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炸彈之父」PK美軍「炸彈之母」

2022-01-30 天下兵器匯

俄羅斯「炸彈之父」PK美軍「炸彈之母」

為打擊阿富汗「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地道網絡,美空軍 4月13日投下了人類歷史上數一數二的「GBU-43/B大型空爆炸彈」,摧毀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至關重要的藏身地和深藏地下的隧道系統」,36名武裝人員斃命。

「GBU-43/B大型空爆炸彈」是一種由美國研製的大當量常規(非核)炸彈,裝有1.8萬磅混合了鋁的炸藥,以便產生更高溫度和更持久的爆炸波,被稱之為「炸彈之母」。據介紹,一枚GBU-43重2.26萬磅(約合10.25噸),其中包含1.87萬磅H-6填充炸藥。這是一種慣性制導炸彈,像聯合直接攻擊炸彈那樣依靠全球定位系統修正航向,攻擊山洞、峽谷等封閉空間內的目標。據英國《太陽報》報導,如果美國國防部擬對伊朗動武,便會研製一款新型超級炸彈,據稱可深入地底18.3米、摧毀近一公裡的坑洞。這款長約13.7米、重3萬磅的「炸彈之母」,將成為最巨大的常規炸彈,重量相當於兩輛雙層巴士。超級炸彈之母可鑽入地面,深入地下目標,並能穿透石頭、混凝土和鋼板。報導又指出,這款由B-52轟炸機攜帶的炸彈之母的重量,是早前空襲阿富汗時曾使用的「菊花刀」(Daisy Cutter)的兩倍,而穿透能力更是GBU28碉堡炸彈的四倍。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國防部宣布,能夠炸毀地堡的巨大掩體炸彈(bunker busterbomb)研製成功。這將為美國彈藥庫增添另一威力強大的武器。該重達3萬磅(1萬3600多公斤)的「巨型穿透彈」(MOP),可以炸毀深入地底的地堡,就像伊朗和朝鮮用來保護其核計劃的地下場所。

一、「炸彈之父」只有一個

有母就一定有父。俄羅斯的ATBIP炸彈雖然體積小於GBU-43/B,但爆炸當量要大得多。它採用溫壓炸藥,破壞力相當於8.8萬磅TNT,大約是「炸彈之母」的四倍,爆炸半徑也比GBU-43/B多出一倍,故被稱之為「炸彈之父」。美專家認為,俄羅斯推出「炸彈之父」意在強調本國的軍隊正在恢復「元氣」,並重新擁有了趕超美國的能力和諸多最新型裝備。這種新型武器最大優點就是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其體內裝有7.8噸新型高爆炸藥,儘管總裝藥量比美軍「炸彈之母」略少,但因其採用先進配方,因此威力反而超過對手四倍,相當於44噸傳統的TNT炸藥爆炸後的威力,其爆炸半徑更達到330米,同美軍炸彈相比幾乎擴大了兩倍。爆炸後產生了恐怖的「大號」蘑菇雲和對建築物殺傷力驚人的衝擊波。這種新型炸彈採用了「兩級引爆技術」。首先通過第一級引爆將炸彈主體送入空中,然後在讓與其發生「第二次爆炸」來殺傷敵人。同傳統武器相比,這種新型炸彈產生的衝擊波與超高溫作用距離更遠,爆炸後產生的局部真空環境更能加劇這種炸彈的破壞力,能讓現場附近的各類生物「統統蒸發」。

