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的「深海一號」!(深度好文)

2022-01-25 立方石油

起步晚、沒經驗,追趕超越路漫漫。長久以來,耕耘海洋石油工業領域的海油人始終保持著謙卑的「學生」心態,然而,一味追隨別人的腳步,很難實現真正的突破,當新問題新挑戰出現,敢於打破常規,勇敢邁出的那一步,才是真正實現從跟隨者向領跑者轉變的契機。令人振奮的是,在「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上,我們見證了海油人集成創新的智慧、科技強國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魄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深水開發模式已然成型,一條屬於中國深水能源勘探開發的航道愈發寬廣。

今年4月,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深海一號」氣田所有開發井的鑽完井作業全部完成,為氣田順利投產奠定堅實基礎,再次驗證了我國自主掌握的全套深水油氣田開發鑽完井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標誌著我國已完全具備深水、超深水海域的油氣勘探開發能力。「深海一號」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尤學剛介紹,「深海一號」以3項世界級創新,應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10多項行業難題,稱得上中國海洋工程建造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個集大成之作背後是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前行。

流花油田是中國海洋石油工業走向深水的發祥地。自1996年,國內首個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投產,20多年間,這片海域見證了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從零起步,到依靠「洋拐棍」,再到獨立自主的跨越。

2014年8月18日,一束巨大的橘黃色火焰從鑽井平臺的燃燒臂中噴薄而出,瞬間照亮了夜幕下的中國南海。「測試成功獲得高產油氣流,日產天然氣56.5百萬立方英尺,相當於9400桶油當量。」這口井的測試成功,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歷史性突破,創下了三項「第一」:中國海油深水自營勘探獲得了第一個高產大氣田;「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第一次進行深水測試獲圓滿成功;自主研發的深水模塊化測試裝置第一次成功運用。

這口井,就是「深海一號」大氣田的前身。而就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同在南海的中國首個超千米水深氣田荔灣3-1建成投產,標誌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開發深水的能力邁入新的發展時期。開發荔灣3-1氣田過程中的探索和積累使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水油氣田開發管理模式和工程技術體系日趨形成,「荔灣模式」成為我國拓展深水油氣資源開發一個可借鑑的範本。

與以往先做科研課題、再做生產項目的技術儲備式發展不同,海油人「學步荔灣」從項目伊始深度介入、平行研究,最大限度的貼近深水科研一線,參與深水工程設計實戰。許多在荔灣3-1大氣田積累的經驗應用在「深海一號」大氣田的建設中,未雨綢繆的前瞻性和自立自強的主動性讓中國海油從「追著學」到「領著跑」成為可能。

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奮鬥方向,中國海油爭當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的先鋒隊,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展現更大作為,是中國海油從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看待創新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直接體現。十年來,中國海油加強對外合作,走出去、引進來,主動謀劃深水作業能力布局,堅持採用國內技術和資源,將技術發展作為助力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增長動力,逐步形成了具備應對深水的工程勘察裝備和技術。

沒有成套的經驗可借鑑,沒有成熟的標準可參照,中國海油人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創造,破解世界難題、搶佔世界尖端,在南海之上鑄就起深海利器,創造了中國油氣開發史上一個個奇蹟,譜寫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樂章。

學習、模仿、跟跑……以全球化視野謀劃推動深水油氣開發科技創新,以全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一面逐步縮小與國際頂尖技術的代差,一面探索建立自主知識體系。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多年的知識儲備和技術沉澱,正讓這個「學生」日漸成長、愈發成熟。勘探理論和開發理念推陳出新,硬體技術和軟體服務日趨完善,四十年間,中國海油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專屬品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從合作到自營,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爭先,在一片又一片茫茫海域抱出來一個又一個「金娃娃」。

實際上,為進一步挖掘南海深水「寶藏」,近年來中國海油全方位籌備,組建以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為旗艦的「深海艦隊」。深水鑽井船「海洋石油982」、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1」、深水鋪管船「海洋石油201」、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708」等海上重器頻頻現身南海,以滿足各種深水作業需求,南海深海區域漸漸成為校驗和展示大國重器的主戰場。同時,中國海油還未雨綢繆,依託深水工程重點實驗室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加快張力腿平臺等前沿深水開發設備等技術儲備,提前籌建大型深海裝備和水下生產設備等相關生產能力,提前研究深水鑽井泥漿、固井水泥漿等鑽完井關鍵技術,為深海油氣田自主開發做足準備。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5000多名海洋石油工程建設者奮勇攻堅,屢創工程奇蹟,敢為人先,填補技術空白。與此同時,中國海油牽頭聯合國內海洋工程界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等,採取「產、學、研、用」相結合、工程項目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模式,深入推進深水能力建設「四個一」,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形成了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的自主設計與建造的技術能力,讓中國人在1500米的浩瀚深海中站穩了腳跟。

攻克深水、高溫高壓等難題離不開科技支撐,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才能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以技術突破與創新為引領,中國海油前行的腳步不曾停下,培養一支隊伍、形成一套標準、建立一套制度、制訂一套流程,這些不是終點,而是面向未來新的起點。

