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選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坦克裝備的武器

2021-02-13 老槍與戰線

當英國人開始鼓搗坦克的時候,理所當然要為它選擇武器。

在小威利的樣車上他們設置了一個挺大的圓形炮塔,從目前的資料看,工廠沒有安裝任何旋轉機構。但如果這個炮塔最後得以保留的話,很可能會發展成旋轉型的。因為如果是用作固定炮塔的話,圓形除了加工不便外與方形相比並無任何優勢。

唯一一張正在給小威利樣車安裝炮塔的歷史照片

為小威利選擇的主武器是一門口徑為40毫米的維克斯-馬克沁QF 2磅MK II型砰砰炮。這是從馬克沁機槍基礎上放大而來的水冷式自動武器,使用帆布彈帶或者金屬彈鏈供彈,初速很高,當時是英國海軍的艦載高射武器。

在火炮邊還預留了一個可獨立瞄準的機槍位置,在車體兩側各有三個機槍射孔,車尾還有一個。車體上的機槍射孔都有裝甲蓋板保護,還有簡易樞軸槍架。共準備了6挺麥德森輕機槍在車上射擊或下車使用。

1918年在中東拍攝的MK II型2磅砰砰炮

然而這些武器後來都沒被英國坦克採用。2磅砰砰炮的問題是它沒有榴彈,只能發射實心彈,相當於大號機槍。這麼一來在和德國火炮陣地和步兵群交戰時明顯效率不高,所以最後英國人在實用坦克上選擇了能發射爆炸彈藥的6磅火炮。

有趣的是戰後英國人好像把他們當初的考慮全忘了,二戰初期的英國坦克幾乎一水兒的2磅炮,結果這些只能發射大粒子彈的玩意兒在非洲被隆美爾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削得很慘。也許是英國坦克命中該有這一劫吧?

英國人為小威利準備的麥德森車載型,去除槍託,仍用頂部彈匣供彈

本世紀仍在用麥德森機槍攻打貧民窟的巴西警察

至於麥德森輕機槍,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麥德森機槍是世界機槍史上都少見的長命龜,這種槍1901年申請專利,1996年才宣布從巴西軍隊退役,而至少到2020年5月都仍是巴西警察的現役裝備。但問題是英國人手裡的麥德森都是一戰前從丹麥買的,戰爭開始後由於德國公海艦隊的存在那是一挺都運不進來。即使小威利的炮塔沒被取消,英國人在量產時也必然用國產槍械來替代,所以麥德森也被淘汰了。

在建造大威利的時候,主炮被重新選擇為40倍徑口徑57毫米的QF 6磅哈奇開斯海軍炮,而輔助武器定為.303口徑的哈奇開斯機槍。

6磅海軍炮炮管較為細長

英國坦克兩種彈藥大小對比:6磅炮彈和.303槍彈

QF 6磅哈奇開斯海軍炮的原始設計是1880年推出的,因為性能很好被世界各國海軍廣泛採用。早期的6磅哈奇開斯炮連反後座裝置都沒有,但在一戰爆發前已經被改進得相當完備了。當時選擇它的理由是它足夠小,能夠裝在車上,而威力卻不差。而且這種炮是海軍的現役裝備,足夠可靠,也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測試。

第一批坦克炮手全是海軍培訓的,除了海軍掌握這種炮的使用知識之外,還因為當時人們相信坦克在陸地上的運動和船隻在海浪中的起伏相似,可以用得上海軍的經驗。

一名炮手使用6磅海軍炮進行地面練習,可見該炮有瞄準鏡,並不需要用炮膛瞄準

存世老坦克中的六磅海軍炮炮尾,瞄準鏡還在原位

但是最終證明當坦克運動的時候,炮手幾乎無法從2倍瞄準鏡裡看到東西。即使發現了目標,在顛簸中也沒法精確瞄準,最後只好採用停車射擊的方式。為馬克I型坦克配備了334發炮彈,包括爆炸彈和實心彈。可能是基於實戰經驗,到戰爭末期的馬克V型上,備彈量減少到207發,但增加了24發新研製的霰彈,專門用來轟靠近的步兵。