二、「炸彈之母」之一:CBU—89集束炸彈

阿富汗戰爭中, 為了對付躲藏在地下深處的恐怖分子,美軍全力研製各種新型的飛彈系統,這些措施有的是在將存放在倉庫裡的老式炸彈裝上靈敏的傳感器,以引導炸彈更加精確命中目標,有的則是通過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引導。同時,改進機載偵察傳感器的性能,以便更好地在空中搜集和監視恐怖分子陣地的情報。此外,美國還加強了各類偵察機與轟炸機及攻擊機的情報分享與利用,特別是啟用「捕食者」無人偵察機,使得在敵上空可24小時不間斷地實施偵察監視。如:CBU—89集束炸彈,現在主要使用CBU—78和CBU—89兩種,其中前者由美國海軍使用,後者由美國空軍使用。CBU—89還可稱為地雷撒布器。CBU—89是由SUU—64/B戰術彈藥集束炸彈箱改制而成,外形與普通炸彈相似。CBU—89內裝72枚BLU—91/B反坦克地雷和22枚BLU—9/B防步兵地雷。前者採用磁感應引信,通常在彈體到達最佳引爆點時才引爆,主要用來反裝甲車輛;後者投放後採用觸髮式引信引爆,彈體採用鋼質殺傷破片,主要對大範圍內的人員進行殺傷,兩者均可對引爆裝置進行自動編程。在飛機出航前,地勤人員還可以通過對集束炸彈箱上的開關選擇預先設定地雷引爆的時間。CBU—89/B型集束炸彈廣泛裝備於美國空軍的F—15E、F—16、B—1B等作戰飛機上。時至今日,CBU—89和CBU—78集束炸彈還在不斷的改進之中。

三、「炸彈之母」之二:GBU—28雷射制導特種鑽地炸彈

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了GBU—28雷射制導鑽地炸彈,摧毀許多塔利班地面目標。GBU是「制導炸彈」,它的重量高達5000磅(約2270公斤),裝備有重達4637磅的雷射制導穿甲戰鬥部,具備穿甲、爆破和粉碎三種功能。試驗證明,GBU—28炸彈可以穿透20英尺(6米)的鋼筋水泥工事和100英尺(30米)的普通地面,爆炸半徑超過9.2公裡。開始研製GBU—28炸彈是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時期,當時伊拉克為了防止空襲構築了大量堅固的地下掩體,主要作為伊軍的指揮中心和通訊中心。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曾經多次利用精確制導炸彈直接命中一些類似的掩體,但是卻很難摧毀它們。為此美國空軍迅速向美國軍工界提出研製超級炸彈的要求。1991年2月,軍火公司接到研製要求後,將美國陸軍的8英寸炮管裝入常規炸藥,再加上雷射制導部件組裝成GBU—28。之後,新研製的炸彈進行了空中投擲試驗。1990年2月27日,兩枚GBU—28被運往海灣戰區,在海灣戰爭的最後階段,美國空軍使用F—111戰鬥轟炸機掛載這兩枚GBU—28炸彈對伊拉克的地下指揮中心進行了空襲。從當時的錄像資料來看,炸彈成功地摧毀了目標。直到海灣戰爭後的1997年,GBU—28炸彈才正式投入生產。GBU—28可以掛載在美國空軍的F—15E、F—111戰鬥轟炸機和B—2隱形轟炸機上。不過由於GBU—28的彈體長達3.88米,因此像F—15E這樣的重型戰鬥轟炸機也只能在機腹中線掛載一枚此型炸彈。目前,GBU—28已經有了被稱為GBU—37的改進型,據稱它已具備了摧毀發射井下洲際飛彈的能力。

四、「炸彈之母」之三:地下掩體粉碎機

據美國能源部高官透露,美國啟動新一代核武器的初步試驗,以應對這些挑戰。據報導,在2007年財政年度,美國政府計劃斥資2100萬美元開發未來型武器,其核心內容為用於對付地下目標的掩體摧毀炸彈。掩體摧毀炸彈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夠炸毀敵方的地下指揮中心、彈藥庫和地下掩體,被一些軍事專家視為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有效工具。美國科學家正在進行研究,試圖在「掩體摧毀炸彈」上裝上美國現有的B61彈頭和B83彈頭。當前的技術難題是,如何加強彈殼的硬度,使之能夠穿透地殼內部的堅硬巖石層,順利到達目標附近引爆。

    

