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印巴衝突由來已久,特別是2019年3月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頻繁交火,已經造成軍民數十人死傷,使得兩國關係急劇惡化,也嚴重影響著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近期,雖然兩國之間衝突的頻率減少,但仍時有小規模的衝突出現,緊張關係並未緩解。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因為受制於國際秩序規則、大國地緣政治博弈、核威懾等因素,印巴之間的衝突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但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特別是鑑於二者的地理位置而承載著中國周邊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何時能夠休止,始終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屬於一個國家,近代共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屬印度境內,印度教、伊斯蘭教等諸多宗教並存,但關係並不和睦,甚至有著多方面的矛盾和衝突。英國殖民者也時常利用甚至製造宗教矛盾來維護自身的統治,這無形中加劇了本來就不和睦的宗教關係。
二戰結束後,世界上的民族獨立運動進入了高潮,在歷史潮流和大勢所趨之下,英國也不得不允許它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獨立。1947年,英國殖民者主導制定的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明確規定,英屬印度分為印度教徒為主體的印度斯坦和伊斯蘭教徒為主體的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英國分別向兩者移交政權,埋下了印巴衝突的隱患。後來的印巴分治基本按照《蒙巴頓方案》進行操作,即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區域歸印度斯坦所有,而穆斯林佔多數的區域劃歸巴基斯坦所有,而教派和人口混雜的區域按照投票決定歸屬。但在具體分治的過程中,宗教矛盾卻徹底爆發,由此拉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七十多年持續衝突的大幕。
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是目前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的最主要問題,兩國均主張擁有整個克什米爾的主權,兩國之間發生的幾次戰爭和大衝突都與克什米爾有關。
至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均在克什米爾地區部署重兵,進行軍事對峙,並彼此防範。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實際上也是印巴分治的產物,充滿著殖民主義的深刻烙印。可以說,不僅實際控制線附近的紛爭有可能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抗和衝突,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內部的變動也有可能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抗和衝突。
2019年8月,印度突然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區」,當即就引發了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彈和譴責,成為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新一輪關係緊張、對抗和衝突的重要導火索。印度的這一舉措,也導致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內部的持續動蕩,甚至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聯合國安理會也舉行了閉門會議,討論了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爭取有利的國際支持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交鋒。
持續的對抗和不定期的衝突,嚴重影響著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的發展,兩國對此也有深刻的認識,但要真正地、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卻並非易事。特別是圍繞著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暫時看不到彼此或某一方妥協退讓的跡象,當出現紛爭甚至衝突時,以「強硬姿態」應對似乎已經成為雙方共同的常態。加之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因素的作用,誰都不想輕易退讓,誰也不敢輕易退讓,這就是當前印巴衝突的基本態勢和癥結所在。
就目前看,印巴衝突已經走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僅靠兩國自身的努力很難走出來,兩國圍繞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及其衍生問題,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徹底解決的曙光,而且佔據優勢的印度又竭力反對外部力量的介入和斡旋。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抗及不定期的衝突仍然將長期存在。
只有打破這個怪圈,才能夠真正看到印巴衝突徹底休止的曙光。
推薦閱讀:
反蒙面法邁出依法止暴的關鍵一步
國慶70周年大閱兵,向世界展現更自信的中國
「中國專訪」美國想逼中國單方面讓步行不通