相關焦點

  • 被稱作「深海勇士」的它究竟什麼來頭?
    今天上午,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一號」作業母船和中國海監2168船警戒船,在我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的全部海上試驗後,返航抵達三亞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
    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本航次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常識丨「海鬥一號」自主遙控潛水器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支持,瀋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內十餘家科研單位共同研製的中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在中國國內首次採用全海深高精度聲學定位技術和機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搭載的具有完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七功能全海深電動機械手,能完成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沉積物取樣、標誌物布放、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該潛水器同時搭載高清攝像系統,可獲取了不同作業點的深淵海底地質環境、深淵底棲生物運動、海溝典型地質環境變化等影像資料。
  • 中國,正式進入10000米深海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19-邁向更深的海域作者:小貝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11月10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中國驕傲!「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人背上
    經過多年的不斷優化和上千次的測試,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鈦合金終於問世。強度高、韌性好,可以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現在,「奮鬥者」號終於可以頂住巨大的海底壓力,安全載人潛入萬米深海。
  • 朱敏,讓萬米深海傳來「中國之聲」
    海溝深達萬米,海底仿佛毫無生機,唯有黑暗、荒涼與寂靜……然而,這片深海的寂靜不久前被一個來自中國的「小傢伙」打破了。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坐底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此時此刻,全世界的觀眾第一次通過電視直播聽到了來自地球上這片最神秘的深海的聲音。 從萬米深海之中將聲音即時分享給海面上的人們靠的是水聲通信。
  • 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7103救生艇是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自1971年開始研製,1986年成功。雖然它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但也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救援型載人潛水器。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探索海洋的深度也在隨之變化,比如1986年的「海人一號」,1994年的「探索」號等,這些越潛越深的潛水器為水下定位、聲納探測、抗壓材料和機械控制等諸多領域積累了經驗。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魚為什麼沒被壓死?
    前些天,一個大新聞幾乎刷屏了朋友圈: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是我國載人深潛器新的深度紀錄!(圖片來源:中科院)隨著深潛器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才逐漸發現,茫茫深海之中並非一片死寂,無數生物在這一片漆黑之處繁衍生息。其中,生活在海面下大約8000米處的馬裡亞納獅子魚,是目前人們發現的「最深的深海魚」。
  • 中國「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深海,製造一個深潛器到底有多難?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雲海科普團隊 上周,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兩次「打卡」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標誌著我國的深潛事業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昨天, 「奮鬥者」號再次進行了萬米級海試。
  • 填補空白,「海鬥一號」深潛萬米
    6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
  • 深海最深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但深海的可怕在於其環境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生物,超深淵的海溝裡其環境已經可怕到罕有生物能生存的地步了。只有適應低溫的物種才能在深海生存。    絕大多數深海生物最主要的食物是「海雪」,即浮遊生物屍體和有機質碎屑相互碰撞黏合在一起形成的絮狀物,從海洋表層一直沉降到海底。深海生物吃的實際是上層海洋生物吃剩下的殘渣、碎屑以及糞便,這些對上層生物微不足道,甚至只是垃圾、廢物,卻是深海生物賴以生存的。
  • 海洋知聲 | 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 【每日一詞】考博英語翻譯必備單詞-深海載人潛水器
    深海載人潛水器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消息顯示,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11月10日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成功下潛至10909米,創下國內新紀錄。
  • 許晨:深海大洋
    好啊!「海洋人」上「開講啦」,「開講啦」來了「海洋人」!創辦於2012年的「開講啦」,是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唯眾傳媒聯合製作的全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每期節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們對於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討論青年們的人生問題,同時也在討論青春中國的社會問題。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6):中國大洋科考
    正是這次考察中「挑戰者號」在大西洋海底發現的錳結核,揭開了 100 多年後人類尋找深海礦產資源的序幕。當人類文明史進入到 20 世紀末,新一輪「藍色圈地」運動在世界各大洋悄無聲息地展開了。 在世界新一輪「藍色圈地」運動的浪潮中,20 世紀 70 年代,即我國首次發現深海錳結核後,我國「大洋一號」遠洋科學考察調查船又從錳結核調查開始,走上了世界深海資源競爭的國際舞臺,追趕著世界的腳步。
  • 逃出深海核潛艇 挑戰最嚴密監獄
    >《深海越獄》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深海中的一座核潛艇中,這座核潛艇被改造成了一座CIA的黑獄。危機四伏的黑獄、無法逃出的深海,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陰影般籠罩著兩位特工。再加上暴力審訊,暗殺潛伏,而陷害他們入獄的U盤裡究竟藏有什麼重要信息?迷霧重重,連環燒腦。
  • 天下 中國未來十年大趨勢!(深度好文)
    所以,作為再平衡手段的戰爭,對於核大國之間而言,沒有輸贏,費那麼大代價除了同歸於盡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作為手段的戰爭失去了意義。軍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為都是如此。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
  • 天下 | 中國未來十年大趨勢!(深度好文)
    所以,作為再平衡手段的戰爭,對於核大國之間而言,沒有輸贏,費那麼大代價除了同歸於盡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作為手段的戰爭失去了意義。軍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為都是如此。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
  • 『深度』空軍一號如何成為「空中堡壘」
    印有美國國旗和總統印章的「空軍一號」,現已成為美國權利的象徵和大國地位的代名詞。「空軍一號」上的服務與設施,是其他民航班機無法比擬的,這些都是美國力量最明顯的標誌。設施成就了無與倫比的安全性能,「空軍一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空中堡壘」。美國總統歐巴馬乘坐的「空軍一號」是波音VC-25型。該機是波音747-200B型客機的「高級定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