五、「炸彈之母」之四:BLU—82炸彈燃料空氣炸彈

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了一種新型燃料空氣炸彈,以便能在隧道或山洞裡造成強烈爆炸,殺死裡面的戰鬥人員,卻不會使山洞坍塌,這樣美軍就可在轟炸後進入山洞驗屍。燃料空氣炸彈,是一種特殊的面殺傷武器,也叫窒息彈、油氣彈、氣浪彈和雲爆彈等。其外形一般呈圓柱狀,彈殼長度約為直徑的2—3倍,在彈軸中線有一個細長管,管中裝有高能起爆藥,在彈尾部裝有「雲霧」引爆劑。在實戰應用上,由於燃料空氣炸彈獨特的殺傷、爆破效能,使它可適用於多種作戰行動,如殺傷支撐點、炮兵陣地、集結地域等處的作戰人員;摧毀堅固工事、指揮所;消滅島礁上的守備力量;破壞機場、碼頭、車站、油庫、彈藥庫等大型目標;攻擊艦艇、雷達站、飛彈發射系統等技術裝備;在爆炸性障礙物中開闢通路(如排雷)等。它既可用殲擊機、直升機、火箭炮、大口徑身管炮、近程飛彈等投射,打擊戰役戰術目標,又可以用中遠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遠程作戰飛機投射,打擊戰略目標。燃料空氣彈的生產工藝較簡單,主裝藥價格較便宜,彈體結構也不複雜,因此它算是一種「物美價廉」、戰鬥效費比極好的武器,戰時可進行大量生產和使用。燃料空氣炸彈的氣態雲霧比重比空氣大,能向低洼處流動,因此它對殺傷隱蔽在塹壕、掩體和密閉不嚴的地下工事、坑道中的人員非常有效。由於燃料空氣炸彈爆炸時消耗大量的氧氣,不僅會使作用區域的人因窒息而亡,即使是「三防」性能良好的坦克、步兵戰車,也會因空氣「脫氧」而導致發動機熄火,而坦克本身不會損壞。在這個意義上,燃料空氣炸彈也可以稱為集群坦克的殺手和剋星。然而,燃料空氣炸彈的體積過於龐大,以BLU—82炸彈為例,每枚長約3.4米,直徑約1.7米,重約6.8噸,體積與一輛大眾「甲殼蟲」微型轎車相似,但重量大大超過後者。因此,在阿富汗戰爭中,BLU—82炸彈只能用C—130「大力士」式運輸機投擲。而燃料空氣炸彈的另一個缺點是受天氣影響較大,如易受風雨的影響而降低威力乃至無法有效使用。

六、「炸彈之母」之五:「巨型鑽地彈」

美國成功試爆「炸彈之母」的姐妹產品「巨型鑽地彈」。專家認為,這種武器以其龐大的重量和驚人破壞力登上美軍常規炸彈之王的寶座。「巨型鑽地彈」由美國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負責研製,可由B-52戰略轟炸機攜帶升空,其主要打擊對象為隱藏在地下的各類敵方堅固掩體。美軍研製的各類「巨型炸彈姐妹」,由於數量有限,因此其宣傳意義遠高於實戰價值。比如,「炸彈之母」起到了震懾前薩達姆政權軍心之目的。由於美軍現有的各類小型穿地彈對伊朗掩體無法構成威脅,因此「巨型鑽地彈」意在提醒伊朗,不要認為將其核設施隱藏在地下掩體中就能躲過美軍空襲。這種「炸彈之母」長約9.14米,重達9.52噸。五角大樓原打算利用這種武器在伊拉克戰爭中消滅薩達姆政權的軍隊,但隨著後者兵敗如山倒,炸彈之母失去用武之地,前後總共才造出14枚就停產了事。新研製的巨型鑽地彈彈體長6米,重量高達13.6噸,相當於6枚美軍現役最大常規鑽地彈,威力更超出後者10倍。「巨型鑽地彈」將主要用於轟炸地表以下深層的目標,或者用於摧毀地下建築物中的坑道與堡壘,還可以用於炸毀高層建築物。據悉,該型炸彈可穿透厚度達60米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而美軍現役最大常規鑽地炸彈最多可穿透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或者30米的軟土層,已經不能有效摧毀敵人深藏地下的目標。「巨型鑽地彈」技術十分簡單,為獲得理想鑽地效果,避免彈體在鑽地過程中經受不住從高空墜落的巨大衝力而變形,大部分彈體用來製造更厚的金屬彈殼和更堅固的彈頭,這導致重量大大增加,但長度和直徑同時減小,其裝載的炸藥僅有2.4噸,而「炸彈之母」的彈藥重量達到總重的90%,約8.16噸以上。「巨型鑽地彈」能搭載B-52和B-2隱形轟炸機升空,並且在12000米的高空投放,這就大大增加了其下落過程中的衝力。與此同時,「炸彈之母」由於體積過於龐大,只能由C-130大型運輸機在6000米的高空投放,必須在美軍完全奪取制空權後才能使用。

