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空警-500加運-8反潛機進入臺「西南空域」的雙機作業已成常態。這是臺媒最近的感嘆,同時灣灣也注意到現在的氣氛真的發生了變化。
當《解放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強調「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時,美臺都應該能體會到,這個信號已經不同尋常。
再加上從解放軍軍機,到海軍陸戰隊,都開啟了一系列針對臺海作戰的夜間訓練,可以說解放軍在臺海如何打贏戰爭的準備,正全面拉開。
據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10月18日報導,解放軍自15日晚間開始,被記錄到多次進入臺「西南空域」,18日上午9時許再次「侵入」。報導稱,與此同時,也記錄到有一架美國海軍軍機在臺「西南空域」,空域外則有解放軍空警-500監控。
中美軍機同時出現,這釋放了特殊的信號。
報導宣稱,根據記錄,18日上午9時,解放軍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的所謂「防空識別區」,高度3600公尺(米),臺空軍照例在空警戒、廣播「驅離」。該媒體還炒作稱,解放軍軍機10月份「侵擾」臺周邊空域的次數似乎有明顯提升。
臺媒提到,同一時間,在臺「西南空域」也記錄到有一架美國海軍P-8A「海神」反潛巡邏機,空域外則有解放軍空警-500在高度5900公尺處進行監控。報導引述「臺灣西南空域」粉絲專頁說法,解放軍空警-500加上運-8反潛機雙機作業已是常態。
在此之前,解放軍一架運-8反潛機在15日晚6時許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臺軍方在16日一早剛剛證實這一動態,沒想到解放軍軍機在16日上午8時許又「故地重遊」,15小時內兩度巡臺,而且本月已經是第11次。
解放軍軍機近期明顯增加巡航臺海頻次,這是為了今後發起空中打擊做準備嗎?
臺方一些人認為北京是想藉此對臺進行疲勞戰和消耗戰。臺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表示,「解放軍以灰色衝突手段對臺灣打心理戰,臺灣有必要思考如何以更聰明的方式防止被消耗,以免中計」。
李喜明說,雖然解放軍出動軍力也是被消耗,但考慮到兩岸軍事資源高度不對稱,且大陸軍機可能將持續巡航臺灣,在防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臺灣有必要思考何種應處方式相對可持續、不被消耗,否則,臺灣「買再多戰機都不夠」。
李喜明認為,臺灣沒有條件打「消耗戰」, 解放軍的手段主要訴諸心理戰,透過威嚇逼迫臺灣方面有所反應,並持續壓縮反應空間、測試臺灣的底線,若臺灣每一次都高調反應,「就中計了」。
對於解放軍軍機出現在臺海一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曾就海空兵力戰備巡航發表談話表示:
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戰備巡航完全正當合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戰區部隊有決心、有能力挫敗一切「臺獨」分裂活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顯然,解放軍軍機的連續行動引起了臺方的高度緊張。其實除了解放軍軍機「15小時內兩度巡臺」之外,更令臺方關注和擔心的是這次解放軍軍機的夜間巡臺行動。
首先,這是解放軍軍機首次夜間進入臺西南空域。據臺媒稱,這是臺「國防部」自9月發布大陸軍機動態後,解放軍首度「在夜間巡臺」。正因為是首次,所以意義和影響比較特殊。
其次,白天解放軍軍機繞臺,在臺方的解讀看來,更多是完成正常「規定動作」,同時起到的是威懾作用、釋放信號。但是夜間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看看美軍近三十年來的軍事打擊行動,無不是首先在夜間發動空中精確打擊,癱瘓對手的防空體系,打擊重點軍事目標。所以,展開夜間活動並熟悉航線,這才具有更大的軍事價值。
第三,近一階段,解放軍明顯加強的做好打仗的準備,從進行夜間登陸演習,到夜間航母艦載機起降,再到軍機夜間繞臺,我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強大決心。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組織實兵演練,展現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
解放軍加強演練,是因為臺海兵兇戰危,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卻還在進行危險地挑釁。
不久前,由馬六甲海峽進入東印度洋的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裡根」號,日前被發現突然調轉航向,駛向南海。有智庫指出,「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
雖然,美國海軍方面並未說明「裡根」號返回南海的意圖,但是有不少分析觀點認為,這是美軍為臺海緊張局勢可能擦槍走火做出的準備。
10月19日,臺空軍年度的戰術總驗收「天龍演習」開始,一連5天在臺花蓮佳山基地,進行空軍主力戰機的空中戰術攻擊對抗演練。此外,還將驗證空軍部隊的進行機動移防、過境維護、潛力掛載等項目。
臺空軍官員稱,「天龍演習」的駐地全集中在花蓮佳山基地,包括 「幻影」2000戰機、F-16戰機、「經國號」戰機及臺東志航聯隊的F-5E戰機。據悉,部署在屏東的臺軍E-2K預警機、C-130H運輸機及P-3C反潛機也都會依據演習需要,以緊急起飛的方式參加實兵對抗演訓。
對於「天龍演習」本身,到底有什麼重要的科目?
