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誰能把印度和巴基斯坦從戰爭邊緣拉回?》的文章稱,美國近來的注意力不在南亞,導致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進而使得其在此次印巴衝突中影響有限。真正促使雙方保持克制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均握有核武器這一事實。
文章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往的數次軍事對峙期間,美國總統曾利用個人外交影響力說服雙方從戰爭邊緣後退。
比如,1999年格爾吉爾衝突期間,情況就是這樣。2002年印巴軍事對峙期間,情況也是如此。同樣,在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時任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於12月前往印度,勸說印度政府切勿實施計劃中的猛烈回應,使巴基斯坦答應進行透明合作。
文章指出,如今,令人懷疑的是,美國總統川普或其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該地區是否擁有與他們前任同樣的影響力。前幾屆美國總統所處的更為單極化的世界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蓬佩奧與川普資料圖
文章稱,川普也未對在該地區維持公平立場表現出多大興趣,而是越來越多地站在印度一邊,迴避巴基斯坦。
2018年1月,川普明確表達了他對巴基斯坦的態度,當時他撕毀了13億美元的對巴軍事援助計劃,並對巴基斯坦實施制裁。
相比之下,川普公開稱讚莫迪的領導力,與印方籤署多項軍事合作協議,並於2018年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美軍印太司令部。
▲莫迪與川普資料圖
文章指出,由於美方完全忽略了該地區,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有所下降。此前,川普的注意力在其他地區。
美國在該地區所保持的外交活躍程度僅限於確保達成一項和平協議,以結束阿富汗戰事並將美軍撤回國內。另外,美國沒有設置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文章稱,目前這場危機在沒什麼前兆的情況下就爆發了。克什米爾爭端由來已久,印巴實際控制線上經常發生交火。但是,此前並無情報顯示印軍士兵會遭到嚴重恐怖襲擊,更不用說是足以促使雙方戰機飛越邊境的襲擊了。
文章指出,這次事件並非只是令美國措手不及,不久前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完全沒有討論該問題。在英國外交部2月26日長達一小時的問答環節期間,沒有一個關於這場正在逼近的衝突的提問被對外播出。考慮到英國上世紀40年代在印巴兩國誕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英國境內龐大的克什米爾人口,這相當異常。
2月26日以來,蓬佩奧匆忙了解事態動向,敦促雙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態升級。
文章認為,最終把這兩個國家從戰爭邊緣拉回的可能是雙方均握有核武器這一因素。印度軍隊規模是巴基斯坦的兩倍多,武器更勝一籌,經濟規模是巴基斯坦的8.5倍,所以印方可以對巴基斯坦實施猛烈打擊。但軍事分析人士說,這種不平衡意味著巴基斯坦使用核武器的門檻相對較低,印度直接攻擊巴方可能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編輯 | 楊斯涵
審核 | 朱舜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和平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