七、「炸彈之母」之六:「GBU-43/B「巨型空爆炸彈」

美軍稱這種巨型常規炸彈為「炸彈之母」。它本名GBU-43/B「巨型空爆炸」(MOAB),自2002年下半年開始研製,曾多次進行了無裝藥的投擲試驗,2003年3月11日進行了第一次實彈試爆,爾後作了「一些小的改進」。它能夠在目標上空先散布一層可燃的霧氣,隨後將其引燃,從而引發極具破壞力的爆炸。它採用衛星制導,彈長9.1米,彈體直徑1.2米,自重9.4~9.8噸,炸彈裝藥量多達8.2噸。它具有觸地爆和無線電定高兩種起爆方式。與觸地爆相比,距離地面一定高程爆炸所產生的殺傷力更強。MOAB爆炸時不僅能產生強度極大的衝擊波,而且還能形成耀眼的閃光和激起蘑菇雲般的沙塵。據稱爆炸試驗時數十公裡外都能看到爆炸後高高升起的蘑菇雲。它除了沒有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輻射之外,其威力與一顆小型原子彈不相上下。據美軍方稱,GBU-43/B「巨型空爆炸彈」用於摧毀敵方地面或地下的重要目標,但更重要的是用於瓦解敵軍的鬥志。MOAB是美軍也是世界上目前威力最大的常規炸彈之一,是名副其實的炸彈「巨無霸」。

  

八、「炸彈之母」之七:「強力鑽地核彈」

    

據報導,美國國防部欲通過國會恢復對「強力鑽地核彈」項目的撥款計劃得以進一步推進。據稱,重啟該計劃旨在增強未來對深藏於地下敵方目標的打擊能力。強力鑽地核彈的引信通常採用延時引信或智能引信。延時引信可保證彈頭侵徹到目標內部300毫秒後才引爆炸藥;智能引信則是美軍正在研製開發的多級引信,其原理是,炸彈觸地後鑽入地下一定深度,第一級引信引爆炸開一個洞,炸彈循洞繼續鑽入一定深度,第二級引信引爆再炸開一個洞……以此類推,直至炸彈進入更深的地下找到攻擊目標後主戰鬥部爆炸。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了轟炸原南聯盟普裡什納機場的地下機庫,曾投擲了多枚號稱「掩體粉碎機」的GBU-28型常規鑽地彈,然而,戰爭結束後美軍卻發現,地下機庫裡的米格-21型戰機等卻毫髮未損。於是,美軍決定轉而研究威力更大的小型鑽地核彈。據悉,新型鑽地核彈的研製主要是在兩種現有鑽地核彈基礎上改進,重點是使彈頭能穿透更深的土層、巖石和鋼筋混凝土工事,以打擊最深層地下目標。

   

九、「炸彈之母」之八:「潛射核巡航飛彈」

美國歷史上共研製部署了兩萬多枚戰術核武器,種類包括核飛彈、核炮彈、核航彈、核防空攔截彈、核水雷、核魚雷和核地雷等等。冷戰結束後,美國對戰術核武器進行了大規模裁減,目前只保留了300枚「戰斧」潛射核巡航飛彈和1000多枚B61核航彈。由於小當量戰術核武器可能使核戰爭與常規戰爭之間變得難以分別,因此,在1993年美國政府決定禁止研製部署當量小於5000噸的小當量戰術核武器。所以,這次對小當量戰術武器研製的放行勢必使以後核戰爭的「門檻」 大大降低,導致核衝突可能性的增加,國際有識之士都為此憂慮和不安。 如PJ-10「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飛彈一年內4次試射成功,使它在本年度的光輝大大超過了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和英法的「風暴之影 」隱形巡航飛彈,一躍成為巡航飛彈家族中一顆耀眼的新星。「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飛彈是俄羅斯的「寶石」M出口型反艦飛彈的發展型。根據1998年2月印度和俄羅斯兩國籤署的協議,「布拉莫斯」由兩國共同設計、研製,2001年6月首次試射,2003年在兩國分別生產。「布拉莫斯」飛彈由俄羅斯的發動機推進系統和印度的制導系統這兩個模塊綜合而成。它採用慣性制導加主/被動雷達尋的頭,可在1.5萬米高空作巡航飛行。它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衝壓噴氣發動機推進。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動力將飛彈加速至2倍聲速的速度後自動脫離彈體,衝壓噴氣發動機使飛彈以超2.5倍聲速的速度繼續飛向目標。這個速度幾乎是普通巡航飛彈0.7倍音速的速度的4倍。它無疑創造了當今世界巡航飛彈速度之最。「布拉莫斯」彈長8米,直徑670毫米,重3噸,最大射程為300公裡。它不僅能從軍艦和潛艇上發射,改型後也可從戰機上甚至可從地面機動車上發射。它既可以用於攻擊敵方水面艦艇,也可以攻擊陸上目標。由於它的驚人的高速度給攔截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它又被人認為是最難防禦的巡航飛彈。

