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從其誕生到現在,雖然只有兩次實戰使用,但對其研製與提高卻從未停止,它的「終級大殺器」的角色也從未改變。一個國家有了它,至少別人在欺負你時會因有所顧及而不得不考慮到底線。因為它可以做到,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永結同好,但卻可以同歸於盡。
氫彈爆炸場景,是華麗?還是恐怖?
早期的核武器就是指原子彈。它的原理是核裂變鏈式反應,即由中子轟擊鈾-235或鈽-239,使其分裂成為較輕的核子和更多的中子,進而形成連鎖反應並釋放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以衝擊波、光輻射、瞬間核輻射、放射性沾染以及電磁脈衝等方式對人員、設施、武器裝備等造成巨大殺傷。
原子彈受臨界裝藥量限制,通常其威力在幾萬噸級當量,再大了理論上可以,但實際製造,尤其是使用會受到投射系統的限制,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則是氫彈。
原子彈爆炸場景
氫彈可以看作是第二代核武器,它的爆炸過程是由核裂變加核聚變兩次核反應構成,正是這個原因,氫彈也被稱為是雙相彈、聚變彈或熱核彈。這相當於把原子彈當成引信,先引爆原子彈(重核裂變),它所放出的高能中子與氘化鋰反應生成氚,氚和氘聚變再一次產生能量(輕核聚變)。所以從最大威力上講,氫彈的威力要比原子彈大得多,可達幾千萬噸當量。據稱,人類目前爆炸的最大當量的氫彈是前蘇聯於1961年試驗的,它最初設定的當量為1億噸當量,但考慮到對環境破壞太嚴重,並且沒有一種飛機可以在把氫彈投入下去後在有限的時間內撤離殺傷範圍,所以最終確定為5000萬噸當量。
與原子彈相比,氫彈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對單位面積造成同行殺傷效果時的成本較低;二是由於氫和鋰的儲藏量比鈾和鈽的儲藏量多,所以其原料實際上相當於沒有上限限制;其三,它可製造出比原子彈威力大得多的實用彈。不過,氫彈也有自己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氫彈不利於長期貯存。
那麼還有沒有三相彈呢?答案是有。三相彈也被稱作為「氫鈾彈」,也可以看作是增強型的氫彈。它的能量釋放過程經歷了裂變、聚變再到裂變的過程。通俗地說,它是在氫彈的外部再包一層裂變材料,它的原理是先由原子彈引爆氫彈,再由氫彈為外層創造再次聚變反應的條件,所以它的威力更大。當然,這種威力並不是指它的絕對當量數,而是相對值。雖然各國的核武器相關情況都是絕密的,但從研製難易程度來看,我們有理由可以認為目前大多數戰略核武器應屬三相彈範疇。當然,由於三相彈的威力近一半是來源於核裂變過程,這就造成它在爆炸後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放射性沾染,也因為如此,它有時也被稱為是「髒彈」。不過,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髒彈」這個概念,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不完全甚至沒有核爆炸過程,但卻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的炸彈。如使用普通炸藥把放射性物質散播到爆炸地區。
現在我們知道了雙相彈、三相彈,那麼有一(單)相彈嗎?事實上目前極少或者說沒有這種說法,不過從邏輯上和事實上看,我們可以把原子彈視為一相彈(或單相彈)。這樣,我們可以得出這種結論:一相彈可視為原子彈,二相彈可視為是氫彈,三相彈則屬增強型氫彈。
與「髒」相對應的是「乾淨」,那麼又有沒有乾淨一點的核彈呢?這其實就是中子彈。它其實是屬於一種氫彈(二相彈)的一個變種,與一般意義上的氫彈相比,它的特點一方面表現在當量較小,通常為幾千噸級,所以主要用於戰術級打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中子彈主要依靠高能中子輻射殺傷有生目標,這也意味著它的本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衝擊波、放射性沾染等效能,所以它只殺傷人員,而對建築物、設施、武器裝備的破壞很小。因此也被稱為是「乾淨的核彈」,不過中子彈從未在戰場上實用過。
當然,堂主希望從此人類永遠都不再使用核彈,畢竟,即便是常規武器也已經讓人類遭受到了太多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