改進的QF 6磅 6 CWT哈奇開斯炮炮管較短

一門被拆下用於練習的QF 6磅 6 CWT哈奇開斯炮

從馬克IV型開始,火炮改為23倍徑的短管QF 6磅 6 CWT哈奇開斯炮,這種炮的性能和原來的海軍炮幾乎沒有差別。

最初訂購了100輛馬克I型坦克,但當訂單追加到150輛的時候,問題出來了,海軍拿不出那麼多炮了。因為時間緊迫,等不及生產,於是決定其中一部分坦克只安裝機槍,坦克從此開始分了公母。建造只安裝機槍的雌性坦克的另一個理由是當時人們擔心德國步兵會衝著坦克發動不要命的人浪攻擊,火炮坦克的機槍數量也許壓制不住這些狂熱分子。

隨之而來英國人又聯想到哈奇開斯機槍的持續射擊能力有所不足,如果這些德國人頂著機槍火力沒完沒了衝上來的話,最終仍然會把坦克淹沒。於是他們又決定升級雌性坦克的主武器,引入以射擊穩定聞名的.303維克斯水冷式機槍。

維克斯機槍直到二戰都是大英國協軍隊步兵的主要支援火力,說服力很強

安裝在坦克上的維克斯機槍加裝了額外的護套

機槍手在拆下的雌性坦克炮座內練習

這個維克斯機槍實際上是從馬克沁機槍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的型號,由於威力大射擊持續性好,在一戰中被集中到機槍部隊使用。雌性坦克上的維克斯機槍被安裝在炮座裡的兩個裝甲轉塔裡,備有76箱24320發子彈,每箱一條320發帆布彈帶,英國人認為這下子總能說服日耳曼人的狂熱性了。並且維克斯機槍有個額外的好處,它有個水冷的套筒,遠遠看上去像個大炮筒一樣,可以起到魚目混珠的作用。

這下倒黴的哈奇開斯機槍再次被降級,在雌性坦克上都只能當輔助武器使用了。不過這也難怪,這個哈奇開斯不是我們熟悉的哈奇開斯重機槍,而是哈奇開斯M1909型輕機槍。英國人改成.303口徑生產,稱為M1909 Mark I型,在當時是騎兵部隊用的機槍。作為坦克機槍使用時拆掉了槍託,安裝黃銅製的握把。

除美軍戰前購買的型號使用兩腳架外,其他型號的哈奇開斯M1909都是使用小型三腳架

這個哈奇開斯的性能其實也不算差,當時的主要口徑:法國8毫米列貝爾彈、英國.303彈、美國.30彈、德國7.92毫米毛瑟彈的型號它都有,後來日本還在其基礎上改進出了歪把子機槍。它的主要優勢就是輕便,但是輕便了在射速上就沒法和維克斯比了。

馬克II型坦克駕駛艙正面的蓋板機槍射孔

馬克V型坦克上的球形機槍座

哈奇開斯機槍在馬克I型雄性坦克上配備3挺,在駕駛艙兩個窗口之間,以及車體兩側炮座側面各有1個帶蓋板和樞軸的機槍射孔。雌性坦克則只保留了駕駛艙的射孔,配備1挺哈奇開斯機槍。從馬克IV型坦克開始,蓋板射孔被進一步升級成球形機槍座。

哈奇開斯機槍採用30發金屬保彈板供彈,在戰鬥中需要頻繁重裝彈藥。在馬克I型雄性坦克上攜帶了6272發機槍子彈。

馬克I型雄性坦克側面的炮座和機槍射孔

馬克I型雌性坦克側面炮座的兩個機槍轉塔

從馬克I型開始,一戰期間英國菱形坦克的火力配置就基本固定了。雄性坦克安裝兩門火炮,配備3挺機槍;雌性坦克在兩側炮座各配置兩個機槍轉塔,駕駛艙配備一挺前射機槍。戰爭末期參戰的馬克V型坦克在車體尾部增設了一個球形槍座和對應的機槍,除此之外再無變化。