十、「炸彈之母」之九:「寶石路」雷射制導掩體侵徹炸彈

在美英聯軍攻擊薩達姆的首輪空襲中,2架F-117隱形戰鬥機各投擲了2枚 GBU-27「寶石路Ⅲ」型雷射制導掩體侵徹炸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鑽地彈,用於突擊薩達姆官邸的地下室。「寶石路」是美軍歷史最悠久的空投型精確制導炸彈,是第一種「靈巧」炸彈,上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曾在越南戰爭和其後的歷次戰爭中大量使用,至今已發展了三代,均為雷射制導炸彈。其中,第一代「寶石路Ⅰ」炸彈於6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有GBU-10A/B、GBU-11A/B、GBU-12A/B等型,1968年首次在越南戰場投入實戰;第二代「寶石路Ⅱ」於70年代中服役,有GBU-10C/D/E/F/G/H、GBU-12D、GBU-16B等型,出口以色列、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三代「寶石路Ⅲ」於80年代末列裝,主要有GBU-17、GBU-24、GBU-27、GBU-28等型,現有大約2萬多枚,是美軍中裝備數量最多的、打擊精度最高的制導武器。「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是美軍利用MK80系列低阻尼航空炸彈(500磅MK82、1000磅MK83、2000磅MK84等)彈體加裝相應成套改裝件而成。美空軍在90年代對「寶石路Ⅲ」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命中精度又有提高,GBU-27B型炸彈的戰鬥部採用新型延時爆炸掩體侵徹彈,據稱可穿透6米厚的加固混凝土或鑽入30米厚的土地後再爆炸,鑽地能力明顯大於「戰斧」飛彈。

十一、「炸彈之母」之十:EGBU-27型侵徹炸彈

  

伊戰中,美國空軍動用2架F-117A型隱形戰鬥機,投放了4枚EGBU-27型鑽地炸彈,對伊拉克首府巴格達市內高級政府官員官邸進行了轟炸。這種重900公斤的炸彈是首次用於實戰。EGBU-27型侵徹炸彈是在GBU-27型炸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由增強型「寶石路-III」(EP3)GPS/雷射複合制導組件和BLU-109/B侵徹彈組裝而成。這種炸彈專門為F-117A隱身轟炸機設計,專門用於對付敵方地下掩體和地面加固目標(如地下指揮中心)。在通常情況下,F-117A的彈艙可以裝2枚這種900公斤炸彈。美國空軍打算把500枚GBU-27改進成EGBU-27。

十二、「炸彈之母」之十一:CBU-97航空子母炸彈

    

CBU-97/B是美國空軍裝備使用的、具有遠距防區外、投射後不管、對地多目標攻擊能力的新一代航空子母炸彈。該子母炸彈由SUU-65/B型戰術彈藥子母彈箱內裝10顆BLU-108/B型「斯基特」反坦克靈巧小炸彈構成,主要用於對付集群坦克和裝甲車輛,也可以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等軟目標。為改善其性能,美國空軍還發展了「風修正彈藥彈箱」,內裝慣性導航系統和控制舵面,可作為附加裝置裝到現有SUU-65/B子母彈箱上,使該子母彈本身變為制導子母炸彈,從而進一步提高作戰使用性能水平。CBU-97/B口徑454毫米,全彈重450公斤,全彈長2.34米,彈體直徑0.406米,尾翼翼展520毫米(閉合)/1070毫米(展開),引信裝置為頭部定時/近炸引信。

