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這些精英吃穿不愁、生活優越,自然沒有動機在此時改弦易轍,再次投奔川普的陣營。
其次,川普的所有政策主張幾乎與民主黨支持者完全相左,歐巴馬、柯林頓時期供職的成熟官僚對川普心存疑慮,不少自由主義信念堅定的人對川普高度反感,這種敵意也使川普幾乎無法留任和招募歐巴馬任內的「老人」。在川普會見歐巴馬時傳出的「白宮群英生氣照」中,這種赤裸裸的敵意可見一斑。
最後,美國真正的精英不願趟這灘渾水。川普上臺後,他也曾經在華爾街、華盛頓廣撒「英雄帖」,希望招募一些歐巴馬都請不動的「大神」入閣,但陸續吃到多次閉門羹。美國跨國公司的高管不認為在這種時候跳進華盛頓有任何名利可收,自然不願出山。
川普最近推出的「公開招聘4000名副部級官員」更凸顯出其選人、用人上的無奈,證明了其團隊根本沒有對組建龐大的美國政府有預先準備。這種選聘表面上公平公開,卻隱藏著選聘過程中的巨大操縱空間,可能選出一些對川普有個人忠誠、野心勃勃卻能力有限的人員。這一倉促搭建的草臺班子如何輔助一個毫無公職經驗的人擔任美國總統。
11月6日,川普在自己的官網上貼出招聘啟事,川普當選後拿出了4000多個政府高官職位,實行公開招聘。其中包括1212個「部委級」職位。如此高級別的公開招聘,在美國歷史上非常罕見,幾乎是前所未有。
與歐巴馬截然不同,川普是在一個「分裂的美國」背景下上任的,對川普的評價高度兩極化。對一些人來說,選擇川普只是一張對「希拉蕊」和社會現狀的否決票,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川普是美國「保守文化」的象徵,是他們獲準消滅異己的憑證。川普當選後,「白人至上」主義者似乎打了雞血,而少數族裔的不安和恐慌感則在持續增加,針對川普的社會抗議持續不斷。最容易受到這種情緒感染的無疑是年輕人。在美國學校中,種族主義活動不僅更加猖狂,也更容易引發民眾的關注和聯想。
在激烈社會反應下,執政領導人很難維持較高的民意支持。歐巴馬已經用醫改證明了這一規律,而川普卻在還未執政時就已經面臨這一困境。(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