在實戰中英國人發現,和步兵作戰時,因為機槍的連續射擊以及快速修正彈著點的能力,雌性坦克比使用火炮的雄性坦克戰鬥效率更高。

馬克I型配備的武器型號在馬克II型和馬克III型上一直延續,到馬克IV型突然全部改變。除了前述的火炮替換為短管型號外,機槍也全部換成劉易斯輕機槍。

一代名槍劉易斯,不過這圖上是些美軍

馬克IV型駕駛艙球形槍座安裝的劉易斯機槍

球形槍座內部的劉易斯機槍

前面我們說過哈奇開斯機槍是採用30發保彈板供彈的,在當時可能出現了後勤供應上的問題,提供給坦克部隊使用的是一種比較少見的14發保彈板。這下重裝頻率增加了一倍不說,連射能力也實在太差,前線部隊忍無可忍。而劉易斯機槍使用47發甚至97發彈盤供彈,又是英國步兵部隊的主用機槍,就此一舉把哈奇開斯掃地出門。

劉易斯機槍的97發彈盤,這個彈盤裝的是7.92毫米毛瑟彈,不過不影響什麼

劉易斯機槍來勢兇猛,順便把維克斯機槍也一起掃了,馬克IV型雌性坦克的四個機槍轉塔也統統換成劉易斯機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實戰中發現德國兵的狂熱終究有限,人海衝擊坦克的壯觀景象沒有發生,靠氣冷式機槍也能應付下來;另外維克斯機槍畢竟需要加水,坦克部隊不比長期駐守的步兵,很可能需要時找不到水;而坦克往往被各種火力集中射擊,雖然有護套保護,暴露在外的水套仍然容易受損造成機槍失效。

有趣的是戰後英國人好像把他們當初的考慮又全忘了,二戰初期的一系列英國輕型、巡洋、步兵坦克都安裝著水冷式維克斯機槍,實在搞不懂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馬克IV型雌性坦克機槍轉塔也改用劉易斯機槍,注意旁邊開的額外射孔

馬克IV型雌性坦克機槍座內部,沒有安裝機槍手的座位,不知是否是復原上的缺失

劉易斯機槍雖然是氣冷型號,卻有一個非常粗大的鋁製散熱筒,裝在車上跟炮筒子似的,同樣能起魚目混珠之效。

劉易斯機槍在馬克IV上一統江湖大約1年的時間,新式馬克V型出現,這次竟是哈奇開斯捲土重來,又讓劉易斯徹底出局。

馬克V型坦克車尾增設的哈奇開斯機槍球形槍座

哈奇開斯的供彈方式進行了改進,用3發一組的保彈板連接成半剛性的結構,可以實現一次性供彈50發,解決了前線部隊最為不滿的問題。其實這種半剛性保彈板在前面的圖上就有,因為那挺機槍雖然是美國藏品,卻是從他們裝備的英國坦克上拆下來的。

哈奇開斯坦克機槍,可見三發一組的組合式彈板

無論是維克斯機槍還是劉易斯機槍,都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它們都有粗大的套筒,這需要在裝甲板上開個大洞穿過,這樣就造成了安全隱患,彈片和子彈會順著套筒內部的空隙飛進車內造成人員傷亡。而直接一根氣冷槍管的哈奇開斯就沒這毛病,所以是一開始不得意的哈奇開斯笑到了最後。

而坦克投入戰場已久,其火力配置已不是秘密,原來那種冒充炮筒的想法也就失去了價值。何況戰爭後期德軍大量使用繳獲的英國坦克參戰,如果雙方坦克見面,必須真有手段對付,靠假炮恫嚇是沒用的。解決辦法就是把雌性坦克一側的機槍炮座換成火炮炮座,形成所謂的雌雄同體坦克。但這種改裝不多,大多數時候雌性和雄性坦克混在一起行動,雌性坦克依賴雄性坦克火炮的保護。