相關焦點

  • 美軍「炸彈之母」PK俄羅斯「炸彈之父」!誰是王炸?
    同俄羅斯的「炸彈之父」一樣,美軍的「炸彈之母」能有效殺傷隱藏在大樓、坑道或者掩體內部的敵方作戰人員。  在俄羅斯推出「炸彈之父」之前,美國還曾成功試爆「炸彈之母」的姐妹產品「巨型鑽地彈」。專家認為,這種武器以其龐大的重量和驚人破壞力登上美軍常規炸彈之王的寶座。
  • 「炸彈之母」PK「炸彈之父」!誰是王炸?
    美國空軍武器博物館在官方網站上寫道:「GBU-43/B大型空爆炸彈(常被稱為『炸彈之母』)是一種由美國研製的大當量常規(非核)炸彈。這種武器在開發階段時曾被說成是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GBU-43/B不屬於鑽地彈,通常用來對付山洞、峽谷等封閉空間內的目標。換句話說,它非常適合用來對付阿富汗反政府武裝的聚集地。
  • 誰是真正的「炸彈之王」:「炸彈之母」PK「炸彈之父」
    儘管「炸彈之父」在威力和爆炸效率上比「炸彈之母」都進了一大步,但與核武器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其次從命中精度方面來講「炸彈之母」要更高一些。通常來說炸彈命中概率每提高一倍,它的爆炸威力就能提高四倍,因此命中精度越高,炸彈的有效使用率就越高。
  • 「炸彈之父」與「炸彈之母」最終鹿死誰手
    2017年4月13日美軍當天向阿富汗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投放了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大型空爆炸彈
  • 威力四倍於「炸彈之母」的「炸彈之父」
    圖片來源:Russian Government4月13日,美軍向阿富汗東北部投下了一枚校車般體積的巨型「炸彈之母」,目標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武裝的隧道和藏身洞穴。「炸彈之母」重約21600磅(約9800公斤),長度達30英尺(約9米)。一枚「炸彈之母」爆炸相當於11噸TNT炸藥的爆炸當量,這也使其成為美國軍械裝備中最大規模的常規炸彈。
  • 【外媒摘要】「炸彈之母」VS「炸彈之父」
    上周四,美國朝伊斯蘭國位於阿富汗的基地丟擲稱為「炸彈之母」的GBU-43大型空爆炸彈,這是史上威力最強的非核彈,也是美軍首次在戰場上使用這種炸彈。被稱為「所有炸彈之母」、重22000磅的GBU-43炸彈是由MC-130飛機空投,目標是摧毀阿富汗境內IS的隧道和洞穴系統。大型空爆炸彈(GBU-43/B 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 Bomb,MOAB)是除了核彈外威力最強大的炸彈,每個MOAB的成本為1600萬美元。
  • 平戎 | 美國投炸彈之母,俄羅斯秀炸彈之父,中國默默掏出炸彈之魂!
    最近美國用有亞核彈之城的「炸彈之母」襲擊了阿富汗,軍迷愛好者們,對美國的這個做法褒貶不一:@共價化學:在別人的國土上,隨意真刀真槍地試驗自己的武器。稱美國佬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組織,一點都不為過。@zh一介草民:美國這個時候玩一下,明顯是在警告金三。你敢胡來,就在你頭上扔一個,讓你化為灰燼的地方十年寸草不生。
  • 瞧這一家子,炸彈之父、之母、之祖!超級炸彈到底有多厲害?
    雛菊剪、寶石路、炸彈之母的設計師都是美國人艾伯特·威莫茨。他是一名優秀的炸彈先生,但也在餘生中飽受良心的折磨,尤其是他在伊拉克阿米裡亞地區看到被巨型炸彈誤傷的數百名平民之後。美國四處炫耀,俄羅斯也不甘示弱,於2007年推出7.1噸重的巨型雲爆彈。該彈由納米科技製造,爆炸半徑高達300米,據說威力是「炸彈之母」的4倍,沒有正式編號,只有一個綽號「炸彈之父」。
  • 美軍「炸彈之母」威力恐怖:方圓1000米敵人蕩然無存
    該炸彈採用GPS制導,重約21000磅,比曾經在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的炸彈「雛菊剪」還要重將近一半,說起它名字的由來,是美空軍根據它的英文縮寫「MOAB」,Mother Of All Bombs賦予了它「炸彈之母」的稱號。這款重量超過2萬磅的巨型炸彈,威力等同於11噸TNT炸藥,被稱作威力僅次於核武器的常規炸彈。
  • 「炸彈之父」爆炸了,怎麼回事?
    還記得今年4月13日,美軍在阿富汗東部山區投擲的一枚「炸彈之母」嗎?
  • 美國炸彈之母威力僅次於核彈,相當於二百枚中國魚雷