「天龍演習」屬於不公開的年度例行演習,據臺媒介紹,科目包含各種假想作戰模式,並將美軍、解放軍的戰術融合納入演練。此外,配合E-2K空中預警機,還會搭配防禦作戰、晝夜防空攔截、空對地、空對空及空對艦等項目,算是臺軍年度最重要的對抗演練。
為提振臺空軍飛行員士氣,及提高飛行員技戰術能力,因此臺空軍還特別比照歐美空軍實戰訓練模式,在「天龍演習」中選拔出包括戰術、訂定點打擊、偵潛等各類競賽冠軍,遴選出「空戰王」、「箭靶王」、「炸射王」等「王牌飛行員」。
另據外媒報導,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的領導議員已接獲通知,計劃售臺武器項目已有5種獲得了美國國務院同意。從已發出非正通知計劃售臺的這幾種武器系統看,具有比以往售臺武器更強的攻擊能力。
面對美臺的軍事合作不斷升級,解放軍當然要幹該幹的事情。
近日,有細心的網友看到《新聞聯播》畫面顯示,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司令員孔軍出現在鏡頭中。孔軍曾長期在陸軍部隊服役,2017年成為海軍陸戰隊首任司令員,很少出現在媒體鏡頭前。那麼,這一次露面有什麼重大信號嗎?
從理論上說,海軍陸戰隊以兩棲作戰武器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登陸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可單獨或配合其他軍兵種實施登陸作戰,參加海軍基地、港口、島嶼的防禦作戰及特種機動作戰等。
登陸作戰、島嶼作戰,這些對灣灣來說,是不是都極具想像力?
海軍陸戰部隊具有反應快、機動能力強、合成度高等特點,是實施兩棲作戰的快速突擊力量,也是登島作戰的主力。在當前臺海局勢下,他們肩負的責任非常特殊。
所以,近一段時間裡,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正在加緊訓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
比如,據央視軍事頻道報導,近日,海軍陸戰隊某旅,機動到某陌生複雜海域,進行實戰化條件下兩棲裝甲裝備海上浮渡實彈射擊演練。期間,兩棲裝甲突擊車,和兩棲裝甲步兵戰車交替掩護,向敵方岸灘發起衝擊;數十輛兩棲裝甲車迅速佔領攻擊陣位,對敵水面艦艇實施打擊。
此外,一場多兵種聯合立體渡海登陸演練近日在福建、廣東多處海域同步展開。有臺媒稱,央視還發布了視頻介紹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這是解放軍首次在夜間凌晨展開登島突襲軍演,也是近年來大陸官方首次完整介紹登島軍演的全過程。
很顯然,解放軍對臺軍事鬥爭的準備已經全面拉開。正如《解放軍報》14日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所說,全軍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