在一戰末期又有一種新型英國坦克馬克A型賽犬投入戰場,這種型號只安裝了機槍。基於同樣的理由,賽犬上的機槍也是一水兒的哈奇開斯。

馬克A型賽犬中型坦克的武器是4挺哈奇開斯機槍

此外還有一種輔助性武器一直被忽視,那就是坦克乘員隨身攜帶的韋伯利左輪手槍。這種六發左輪槍使用11.55毫米子彈,近距離威力不小,射速也很快,英國坦克乘員幾乎人手一把作為防身武器。在一戰時期的英國坦克上除了那些較大的機槍射孔之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射擊孔以及其他口蓋。當德國士兵包圍坦克肉搏的時候,往往被他們自以為安全的火力死角裡偷偷伸出的槍口結果了性命。

韋伯利左輪手槍 ,與著名的美國柯爾特自動手槍同口徑

球形槍座上的哈奇開斯機槍,注意右側一開一閉兩個手槍專用射孔

到這兒第一次世界大戰裡英國坦克使用的武器就算介紹完了。當時坦克畢竟處於萌芽時期,雖然說得熱鬧,真正實際裝備的也就是兩種火炮和三種機槍。但是坦克從問世之日起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不斷開枝散葉形成了到今天還在增長的龐大家族,坦克武器也隨之不斷演變推陳出新,不過這就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了。