    炸彈之母也不是什麼鑽地炸彈,美國的巨型鑽地炸彈是另一種GBU-57巨型炸彈。4月13日美軍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投下「炸彈之母」GBU-43巨型炸彈,這是美軍首次使用這種威力最強的非核武炸彈。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政府15日發表聲明說,駐阿美軍投放的大型空爆炸彈炸死的極端組織武裝分子已達94人,其中包括4名指揮官以及數名外國武裝分子。
  • GBU-43/B大型空爆炸彈,威力僅次於核彈,號稱「炸彈之母」!
    而說到作為軍事實力載體的武器裝備,美國也是當仁不讓獨一檔的存在,比如今天即將提到的這款號稱「炸彈之母」的武器就是其中的代表武器。眾所周知,核彈是當前人類所知破壞力最大的武器,曾被美軍在二戰期間用在對日作戰中,當時導致數十萬人死傷並產生嚴重惡果,至今危害仍然存在。但除核彈外還有哪類裝備是外界所懼怕的呢?
  • 威力巨大的「炸彈之父」
    炸彈之父又稱為空投高功率真空炸,是俄羅斯秘密研發的真空彈,近期被用於對付敘利亞反政府組織。該彈採用納米科技製造,是美國"炸彈之母"的四倍威力。
  • 美國使用炸彈之母炫耀武力,中國表示東風15C也不吃素
    各國對這些炸彈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有的命名為炸彈之母,有的是炸彈之父,直至炸彈祖父,估計今後再發展超級炸彈,需要命名為炸彈祖宗才行。巨型炸彈的歷史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典型的型號是「高腳杯」和「大滿貫」炸彈,是二戰期間英國裝備的一種重型航空爆破炸彈,1944年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共生產了1000枚,全彈重5噸,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能夠每次攜帶一枚,可以炸毀最堅固的地面目標。
  • 【講堂70期】美國研發出鑽地炸彈,可以鑽地60米後爆炸,號稱炸彈之祖
    文|老白70 繼炸彈之母,炸彈之父之後,炸彈之祖來了前面幾期說到了美國的炸彈之母
  • 使用轟-6K進行投放的中國版「炸彈之母」,可摧毀一公裡範圍內的目標
    網站近日報導稱,中國正在研製自己的「炸彈之母」,並進行了相關的武器測試。這款中國版「炸彈之母」使用轟炸機進行投放,一架轟-6K只能掛載一枚,擁有僅次於戰術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圖註:美國研製的被稱作「炸彈之母」的超級炸彈 美國就特別喜歡超級炸彈,已經研製裝備了數代超級炸彈,比如GBU-43/B,也就是俗稱的「炸彈之母」,該彈重約
  • 「炸彈之父」在IS頭頂上炸開,一下子炸醒在敘境內所有參戰部隊!
    2015年進入敘利亞打擊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以來,手段不可謂不狠,力度不可謂不大,炸彈不可謂不多,即使在一周轟炸800個IS軍事據點、打死打傷1000多名IS武裝人員的情況下,也始終沒有拿出俄羅斯殺手鐧武器--威力僅次於核彈的「炸彈之父」。
  • 炸彈之母:137米內生物無法存活
    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在2017年4月13日,美軍從MC-130運輸機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目標投下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炸彈,這是美軍首次在戰鬥中使用這種炸彈。據悉它的首次實戰是用於摧毀伊斯蘭國的隧道系統。
  • 揭秘中國一壓箱底武器,號稱「炸彈之祖」,美強烈要求中國禁售
    美軍曾在珍珠港事件後投下2顆原子彈,幾十年過去兩個被炸的城市至今都未恢復。此後基於人道主義,常規戰爭中不使用核武器成為各個國家的約定所在。    資料圖:爆炸場景  為了發揮常規武器的作用,不受條約限制,炸彈效能最大化是中美俄優先發展方向。
  • 美軍首次使用「炸彈之母」轟炸極端組織 川普:為我們的軍隊感到驕傲
    美國國防部13日說,美軍當天向阿富汗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投放了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大型空爆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