評論請點擊此處

相關焦點

  • 裝備 為世界大戰而生!美刊盤點冷戰時期五大致命武器
    在冷戰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確實擔心西方陣營和蘇聯陣營之間隨時會爆發戰爭。這種擔憂促使雙方快速研發武器以在冷戰突然變成熱戰時握有優勢。結果,雙方在從步兵輕武器到核武器等多個領域同時展開了軍備競賽。雙方迅速推出了新的裝備和武器。到20世紀50年代,大多數空軍已用噴氣式飛機替換了螺旋槳飛機。裝甲車、潛艇和飛彈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 第一次世界大戰坦克裝甲車輛彩繪欣賞
    令人有些驚奇的是,曾經以自己的出現而宣告冷兵器時代重要戰具之一的裝甲「死亡」的火器,竟然在規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召喚」了裝甲死而復生、重臨戰地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那些改變世界的武器.
    一,坦克。「陸戰之王」坦克同時也是天敵最多的武器;英國於1915年首次在戰場中使用坦克。
  • 在線影展: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國的部隊攻進了比利時,英國和法國被迫對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圖為1914年6月28日,在訪問塞拉耶佛期間,奧匈帝國的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一位名為加福利羅·普林斯普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開槍射殺。這幅照片中,大公走出市政廳禮堂走向等待的豪華轎車。假如當時司機沒有走錯方向,普林斯普可能就沒有機會打出那致命的一槍。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過最可怕的武器是什麼?
    人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找到了新的武器和殺戮方式,在短短四年內造成數百萬人傷亡。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可怕的武器有哪些呢?
  • 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些奇葩武器裝備
    你所熟知的那個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各位腦海中的印象也許是充滿了機槍巨炮鐵絲網,抑或是飛機坦克齊柏林?但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對參戰各國來講都是頭一遭,新手們的戰術戰略操作經驗又匱乏,由於對戰場所要發生狀況的未知性充滿恐懼,惜命如金且一言不合就投降的西方紳士們在使用正規武器的同時也創造性的使用到了各種的非主流武器,它們五花八門,甚至還有冷兵器。
  • 三分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表,了解戰爭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致命和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
  • 世界軍服百科:圖解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西線步兵軍服
    1914年時,英國擁有一支規模不大的陸軍,以及一些訓練有素但裝備不足的預備役部隊。由於德國海軍在北海活動頻繁,對英倫三島構成的威脅也與日俱增——因此在1914年8月戰爭爆發時,英軍只向海外派出了極少數量的部隊。但為履行盟約義務,它還是向法國派遣了一支遠徵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簡稱英國遠徵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失敗的武器」盤點
    Krummlauf是德國Sturmgewehr 44(StG 44)突擊步槍的彎曲槍管附件,可使武器在角落周圍發射。它的形狀意味著它也可以在坦克內用來對抗裝備有地雷或其他反坦克武器的敵軍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時 英國軍隊有三種類型的坦克:用於偵察的輕型坦克,用於支持正面攻擊的重型裝甲「步兵坦克」,以及用於利用敵人防禦系統中的空隙的快速「巡洋艦坦克」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新武器
    大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殺人的冠軍,它殺死的人比其他武器殺死的人都要多。在開戰之前,各國就花費巨資製造了各種類型的大炮,並儲備了巨量的炮彈——最大的炮彈有1噸重,有種小型炮甚至能像機關槍一樣發射炮彈。但是雙方很快就發現,巨量的炮彈根本不夠用——法軍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的炮彈儲量足夠用上3個月,但6個星期後他們就不得不實行炮彈定量配給了。
  • 塹壕突襲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排名前五的塹壕突襲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被人們稱為「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但結果是將整個歐洲變成了廢墟,交戰雙方超過1000萬人死在戰場之上。
  • World War I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二十世紀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衝突。
  • 焦土悍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精銳步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後人留下可怕的回憶,比利時戰場的這片森林已經被化為焦土。復盤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喬納森·諾思經過多年資料收集和整理,完成科普大作《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向我們展現各參戰國最強武裝力量的昔日風採。皇家禁衛軍是英國陸軍正規部隊中的精英,由(禁衛)步兵團和騎兵團以及一些支援部隊組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戰間的插曲:大作家柯南道爾與他的軍事設想
    後來英國皇家海軍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充氣式橡膠頸圈確實能夠大幅度提升水兵們落水之後的生存率,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開始為水兵們裝備這種充氣式橡膠頸圈了,而這就是現代救生浮領原型的由來。Dayfield防彈衣模型圖,圖源為英國皇家軍械庫英國軍方認為,如果為士兵們配發防彈衣的話,那麼士兵自身的裝備和防彈衣加起來的話將達到300磅(折合136千克),沒有人能攜帶如此重的裝備進行作戰。
  • 一組珍貴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武器
    在奧地利的裝甲列車,將裝備及士兵安全運輸通過敵方領土,1915年裝備機槍的英國中型坦克 Mk A,右下方是戰死的士兵德國第一種坦克——重型坦克A7V。最初在德國被稱為「突擊裝甲車」 ,1917年至1918年共生產了20輛
  • 用槍打坦克!中國「神槍」曾直接把日軍坦克打開了瓢
    說到大口徑步槍,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現在各國裝備的反器材步槍(也稱為大口徑狙擊步槍),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反器材步槍的祖宗反坦克步槍(也稱為戰防槍)就已經出現世界上第一支反坦克專用步槍、第一種反坦克專用武器
  • 《世界歷史》76 第一次世界大戰 (2)
    直到9、10月份,英軍在索姆河投入新式武器坦克後,才對前線的攻防態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英法聯軍進攻的代價大為減小,但是由於坦克數量太少,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戰局。到11月初,由於天氣惡化,戰場被傾盆大雨澆成泥潭。歷時140天的索姆河戰役不得不偃旗息鼓。英法聯軍此役傷亡總數近80萬人,德軍損失也超過50萬人,而戰爭的結果卻只是把協約國聯軍的戰線向前推進了10公裡而已。
  • 兩次世界大戰間日本坦克的發展
    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間發展的坦克,主要用於侵華戰爭。
  • 一組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武器
    01 在奧地利的裝甲列車,將裝備及士兵安全運輸通過敵方領土,1915年
  • 【試玩】回歸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地1》封測體驗
    《戰地 1》是由 EA Digital Illusions CE 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玩家可以體驗當時第一次投入戰爭的坦克跟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